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刘禅心中之计,孔明目光不由变得明亮许多,抬头望向其,其中掺有些许莫名。
“陛下,此事太过繁琐,若想实行起来,还需照顾到方方面面,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时真要实行起来太过困难!”孔明有些轻叹道。
“所以朕才于今日与相父相商,相父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有治国安邦之策,这些方方面面朕相信相父可以处理好!”刘禅委婉笑道。
正所谓什么人做什么事,刘禅根本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小事,他所能做到的,能用到的无非是自身的金手指,穿越所带来的好处,那便是后世先进的事物。
“此事还需召诸卿细细商议方能再做决定!”挥了挥羽扇,孔明有些犹豫。
“相父,若想治理蜀中,相父可有何妙计?”
“接连数战,国力空虚,我蜀中目前急需恢复生产,屯田休兵,提升国力。”孔明道。
会心一笑,刘禅开口:“既然蜀中可如此,汉中为何不可?我军得汉中之地,未得汉中之民,如今的汉中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急需一股洪流唤起。”
这是刘禅与孔明摊牌以来,第一次争执,之前虽说是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但是这毕竟是刘禅针对是蜀国目前,乃至以后的发展方针,若是因为孔明的过多担心忧虑而导致政令不行,那可就太......
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诸葛亮的治世水平确实名震古今,但是其最大毛病就是过于谨慎,太过求稳,相比于凤雏庞士元,其可以治理国家,恢复民生,却不适合谋划天下,攻城伐地,庞士元善奇谋,万事喜欢搏一搏,虽是赌徒心理,却往往能有大成效。
想到这里,刘禅就不禁心想,若是庞统未死,孔明主内,士元主外,两人协作,配以诸多大臣,未必不能实现汉室复兴大业。
“迁民,迁民,陛下总想迁民,可有具体方略,迁哪些民,如何抉择?蜀中百姓在这里生活了数代之久,岂能如此轻易翻越艰难险道,背井离乡,去汉中生存?还是说陛下从未考虑过这些,只想用强?”孔明反击道。
“朕没说要强制性,许以优惠,调动蜀中居民积极性,令其自发选择赴汉中!”
“关键便是这优惠,朝廷许什么优惠?什么优惠才能让百姓们主动选择赴汉中?”
“百姓最缺什么,或者说最想要什么,我们便给他们什么,于生活中给予便利,他们所求的大多数无非于能否有饭吃?能否有地方住?能否有衣穿?能否年年有余?”
“朕之前也说了,花一季之资,便可让其安居,与此同时,推行新的田亩之策!”刘禅郑重道。
孔明闻言,目露精光,神色微变,惊道:“新的田亩之策?”
“不错,之前朕有意实行屯田之法,然屯田之法自古虽有,但却有些不妥,实行此法最出名者莫过于赤壁大败后的曹操,为了能够保证军需用粮,其在起兵之处便开始屯田,并将之大肆推行,然而效果却也是显而易见,数年时间,曹魏北方实力得以有效恢复,国力日渐强盛。”
“但是,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我们,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屯田之法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收益官民按比例分配,军屯收益则全部归于朝廷,用以军事,黄巾之乱至此,天下久久不得安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更是荒芜大半,粮食极度缺乏,饿死人也非稀罕之事,流民随处可见。”
“面对这种情况,曹操推行屯田之法,吸纳流民,将土地借给他们耕种,虽然从中收取了大部分,但余下的却足以满足百姓果腹之用,也能获得一定庇护,让他们有了栖身之所,故而效益颇大。而蜀中百姓呢?蜀中百姓经历大战,虽苦,但他们相比于中原百姓,无非要好上许多,闭塞的环境使得他们并没有那么惨,所以他们也不是那么好安顿的,再行屯田之法,未必能够调动起百姓积极性。”
“所以,朕之前所说的屯田之法终不可取,此次赴阳平,朕沿路观察了许多,亦发现了许多,汉中人口稀少,土地荒废颇多,可供迁去百姓耕种。”
“屯田之法说的再多,始终不过是土地官有!终究不是百姓自己的,相对于我们,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人,人是最珍贵的,但是百姓心中,最贵的无非是土地,有了土地,他们才有了希望,才能生存下去,不断延续!荆州之所以富饶,无非与荆州百姓多为有屋有田的自耕农,所以朕就满足他们,给他们田地!”
