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国公府出来,沈若寥步行回家。他很久没有在应天城中漫步,此刻便舍了近道,穿过贡院街,乌衣巷,在夫子庙码头上了一条小船,沿着秦淮河,摇到聚宝门来。他在聚宝门码头上了岸,在城防上呆了一会儿。

    传说之中,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造应天城墙,聚宝门屡屡塌陷,时人说是水妖作怪。后来听说沈万三家有一只聚宝盆,自己往外连续不断地吐出金银财宝来,才成就了沈万三的富可敌国。高皇于是向沈万三借来聚宝盆,立借据说五更归还,将聚宝盆埋于城下,以为地基,镇住水妖,聚宝门方才稳固建成。高皇下令京城之内严禁打五更鼓点,从此永不归还聚宝盆。

    他还听说,沈万三富可敌国的程度,古今罕有。高皇帝修建应天城墙之时,这个沈万三一人便资助了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沈万三出资建城墙,自然是想讨好当时的吴王,后来的皇上。然而高皇出身贫农,一生最看不惯的也就是这种自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富豪。于是,高皇用沈万三的钱建城墙,城墙建好之后,就找了个罪名,将沈万三抄家,举家发配云南。如果不是高皇后极力劝阻,沈万三的人头也会不保。

    三重瓮城,灰砖印字,坚固无比。行马道,藏兵洞,机关重重。守城兵卒却稀稀落落,似乎觉得天下太平;虽然内战硝烟弥漫,然而燕兵却在千里之外,京城安然无忧。

    沈若寥站在城头,向南望去。一座青葱翠玉的屏障巍然而起,镇守城南。那便是聚宝山,雨花台所在。沈若寥怀疑,这才是聚宝门名字的真正来源。

    他凭高四下眺望了一会儿,下了城防,顺中央大街,一路走到鼓楼来,心里失失落落,阴阴霾霾,仿佛头上冬日的天空,薄云绵绵,灰蓝灰蓝。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今何在?应天城崛起之时,“大江前绕,鹭洲中分”之势,便已荡然无存。

    太阳渐西。沈若寥无目的地漫步,不想回家;那个庞大而空荡的凉国公府,比这天地之间古往今来的感觉,还要更加落寞。

    为什么空荡?为什么落寞?秋儿在家呢。为什么空荡?为什么落寞?

    周围一片喧闹,他的心里却愈发冷落。很快,太阳落了下去。他走投无路,最终也只得回家来。

    令他暗自庆幸的是,山寿带着圣旨已在家中等候多时。朱允炆今夜在谨身殿举行东昌大捷庆功宴会,文武百官全部出席,天子还要在宴会之前召见左将军东昌侯、大将军历城侯以及中军都督魏国公,命三人即刻更衣前往乾清宫入见。

    沈若寥接旨迅速沐浴更换朝服,骑马到魏国公府,遇齐盛庸、徐辉祖,三人一起赶到皇宫来。

    朱允炆与方孝孺、齐泰、黄子澄正在乾清宫内,闻报三人已到,大喜过望,忙令速传三人进宫。

    山呼万岁之后,朱允炆便令平身赐座。

    “三位爱卿东昌一战,大败燕军,威震天下。朕今夜就在谨身殿为三位接风洗尘,摆宴庆功。”

    三人彼此对视一眼;盛庸再拜道:

    “东昌大捷,全靠陛下洪福,东昌侯计定,全军将士齐心协力所致。”

    朱允炆笑道:“朕已有耳闻。蓝正均从征东昌侯左右,时时写信向朕报告说,东昌侯在军中如何指挥若定,恩威并施,用兵如神,实乃天赐我大明如此将才。”

    左一个东昌侯,右一个东昌侯,沈若寥如坐针毡,好不难受。他面红耳赤,离座拜道:

    “陛下,大将军抬举若寥。此战最初规划,都是大将军之计。至于疆场得胜,则靠的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效忠朝廷。此外,没有大将军、右将军、安陆侯、魏国公与大司马引兵犄角相助,牵制敌军,东昌之战亦不可能有如此全胜。若寥于众将军面前,年最少,经验最少,从始至终只是学习而已。”

    朱允炆笑道:“朕就知道,你一定会谦虚。朕已阅过大将军表奏,加上蓝正均时时有报告,朕对这一仗的具体情况,已经了然于心。朝臣一致认可,爱卿如此大捷胜过济南之功,东昌侯之封爱卿受之无愧。不信,你可问问方先生、齐爱卿和黄爱卿。”

    三个文臣此刻都附和天子所言。方孝孺则欣慰地望着沈若寥,感慨道:

    “东昌大捷,恰逢陛下凝命神宝制成之时;陛下身边出此将才,实乃国家社稷之幸,此亦不能不说是凝命神宝扭转时局,平定乾坤,成乎于天也。”

