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出两仪殿。从殿外的卫十口中得知李世民应该是殿方向去了,褚遂良便要跟着去立政殿。不过却被李元婴给阻拦了下来。
李元婴蹙眉道:“馆主,皇兄现在还在气头上,你就先不要再过去了,分封制的危害元婴也晓得。不过现在进谏不可能会有什么效果的。馆主还是等皇兄把气消了再进谏吧!”
褚遂良迟疑一下,心知李元婴说的有道理,现在如果再赶到立政殿进谏,只会起到反效果,于是拱手道:“多谢滕王殿下提点,那遂良还是去弘文馆看看吧,殿下也有些日子没有回弘文馆了,那些弘文馆学生对殿下的“滕王体,可是推崇得紧,不知殿下有没有兴致故地重游啊?”
李元婴估摸着现在差不多到百时了。弘文馆那边也快下学了,正好可以去找一下还在弘文馆受苦受难的李治、李孝逸他们,也不会让延喜门外的薛仁贵和刘仁轨久等,于是便点头应下,转头对李大亮道:“李大将军,那元婴和馆主就一块去弘文馆了,大将军要不要也同去啊?”
李大亮微笑地摇头道:“弘文馆大亮就不去凑热闹了,而且大亮离开京师已有几天,也该回右卫公癣看看了!”
李元婴点点头,拱手道:“也好。那李大将军,元婴和馆主就失礼告辞了!”
“告辞!”李大亮一抱拳,转身便往左延明门方向走去。
回过头来,李元婴见褚遂良依旧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以为他还在担心李世民的怒火,宽慰道:“馆主不必担忧,既然皇兄去了立政殿。有明达在皇兄身边,想来皇兄很快就会消火的!”
褚遂良怔了一怔,摇头道:“滕王殿下误会了,遂良并非担心陛下刚才的怒,而是在思量该如何让陛下停罢世封刺史!算了,不说这些了。滕美殿下,我们先过去吧!”
世封刺史这件事情,李元婴前世根本就没有印象,但他却清楚地记的历史上的李元婴根本就没有世封刺史这个官衔,所以李元婴心里猜测这场君臣之争,最后应该还是李世民妥协了,于是一边走着一边开解道:“馆主也无需烦恼,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虽然皇兄他一直以来都对夏商周的分封制青睐有加,不过既然群臣一致反对,那皇兄最后一定会从谏如流的!”
“但愿能如滕王殿下所言吧!”褚遂良苦笑道。仙对李元婴的话并不以为然,自从李世民有世封刺史这个意向后,这些年来,包括长孙小无忌、房玄龄、魏征等这些宰辅在内。都不知上疏反对过多少次了,最后也还是没能阻止李世民正式下诏。
从褚遂良的语气中,李元婴当然能感觉到褚遂良并没有多少信心。可惜李元婴却不知道历史上李世民是因为什么才最终让步的,否则还能帮一帮这个一脸无奈的褚遂良,转而道:“不过馆主,除了皇兄一直对分封制青睐有加外,萧相公他也是分封制的坚定支持者,所以馆主还是要,”
本来李元婴还想提醒一下褚遂良,毕竟萧玻对分封制可是最热衷的,魏征、房玄龄可以不惧萧璃,可褚遂良的官职还是小了点。不过说到后面,李元婴却自己先笑了起来,萧璃虽然自身操守无可挑剔,但那张嘴从来不饶人,如果不幸与他共事,就要随时做好被他弹劾的准备。所以不管是得罪还是不得罪萧聘也都无所谓了,更没必要去刻意地交好萧璃。当然,交好萧璃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褚遂良对萧璃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听到李元婴提起萧璃,不屑地说道:“若非萧相公当年对圣人说。“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簿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鞋。此封建之有明效也”陛下又岂会如此热衷
建!
滕王殿下您听听,这哪是一个懂的治理国家的人说出来的话,“魏、晋废之,亡不旋鞋。笑话,曹魏本就是继承汉朝,其分封爵位难道就不是实行封建制?而西晋也是继承曹魏,同样沿袭曹魏的旧制。又何来“魏、晋废之。一说。再者,周朝虽然因为分封诸侯而维系了八百年的江山社稷,但是仅仅一百年之后,到了周夷王时期,就要天子亲自下堂去迎接朝见的诸侯,而周平王东迁后,还有谁会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又哪来的什么江山稳固?可惜圣人却一直不肯纳谏,唉!”