听到这,孔明彻底震惊了,虽说荆州当时的确如此,即便是其家中亦有十亩桑田,但是那也是以前,现在战争时期,为政者皆抓紧钱粮,不仅自己的,还包括百姓的,因为没有这些,就没有兵马,自然也就无法逐鹿天下。
理了理思路,刘禅慢慢道来:“今汉中,地有遗利,肥沃之土多数未得到开垦,而此时,若将田地赋予百姓,如此,百姓必能安居乐业,不复思乡之念。”
“莫不是想效仿秦末汉初之授田制?”
刘禅摇了摇头。
“授田按人丁多少来授予,田地虽私有,却不禁买卖,长久下去,终有弊端,致使兼并之风日盛,富庶之家良田千亩,贫穷之家无立身之所,而这亦是黄巾之乱的原因之一。”
“把土地给予百姓手中,怎么分?怎么给?这才是关键,为绝后患,授百姓之田,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民生田,一部分为官军田。”
孔明呵呵一笑:“这倒有些意思,陛下且说说这二者有何区别?”
“民生田,官府授予百姓,便是百姓私田,可私下买卖,亦可世代传承,若一家之丁皆故,该田则收归官府,另行分配,切不可落入小人之手,耕种该田所得收益尽归百姓所有!”
“官军田,乃是百姓为朝廷军事所需而耕,该田所有权亦归朝廷,暂时租于百姓耕种,不得私自买卖,违者重惩,而所得之粮,百姓留一成做劳动补贴,其他尽数入官府帐下。”
“若是...”闻言,孔明有所思,片刻后,目光一闪,忽然问道。
“为防止百姓弃官田而重民田,当需下令,民田所得之粮不得超出官田两倍,违者,民田所得尽数充公,只留一成官田之粮供生活之需,另外,尚需加强监管,主张相互监督,举报者,经核实,予以重奖!”
“陛下,此事太过繁琐,若想实行起来,还需照顾到方方面面,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时真要实行起来太过困难!”孔明有些轻叹道。
“所以朕才于今日与相父相商,相父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有治国安邦之策,这些方方面面朕相信相父可以处理好!”刘禅委婉笑道。
正所谓什么人做什么事,刘禅根本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小事,他所能做到的,能用到的无非是自身的金手指,穿越所带来的好处,那便是后世先进的事物。
“此事还需召诸卿细细商议方能再做决定!”挥了挥羽扇,孔明有些犹豫。
“相父,若想治理蜀中,相父可有何妙计?”
“接连数战,国力空虚,我蜀中目前急需恢复生产,屯田休兵,提升国力。”孔明道。
会心一笑,刘禅开口:“既然蜀中可如此,汉中为何不可?我军得汉中之地,未得汉中之民,如今的汉中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急需一股洪流唤起。”
这是刘禅与孔明摊牌以来,第一次争执,之前虽说是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但是这毕竟是刘禅针对是蜀国目前,乃至以后的发展方针,若是因为孔明的过多担心忧虑而导致政令不行,那可就太......
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诸葛亮的治世水平确实名震古今,但是其最大毛病就是过于谨慎,太过求稳,相比于凤雏庞士元,其可以治理国家,恢复民生,却不适合谋划天下,攻城伐地,庞士元善奇谋,万事喜欢搏一搏,虽是赌徒心理,却往往能有大成效。
想到这里,刘禅就不禁心想,若是庞统未死,孔明主内,士元主外,两人协作,配以诸多大臣,未必不能实现汉室复兴大业。
“迁民,迁民,陛下总想迁民,可有具体方略,迁哪些民,如何抉择?蜀中百姓在这里生活了数代之久,岂能如此轻易翻越艰难险道,背井离乡,去汉中生存?还是说陛下从未考虑过这些,只想用强?”孔明反击道。
“朕没说要强制性,许以优惠,调动蜀中居民积极性,令其自发选择赴汉中!”
