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吴三桂)晚年剪掉了辫子,人民最终还是原谅了他。——***

    题:“三藩反正”是“三藩之乱”的正称,“反正”即“拨乱反正”之意。

    吴三桂,字长白,号延陵将军,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辽宁锦州人。原为明朝山海关总兵,降清后,南下追剿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并深入缅境,擒获南明第三政权的永历皇帝,押往云南。

    康熙元年,昆明城。三月的昆明一派和谐景象,吴三桂从军营中起身,正欲用早饭,忽然听得窗外熙熙攘攘,人声嘈杂,便问副将高得捷:

    “得捷,外面这大早上的干什么呢,那么嘈杂?”

    “王爷,是昨晚永明王押解回来了,人们争相去看。”

    “真是一帮没有见过世面的蛮人。”吴三桂有些不屑。

    “也不光是蛮人好像”,高得捷说,“这次把永明王押回来后,暂时安置在旧挽坡金蝉寺中,结果没想到引起了百姓的极大关注。见过的都说其生相甚伟,面如满月,须长过脐,日角龙颜,双手过膝,两耳垂肩,指甲如手。不光是汉人,不少满官也争相去看,又是跪拜,又是叩首的,还呼为真龙天子。”

    “有这等事?”吴三桂难以置信。

    “王爷,确实是这样。昆明市民差不多已经万人空巷了,见的人莫不流涕。”

    “嗯。你说的也有些夸张。对了,这次南征,战绩如何?”

    “此次南征共俘获、招降官兵及其家属7.2万人,马匹8226匹,各种官印110颗,敕扎等1179道,官防11颗。”高得捷继续说,“同时,从缅甸送出的人员有,伪永历、伪太后马氏、伪皇后王氏、伪太子朱慈烜,并有公主、宫女等14人,内监7人,各亡臣妻女等共百人。”

    吴三桂点点头,表示满意:“这次擒获伪永历,你是立了头功的,本王要上奏朝廷,犒劳诸位。”

    “谢王爷厚恩!”

    吴三桂又问:“这个永明王是什么来头?”

    “伪永历即朱由榔,是明神宗万历的孙子,桂王朱常瀛的第四子。桂王封地在衡州,贼张献忠攻破衡州,朱由榔的长兄、次兄被处死,桂王携带宫眷逃到广西梧州,朱由榔与家人失散后久经波折也逃到梧州。不久,他的父亲与三兄也相继去世,他成了桂王唯一王位继承人。在伪隆武政权灭亡后,瞿式耜、吕大器等人会聚广东肇庆,共商拥立伪新君。大家一致认为朱由榔是万历嫡孙,拥为伪新君最为合适。顺治三年,这些大臣派人到梧州欲迎朱由榔到肇庆即位,遭到他母亲的极力反对。大臣们坚持请求,硬是把朱由榔接到肇庆,即位称帝。这年,朱由榔24岁,即位时续称隆武二年,以示伪隆武政权的延续,次年,才改成为永历元年。”

    “南明小朝廷,能有什么明君啊,待本王会一会他!”

    “王爷,您要去见永明王吗?”

    “正是,看看这个所谓的真龙天子,估计其实也不过是个纨绔子弟,酒囊饭袋而已。得捷,你去带路,走!”

    说去就去,高得捷的一番介绍,引起了吴三桂很大的兴趣,这还是他降清以来第一次见明朝故君,因此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旧挽坡并不远,金蝉寺也不很大。

    吴三桂命高得捷在门口等着,自己正了正衣冠,昂首阔步来到大殿之中。只见永历帝正南面而坐,仪观不改,头戴马驄楞帽,身上穿纯绢大袖袍,腰间束黄丝带,举止有度,巍峨博冠。

    吴三桂自踏入这金蝉寺起,心里就莫名的不舒服,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他看了看端坐在上面的永历,还真有几分皇帝威仪,不愧人称“小万历”。不仅样貌,连神态都很像他的爷爷万历。但吴三桂心说自己是平西王,是胜利者,而永历只不过是个伪王而已,是阶下囚。于是,长揖不拜。

    “来者何人?”永历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这声音并不大,却似洪钟一般直敲在吴三桂的心口,差点一个踉跄就栽倒在地。吴三桂不答,他在硬撑着。

    “来者何人?”永历看吴三桂不答话,又问了一遍。

    先帝!吴三桂的脑子嗡的一下,仿佛炸开了一般。这场景太熟悉了,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九年前,那还是崇祯十六年春的事情。那年,吴三桂接到朝廷急令,驰援京师,抵御深入明境,肆虐半年之久的清军。吴三桂马到成功,粉碎了敌人袭扰京畿的企图。崇祯帝在武英殿接见了他,并特赐尚方宝剑。

    “可是吴三桂!”

