形意拳是一种传播年久习者较多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具有体用兼优、老幼咸宜、内外兼修、刚柔兼长的优点.并有形简意赅、拳械同功的特色;加之它动作简朴无华故深为人们所喜爱。只要持之以恒就可达到怯病、强身的目的。

    一、拳法渊源

    此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的传人虽有过争议但就谱、史和今人考证此拳系明末清初姬际可所创;姬际可传曹继武传戴龙邦传李洛能传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般斋等的说法是得到多数人承认的。

    就拳技的历史情况看姬际可所传的拳技与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和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擎十大形”等来看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步型和步法上他们所传的都是用侧身弓箭步。在拳法上虽都着重单势的磨砺精于技击利于实战但在动作、名称、内容和技法上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不一样。

    戴龙邦在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拳或心意**拳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但在技法上却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内在的意识和呼吸以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相合。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中突出对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这一转变是技法上的升华无疑是一个贡献。为**拳衍变成形意拳创建了技法前提。李洛能学自戴龙邦传入向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形意拳他使此拳进一步扬光大。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来提炼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五行擎的形和意利用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定顺序治病、强身、增进功力。又把戴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像形取意以精化成为十二形(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擎的来由)丰富了拳法的内涵。他对拳械套路也作了提炼和充实改掉了侧身弓箭步而代之以两腿弯屈、前三后七、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拳打破武术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如槐?quot;的独特步型和步法。成为继戴龙邦之后一大创新。正因为李先生深入精微、穷其奥秘才在技法上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诣被称为“神拳”。

    李门一源的形意拳由车毅斋、宋世荣为主在山西广泛传播开来时人称为“山西派”。而以郭云深、刘奇兰先生为又成为河北一支。此拳从李至今已见八、九代传人可见浑朴的拳法风格普遍受到人们的热爱。

    形意拳由心意拳心意**拳**拳以至意拳(意拳是形意拳前身叫过的名称不是王芗斋先生为大成拳前身命名才有的)到形意拳由于传播年久不断衍变所以不仅名称、内容以及技法都生了变化特别在一些拳经、拳谱的理论上也都生很大的变化。这在识别上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一些衍变前的老拳谱可不象古玩、秘箴是越老越可贵。因为拳法本身的动作、技法变了理论自然也要变。因之我们现在练形意拳如果参照《心意拳谱》就对不上号。如果参照雍正十一年起其后又经过许多次修订的《心意**拳谱》也会感到该谱所说与形意拳的现实动作和技法要求也不相等。例如谱中“**十大要序”(后来被人们改为所谓曹继武的“十法摘要”)真中有不少说法是与形意拳的技法要求起相反作用如讲“三节”时提出“盖梢节起中节随、则根节要追三节相应不至有长短曲直之病亦无参差俯仰之虞所以三节贵乎明也”。所说三节“起、随、追”的作用是指其技法要领主动在梢节而中、根两节只是随、追而已这样则梢节一空中、根则无能为力矣。形意所要求的“三节要催”主动在根节如“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这样才能使腰起到主宰的作用丹田内劲才能得才能挥“拳打三节不见形”的威力。从以上两种不同技法和劲路来看其作用正是相反的。该文也讲:“四梢”只是着眼于外形的动。实际上人的血梢、骨梢、肉梢、筋梢没有内意的动是起不到作用的;而形意却讲“惊起四梢”。只有挥这个“惊”的作用才能焕内在的精神。这两者技法的涵意又是大有差别的。再如该文讲“起落”虽分别讲到手法、肘法、足法但实质是表现在使用招法上如双手“起如举鼎落如分瓶也”;“肘护心肋手撩阴起而其起如虎之扑人其落如鹰之抓物也”“盖足起、膝往怀膝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阴是也。至于落即如以石钻物也”等等与形意所讲的涵义相差极为悬殊。如形意讲“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是顾中有打打中有顾非得明师指教难明其窍足见其涵义之深。又如“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这正是人们只听传言难见实际的技法窍要。所谓“摩挲劲”有人叫它“划劲”实际是“翻浪劲”这与该文所讲的“以石钻物”和如“鹰之抓物”其技法内涵相差何远?诸如此类毋庸一一枚举。这足以说明现时技艺已高度展了的并几经衍变了的形意拳再去参照旧拳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会堕入迷雾不知所向。现在仍有人引证所谓“曹继武的十法”进行传习显然是不当的。只有传自河北附有戴龙邦于乾隆十五年作《**拳序》的这个手抄本《**拳谱》其内容除尚保留戴家的《**拳谱》的部分内容外又增加了许多技术理论虽文字浅显而内涵深邃。可惜这个拳谱由于辗转传抄诸文遗漏和错误很多。有的是在转抄中凭个人认识和需要就擅加增减或修改这也是造成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的所谓“拳经”或“拳谱”或有关该拳法的一些文章著作或借古人之名或故弄玄虚或把形意拳法说成仙道之术。因之我们应该多作比较辩证认识择宜而用不能人云亦云贻误自己有害后人。