听着褚遂良那如怨妇般的抱怨,李元婴也只能在一旁当着忠实的听众。很快两人就走到了弘文馆门口。褚遂良的抱怨也立刻就停了下来。这些话在李元婴面前说说还成。以褚遂良对李元婴的了解,李元婴自然不会把他刚才的抱怨宣扬出去,但要是被别人听到就不妙了。
刚才这些话,对萧璃的不满还是其次,往大了说又何尝不是在诽议圣人呢。
“上官仪见过馆主!”看到褚遂良踏入弘文馆,上官仪连忙殷勤地迎了上去,结果却在褚遂良的身后看到李元婴的身影,只好尴尬地又拱手道:“上官仪见过滕王殿下!殿下这么快就从江南回来啦?”
心里也是一登,前几天京中传言滕王李元婴回京了,不过上官仪却始终没有见到李元婴到晋王府来。原本还以为只是谣传而已,没想到李元婴还真的回来了。既然李元婴回京了,那随李元婴下江南的李义府不就也回来了吗?奇怪,李元婴没有登门还说得过去,毕竟没有叔叔去看望侄子的道理,怎么李义府也不见踪影。难道说去了江南一趟,李义府投靠李元婴了?也不对啊,就算李义府投靠李元婴,以李元婴和自家殿下之间的关系,他也该登门吧!
当初上官仪听说已经处于弥留中的永兴县公虞世南听了滕王殿下的那《消蚊贺兰功曹之扬州》后。登时就叉重新能下地走路了。而咀杜诗大为推崇,加之滕王殿下在京师本就有不俗的名声,使得这斤小传闻在长安城里越传越神奇,心里面就越憋屈得紧。
滕王李元婴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他这个弘文馆直学士会不知道吗?书法上的成就他当然望尘莫及,可是作诗?上官仪仿佛听到了一斤小荒诞的笑话,就滕王李元婴在弘文馆里的表现,能做出什么好诗!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滕王殿下让哪个学士替他所作的,所以那时候上官仪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只是有些好奇滕王殿下会让谁代作,便也在一个弘文馆直学士那里抄来了这《消桥送贺兰功曹之扬州》,上官仪也是一代诗家,自信只要是当代人的诗风,他一眼就能看出是谁代作的。谁知道将整诗看下来后却是气得不行,这分明是几行连妇孺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而已,也能算是诗?上官仪也就信了这诗应该就走出自滕王殿下之手。
但是随后心里却越想越不忿,他上官仪未及弱冠就考中进士,入朝十余年来,除了被圣人称为“五绝”的虞世南外,他是圣人最为欣赏的诗家,在民间尚且没有如此名声。而滕王却仅以几行“大白话”就风靡整个长安城,暗暗猜想肯定是滕王府的人在私下推波助澜,还编什么连虞公都大加赞赏的谣言。当即便去了虞世南的府第,想要求证一下,以求心安,结果没想到这竟然不是滕王府瞎编的谣言,虞世南一看到他就把他给拉到了书房,满面红光地跟他讨论起滕王那几行“大白话。”接着更是直言不讳希望他能学习一下滕王殿下的诗风,差点没气的他当场吐血。随便应付几句后便马上就落荒而逃,回到家中心里一直憋着一团火,看着他抄写的那几行“大白话”越想越恼,一气之下就把这张纸卷给撕了个粉碎。
上官仪知道第二天是李元婴提前考核的日子,本来心生怨恨的上官仪还想趁机难为难为他,却没想到这场考核竟是由馆主褚遂良亲自主考,连德高望重的萧德言学士都被排除在外。萧德言除了是弘文馆学士外,还是魏王李泰的文学馆学士,上官仪知道这肯定是滕王殿下担心魏王想要对付他才请出馆主来。既然如此,上官仪心想眼不见心不烦,便去了秘书省想要避开李元婴,直到感觉差不多时间了才从秘书省匆匆回到弘文馆,结果没想到在路上却与李元婴撞了斤小正着。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上官仪作了一个直到现在还万分后悔的决定。那就是想都没想就冷着脸拒绝了李元婴的赴宴邀请。在进入弘文馆的时候,上官仪鬼使神差地又回头看了一眼,结果现李元婴依旧站在刚才那里,还和梁郡公李孝逸一起看着他的背影指指点点,眼睛顿时一黑,回想一下刚才与李元婴的对话,心知自己也把李元婴给得罪了。想想韦挺、薛万彻的下场,上官仪就不禁毛骨悚然,他一个小小的秘书郎兼弘文馆直学士,滕王殿下要对付自己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直担惊受怕的上官仪直到李元婴离京的时候才放下心来,心里也不由自嘲,以滕王李元婴的身份。恐怕早就把他这斤小卜芝麻官给忘记了吧。正好又听到一个好消息,晋王侍读李义府随滕王殿下下江南了。他被诏为新的晋王侍读。