    扑通一声,吴三桂跪倒在了地上。他的心里防线彻底崩溃了,眼前的一幕使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是。”吴三桂仿佛死人一般,从嘴里艰难地吐出这个字,但声音小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得到。

    “奈何作贼!”永历质问吴三桂。

    “作贼!我不是平西王吗,不是清军统帅吗?难道,难道…”吴三桂心中翻江倒海,但他一个字也说不出。

    “大明哪点对不起你,你却要投降清人,引清兵入关,夺我大明江山。吴三桂,你靠出卖千千万万的汉人,就换来一顶平西王的帽子,你觉得值吗?!”永历继续质问道。永历又说了很多话,但吴三桂一个字也听不见了,他的心绪已乱,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永历见吴三桂不说话,只是伏在地上瑟瑟发抖,便不再继续斥责,最后问道:“朕欲还见十二陵而死,尔能任之乎?”

    “能任之。”吴三桂使出全身力气,才勉强答道。

    “下去吧。”永历帝挥了挥手,示意吴三桂退下。

    可吴三桂哪里还退的下,他连站也站不起来了。他面如死灰,汗流浃背,动弹不得。高得捷见状,赶忙过来搀扶,可是一点儿也拉不动。于是赶忙又叫来几个太监,大家才七手八脚的把吴三桂抬了出去。

    “嘿,你知道吗,咱们王爷见了真天子,吓得屁滚尿流,那样子别提多狼狈了!”一个下人在营帐外眉飞色舞地对另一个人说着。

    “啊?真的吗?咱们…”另一人刚要附和,却看见高得捷走了过来。

    “再胡说本将军割掉你们的舌头!”这一生大喝,吓得两人赶忙闪开。

    “快去干你们的活!”

    “是,是,高将军。”两人忙求饶道。

    吴三桂被人架回来以后,在床上躺了一天,脑子里反复想着白天的事情。是恐惧吗?不是,他是平西王,没有必要去害怕一个阶下囚啊。是永历他太威仪了吗?也未必,虽说永历确实很有皇帝气派,但吴三桂毕竟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多尔衮、顺治帝、孝庄太后,他都见过,可也从未如此失态啊。吴三桂百思不得其解,脑子疼的要命,“算了,不去想了。”他自言自语着,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平西王吴三桂接旨!”

    突然间宣旨的声音,把吴三桂吓的一个激灵,赶忙从床上翻身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平西王吴三桂抚顺剿逆,茂著勋劳。此次南征,殚忠奋力,运筹谋略,以致国威远播,逆孽荡平,功莫大焉。特加殊礼,以示眷酬,著晋为亲王。并赐金册、金宝,益励忠勤,屏藩王室。钦此!”

    “臣谢主隆恩!”原来是加封亲王的圣旨到了,吴三桂长舒了一口气。

    “恭喜吴大人,贺喜吴大人。这次皇上加封您为平西亲王,真是我大清开国以来对汉官未有之殊荣啊,王爷您可要好好珍惜我大清国对您的这份厚恩那!”宣旨的太监阴阳怪气的笑着说。

    “那是一定。臣定当肝脑涂地,不忘皇恩浩荡。”

    “甚好,甚好。那老奴就先回去复命了。”

    “多谢公公。”

    送走了宣旨的太监,吴三桂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平西亲王,这是吴三桂以前多么渴望得到的荣耀啊。清朝的国策是异姓不封王,可是新登基的九岁皇帝康熙,却给他封了亲王!这对一个汉人来说该是多么大的厚恩啊。可是吴三桂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他脑子里还是想着觐见永历的事情,“奈何作贼”,这四个字太沉重了,压得吴三桂喘不过气来。

    永历帝来昆明已经七天了,每天来旧挽坡的人都是络绎不绝。

    “父皇,您在写什么呢?”太子朱慈烜一听永历是要给吴三桂写信,便有些着急。

    “有什么不妥吗?”永历见太子来了,挺高兴的。

    “那还用说,吴三桂是什么人那,那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汉奸,卖国贼!他把我们大明害的还不够惨吗,这天下就没有比他更不知道廉耻的人了!”朱慈煊气愤地说。

    “朕看他可能也是身在满营心在汉吧,和洪承畴一样,多少都有些身不由己,也许都有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吧。”

    “您就是心太善,把人都往好处想。我看他们啊,未必能理解您这份好心肠,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死马当活马医吧。”永历无奈地说,“对了,晋王李定国那有消息了吗?”