    二、技法、风格、特点及尚氏所传殊论

    (一)独特的技法

    形意拳在技法上有三乘功夫、三步练法的不同进阶。要想求得深知练有所得就需要按这三步不同进程去追求。

    1.特有的桩功——三体式和与之有关的技法理论。

    形意拳的基本功据尚云祥先生所传在正式练拳之前要先站好桩站的就是三体式(又名三才式也叫鹰捉式)。按尚先生所要求的难度、精度要求较高由腿颤、气浮变得意气贯四梢手、脚心热继而手关节和膝关节吱吱作响不但他人用手可以摸到响得声大时还能听到手指、膝盖处的吱吱响声。这个桩功确有增强体力押筋拔骨充实丹田气贯四梢的作用。

    有人说尚先生教人得先站三年桩虽言过其实但站桩是为筑基、定型找劲增力。故站三年桩还远远不够应经常不断地站才行。如长时间不站桩不但腿弱、周身劲散而且会使姿式变形因云为了长功力坚下盘舒筋理气就得经常站桩。

    如不是专这治病养生的需要仅为练好形意拳以求达到体用兼修就尚先生所传是不需要再练别的桩功。先生常说“怎么讲(按拳经所说的要旨)就怎么练怎么练就怎么用”。换句话说“怎么用匠r簿透迷趺戳2薄u庋才是练为所?久而功纯用才有效。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都采用三体式所用的腿劲和步型(套路中也有少数适应特殊需要的其他步型)。走起来一般就是“行如槐虫”的“槐虫步”。不管前脚怎么脚怎么蹬定型动作还是离不开三体式这因为练为所用熟能生巧功纯自精所以说三体式才是形意拳万法归一的桩功。故人们把它视为“入道之门”称它为“母式”。

    人们练桩功最初都觉得苦涩难熬久之才会回味无穷乃至桩实根固内外充实;体质增强**劲整。故前辈常说:“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如果不这样做什么“不动如山岳”“打要远气要摧拳似炮龙折身”等技能那只能是空谈。因为根不固欲无力又怎能放人制敌。

    形意拳技法从站桩开始到正式动作不论是练外形还是究内意从静到动从简到繁从练到用都有它内涵深邃的技法理论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应该对它练熟悟通形成自然使之一动即有不思自得才好。这些技法理论是根据古代哲学、道家养生中医内经阴阳五行之说结合武术技法形成的故其技法多用哲学用语概括之。

    在练三体式之前先作自然直立的预备式目的是为了调息、静心、宁神排除杂念。正因为它是“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故前人称之为“无极式”。静立是为了准备练动作由“无为变有为”虽然外形未动而“精神确有所专注‘故有“无极转为有极”之说。接着就屈臂、屈腿但左右阴阳不分两臂贴身抬起双手相依下按置于腹前上下束而为一为做动作作好准备即所谓:“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故前辈称之为“太极式”。从上述三体式前的三步曲从“无思无意”到“神有专注”而至“动作即”这三步曲正是由静到动的是对内在精神意识的良好训练。经曰:“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真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这些论述在技击上都能起到使对方难知动静、虚实起到震撼军心的作用。经曰“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绝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物归根合成一气”。尚先生说:“形意拳主要练的就是神与气。”丹书云:“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练习时只有定心宁神才能意气流行只有绝于杂念和物象使神有专注.才会启灵性。只有这样在锻炼上才能扶入精微神气贯通;在使用上才能灵感过人。因之在学练中对这默默无为的过程切莫忽视。