    沈若寥只觉得皇上和方先生言语都殊为不当;然而他没有开口,偷偷瞟了一眼盛庸和徐辉祖。盛庸只是颔首含笑;徐辉祖则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没事人一般转过脸去,并不说话。

    沈若寥于是也便不说话,只是应付过去剩下的场面。

    朱允炆在谨身殿大宴群臣。盛庸、徐辉祖、沈若寥三人都坐在上席。时逢新年刚过,凝命神宝初成,朝廷初次胜战,又是如此大捷,群臣欢宴良久,喜庆气氛宛如盛唐之时。

    天子稍饮几杯,已经酒劲上头。少坐片刻,渐渐体力不支,便下令众爱卿宴欢而散,不必管朕,只要东昌侯扶朕下殿回宫歇息。

    沈若寥陪着朱允炆回到乾清宫来。山寿服侍天子洗漱更衣之后,奉上茶水来,便退下去了。朱允炆拉着沈若寥在御榻上坐下来,上上下下反复看他,仿佛看不够,直到沈若寥两颊都殷红起来。

    “皇上?”

    朱允炆道:“你变了。你现在是东昌侯,一个人率领二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了。朕就知道,你早晚会有这一天,你果然不负朕望。这一仗燕军精锐丧尽,此天以卿授予朕也。”

    沈若寥摇摇头,笑道:“陛下,我那只是代行大将军之职。我是左副将,远不是大将军呢。”

    朱允炆道:“朕就拜你为大将军。”

    沈若寥吃了一惊,忙摆手道:“不可不可,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又不像长兴侯、曹国公,战败有失。若非大将军定计,若寥安能立此大功。大将军决不能换。”

    朱允炆顺从道:“也好;大将军宽厚礼让,又很照顾你,朕也放心。”

    沈若寥问道:“陛下,蓝正均多长时间给您写一次信?”

    朱允炆道:“也不经常,大概十天一封吧。多亏了他,朕才能了解到如此详细的前线战况,才能如此清楚地知道你有多么优秀。”

    沈若寥十分无奈。他苦笑道:“您现在,不再担心他跟着我了?”

    朱允炆温和地笑道:“当然不。他告诉朕,你把整个东昌之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完全托付给他,他很是感激,所以竭尽全力立功,大军才能取胜。”

    沈若寥听得整条脊梁骨从上凉到下。谷沉鱼话说得完全没错,话里的含义也是如此不善,想来只有天子察觉不出来。

    朱允炆继续道:“他还说,你是真正的大将之风,君子之器,时时处处一切皆以大军为本,战局为重,执中而不顾私。”

    一番好话,大概也就只能蒙蔽建文皇帝。同时,沈若寥警醒地惊觉到,当庄得、唐礼等同征众将还在为他的假装糊涂而群情激愤,争执不休的时候,连何福都看不透他的用意,谷沉鱼却看得清清楚楚。这个人用心到这份上,反掌之间,沈若寥感觉自己已经被攥到了他的手里。如果他密信上换几个用词,说自己昏聩无能,不听人言,频失战机,以致军心涣散,皇上今日对他的态度又会如何?

    他叹了口气,改变话题道:“皇上,之前您说过给我凉国公府第之事,我已经多次表示不能接受。为什么到头来还是一定要给我?那毕竟是个公爵府。”

    朱允炆不以为意地笑道:“那宅子闲置也是浪费,不如赏给有功之臣。朕早想给你换住所,凉国公府虽然是公府,毕竟没有曹国公府大而华丽,更远赶不上魏国公府的王府园林气质。百官并无异议。”

    沈若寥苦笑道:“只怕异议没有,腹诽却不少。我担心蓝正均和他姐姐会心有不满。”

    朱允炆叹道:“凉国公说到底,依旧是罪臣反贼之名。他姊弟二人又是私生。朕也是没有办法。不过,你回来之前,朕已差人专门问候过,蓝小姐离开谷王府,对朝廷安排已是十分感激。你家人也都很高兴,夫人更是开心。既然皆大欢喜,那就是好事。你也不必担心了。”

    沈若寥屈服道:“既如此,我也不好再推却。多谢皇上恩典了。”

    朱允炆问道:“这回回来,打算什么时候再走?”