“关键便是这优惠,朝廷许什么优惠?什么优惠才能让百姓们主动选择赴汉中?”
“百姓最缺什么,或者说最想要什么,我们便给他们什么,于生活中给予便利,他们所求的大多数无非于能否有饭吃?能否有地方住?能否有衣穿?能否年年有余?”
“朕之前也说了,花一季之资,便可让其安居,与此同时,推行新的田亩之策!”刘禅郑重道。
孔明闻言,目露精光,神色微变,惊道:“新的田亩之策?”
“不错,之前朕有意实行屯田之法,然屯田之法自古虽有,但却有些不妥,实行此法最出名者莫过于赤壁大败后的曹操,为了能够保证军需用粮,其在起兵之处便开始屯田,并将之大肆推行,然而效果却也是显而易见,数年时间,曹魏北方实力得以有效恢复,国力日渐强盛。”
“但是,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我们,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屯田之法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收益官民按比例分配,军屯收益则全部归于朝廷,用以军事,黄巾之乱至此,天下久久不得安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更是荒芜大半,粮食极度缺乏,饿死人也非稀罕之事,流民随处可见。”
“面对这种情况,曹操推行屯田之法,吸纳流民,将土地借给他们耕种,虽然从中收取了大部分,但余下的却足以满足百姓果腹之用,也能获得一定庇护,让他们有了栖身之所,故而效益颇大。而蜀中百姓呢?蜀中百姓经历大战,虽苦,但他们相比于中原百姓,无非要好上许多,闭塞的环境使得他们并没有那么惨,所以他们也不是那么好安顿的,再行屯田之法,未必能够调动起百姓积极性。”
“所以,朕之前所说的屯田之法终不可取,此次赴阳平,朕沿路观察了许多,亦发现了许多,汉中人口稀少,土地荒废颇多,可供迁去百姓耕种。”
“屯田之法说的再多,始终不过是土地官有!终究不是百姓自己的,相对于我们,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人,人是最珍贵的,但是百姓心中,最贵的无非是土地,有了土地,他们才有了希望,才能生存下去,不断延续!荆州之所以富饶,无非与荆州百姓多为有屋有田的自耕农,所以朕就满足他们,给他们田地!”
听到这,孔明彻底震惊了,虽说荆州当时的确如此,即便是其家中亦有十亩桑田,但是那也是以前,现在战争时期,为政者皆抓紧钱粮,不仅自己的,还包括百姓的,因为没有这些,就没有兵马,自然也就无法逐鹿天下。
理了理思路,刘禅慢慢道来:“今汉中,地有遗利,肥沃之土多数未得到开垦,而此时,若将田地赋予百姓,如此,百姓必能安居乐业,不复思乡之念。”
“莫不是想效仿秦末汉初之授田制?”
刘禅摇了摇头。
“授田按人丁多少来授予,田地虽私有,却不禁买卖,长久下去,终有弊端,致使兼并之风日盛,富庶之家良田千亩,贫穷之家无立身之所,而这亦是黄巾之乱的原因之一。”
“把土地给予百姓手中,怎么分?怎么给?这才是关键,为绝后患,授百姓之田,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民生田,一部分为官军田。”
孔明呵呵一笑:“这倒有些意思,陛下且说说这二者有何区别?”
“民生田,官府授予百姓,便是百姓私田,可私下买卖,亦可世代传承,若一家之丁皆故,该田则收归官府,另行分配,切不可落入小人之手,耕种该田所得收益尽归百姓所有!”
“官军田,乃是百姓为朝廷军事所需而耕,该田所有权亦归朝廷,暂时租于百姓耕种,不得私自买卖,违者重惩,而所得之粮,百姓留一成做劳动补贴,其他尽数入官府帐下。”
“若是...”闻言,孔明有所思,片刻后,目光一闪,忽然问道。
“为防止百姓弃官田而重民田,当需下令,民田所得之粮不得超出官田两倍,违者,民田所得尽数充公,只留一成官田之粮供生活之需,另外,尚需加强监管,主张相互监督,举报者,经核实,予以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