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互推脱奉承中,刘禅一行人于天蒙蒙亮之际便离开了丞相府,向皇宫而去。
送刘禅出门的孔明,望着刘禅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能收回目光,哪怕早已看不见刘禅一行人的踪影,不知在想些什么,待得许久之后,有些无光的眸子方才变得正常,回神后的孔明莫名一笑后,缓缓走回府中。
走进先前的大厅,案上还有两只杯盏,跪作案前,孔明颠了颠茶壶,旋即缓缓再次倒出一杯香茗,置于鼻前轻嗅,神态变得很是平静,仿佛这茶真有凝神之功效般。
此刻,屏风之后,一抹黑影,悄无声息的走了过来,立于一侧,很是尊敬的躬了躬身子,双目之中的敬畏之色极甚,且不含一丝虚伪。
虽没有抬头看去,但孔明仿佛也知来人身份,轻声开口:“伯苗,若不嫌弃,便陪亮品一下此茶!”
“在下遵命!”躬身拜了拜后,邓芝亦坐在案前,虽然没有太过拘谨,但身子仍旧有些僵硬,倒也没有彻底放开。
以前的邓芝有些才华,且又侥幸习得鬼道术法,境界一日千里,于蜀中当地倒也有些名气,人也变得傲慢自大了起来,不过自从见识了诸葛亮,邓芝便收敛了许多,仿佛变了一个人,实力却仍旧快速增强,但是哪怕再强,在诸葛亮面前,他也不敢有一丝不尊敬。
当两个人差距不大时,况且会不服输,甚至嫉妒,想方设法的争斗,但是若这个差距变得很大,大到没有信心迈过去时,嫉妒便会化作敬畏,正如孔明的那轻轻一扇,让邓芝彻底不敢与面前这位相斗,自己沉浸数年,最为自豪的一手杀招,对于面前的这位蜀丞相,仅仅只是一挥羽扇便轻易破除了。
哪怕是那东吴陆逊,实力达至八级符师顶峰,甚至已经一只脚迈进九级之列,但是在其看来,与面前这一位,仍有不小差距。
“伯苗,有什么看法吗?”瞧得邓芝落座,孔明在其惶恐之中为其盏上一杯,并淡淡道。
看法?邓芝自然知道孔明问的是对这一宿,其与陛下所谈之事的想法,毕竟他躲在角落里一宿,听了一宿,以刘禅目前三阶玄者的实力,自然发现不了修习鬼道,本就极善隐匿的邓芝。
“匪夷所思!”
“哦?”听到邓芝的评价,孔明倒也来了兴趣,轻声道。
“陛下与丞相所谈,目光之远让在下自愧不如,克复中原,中兴汉室,在陛下与丞相心中已然成了一股不灭的信念,有此信念在,陛下的脚步不会有所停歇,丞相的脚步亦不会有所停歇,我大汉的脚步亦不会停歇,只要不停下脚步,那我们便离实现这一信念不远了。”
“信念...是啊,汉室颓败已久,世间忠汉之士已不多矣,特别是曹丕公然废帝,汉室之希望便仅剩陛下一脉,中兴之业虽重,却也是不可避免的责任,我等既为汉臣,世受汉恩,自当有所报效。若我蜀中军民都能执此信念,复兴大业不远了。”
“会的!”
“哈哈,伯苗你且继续说,亮洗耳倾听!”孔明笑道。
“陛下言语之中虽显稚嫩,但其战略方针的确有商榷之处,而且在下认为...”话到一半,邓芝欲言又止,仿佛很难说出口。
“你认为该法却有可行之处,觉得亮不该如此优柔寡断!是吗?”孔明仍旧笑道。
没有被看出心思的尴尬,邓芝坦言道:“是!在下认为汉中之策确实可行,但是臣不明白的却是,明明丞相心中亦有汉中之策,为何又不当场赞同陛下呢?”
“伯苗,自从你出使东吴成功,亮便知道,你是我蜀汉不多的能臣之一,你虽修鬼道,然为人却刚正不阿,不虚伪做作,此刻我蜀中能有你这般臣子,实乃幸事,但是你要知道,我之所以没有马上答应陛下,实乃时机欠妥!”
“时机欠妥?”
