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十一月十五日,荆、益交界的秭归城郊官道旁的一处林子里,十余名精壮的军汉正依靠着树干喝水休息。四周系着十来匹战马,皆在默默啃食地面上不多的青草。
说是休息,实则众人皆是衣不卸甲,刃不离身,便是眼神也十分警惕。
时已入冬,午后的太阳不甚炽烈,一阵冷风吹进林子,灌入盔甲里面,直惹得他们一阵哆嗦。
一名粗豪的士兵嘟囔着嘴道:“这鬼天气,真是冷球了。”他是个爱热闹的人,此番本是为了起个话头。但想来一路疲乏,边上并无人理会于他。
那粗汉又挪了挪屁股,坐到一名身型消瘦,只二十余岁的将官身边,抱怨道:“头儿,咱们从cd出发,沿着大江,经江州、涪陵、鱼腹、巫县,一路不停歇赶到这儿,不敢说每天行一百里,八十多里总是有的。我说,不就是去传个诏吗?这么紧赶慢赶,倒像是去打仗的……”
那名将官正是羽林卫末字屯屯将林航。他闻言后,冷冷道:“怎么,这路老子赶得,你便赶不得?三百羽林郎里,就属你小子的身子骨最娇贵!”
他将水囊中最后一口水喝尽,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高声道:“姜左丞说了,这里是荆州地界,不比益州地界太平。他既派我等为前哨,兄弟们务必给老子打起精神来,莫要丢老子的脸面!”
他顿了一顿,口气略缓,继续道:“再往前三十里就是秭归城,我等加紧赶路,争取日落前到达,晚上先热腾腾得吃他娘的一顿,再好好泡个热水脚解解乏!”
众人一连赶了十余日路,皆是风尘仆仆,肚中也早已饥饿,此刻乍听到“热腾腾的饭菜”、“热水脚”,居然凭空生出一股力气,纷纷应和着从地上起身。简单收拾一番后,各自找到马匹,吆喝着继续向东行去。
“走!吃饭去喽!”
傍晚日落时分,在前哨到达一个半时辰后,姜维率领的大部队人马终于赶到秭归城。
说是大部队人马,实则只有轻骑三百。其实按照当日诸葛亮提供的配置,算上三百骑士和五百脚夫,此行应当有八百余人,并三十辆大车。
但益州、荆州二地远隔重山,消息阻隔,姜维实不知道东吴是否已经发动偷袭。
他忧心忡忡,故而在第二日,一俟离了cd城百余里远后,就将随行的五百名押送犒赏物资的兵士役夫交于军头统领,并留下姜武监督。
他自己则带了羽林卫三百精骑日夜兼程,沿着蜀道向东进发。
与他同行的除了句扶、沈峰,林航外,还多了关兴。说起来,关兴能一道同来,倒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想那关兴刚到蜀中不过两日,按理说不仅要代表父亲关羽陪刘备说说体己话,也要同张苞、糜威等儿时伙伴好生团聚一番,理应在蜀中呆上一段时间才是。
但临行之日,前来送行的马良与他语重心长说了一番话。姜维隐约听到“君候箭伤未愈”、“战事吃紧,正是用人之际”等语句。关兴考虑片刻,当场决定与姜维同行回归荆州。
从益州cd到荆州江陵,全城约莫一千六百余里,虽然有些河段通航,但众人皆骑着马,不便行船,只能步行。
姜维本欲效仿虎步陇右的夏侯渊,以三日五百、六日以一千的速度急行军。然而蜀道艰难,地势险恶,以“地崩山摧,天梯石栈”形容丝毫不为过,好些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也有好些岔道,看着是通衢大道,实则是死胡同一条,如此一来行军速度不免受到影响。
好在此路关兴刚刚走过一遭,故而极为熟稔,判断路径极少出错,一路住宿打尖的地方也是了然于胸。在他的引导下,一行三百骑轻装简行,日夜不间断得赶路,终在十五日后,赶到了荆、益交接地界。
待出了益州地界,出于安全起见,姜维又派出林航领本部十余骑作为探马先行一步。如是终于在十一月十五日傍晚日落时分,堪堪赶到了秭归城。
秭归乃是屈原故里,商朝时期为归国所在之地;西周朝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汉朝置秭归县。虽然是个规制较小的县城,但此地西临益州巴东,东接荆州夷道、夷陵县,北面群山环绕,仅有一条山道可通房陵、上庸二郡,向南可抵达武陵五溪蛮族聚集之地。可谓是沟通荆、益二州,连贯东西走向的重要通道,蜀汉朝廷也在此派驻了千余名士兵驻守,由县长、县尉统领。
秭归的县长叫做詹晏,下午得了林航的报信,早早命人在城中备下热水热饭,自己则领着县尉陈凤,城中豪族代表文布、邓凯等人在城外迎候。
等到姜维一行人到来,双方自然免不了一番寒暄。闲聊间,姜维察觉到众人脸上虽然挂着笑容,却笑得十分勉强,甚至还有几人流露出隐藏不住的忧色,这不免令他有些焦虑。
眼见天色已经不早,詹晏忙请众人进城。
秭归虽然是个小城,但三百军马尽可安排得下,将士们皆得了妥善招待。姜维、关兴、句扶、沈峰、林航五人则被安排到了县署参加宴席。
等到各人入座后,姜维开门见山问道:“詹县长,本将奉汉中王之命,赶赴前将军军中宣慰,你可知荆襄战事如何?关君候眼下身在何处?”
