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

    朝堂之中亦有人,那么,朝廷是不是江湖?

    朝廷是江湖。

    只是朝廷这江湖有着更为明确的条条框框,面上看来总要温和些,少些草野莽劲,多些权谋算计,相较大江湖的直来直去而言,朝廷这江湖便显得有些偏门别类,与大江湖格格不入,故而人们总习惯于将朝廷从江湖当中剥离出来,区别对待。

    不得不说,将朝廷与江湖细作区分合情合理。

    但千百余年中州王朝姓氏的更迭史,无不印证着这种看法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朝廷轻易不起兵戈,一动便是抄家灭门乃至屠族,手段之狠厉,执行之坚决,毫不亚于任何江湖势力。

    仅从狭义上而言,朝廷与江湖间便是密不可分的,始终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以一种微妙的形式平衡着、共存着。

    大多时候朝廷的手腕都要比江湖更为强硬。

    那般景况下,什么武林盟主纷争,什么正魔两派厮杀,于朝廷而言不过是小打小闹。

    朝廷不管你,便不管你,要管……便什么都可以管。

    在朝廷不爱搭理江湖之事时,便存在一种意外——江湖会慢慢发展,偷偷壮大。

    若朝廷能及时察觉,及时打压,那么,那个王朝的姓氏便能够继续延续。

    若因忽视而致无法约束江湖力量的壮大,有朝一日,王朝统治便有可能被推翻。

    是故,历来改朝换代中,总不乏江湖的影子。

    五十年之前的漫漫岁月长河中,中州不断外拓疆土、壮大国邦,但战争终究是极为消耗国力的,经年累月下,诚然中州是泱泱大国,却也难堪兵困马乏民艰之累,开始修生养息。

    不论龙椅上之人是何姓氏,都会进入这么一段较为平和的国力恢复期。

    所谓时势造人,在中州朝廷陷入委顿之际,中州江湖悄然兴起,在那二三十年间,在朝廷不知不觉间,发展到了百帮争鸣的地步。

    彼时江湖的力量远超朝廷,于朝廷而言实属危局,当朝皇帝自当寝食难安。

    朝廷明面上不敢同江湖撕破脸皮,暗地里多少有所行动,意在逐步削弱江湖的力量。

    恰逢其时,觊觎中州地广物饶的东瀛、瓦剌,观中州朝廷与江湖的一片乱象,不愿错过天赐良机,联合起势,并煽动其他中州邻国群起而攻。

    最终,外夷没能得逞,江湖也好,朝廷也罢,对外到底是一心的。

    只是那战火缭绕了中州三年,不知为现今这局势留下了多少弊病。

    三年抗战,中州自朝廷至江湖均元气大伤,但无可否认的是,大盛江湖受创更甚。

    接下来近二十载光阴里,朝廷韬光养晦,江湖则新陈代谢。

    诸如武当、少林、昆仑等有着久远传承的名门正派退居一隅、淡出江湖。

    而九州结义、四海会盟、道义盟等正派大帮盟,则同红衣教、天煞十二门等邪门魔教彻底接管过江湖大旗,成为戏台上的主角。

    江湖越大,便意味着人越多,各自利益追求更是大相径庭,遂常见正邪两道磨刀霍霍。

    正因此,朝廷渔翁得利,既能于夹缝中求生,还能潜藏幕后挑唆各势力相争。

    在石府覆灭、魔宫倾覆、巽风谷天葬、百花大会流血夜等等一系列江湖大事事发后,坐立不安近五十年之久的中州朝廷终于重新占据了主导权,有机会昂首宣示谁才是中州真正的主宰。

    百花大会流血夜是蛰伏近半百之年的中州朝廷扬眉吐气之夜,那是中州朝廷在江湖面前的一次正名,也是对江湖的一次警告。

    然,仅是如此,还远远不足,朝廷要想真正掌控大局巩固统治,还得让更多兵刃从江湖人的手上卸下,只是,这一步不能走得过急,只能徐徐图之。

    颁布《限武令》是中州朝廷走出的第一步棋。

    《限武令》即江湖“四不得”。

    一则:任一江湖帮派总人数不得过千,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名义结为同盟,守望相助。

    二则:任一江湖帮派在山门之外,参与争斗者不得超过五人。

    三则:不得出现任何二十人以上的争斗。

    违逆其中任一条则,都可视为扰乱民间安定或是有谋逆之嫌,朝廷不惮于动用军方力量进行强力镇压!

