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大街,有一家教会医院,医院名称博济医院,始建于1835年,虽然算不上广州最早的教会医院,却是目前广州城最大的西医医院。
梁大少爷今天上午就来到了这家医院。今天他难得空闲,广州开发区由他的洋大哥一手操办,他也乐得省事。海南基地正在建设中,五叔梁浩文正盯着呢。一早跟师父练过基本功后,他就来到这儿找一个人,这人就是中国第一位去西洋学医并取得博士学位,他心目中的中国西医鼻祖——黄宽,他的学长,因为黄宽也是香港马礼逊学校毕业的,而且是第一批毕业生。
当时马礼逊学校的第一任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任满回国,临行时提出愿意带三名应届毕业生一起去美国继续学业,主动提出愿意前往美国的三名学生就是黄宽,黄胜和容闳。三人中黄胜因为身体原因中途回国,黄宽和容闳在美国孟松中学毕业后再次分开,容闳去了耶鲁大学,并于1854年从耶鲁毕业,成为最早从国外大学毕业的中国人。黄宽则去了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科,于1857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不是孙先生的那个所谓博士。
黄宽目前在博济医院附设的学校担任教师,兼职教授三门重要的课程: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培养中国的第一代西医人才。他有自设的医馆,他的医疗技术被广州香港两地的洋人美誉为:好望角以东最好的外科医生。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以洋人对中国人的轻视,不可能获得这种美誉。黄宽性格刚直,不喜交际,生活简朴,律己精神甚严,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堪称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家。(花生也是学医的,写这么多是为了表达对中国医学先驱的敬意)
李鸿章曾经聘他担任幕府医官,不到半年黄宽就辞职不干,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只为少数官僚服务,他的医术应该为更多的普罗大众服务,这样硬骨头的名医在今天恐怕已经看不见了。
所以梁大少爷是带着一股崇敬之意来见他这位学长的。
不凑巧的是,他过来后得知黄宽刚开始上课,梁大少爷只能在黄宽的备课室等他。
足足一个小时后,才等到黄宽回来,两人还没见过面,于是梁大少爷马上站起来打招呼:“学长好,学弟梁思瀚拜见学长。”
黄宽甫见生人,却听这人称自己为学长,心中猜测应是马礼逊学校的校友,毕竟自己年近四叔,而对方还是个孩子,不过这孩子显得很老练,有点马礼逊学校的风格:“你是马礼逊学校今年的毕业生”?
“学长果然高明,你不会在苏格兰警场呆过吧?”
“哈哈哈哈”黄宽难得地爆出一串大笑声,从这个中国少年这儿听到英式风格的恭维,让他喜不自禁,对这个学弟也有了一些好感:“学弟来见我,不会是想跟我学医吧?”
“我早就听说过学长的大名,学弟我还是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梁思瀚,今年刚从马礼逊学校毕业,不过小弟我不想学医,我在家里的商行做事”。
“那你特意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学长,那我就直说了,我想投资办一家医学院,正规的医学院,想聘您任院长,学院的住所和教学设备器材我来解决,只是师资力量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
“哦,学弟啊,这是一件大好事,只是······不是我不相信你,实在是你太年轻了,而且,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啊”黄宽虽然已届中年,见识颇广,但还是很吃惊的。
“无妨,我已经习惯了,我特意过来找学长肯定不是来找您开玩笑的,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天宝行梁家的少东家,天宝行就在附近,学长如果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去那儿谈”。
“哦”,黄宽心想有点意思,看来这是真的,一时有点不知所措的他竟不知如何开口了。
“那就请学长移步吧,顺便今天中午我请学长吃个便饭,以表达我对学长的崇敬之意”。
他这么一说,黄宽就不好拒绝了,毕竟有着马礼逊学校的情分在里面:“好吧,那我随你跑一趟吧”。
梁大少爷马上吩咐梁强去潘家的春满园订包房,他带着黄宽先去天宝行坐坐,可以看出他对黄宽真的很尊敬。
梁大少爷还是第二次来到春满园,酒店的掌柜显然知道他的身份,对他极尽恭敬体贴,让梁大少爷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也让黄宽有点意外,他目前在广州也算颇有名声,可这种高档的私家园林酒店只去过一次,从掌柜的态度中能看出对这个学弟是异常恭敬,可这不科学啊,就算是梁家的大人过来也不必这么殷勤吧。
梁大少爷知道这个学长崇尚简单的生活,所以也就没有铺张浪费,点了几个精致的小菜,开了一瓶红酒:“学长,我尚未成年,所以就倒半杯陪陪学长,你尽兴随意就行”。
黄宽笑笑点头,他们这个不西不中的饭局倒也符合他们的身份。边吃边谈可不是这时候中国人的吃饭方式。
“不知道学弟想办的医学院有多大的规模”?黄宽直性子,吃了几口后就开口想问。
“唉,不瞒学长,我当然是想越大越好,可这不现实啊,主要是找不到这么多的老师啊,而且,现在的大清,有志于学医的年轻人也不多啊”。
黄宽再次点头表示认可:“你说的不错,我们广东历来排外,还有许多人不相信西医,你不知道我有多难过,许多人明明我能医好他们,可他们却不接受我的治疗,现在找我看病的还是洋人居多,我们中国人要到了实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会找我,可那时候往往已经延误了病情,无力回天了,可惜啊!”