从接到圣旨那一刹那间,上官仪立负就又琢磨开了,心里美滋滋地想到:晋王也是长孙皇后所出,也属于嫡子,太子李承乾储位不稳那是朝野上下的共识,而最有可能接替李承乾入主的魏王李泰,最近又生了韦挺被贬出京师的事情,这种事在以前绝对是无法想象的,恐怕也是李泰渐渐失宠的预兆吧,而晋王殿下呢。虽然年纪小了些,不过论起圣眷。也不亚于魏王李泰。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许是因为晋王殿下刚刚出阁,圣人还没有为晋王殿下遴选晋王府属官,那作为晋王侍读的他,不就是晋王殿下的第一心腹了吗?若是日后晋王殿下登基,那份拥立之功绝对是跑不了的,房玄龄、挂如晦。可不都是这么出来的吗?至于前任侍读李义府,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寒士而已,晋王殿下少年心性,肯定也是喜新厌旧,待李义府跟着滕王李元婴在江南跑完一圈,晋王殿下恐怕早就把李义府是谁都忘记了,于是便尽心竭力地跟在李治身边。
原本李义府因为有监察御史的本官在身,每天侍读耸治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上官仪就没有这方面顾虑了,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在弘文馆,所以现在连家也都搬进晋王府去了,每天与李治一起上学,下学。
唯一让上官仪有些郁闷的是。也不知是不是李元婴给李治灌了什么**汤了,李治对李元婴却是念念不忘。
虽然李元婴并没有因为当初他冷脸拒绝赴宴而报复于他,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官仪不嫉恨李元婴。相反,自从又听到李元婴的《侠客行》以及在郑州所作的《咏汴水》后。更是对李元婴嫉妒不已,原先应该按在他头上的那些光环,现在全戴在李元婴的头上去了。
※※
“原来是游韶兄,多日不见游韶兄神采依旧啊!上回离京的时候就听椎奴说起过游韶兄现在已经是维奴的侍读了?”李元婴也笑着拱手道。
现在的上官仪毕竟还年轻,又没有笑里藏刀李义府那种本事,当然无法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李元婴立马就能从刚才上官仪突然看到他时那有些尴尬的表情看出来上官仪对他依旧是心怀嫉恨着。不过对于上官仪,李元婴并不怎么担心,把他交给李义府就成了。
“圣人错爱!圣人错爱”。上官仪将满腔嫉恨深深地藏在心底,一脸维笑地说道。
褚遂良微笑道:”肘,差不多也快下学了。你就在众里陪着滕王殿下吧!,手,卓示婴拱手道:“滕王殿下,遂良先失陪了!”说罢便走进一间书房去了。
正如褚遂良所言,没过多久。就听到讲课的内屋突然喧闹了起来,下一刻,就见不少熟悉的面孔鱼贯从内这些弘文馆学生争先恐后地往外跑,却突然看到已经离开弘文馆很久的李元婴笑盈盈地坐在外屋与上官学士在谈论些什么,连忙行礼道。
虽然在弘文馆的时候,李元婴一直呆在最角落里,除了相邻的李孝逸、刘仁愿,以及小侄子李治外,其他人并不怎么接触,但也站起来跟这些昔日的同窗一一回礼。
听到前面有人在叫滕王殿下,走在最后的李孝逸和李治不由一愣,连忙就从里面挤了出来,虽然大家都是弘文馆学生,但是谁敢挡着晋王李治的路,当然是纷纷让开。
“呀!小皇叔,果然是小皇叔回来了!”李治立刻就奔到了李元婴身边,喜形于色地说道:“前两天维奴就听人说起过小皇叔从江南回来了,本想抽空去看望小皇叔的。不过孝逸从兄却说小皇叔没有这么快回来,外面只是谣传而已,所以也就没有去滕王府了!”