    沈若寥道:“怕是呆不久。我估计一月之内,北平会再次发兵。燕王出兵之前,我和大将军必须赶回营中去。”

    朱允炆道:“你忙吧;京城的事,一切不必挂心。朕会全力支持你。朕听说燕军偷袭了粮仓,你为此苦思良策,连夜不能安睡。下次再出这种事,直接写信给朕,朕亲自给你装点粮草,派专人护送发往前线,不必再如此劳神。”

    沈若寥道:“燕军偷袭大名,是若寥失职也。陛下不怪罪臣,已是感激不尽。”

    朱允炆道:“朕相信你的能力;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足为怪,朕不会因偶尔失误,就随便降罪于将士。你只需放宽心便是。”

    沈若寥继续配合天子闲聊了一会儿,直到天子困顿,躺倒睡去,这才松了口气,退出乾清宫来。

    他和皇上之间,已经彻底不是原来那样了。今日从始至终,君臣界限分明,距离始终保持在不疏不亲之间,他说话小心,皇上也不再有往日依赖般的感觉。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徐辉祖所说的那个转变,由近身侍卫到统兵将领,由宠幸到正臣的转变。

    他绕过乾清宫,往羽林二卫走去,打算去看看董原。

    经过御苑桥时,他突然听到旁侧的假山后面有细微的动静。他驻足倾听片刻,听出来那声音并非来自假山后面,而是中间另一座假山的洞里。他有些警惕,又有些困惑,绕过假山来,在那山洞背后停下来。

    悉悉窣窣的声音在山洞里进行了一会儿,断断续续,显然那人也十分谨小慎微。然后,那人走出洞来,左右张望了一下,转身向洞后走,却一头撞进了沈若寥怀里,怀中一样东西掉到了草地上。

    原来是山寿。偷偷躲在洞里,不知道在干什么。见到沈若寥,不只是惊讶,更是害怕,满脸煞白,一时间只是傻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一下,只是瞪着沈若寥,气儿也喘不上来一口。

    沈若寥纳罕地弯下腰,替他去捡那掉落的东西。一只玉雕的海螺。沈若寥刚要还给山寿,突然心里一动,低头仔细地看了看手中之物。

    借着御苑桥的灯光,可以隐隐看出那玉的颜色介于黄紫之间,颇似珍珠色泽,十分罕见;海螺有手掌尺寸,纹路清晰自然,栩栩如生。他小心抚摸了一会儿,体会着指尖的感觉,然后又举起来,对着灯光察看,心中一股疑惑陡然上来。

    此物十分眼熟,他一定在什么地方见过,记忆却有些遥远。如此珍稀之物,山寿如何能有?他不过一个太监,建文皇帝对待内臣又极为苛刻,从无赏赐。难道山寿盗窃了宫中之物?莫非他有什么困难,以至于需要偷东西来解急用?

    然后他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其实并非如此。他将那玉螺再次细细观察一遍,记忆鲜活起来。他确实见过此物;按理来说,如此珍稀之物,他见过一次,是不可能忘却的;世上也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这是徐王妃宫中的东西。

    如果不是因为娶秋儿为妻,燕王和王妃娘娘不会认秋儿为郡主,将他二人安置在宫内居住。如果不是因为秋儿常和其他郡主一起去王妃宫中玩耍,他不会有机会得幸进入王妃宫中饮茶。饮茶之时,这只玉螺,就安安静静躺在王妃梳妆台上。秋儿抓起来,十分新奇,缠着问王妃此为何物。他也从不曾见过,经王妃讲解,才知道这是海螺,大海里才有的东西;真正的海螺,就和这面前的玉雕一样质地手感,然而颜色更加美丽,更加鲜亮。放在耳边倾听,还可以听到海涛阵阵,深远动听。

    那是王妃娘娘的宝贝。曾经王妃只让成年的郡主玩,不许年幼的小郡主们碰一下,生怕打坏。而此时此刻,这只玉螺却在应天皇宫中,拿在一个太监手里;幸好是掉到了草丛之中,安然无恙。

    山寿。山寿并非寻常内官;山寿是司礼监随堂太监,昼夜伺候在天子身边,除非另有圣差,否则寸步不离。

    沈若寥突然明白了。他抬起头来,仔细地审视了一番山寿。

    山寿越发慌乱,不敢看他,只是立在那里。

    沈若寥开口问道:“山公公,此物如此珍奇,是从哪里而来?我想必不是从宫中盗窃得来;因为宫中并无此物。我说的对么?”

    “这是……这是……”山寿一时间编也编不出来。

    沈若寥突然轻声说道:“站着别动。”伸手就去搜山寿的身。

    山寿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反抗,胸口密信已被沈若寥搜了出来。他望着沈若寥将信打开,只觉得自己整个天灵盖都往外冒着白嗖嗖的寒气。

    沈若寥打开信,飞快地扫了一眼,目光在那落款上停了一下,又将信折好,却重新放回了山寿怀中。

    山寿此刻已经全身说不上是僵硬还是瘫软。他只能继续站在那儿,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希冀什么。

    他突然哆嗦了一下,沈若寥拉过他的手,将那玉螺放回他手中。

    “下次小心点儿。这东西如此珍贵,摔坏了太可惜。”

    说罢,他便转身走了,也不再看山寿一眼。

    山寿莫名其妙地站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忙慌慌张张地跑回乾清宫去了。

章节目录

秋风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叶高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三十六章 庆功宴后-秋风传奇秋风王朝,秋风传,笔趣阁并收藏秋风传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