    中州历经千百年之久,对于如何安邦定国,有无数先辈以血淋淋的事例,浇淋出一套凝聚了数十代人智慧结晶的成熟立法。

    只是立法再如何完善,终需要靠拳头来执行,以前朝廷的拳头软,缺乏手段和力度来执行,现下,朝廷的拳头复又硬朗起来,任何势力再想如先前一般视法度如无物,肆意挑衅朝廷威严,都得掂量下自己斤两。

    当然,深谙温水煮青蛙之道的朝廷,非是一味将江湖帮派的活动能力全然掐死。

    这一手《限武令》说到底是在限制江湖帮派的发展规模,避免出现无法把控的乱局。

    但其条则过于简单,因而便存有诸多可操作空间。

    譬如第一条则,虽说是掐灭了九州四海两盟死灰复燃的可能,但不妨碍帮派两两间建立私交关系,只要不动兵戈,无关于帮派存亡,生意上的往来仍可照旧。

    至于两两之间如何开枝散叶,涵盖多少帮派,便看各自本事了。

    九州、四海两盟中的帮派本都为独立完整个体,而在这数年来的鲜血杀伐中,已无帮派人数过千,可说第一条法则于原本的两大盟帮派间,并无多少损益。

    对于本便以特殊形式存在的道义盟而言,更无伤大雅。

    只是现今道义盟明面上的代表更为明确,仅指代菊园和义云山庄二者。

    类似于麒麟、绿柳、水秀这样的山庄,要么断了与道义盟的关系独立存在,要么就地解散,归入道义盟中,毕竟道义盟近些来愈发人丁稀薄,多上这拢共不到半百之人,如何也超不过那千人之数。

    关于第一条则,受影响最大的反而是红衣教,其次是天煞十二门。

    红衣教细分作十堂,各堂都有较为单一的功能性,合而为一才能让整个大帮正常运转,但十堂之人远超千人之数,为规避朝廷《限武令》,红衣教只得三三四分,将三个或四个功能较能互补的分堂暂分一处,以大分舵的形式维系日常帮派运转。

    天煞十二门在折去一地煞门后,加上总舵天煞宫,仍有十一分舵存在,好在不管总舵分舵都可照原有机制独立运行,如此而言,若天煞十二门有心做大,隐隐然可为中州第一大帮。

    第二条则只限于争斗,因而各帮派间只要不是抽刀拔剑出拳甩腿的大规模行动也未被明令禁止,如此诸如酒水、布帛的生意买卖亦可照常进行。

    第三条则全然是为了控制争斗规模,朝廷终究精力有限,只要不大动干戈,他们便懒得理会。

    自百花大会后,中州武林中已有不少人猜知这《限武令》终会到来。

    目光更为长远者,在朝廷早年前初次干涉江湖之事露出端倪后,便知早晚会有今日。

    此中吃了最大亏的莫过于这些年来与朝廷牵连越发紧密的邪门魔教,被朝廷过河拆桥,倒打一耙。

    事实上若非这些年来江湖正魔两道的势力已全然渗透到整个中州经济脉络中,朝廷的明令绝不止于此。

    朝廷终不可能无时不刻盯着各方江湖势力谨守《限武令》条则,更别提疲于奔命施予制裁,只要别闹出太大动静,逾矩过甚,朝廷仍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限武令》出台有其历史必然性。

    早在条则出来的一个月间,发生于西江郡、平海郡、楚郡几处由数十人参与的江湖争端被朝廷军兵火速镇压,便表达出了朝廷的强硬态度,做足了铺垫。

    而姜逸尘、飞飘等人亲身经历的凝露台血战于几日前传入京都,五百名东瀛杀手潜入中州境内之事未被隐瞒,朝廷方面大感震惊之余,亦对受难的道义盟、听雨阁方面进行言语安抚,同时早一步推出《限武令》,明言将打压这类嚣张的江湖行径。

    按姜逸尘与老伯的推论,五百东瀛杀手入境埋伏袭杀之事,决然与朝廷脱不开干系,然而,朝廷偏偏借此推行法令,标榜正义。

    讽刺自当是颇为讽刺的。

    但于听雨阁两位阁主的归途而言确非坏事。

    有这《限武令》在侧,洛飘零一行便不必担心,类似于各方势力汇聚白驹镇狙杀牛家父女的情况。

    姜逸尘不知眼下除了一曲流年阁的雪清欢外,还有谁人和洛飘零、梦朝歌同道。

    按理说,回程中雪清欢应避嫌自行,由听雨阁遣出三名精锐护送洛、梦二人南归。

    如此一来,他们五人可能面对的最糟情况,莫过于一路上一直有三组五人小队的默契袭杀。

    这默契点则在于三方势力不可同时出现,否则亦有为共达目的结盟之嫌,听雨阁方面大可凭此请动朝廷出兵相援。

    纵然洛飘零无法舞刀弄剑,梦朝歌实力有限,但想必没有任意一方有足够自信可凭五人之力,强压过三人,掳走或是截杀洛、梦二人。

    是以,当此情形下,朝廷之《限武令》,无异于洛飘零一行之护身符。

    从时日发展之巧合来看,姜逸尘不排除此令之推行,有洛飘零暗中施加的一分力。

    姜逸尘放下茶杯,咂巴着嘴,一面品味着药谷自制养生茶的独特滋味,一面梳理出早已被洛飘零、老伯等善谋者所洞悉的中州大势,更为明确了自己的作用。

章节目录

荡剑诛魔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空留尘缘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二三章 江湖朝廷-诛仙2,荡剑诛魔传,笔趣阁并收藏荡剑诛魔传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