李孝逸也走到李元婴面前,一头雾水池说道:“二十二郎,你怎么这么快就回京了?前些日子江夏王兄回京的时候,某也专程去拜访过。听江夏王兄说你不是有走了几个州县吗?”
李方,婴微笑道:“某是回京有几天的时间了,不过又因为一些事情去了一趟歧州,网刚才回到长安。如果前几日你们去滕王府的话,那也一样碰不着某,说起来某到现在也还没有回去过呢!”接着皱了皱眉,又诧异道;“不过李义府并没有随某去技州,怎么,难道李义府没有去过晋王府吗?”
“李卿也回京了吗?”李治有些生气地说道:“那他怎么没有来晋王府见某?”
李元婴看了看周围那些个弘文馆学生,莞尔道:“李卿随小皇叔去江南也有一段时间了,也许在御史台里面也有些事情给耽搁了吧”。心里不由腹诽,以李义府的性子,要是没有事情,肯定就第一时间赶到崇仁坊的晋王府去了。接着又对李孝逸道:“某这次回京也只是暂时回来。等事情处理完以后还要继续去江南的,其他事情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刚才在两仪殿呆了半天,薛仁贵他们在宫外恐怕也等着急了!”
李孝逸见李元婴脸色突然严肃起来。心里一登,难道是生了什么他所不知道的大事了。李治笑嘻嘻地说道:“那小皇叔,崇仁坊离皇宫最近,您就先到椎奴那晋王府去吧!”
李元婴也笑道:“那是当然。去你那晋王府可是你父皇给你小皇叔下的圣旨小皇叔岂敢不去!走吧!”
走出左延明门,李治突然眼睛一亮,期盼地问道:小皇叔,您说你只是暂回京师,过段时间就要再下江南吗?不知小皇叔要在京师呆上多久呢?”
李元婴奇怪地点头道:“这个说不好,维奴莫非还是想着去打猎的事情?也好,过几天旬假到了小皇叔这就替你去你父皇那说情去!”
李孝逸微笑道:“二十二郎这回怕是想错了,如果某没有猜错的话。维奴是想让你留到元日之后吧!”
“元日之后,”李元婴愣道:“这有何意?”
李治还没有回答,跟在他们身后地上官仪就抢先说道:“当初圣人定下晋王殿下只要能在弘文馆业成,便让晋王殿下去并州之官,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晋王殿下一直在没日没夜地苦读!”
李孝逸也接着道:“是啊,雅奴可是把二十二郎当年累死孔祭酒的精神给挥得淋漓尽致,把某这个做叔叔的看得汗颜啊!要是不出意外,维奴这次岁末的考核应该就能在弘文馆业成了?”
&nb
p;“哦?那可就要恭喜雅奴了。总算是盼到可以之官了!”李元婴也是惊讶地看着李治,当初他累死累活了大半个月,把孔颖达累惨了,自己也同样累惨了,没想到李治竟然还能坚持几个月,看来有目标的生活就是不一样啊。心里暗道,说来自从迎娶了武照,又从弘文馆出来后。自己好像也有段时间没有目标了。也是该再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了。可是想来想去自己还能有什么目标呢?唉,头疼啊!接着又狐疑道:“你小皇婶是并州文水人,雉奴是想让我们陪你一起去并州看看吗?不过恐怕不行,因为你小皇婶的姐姐如今身怀六甲,所以小皇叔就把她留在扬州了”。
“什么?武夫人身怀六甲”。旁边的李孝逸突然高声厉叫道,顿时把李元婴给吓了一大跳。
李元婴这才想起来,他身边这位好像还在对武顺念念不忘呢,也只能忍笑点了点头。
李治惊异地看着李孝逸,奇怪地问道:“孝逸从叔,您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没什么!”李孝逸不由白了李元婴一眼,明明知道他害了相思病,还在他面前说这些刺激他的话,让他在椎奴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丑,连忙转移话题道:“对了。二十二郎,你还没说怎么就突然回京了呢”。
而跟在身后的上官仪也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李治还是第一次看到向来稳重的孝逸从叔如此失态,见李孝逸矢口否认,当然一点也不相信,不过还是暂时压下了心里的好奇,想着私底下找个时间间问小皇叔去小孩子的八卦之心也是不可小觑的。接着有些失落地说道:“雅奴也想之官并州呢,不过不大可能了,父皇应该不会让雏奴去并州的。所以雉奴打算等岁末考核后便跟父皇说,让小皇叔带椎奴去江南见闻一番”。
李元婴蹙眉道:“馆主,皇兄现在还在气头上,你就先不要再过去了,分封制的危害元婴也晓得。不过现在进谏不可能会有什么效果的。馆主还是等皇兄把气消了再进谏吧!”