詹晏迟疑了一会儿,垂首道:“请恕下官不知。”
姜维皱眉道:“平日江陵城与此地没有公文往来吗?”
詹晏顿了一下,道:“不瞒姜将军,平日里江陵城每隔三五日就会有人来秭归公干。要么是军中派人来收集粮秣,要么是信使携着紧要公文发往益州,在此住宿打尖。说来奇怪,距离上一波信使离去后,下官已有十日不曾见到传信使者了。”
他顿了一顿,又道:“更匪夷所思的是,这十日间,便是商旅行人也没途径半个。下官在秭归任职三年,从未遇到过这般情形。”
姜维追问道:“可曾派遣探子出去打探消息?”
县尉陈凤接过话头,答道:“怎么没有?前几日卑职每日早晚各派一拨快马打探消息,可是说来奇怪,这些人从不曾回转,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这几日卑职便不敢再拍人外出了。”
姜维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几乎拧成一个川字。
詹晏面现忧色,又道:“这几日城中百姓人心惶惶......谢天谢地总算将军前来坐镇。如此一来,即便襄樊战事有变......”
他话未说完,只听“砰“得一声,关兴面色通红,愤然拍案而起,怒斥道:”胡说!我父亲纵横沙场多年,战局怎么可能有变!”说完这句话,他大力踢翻案几,拂袖而去。
留下场中诸人面面相觑,皆尽愕然。
说是休息,实则众人皆是衣不卸甲,刃不离身,便是眼神也十分警惕。
时已入冬,午后的太阳不甚炽烈,一阵冷风吹进林子,灌入盔甲里面,直惹得他们一阵哆嗦。
一名粗豪的士兵嘟囔着嘴道:“这鬼天气,真是冷球了。”他是个爱热闹的人,此番本是为了起个话头。但想来一路疲乏,边上并无人理会于他。
那粗汉又挪了挪屁股,坐到一名身型消瘦,只二十余岁的将官身边,抱怨道:“头儿,咱们从cd出发,沿着大江,经江州、涪陵、鱼腹、巫县,一路不停歇赶到这儿,不敢说每天行一百里,八十多里总是有的。我说,不就是去传个诏吗?这么紧赶慢赶,倒像是去打仗的……”
那名将官正是羽林卫末字屯屯将林航。他闻言后,冷冷道:“怎么,这路老子赶得,你便赶不得?三百羽林郎里,就属你小子的身子骨最娇贵!”
他将水囊中最后一口水喝尽,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高声道:“姜左丞说了,这里是荆州地界,不比益州地界太平。他既派我等为前哨,兄弟们务必给老子打起精神来,莫要丢老子的脸面!”
他顿了一顿,口气略缓,继续道:“再往前三十里就是秭归城,我等加紧赶路,争取日落前到达,晚上先热腾腾得吃他娘的一顿,再好好泡个热水脚解解乏!”
众人一连赶了十余日路,皆是风尘仆仆,肚中也早已饥饿,此刻乍听到“热腾腾的饭菜”、“热水脚”,居然凭空生出一股力气,纷纷应和着从地上起身。简单收拾一番后,各自找到马匹,吆喝着继续向东行去。
“走!吃饭去喽!”