“陛下年轻气盛,而为君者当需处事不惊,沉得住气,而陛下给人的感觉却是,他想要怎样,便一定要怎样,我且问你,为君者能否如此?再者,陛下有些自大了,目光也变的狭窄,在其眼里,他只认亮,认为只要说服了亮,便等于说服了满朝大臣,试问蜀国朝堂难道是陛下与亮两个人的吗?这难道不是专揽政权,肆意统治?”
“丞相言过了!”
轻叹了口气,孔明轻道:“现在如此说,的确尚早,但若依旧如此,未必不会如此,虽说帝王坐拥天下,说一不二,但是,试问有哪个贤主如此这般?而且,陛下如此行事,目光狭窄起来,往往忽略了很多大才,比如伯苗你!”
“万不敢当!不敢当!”
随后只见,孔明起身,取来一竹简,随即交由邓芝,邓芝眼望而来,只见上首赫然写着《迁民于汉中书》,邓芝望了一眼孔明,得到其默许后,旋即摊开,开始仔细阅读。
越往下读,邓芝越发震惊,书中所载内容正如题目一般,也如先前刘禅所主张的想法一般,那便是想方设法迁民至汉中!不过不同的是,孔明所采取的办法是秦末汉初的授田制,在此基础上给予百姓更大的优惠,并通过朝廷适当干预,择选青壮年之士前往汉中垦荒屯田戍兵。
此一方面虽有不同,但其他战略方针于之前刘禅所言偏差不大,但书中字里行间,孔明所阐述的依据之充分,数据之详细,远远超过刘禅的模糊念想,极具说服力。
譬如,孔明在书中,对汉中如今现有的耕田、荒废的耕田、尚在耕种的耕田、可供灌溉的水渠、迁人数量多少合适、迁徙时间、花费又将多少、随后如何分配安置、安置时间又需多久、安置之后初次播种的面积、若逢大旱,有多少地方会减产损失、为此又该建多少水利设施、乃至正常一年收粮又是多少,如此如此,皆一一详尽表明。
书中还如曹魏那般,设置专司农业的官职,犹如曹魏典农将那般。
越往下看,越是震惊,邓芝对孔明的敬佩更甚,相比于刘禅的稚嫩,这份汉中书无非成熟太多了,只要有些许经验之人,便能据此开展,推行书中之法。
送刘禅出门的孔明,望着刘禅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能收回目光,哪怕早已看不见刘禅一行人的踪影,不知在想些什么,待得许久之后,有些无光的眸子方才变得正常,回神后的孔明莫名一笑后,缓缓走回府中。
走进先前的大厅,案上还有两只杯盏,跪作案前,孔明颠了颠茶壶,旋即缓缓再次倒出一杯香茗,置于鼻前轻嗅,神态变得很是平静,仿佛这茶真有凝神之功效般。
此刻,屏风之后,一抹黑影,悄无声息的走了过来,立于一侧,很是尊敬的躬了躬身子,双目之中的敬畏之色极甚,且不含一丝虚伪。
虽没有抬头看去,但孔明仿佛也知来人身份,轻声开口:“伯苗,若不嫌弃,便陪亮品一下此茶!”
“在下遵命!”躬身拜了拜后,邓芝亦坐在案前,虽然没有太过拘谨,但身子仍旧有些僵硬,倒也没有彻底放开。
以前的邓芝有些才华,且又侥幸习得鬼道术法,境界一日千里,于蜀中当地倒也有些名气,人也变得傲慢自大了起来,不过自从见识了诸葛亮,邓芝便收敛了许多,仿佛变了一个人,实力却仍旧快速增强,但是哪怕再强,在诸葛亮面前,他也不敢有一丝不尊敬。
当两个人差距不大时,况且会不服输,甚至嫉妒,想方设法的争斗,但是若这个差距变得很大,大到没有信心迈过去时,嫉妒便会化作敬畏,正如孔明的那轻轻一扇,让邓芝彻底不敢与面前这位相斗,自己沉浸数年,最为自豪的一手杀招,对于面前的这位蜀丞相,仅仅只是一挥羽扇便轻易破除了。
哪怕是那东吴陆逊,实力达至八级符师顶峰,甚至已经一只脚迈进九级之列,但是在其看来,与面前这一位,仍有不小差距。
“伯苗,有什么看法吗?”瞧得邓芝落座,孔明在其惶恐之中为其盏上一杯,并淡淡道。
看法?邓芝自然知道孔明问的是对这一宿,其与陛下所谈之事的想法,毕竟他躲在角落里一宿,听了一宿,以刘禅目前三阶玄者的实力,自然发现不了修习鬼道,本就极善隐匿的邓芝。
“匪夷所思!”