褚遂良迟疑一下,心知李元婴说的有道理,现在如果再赶到立政殿进谏,只会起到反效果,于是拱手道:“多谢滕王殿下提点,那遂良还是去弘文馆看看吧,殿下也有些日子没有回弘文馆了,那些弘文馆学生对殿下的“滕王体,可是推崇得紧,不知殿下有没有兴致故地重游啊?”
李元婴估摸着现在差不多到百时了。弘文馆那边也快下学了,正好可以去找一下还在弘文馆受苦受难的李治、李孝逸他们,也不会让延喜门外的薛仁贵和刘仁轨久等,于是便点头应下,转头对李大亮道:“李大将军,那元婴和馆主就一块去弘文馆了,大将军要不要也同去啊?”
李大亮微笑地摇头道:“弘文馆大亮就不去凑热闹了,而且大亮离开京师已有几天,也该回右卫公癣看看了!”
李元婴点点头,拱手道:“也好。那李大将军,元婴和馆主就失礼告辞了!”
“告辞!”李大亮一抱拳,转身便往左延明门方向走去。
回过头来,李元婴见褚遂良依旧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以为他还在担心李世民的怒火,宽慰道:“馆主不必担忧,既然皇兄去了立政殿。有明达在皇兄身边,想来皇兄很快就会消火的!”
褚遂良怔了一怔,摇头道:“滕王殿下误会了,遂良并非担心陛下刚才的怒,而是在思量该如何让陛下停罢世封刺史!算了,不说这些了。滕美殿下,我们先过去吧!”
世封刺史这件事情,李元婴前世根本就没有印象,但他却清楚地记的历史上的李元婴根本就没有世封刺史这个官衔,所以李元婴心里猜测这场君臣之争,最后应该还是李世民妥协了,于是一边走着一边开解道:“馆主也无需烦恼,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虽然皇兄他一直以来都对夏商周的分封制青睐有加,不过既然群臣一致反对,那皇兄最后一定会从谏如流的!”
“但愿能如滕王殿下所言吧!”褚遂良苦笑道。仙对李元婴的话并不以为然,自从李世民有世封刺史这个意向后,这些年来,包括长孙小无忌、房玄龄、魏征等这些宰辅在内。都不知上疏反对过多少次了,最后也还是没能阻止李世民正式下诏。
从褚遂良的语气中,李元婴当然能感觉到褚遂良并没有多少信心。可惜李元婴却不知道历史上李世民是因为什么才最终让步的,否则还能帮一帮这个一脸无奈的褚遂良,转而道:“不过馆主,除了皇兄一直对分封制青睐有加外,萧相公他也是分封制的坚定支持者,所以馆主还是要,”
本来李元婴还想提醒一下褚遂良,毕竟萧玻对分封制可是最热衷的,魏征、房玄龄可以不惧萧璃,可褚遂良的官职还是小了点。不过说到后面,李元婴却自己先笑了起来,萧璃虽然自身操守无可挑剔,但那张嘴从来不饶人,如果不幸与他共事,就要随时做好被他弹劾的准备。所以不管是得罪还是不得罪萧聘也都无所谓了,更没必要去刻意地交好萧璃。当然,交好萧璃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褚遂良对萧璃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听到李元婴提起萧璃,不屑地说道:“若非萧相公当年对圣人说。“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簿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鞋。此封建之有明效也”陛下又岂会如此热衷
建!
滕王殿下您听听,这哪是一个懂的治理国家的人说出来的话,“魏、晋废之,亡不旋鞋。笑话,曹魏本就是继承汉朝,其分封爵位难道就不是实行封建制?而西晋也是继承曹魏,同样沿袭曹魏的旧制。又何来“魏、晋废之。一说。再者,周朝虽然因为分封诸侯而维系了八百年的江山社稷,但是仅仅一百年之后,到了周夷王时期,就要天子亲自下堂去迎接朝见的诸侯,而周平王东迁后,还有谁会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又哪来的什么江山稳固?可惜圣人却一直不肯纳谏,唉!”