傍晚日落时分,在前哨到达一个半时辰后,姜维率领的大部队人马终于赶到秭归城。
说是大部队人马,实则只有轻骑三百。其实按照当日诸葛亮提供的配置,算上三百骑士和五百脚夫,此行应当有八百余人,并三十辆大车。
但益州、荆州二地远隔重山,消息阻隔,姜维实不知道东吴是否已经发动偷袭。
他忧心忡忡,故而在第二日,一俟离了cd城百余里远后,就将随行的五百名押送犒赏物资的兵士役夫交于军头统领,并留下姜武监督。
他自己则带了羽林卫三百精骑日夜兼程,沿着蜀道向东进发。
与他同行的除了句扶、沈峰,林航外,还多了关兴。说起来,关兴能一道同来,倒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想那关兴刚到蜀中不过两日,按理说不仅要代表父亲关羽陪刘备说说体己话,也要同张苞、糜威等儿时伙伴好生团聚一番,理应在蜀中呆上一段时间才是。
但临行之日,前来送行的马良与他语重心长说了一番话。姜维隐约听到“君候箭伤未愈”、“战事吃紧,正是用人之际”等语句。关兴考虑片刻,当场决定与姜维同行回归荆州。
从益州cd到荆州江陵,全城约莫一千六百余里,虽然有些河段通航,但众人皆骑着马,不便行船,只能步行。
姜维本欲效仿虎步陇右的夏侯渊,以三日五百、六日以一千的速度急行军。然而蜀道艰难,地势险恶,以“地崩山摧,天梯石栈”形容丝毫不为过,好些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也有好些岔道,看着是通衢大道,实则是死胡同一条,如此一来行军速度不免受到影响。
好在此路关兴刚刚走过一遭,故而极为熟稔,判断路径极少出错,一路住宿打尖的地方也是了然于胸。在他的引导下,一行三百骑轻装简行,日夜不间断得赶路,终在十五日后,赶到了荆、益交接地界。
待出了益州地界,出于安全起见,姜维又派出林航领本部十余骑作为探马先行一步。如是终于在十一月十五日傍晚日落时分,堪堪赶到了秭归城。
秭归乃是屈原故里,商朝时期为归国所在之地;西周朝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汉朝置秭归县。虽然是个规制较小的县城,但此地西临益州巴东,东接荆州夷道、夷陵县,北面群山环绕,仅有一条山道可通房陵、上庸二郡,向南可抵达武陵五溪蛮族聚集之地。可谓是沟通荆、益二州,连贯东西走向的重要通道,蜀汉朝廷也在此派驻了千余名士兵驻守,由县长、县尉统领。
秭归的县长叫做詹晏,下午得了林航的报信,早早命人在城中备下热水热饭,自己则领着县尉陈凤,城中豪族代表文布、邓凯等人在城外迎候。
等到姜维一行人到来,双方自然免不了一番寒暄。闲聊间,姜维察觉到众人脸上虽然挂着笑容,却笑得十分勉强,甚至还有几人流露出隐藏不住的忧色,这不免令他有些焦虑。
眼见天色已经不早,詹晏忙请众人进城。
秭归虽然是个小城,但三百军马尽可安排得下,将士们皆得了妥善招待。姜维、关兴、句扶、沈峰、林航五人则被安排到了县署参加宴席。
等到各人入座后,姜维开门见山问道:“詹县长,本将奉汉中王之命,赶赴前将军军中宣慰,你可知荆襄战事如何?关君候眼下身在何处?”
詹晏迟疑了一会儿,垂首道:“请恕下官不知。”
姜维皱眉道:“平日江陵城与此地没有公文往来吗?”
詹晏顿了一下,道:“不瞒姜将军,平日里江陵城每隔三五日就会有人来秭归公干。要么是军中派人来收集粮秣,要么是信使携着紧要公文发往益州,在此住宿打尖。说来奇怪,距离上一波信使离去后,下官已有十日不曾见到传信使者了。”
他顿了一顿,又道:“更匪夷所思的是,这十日间,便是商旅行人也没途径半个。下官在秭归任职三年,从未遇到过这般情形。”
姜维追问道:“可曾派遣探子出去打探消息?”
县尉陈凤接过话头,答道:“怎么没有?前几日卑职每日早晚各派一拨快马打探消息,可是说来奇怪,这些人从不曾回转,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这几日卑职便不敢再拍人外出了。”
姜维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几乎拧成一个川字。
詹晏面现忧色,又道:“这几日城中百姓人心惶惶......谢天谢地总算将军前来坐镇。如此一来,即便襄樊战事有变......”
他话未说完,只听“砰“得一声,关兴面色通红,愤然拍案而起,怒斥道:”胡说!我父亲纵横沙场多年,战局怎么可能有变!”说完这句话,他大力踢翻案几,拂袖而去。
留下场中诸人面面相觑,皆尽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