说起这些事,黄宽就心里难受,自己满腔热血的想为乡亲父老治病去灾,竟然遭受误解嫌弃,这种郁闷可想而知,历史上他刚满五十岁就去世了,估计与这种郁闷心情不无关系。五十岁,正是一位医生的黄金年龄,他却早早离去,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如果他能活到八十岁,他能带出多少学生啊,这些学生又会影响更多的后人,唉,怪不得后世知道黄宽的人不多,实在是大清这块土壤不给他成长发展的机会啊。
“学长,我不想跟你学医的原因正在此中,我想做的是打破这些旧思想的束缚,打破这些落后制度的桎梏,不知学长可愿帮我”梁大少爷话虽含蓄,可细辨其中含义却是惊心动魄。
黄宽当然辨出了其中的味道,心中大吃一惊,盯着这个学弟猛看,似乎想看出这个少年身体里蕴藏多少能量,竟然发出如此宏愿。说心里话,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他毕竟是大清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人,知道满清政府的腐败,对他们也并无好感,可他只是个医生,不想掺合到政治里面去。所以一时之间,他不知该说什么。
“学长不用多想,眼下办成了这所医学院,就是我们改造这个旧社会的第一步,你觉得呢?”
黄宽举了举手中的酒杯:“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梁大少爷今天上午就来到了这家医院。今天他难得空闲,广州开发区由他的洋大哥一手操办,他也乐得省事。海南基地正在建设中,五叔梁浩文正盯着呢。一早跟师父练过基本功后,他就来到这儿找一个人,这人就是中国第一位去西洋学医并取得博士学位,他心目中的中国西医鼻祖——黄宽,他的学长,因为黄宽也是香港马礼逊学校毕业的,而且是第一批毕业生。
当时马礼逊学校的第一任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任满回国,临行时提出愿意带三名应届毕业生一起去美国继续学业,主动提出愿意前往美国的三名学生就是黄宽,黄胜和容闳。三人中黄胜因为身体原因中途回国,黄宽和容闳在美国孟松中学毕业后再次分开,容闳去了耶鲁大学,并于1854年从耶鲁毕业,成为最早从国外大学毕业的中国人。黄宽则去了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科,于1857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不是孙先生的那个所谓博士。
黄宽目前在博济医院附设的学校担任教师,兼职教授三门重要的课程: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培养中国的第一代西医人才。他有自设的医馆,他的医疗技术被广州香港两地的洋人美誉为:好望角以东最好的外科医生。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以洋人对中国人的轻视,不可能获得这种美誉。黄宽性格刚直,不喜交际,生活简朴,律己精神甚严,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堪称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家。(花生也是学医的,写这么多是为了表达对中国医学先驱的敬意)
李鸿章曾经聘他担任幕府医官,不到半年黄宽就辞职不干,因为他觉得自己不能只为少数官僚服务,他的医术应该为更多的普罗大众服务,这样硬骨头的名医在今天恐怕已经看不见了。
所以梁大少爷是带着一股崇敬之意来见他这位学长的。
不凑巧的是,他过来后得知黄宽刚开始上课,梁大少爷只能在黄宽的备课室等他。
足足一个小时后,才等到黄宽回来,两人还没见过面,于是梁大少爷马上站起来打招呼:“学长好,学弟梁思瀚拜见学长。”
黄宽甫见生人,却听这人称自己为学长,心中猜测应是马礼逊学校的校友,毕竟自己年近四叔,而对方还是个孩子,不过这孩子显得很老练,有点马礼逊学校的风格:“你是马礼逊学校今年的毕业生”?