听着褚遂良那如怨妇般的抱怨,李元婴也只能在一旁当着忠实的听众。很快两人就走到了弘文馆门口。褚遂良的抱怨也立刻就停了下来。这些话在李元婴面前说说还成。以褚遂良对李元婴的了解,李元婴自然不会把他刚才的抱怨宣扬出去,但要是被别人听到就不妙了。
刚才这些话,对萧璃的不满还是其次,往大了说又何尝不是在诽议圣人呢。
“上官仪见过馆主!”看到褚遂良踏入弘文馆,上官仪连忙殷勤地迎了上去,结果却在褚遂良的身后看到李元婴的身影,只好尴尬地又拱手道:“上官仪见过滕王殿下!殿下这么快就从江南回来啦?”
心里也是一登,前几天京中传言滕王李元婴回京了,不过上官仪却始终没有见到李元婴到晋王府来。原本还以为只是谣传而已,没想到李元婴还真的回来了。既然李元婴回京了,那随李元婴下江南的李义府不就也回来了吗?奇怪,李元婴没有登门还说得过去,毕竟没有叔叔去看望侄子的道理,怎么李义府也不见踪影。难道说去了江南一趟,李义府投靠李元婴了?也不对啊,就算李义府投靠李元婴,以李元婴和自家殿下之间的关系,他也该登门吧!
当初上官仪听说已经处于弥留中的永兴县公虞世南听了滕王殿下的那《消蚊贺兰功曹之扬州》后。登时就叉重新能下地走路了。而咀杜诗大为推崇,加之滕王殿下在京师本就有不俗的名声,使得这斤小传闻在长安城里越传越神奇,心里面就越憋屈得紧。
滕王李元婴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他这个弘文馆直学士会不知道吗?书法上的成就他当然望尘莫及,可是作诗?上官仪仿佛听到了一斤小荒诞的笑话,就滕王李元婴在弘文馆里的表现,能做出什么好诗!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滕王殿下让哪个学士替他所作的,所以那时候上官仪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只是有些好奇滕王殿下会让谁代作,便也在一个弘文馆直学士那里抄来了这《消桥送贺兰功曹之扬州》,上官仪也是一代诗家,自信只要是当代人的诗风,他一眼就能看出是谁代作的。谁知道将整诗看下来后却是气得不行,这分明是几行连妇孺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而已,也能算是诗?上官仪也就信了这诗应该就走出自滕王殿下之手。
但是随后心里却越想越不忿,他上官仪未及弱冠就考中进士,入朝十余年来,除了被圣人称为“五绝”的虞世南外,他是圣人最为欣赏的诗家,在民间尚且没有如此名声。而滕王却仅以几行“大白话”就风靡整个长安城,暗暗猜想肯定是滕王府的人在私下推波助澜,还编什么连虞公都大加赞赏的谣言。当即便去了虞世南的府第,想要求证一下,以求心安,结果没想到这竟然不是滕王府瞎编的谣言,虞世南一看到他就把他给拉到了书房,满面红光地跟他讨论起滕王那几行“大白话。”接着更是直言不讳希望他能学习一下滕王殿下的诗风,差点没气的他当场吐血。随便应付几句后便马上就落荒而逃,回到家中心里一直憋着一团火,看着他抄写的那几行“大白话”越想越恼,一气之下就把这张纸卷给撕了个粉碎。
上官仪知道第二天是李元婴提前考核的日子,本来心生怨恨的上官仪还想趁机难为难为他,却没想到这场考核竟是由馆主褚遂良亲自主考,连德高望重的萧德言学士都被排除在外。萧德言除了是弘文馆学士外,还是魏王李泰的文学馆学士,上官仪知道这肯定是滕王殿下担心魏王想要对付他才请出馆主来。既然如此,上官仪心想眼不见心不烦,便去了秘书省想要避开李元婴,直到感觉差不多时间了才从秘书省匆匆回到弘文馆,结果没想到在路上却与李元婴撞了斤小正着。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上官仪作了一个直到现在还万分后悔的决定。那就是想都没想就冷着脸拒绝了李元婴的赴宴邀请。在进入弘文馆的时候,上官仪鬼使神差地又回头看了一眼,结果现李元婴依旧站在刚才那里,还和梁郡公李孝逸一起看着他的背影指指点点,眼睛顿时一黑,回想一下刚才与李元婴的对话,心知自己也把李元婴给得罪了。想想韦挺、薛万彻的下场,上官仪就不禁毛骨悚然,他一个小小的秘书郎兼弘文馆直学士,滕王殿下要对付自己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直担惊受怕的上官仪直到李元婴离京的时候才放下心来,心里也不由自嘲,以滕王李元婴的身份。恐怕早就把他这斤小卜芝麻官给忘记了吧。正好又听到一个好消息,晋王侍读李义府随滕王殿下下江南了。他被诏为新的晋王侍读。