“哦?”听到邓芝的评价,孔明倒也来了兴趣,轻声道。
“陛下与丞相所谈,目光之远让在下自愧不如,克复中原,中兴汉室,在陛下与丞相心中已然成了一股不灭的信念,有此信念在,陛下的脚步不会有所停歇,丞相的脚步亦不会有所停歇,我大汉的脚步亦不会停歇,只要不停下脚步,那我们便离实现这一信念不远了。”
“信念...是啊,汉室颓败已久,世间忠汉之士已不多矣,特别是曹丕公然废帝,汉室之希望便仅剩陛下一脉,中兴之业虽重,却也是不可避免的责任,我等既为汉臣,世受汉恩,自当有所报效。若我蜀中军民都能执此信念,复兴大业不远了。”
“会的!”
“哈哈,伯苗你且继续说,亮洗耳倾听!”孔明笑道。
“陛下言语之中虽显稚嫩,但其战略方针的确有商榷之处,而且在下认为...”话到一半,邓芝欲言又止,仿佛很难说出口。
“你认为该法却有可行之处,觉得亮不该如此优柔寡断!是吗?”孔明仍旧笑道。
没有被看出心思的尴尬,邓芝坦言道:“是!在下认为汉中之策确实可行,但是臣不明白的却是,明明丞相心中亦有汉中之策,为何又不当场赞同陛下呢?”
“伯苗,自从你出使东吴成功,亮便知道,你是我蜀汉不多的能臣之一,你虽修鬼道,然为人却刚正不阿,不虚伪做作,此刻我蜀中能有你这般臣子,实乃幸事,但是你要知道,我之所以没有马上答应陛下,实乃时机欠妥!”
“时机欠妥?”
“陛下年轻气盛,而为君者当需处事不惊,沉得住气,而陛下给人的感觉却是,他想要怎样,便一定要怎样,我且问你,为君者能否如此?再者,陛下有些自大了,目光也变的狭窄,在其眼里,他只认亮,认为只要说服了亮,便等于说服了满朝大臣,试问蜀国朝堂难道是陛下与亮两个人的吗?这难道不是专揽政权,肆意统治?”
“丞相言过了!”
轻叹了口气,孔明轻道:“现在如此说,的确尚早,但若依旧如此,未必不会如此,虽说帝王坐拥天下,说一不二,但是,试问有哪个贤主如此这般?而且,陛下如此行事,目光狭窄起来,往往忽略了很多大才,比如伯苗你!”
“万不敢当!不敢当!”
随后只见,孔明起身,取来一竹简,随即交由邓芝,邓芝眼望而来,只见上首赫然写着《迁民于汉中书》,邓芝望了一眼孔明,得到其默许后,旋即摊开,开始仔细阅读。
越往下读,邓芝越发震惊,书中所载内容正如题目一般,也如先前刘禅所主张的想法一般,那便是想方设法迁民至汉中!不过不同的是,孔明所采取的办法是秦末汉初的授田制,在此基础上给予百姓更大的优惠,并通过朝廷适当干预,择选青壮年之士前往汉中垦荒屯田戍兵。
此一方面虽有不同,但其他战略方针于之前刘禅所言偏差不大,但书中字里行间,孔明所阐述的依据之充分,数据之详细,远远超过刘禅的模糊念想,极具说服力。
譬如,孔明在书中,对汉中如今现有的耕田、荒废的耕田、尚在耕种的耕田、可供灌溉的水渠、迁人数量多少合适、迁徙时间、花费又将多少、随后如何分配安置、安置时间又需多久、安置之后初次播种的面积、若逢大旱,有多少地方会减产损失、为此又该建多少水利设施、乃至正常一年收粮又是多少,如此如此,皆一一详尽表明。
书中还如曹魏那般,设置专司农业的官职,犹如曹魏典农将那般。
越往下看,越是震惊,邓芝对孔明的敬佩更甚,相比于刘禅的稚嫩,这份汉中书无非成熟太多了,只要有些许经验之人,便能据此开展,推行书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