    当开始做动作两手握拳由肚脐向左右拉开这一动作包括以两前臂贴身向左右拧转撑开的束身之力。左右阴阳既分故称为“两仪式”(即阴阳)。《内经辑要》说:“它是一个机动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一性。”用在形意技法上是泛指人体的相对部位和在动作上反映既相反、又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向背仰伏动静虚实刚柔束展伸缩收放等等动作和作用两者既相反、相成又相称和相撑因之在技法上概以“阴阳”代之论之。

    所谓“三体”又叫“三才”原指天、地、人。而在形意拳经中称人体也是个小天地故亦有三体之说这就是形意拳“三体式”的名称由来。也叫“三才式”或“鹰捉式”。所谓“三体”即泛指上、中、下三盘亦即头、上肢、下肢亦包罗上下、内外、通体。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锻炼扶微功到.如能做到阴阳相合内外一气三体纯一在练功找劲上则能“无可无不可”故曰“三体重生万物张”。

    拳经所讲的“四象”更是属于纯技术的象形取意的一身之法与所谓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无关。它指的是“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谓之“四象‘。借以求得夹剪劲的鸡腿三折之势的龙身沉肩竖项的熊膀宜顾宜打的虎抱头。这四种象形技法正是形意拳一身之法的概括指南。在锻炼中时时处处能做到要求则练之增益用之得力。拳经所讲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医用它来说明五脏和人体有关机制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生化和制约的关系。形意拳就是根据中医内经阴阳五行之说用以怯病健身变化器质培养体力和技术的因之练五行拳既是为了对身体增益故要遵循相生之理来练;遇有病理变化又要用相乘和反侮(即顺克和逆克)加以制约故而运用这生克制化之理。但在五行拳技击的使用上却不能生搬硬套地来运用这生克之理因为技击使用是千变万化的必须“随机应变”“用无定法”故也不存在必须用什么拳克制什么拳否则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形意拳对“**”这一技法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形意拳的技术之本故形意拳的前身就曾叫“心意**拳”和“**拳”说明“**”是构成形意拳的技法核心。练形意拳的人磨砺以求的“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气”是为了向更高级的技法造诣进军的基础而“**”是最直接的为它建立技法前提的就是“**”。当然这个“**”不是指哲学的“天地四方谓之**”而是指人体的内外三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要求上下肢的各个根节、中节与梢节做到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才算做到外三合。所谓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只有做到心动意气力齐行才算做到内三合的技法要求。但还必须与外三合的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这三者完成一体才算做到内外**达到“周身完整一气”。所谓的“三催劲整”即是上肢肩催肘肘催手;下肢的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肢的三催劲完整一气动作如一才算做到“三催劲整”。

    拳经所讲的“七拳”就是“头、肩、肘、手、胯、膝、足”。也就是人体用以挥进击作用的七处劲的突出点人们比作闪烁光的“七星”故也叫它“七星”。而是利用**整劲散威力的七处劲点。

    尚先生在讲到**劲整、七拳威时又提到人体练功要练有“八面劲”只有抓住这个技法要领才能逐渐追求到“哪沾哪有”的技法高境地。实质也正是掌握了“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这一技法窍要。

    形意拳按地域分主要有河北山西两派(也有人将河南心意拳列入共三派)近代河北、山西交流频繁且同为李洛能传人故两派拳法内容风格技击特点及练法较接近河北一派以郭云深刘奇兰、李存义、孙禄堂等为代表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一派以车永宏、宋世荣、布学宽、宋虎臣、宋铁鹿等为代表拳势紧凑劲力精巧然山西派又可分为车、宋两支。车派拳势古朴动作明快宋派力颤抖内功精微。

章节目录

小寒资料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心随梦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形意拳入门-寒门祸害,小寒资料集,笔趣阁并收藏小寒资料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