从接到圣旨那一刹那间,上官仪立负就又琢磨开了,心里美滋滋地想到:晋王也是长孙皇后所出,也属于嫡子,太子李承乾储位不稳那是朝野上下的共识,而最有可能接替李承乾入主的魏王李泰,最近又生了韦挺被贬出京师的事情,这种事在以前绝对是无法想象的,恐怕也是李泰渐渐失宠的预兆吧,而晋王殿下呢。虽然年纪小了些,不过论起圣眷。也不亚于魏王李泰。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许是因为晋王殿下刚刚出阁,圣人还没有为晋王殿下遴选晋王府属官,那作为晋王侍读的他,不就是晋王殿下的第一心腹了吗?若是日后晋王殿下登基,那份拥立之功绝对是跑不了的,房玄龄、挂如晦。可不都是这么出来的吗?至于前任侍读李义府,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寒士而已,晋王殿下少年心性,肯定也是喜新厌旧,待李义府跟着滕王李元婴在江南跑完一圈,晋王殿下恐怕早就把李义府是谁都忘记了,于是便尽心竭力地跟在李治身边。
原本李义府因为有监察御史的本官在身,每天侍读耸治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上官仪就没有这方面顾虑了,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在弘文馆,所以现在连家也都搬进晋王府去了,每天与李治一起上学,下学。
唯一让上官仪有些郁闷的是。也不知是不是李元婴给李治灌了什么**汤了,李治对李元婴却是念念不忘。
虽然李元婴并没有因为当初他冷脸拒绝赴宴而报复于他,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官仪不嫉恨李元婴。相反,自从又听到李元婴的《侠客行》以及在郑州所作的《咏汴水》后。更是对李元婴嫉妒不已,原先应该按在他头上的那些光环,现在全戴在李元婴的头上去了。
※※
“原来是游韶兄,多日不见游韶兄神采依旧啊!上回离京的时候就听椎奴说起过游韶兄现在已经是维奴的侍读了?”李元婴也笑着拱手道。
现在的上官仪毕竟还年轻,又没有笑里藏刀李义府那种本事,当然无法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李元婴立马就能从刚才上官仪突然看到他时那有些尴尬的表情看出来上官仪对他依旧是心怀嫉恨着。不过对于上官仪,李元婴并不怎么担心,把他交给李义府就成了。
“圣人错爱!圣人错爱”。上官仪将满腔嫉恨深深地藏在心底,一脸维笑地说道。
褚遂良微笑道:”肘,差不多也快下学了。你就在众里陪着滕王殿下吧!,手,卓示婴拱手道:“滕王殿下,遂良先失陪了!”说罢便走进一间书房去了。
正如褚遂良所言,没过多久。就听到讲课的内屋突然喧闹了起来,下一刻,就见不少熟悉的面孔鱼贯从内这些弘文馆学生争先恐后地往外跑,却突然看到已经离开弘文馆很久的李元婴笑盈盈地坐在外屋与上官学士在谈论些什么,连忙行礼道。
虽然在弘文馆的时候,李元婴一直呆在最角落里,除了相邻的李孝逸、刘仁愿,以及小侄子李治外,其他人并不怎么接触,但也站起来跟这些昔日的同窗一一回礼。
听到前面有人在叫滕王殿下,走在最后的李孝逸和李治不由一愣,连忙就从里面挤了出来,虽然大家都是弘文馆学生,但是谁敢挡着晋王李治的路,当然是纷纷让开。
“呀!小皇叔,果然是小皇叔回来了!”李治立刻就奔到了李元婴身边,喜形于色地说道:“前两天维奴就听人说起过小皇叔从江南回来了,本想抽空去看望小皇叔的。不过孝逸从兄却说小皇叔没有这么快回来,外面只是谣传而已,所以也就没有去滕王府了!”