“学长果然高明,你不会在苏格兰警场呆过吧?”
“哈哈哈哈”黄宽难得地爆出一串大笑声,从这个中国少年这儿听到英式风格的恭维,让他喜不自禁,对这个学弟也有了一些好感:“学弟来见我,不会是想跟我学医吧?”
“我早就听说过学长的大名,学弟我还是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梁思瀚,今年刚从马礼逊学校毕业,不过小弟我不想学医,我在家里的商行做事”。
“那你特意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学长,那我就直说了,我想投资办一家医学院,正规的医学院,想聘您任院长,学院的住所和教学设备器材我来解决,只是师资力量比较困难,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
“哦,学弟啊,这是一件大好事,只是······不是我不相信你,实在是你太年轻了,而且,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啊”黄宽虽然已届中年,见识颇广,但还是很吃惊的。
“无妨,我已经习惯了,我特意过来找学长肯定不是来找您开玩笑的,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天宝行梁家的少东家,天宝行就在附近,学长如果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去那儿谈”。
“哦”,黄宽心想有点意思,看来这是真的,一时有点不知所措的他竟不知如何开口了。
“那就请学长移步吧,顺便今天中午我请学长吃个便饭,以表达我对学长的崇敬之意”。
他这么一说,黄宽就不好拒绝了,毕竟有着马礼逊学校的情分在里面:“好吧,那我随你跑一趟吧”。
梁大少爷马上吩咐梁强去潘家的春满园订包房,他带着黄宽先去天宝行坐坐,可以看出他对黄宽真的很尊敬。
梁大少爷还是第二次来到春满园,酒店的掌柜显然知道他的身份,对他极尽恭敬体贴,让梁大少爷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也让黄宽有点意外,他目前在广州也算颇有名声,可这种高档的私家园林酒店只去过一次,从掌柜的态度中能看出对这个学弟是异常恭敬,可这不科学啊,就算是梁家的大人过来也不必这么殷勤吧。
梁大少爷知道这个学长崇尚简单的生活,所以也就没有铺张浪费,点了几个精致的小菜,开了一瓶红酒:“学长,我尚未成年,所以就倒半杯陪陪学长,你尽兴随意就行”。
黄宽笑笑点头,他们这个不西不中的饭局倒也符合他们的身份。边吃边谈可不是这时候中国人的吃饭方式。
“不知道学弟想办的医学院有多大的规模”?黄宽直性子,吃了几口后就开口想问。
“唉,不瞒学长,我当然是想越大越好,可这不现实啊,主要是找不到这么多的老师啊,而且,现在的大清,有志于学医的年轻人也不多啊”。
黄宽再次点头表示认可:“你说的不错,我们广东历来排外,还有许多人不相信西医,你不知道我有多难过,许多人明明我能医好他们,可他们却不接受我的治疗,现在找我看病的还是洋人居多,我们中国人要到了实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会找我,可那时候往往已经延误了病情,无力回天了,可惜啊!”
说起这些事,黄宽就心里难受,自己满腔热血的想为乡亲父老治病去灾,竟然遭受误解嫌弃,这种郁闷可想而知,历史上他刚满五十岁就去世了,估计与这种郁闷心情不无关系。五十岁,正是一位医生的黄金年龄,他却早早离去,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如果他能活到八十岁,他能带出多少学生啊,这些学生又会影响更多的后人,唉,怪不得后世知道黄宽的人不多,实在是大清这块土壤不给他成长发展的机会啊。
“学长,我不想跟你学医的原因正在此中,我想做的是打破这些旧思想的束缚,打破这些落后制度的桎梏,不知学长可愿帮我”梁大少爷话虽含蓄,可细辨其中含义却是惊心动魄。
黄宽当然辨出了其中的味道,心中大吃一惊,盯着这个学弟猛看,似乎想看出这个少年身体里蕴藏多少能量,竟然发出如此宏愿。说心里话,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他毕竟是大清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人,知道满清政府的腐败,对他们也并无好感,可他只是个医生,不想掺合到政治里面去。所以一时之间,他不知该说什么。
“学长不用多想,眼下办成了这所医学院,就是我们改造这个旧社会的第一步,你觉得呢?”
黄宽举了举手中的酒杯:“固所愿也,不敢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