    “没有,只听说晋王率兵去了景缐一带,准备走交冈、交趾,入广东。”

    “哎,晋王真是大忠臣呐,对咱们大明那是忠心耿耿,可惜了,如果不是孙可望叛逃告密,以晋王用兵之才,断不至于败的那么快。”永历不无感伤地说到,“朱术桂那边怎么样了?”

    “听说宁靖王朱术桂已经航海到达台湾了,国姓爷郑成功亲自拜见了他,尊为监国。”

    “噢?这么说朱术桂他已经监国台湾了?那我们大明还有希望了!”永历兴奋地说。

    “是啊,宁靖王他还带去了父皇您的圣旨,封郑成功为潮王。但郑成功坚辞不受,仍称延平王。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台湾为东都明京,奉永历年号,称招讨大将军,坚持抗清。”

    “好!好!郑成功坚持抗清,我大明绝不会亡。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听李定国的话,航海去台湾。结果误蹈缅甸死地,沦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永历难过地说,“还有卜弥格呢,有消息吗?”

    “不迷个?”朱慈煊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永历,“父皇,您在说什么?”

    “朕说的是西洋传教士卜弥格先生。”

    “哦。”朱慈煊恍然大悟,“您说的是他呀,我总觉得这个夷人怪怪的,整天口中念叨‘上帝’、‘礼拜’之类的词,听也听不懂。他临别时,儿臣看他小心翼翼地收好您和皇太后写得国书,再三向我保证此去要向罗马教廷去求援,到时十字军一到,定可解我大明之危难,说的动情了还留下了眼泪。儿臣看啊,他就是一骗子,肯定早带着国书,不知道跑哪里去卖钱了。”

    “他不会的,虽然朕也听不懂他说的那一套东西,但朕觉得这个人对我们大明是很有感情的,只是可能苦于路途遥远吧,一去也是杳无音讯。”永历叹息道。

    说话间永历已经将信写好,“高将军,就有劳您把这封信亲自交给平西王吧。”永历招呼守在门外的高得捷,因为在缅甸时是高得捷最后把永历背上了岸,尽管是敌将,却也觉得亲近些,“麻烦告诉平西王,朕想见见他。”

    高得捷将信收好,并不多说话。

    自从把永历帝押回昆明以来,吴三桂就没有过过一天消停日子。每天都是成千上万的市民前来拜谒永历,又是捶胸顿足,又是哭哭啼啼,弄得吴三桂焦头烂额。更加过分的,先是匡国公熊皮绝食抗议。此人听说永历被俘,连续7天绝食,吴三桂把他抓来,他就大骂吴三桂。吴三桂无奈,熊皮继续绝食,又过了7天才死,同死者11人;继而原明朝户部尚书龚彝,自备酒席,朝见永历,遭到守卫阻拦。他厉声说,这是我的君王,执意要见。吴三桂无奈,只好让他去见。他在永历的堂上设宴,行朝拜礼,向永历进酒。永历见状痛哭不能饮酒,龚彝就跪在地上大哭。他再三向永历劝酒,永历本不善饮酒,但只得勉强饮了三杯。龚彝跪拜不止,随后竟一头撞地,脑浆迸裂而死,永历见状,几次哭死过去;最后,有满洲正蓝旗京章厄尔特与邵尓代等人,打算劫持永历到陕西,立为君主。有叛徒向吴三桂告密,吴大为震惊,赶忙前去镇压,将谋反的厄尔特等两千余人全部处死。

    这三件事的接连发生,让吴三桂非常难堪。

    “都在向本王施加压力!”吴三桂气的直拍桌子。

    这时,高得捷走进了吴三桂的营帐中,“王爷,永明王托我给您捎话,他说想见您。还有,他还写了封信给您。”说着,把信轻轻放在了吴三桂的案头。

    “不见,不见!”吴三桂都快被逼疯了,他哪里还敢再见永历,“得捷,你也给我添乱,你不知道永明王是什么人吗,他是朝廷的钦犯呐,你还敢收他的信,你这不是让我为难吗。现在都在给我施加压力,想让我放过永历,朝廷上上下下都在盯着我,这怎么可能!现在真是骑虎难下,早知听洪承畴大人的了。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吴三桂长叹一声。

    “王爷,您可以上奏朝廷啊。”

    “上奏朝廷?上奏什么?”吴三桂不解地问。

    “如何处置永历啊!把这个压力甩给朝廷。”

    “妙啊!”吴三桂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好计策,这样我就可以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朝廷,到时候朝廷说杀那就杀,说押往京城就押往京城,这样就和本王没有关系了!”