李孝逸也走到李元婴面前,一头雾水池说道:“二十二郎,你怎么这么快就回京了?前些日子江夏王兄回京的时候,某也专程去拜访过。听江夏王兄说你不是有走了几个州县吗?”
李方,婴微笑道:“某是回京有几天的时间了,不过又因为一些事情去了一趟歧州,网刚才回到长安。如果前几日你们去滕王府的话,那也一样碰不着某,说起来某到现在也还没有回去过呢!”接着皱了皱眉,又诧异道;“不过李义府并没有随某去技州,怎么,难道李义府没有去过晋王府吗?”
“李卿也回京了吗?”李治有些生气地说道:“那他怎么没有来晋王府见某?”
李元婴看了看周围那些个弘文馆学生,莞尔道:“李卿随小皇叔去江南也有一段时间了,也许在御史台里面也有些事情给耽搁了吧”。心里不由腹诽,以李义府的性子,要是没有事情,肯定就第一时间赶到崇仁坊的晋王府去了。接着又对李孝逸道:“某这次回京也只是暂时回来。等事情处理完以后还要继续去江南的,其他事情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刚才在两仪殿呆了半天,薛仁贵他们在宫外恐怕也等着急了!”
李孝逸见李元婴脸色突然严肃起来。心里一登,难道是生了什么他所不知道的大事了。李治笑嘻嘻地说道:“那小皇叔,崇仁坊离皇宫最近,您就先到椎奴那晋王府去吧!”
李元婴也笑道:“那是当然。去你那晋王府可是你父皇给你小皇叔下的圣旨小皇叔岂敢不去!走吧!”
走出左延明门,李治突然眼睛一亮,期盼地问道:小皇叔,您说你只是暂回京师,过段时间就要再下江南吗?不知小皇叔要在京师呆上多久呢?”
李元婴奇怪地点头道:“这个说不好,维奴莫非还是想着去打猎的事情?也好,过几天旬假到了小皇叔这就替你去你父皇那说情去!”
李孝逸微笑道:“二十二郎这回怕是想错了,如果某没有猜错的话。维奴是想让你留到元日之后吧!”
“元日之后,”李元婴愣道:“这有何意?”
李治还没有回答,跟在他们身后地上官仪就抢先说道:“当初圣人定下晋王殿下只要能在弘文馆业成,便让晋王殿下去并州之官,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晋王殿下一直在没日没夜地苦读!”
李孝逸也接着道:“是啊,雅奴可是把二十二郎当年累死孔祭酒的精神给挥得淋漓尽致,把某这个做叔叔的看得汗颜啊!要是不出意外,维奴这次岁末的考核应该就能在弘文馆业成了?”
&nb
p;“哦?那可就要恭喜雅奴了。总算是盼到可以之官了!”李元婴也是惊讶地看着李治,当初他累死累活了大半个月,把孔颖达累惨了,自己也同样累惨了,没想到李治竟然还能坚持几个月,看来有目标的生活就是不一样啊。心里暗道,说来自从迎娶了武照,又从弘文馆出来后。自己好像也有段时间没有目标了。也是该再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了。可是想来想去自己还能有什么目标呢?唉,头疼啊!接着又狐疑道:“你小皇婶是并州文水人,雉奴是想让我们陪你一起去并州看看吗?不过恐怕不行,因为你小皇婶的姐姐如今身怀六甲,所以小皇叔就把她留在扬州了”。
“什么?武夫人身怀六甲”。旁边的李孝逸突然高声厉叫道,顿时把李元婴给吓了一大跳。
李元婴这才想起来,他身边这位好像还在对武顺念念不忘呢,也只能忍笑点了点头。
李治惊异地看着李孝逸,奇怪地问道:“孝逸从叔,您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没什么!”李孝逸不由白了李元婴一眼,明明知道他害了相思病,还在他面前说这些刺激他的话,让他在椎奴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丑,连忙转移话题道:“对了。二十二郎,你还没说怎么就突然回京了呢”。
而跟在身后的上官仪也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李治还是第一次看到向来稳重的孝逸从叔如此失态,见李孝逸矢口否认,当然一点也不相信,不过还是暂时压下了心里的好奇,想着私底下找个时间间问小皇叔去小孩子的八卦之心也是不可小觑的。接着有些失落地说道:“雅奴也想之官并州呢,不过不大可能了,父皇应该不会让雏奴去并州的。所以雉奴打算等岁末考核后便跟父皇说,让小皇叔带椎奴去江南见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