    高得捷附和道,“对啊,这样天下人也知道王爷您的为难了。”

    “嗯,不错。你脑子挺灵光。”吴三桂终于有了笑容,“把信拿来吧,我看看写了些什么。”

    高得捷把信拿给吴三桂,吴让高得捷读,于是高得捷展开信,读了起来:

    “将军本朝之勋臣,新朝之雄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之于将军可谓甚厚。讵意国遭不造,闯逆肆志,突我京师,逼死我先帝,掠杀我人民。将军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衷原未尽泯也。奈何清兵入京,外施复仇之虚名,阴行问鼎之实计。红颜幸得故主,顿忘逆贼授首之后,而江北一带土宇,竟非本朝所有矣。南方重臣不忍我社稷颠覆,以为江南半壁,未始不可全图。讵鸾舆未暖,戎马卒至。闵皇帝即位未几,而车驾又蒙尘矣。闽镇兴师,复振位号,不能全宗社于东土,或可偏处于一隅。然雄心未厌,并取隆武皇帝而灭之。当是时,朕远窜粤东,痛心疾首,几不复生,何暇复思宗社计乎?诸臣犹不忍我二祖列宗之殄祀也,强之再四,始膺大统。朕自登极以来,一战而楚失,再战而西粤亡。朕披星戴月,流离惊窜,不可胜数。幸李定国迎朕于贵州,奉朕于南、安,自谓与人无患,与国无争矣。乃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勋,督师入滇,犯我天阙,致滇南寸地曾不得孑然而处焉。将军之功大矣!将军之心忍乎?不忍乎?朕用是遗弃中国,旋渡沙河,聊借缅国以固吾圉。出险入深,既失世守之江山,复延先泽于外服,亦自幸矣。迩来将军不避艰险,亲至沙漠,提数十万之众,追茕茕羁旅之君,何视天下太隘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竟不能容朕一人哉!岂封王锡爵之后,犹必以歼朕邀功哉!第思高皇帝栉风沐雨之天下,朕不能身受片地,以为将军建功之能。将军既毁宗室,今又欲破我父子,感鸱鸮之章,能不惨然心恻耶?将军犹是中华之人,犹是世禄之裔也。即不为朕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不知新王何亲何厚于将军,孤客何仇何怨于将军?彼则尽忠竭力,此则除草绝根,若此者是将军自以为智,而不知适成其愚。将军于清朝自以为厚,而不知厚其所薄,万祀而下,史书记载,且谓将军为何如人也。朕今日兵单力微,卧榻边虽暂容鼾睡,父子之命悬于将军之手也明矣。若必欲得朕之首领,血溅月日,封函报命,固不敢辞。倘能转祸为福,反危就安,以南方片席,俾朕备位共主,惟将军命。是将军虽臣清朝,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厚恩矣。惟冀裁择焉。”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王爷,读完了。”高得捷见吴三桂半晌不语,说到。

    “哎,不可能了。”吴三桂叹息一声,“得捷,你这就草拟给朝廷的奏疏吧,记得把这封信也附上,免得朝廷怀疑。”

    “是!”高得捷领命而去。

    不可能了,确实,吴三桂听完永历的信后,内心是非常纠结的,特别是信的最后,永历几乎是在向他哀求,更令吴三桂羞愧难当。“唉,要怪就怪天不佑大明吧!”

    经过连续几件事,特别是京章谋反,吴三桂感到事态严重,忙命人把永历另行安置在世恩坊,也就是故崇信伯李本高宅内,严加看守,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吴三桂本想将如何处置永历这件棘手的事情,上奏朝廷,甩给康熙。可康熙也不傻,回旨谕令,“命恩免献俘,着平西王独断处置。”

    吴三桂这下傻了眼,他本想借上奏之机将永历交给朝廷处理,顺带也兑现了他对永历“还见十二陵而死”的承诺。可如今,朝廷下令,就地处置,所谓“处置”“处理”,其实就是“处斩”,但康熙不明说,他自然不想背杀害明皇的恶名,所以这个黑锅就得吴三桂来背。他想到了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俘获赵国降卒四十余万,连上十几道奏疏给秦昭襄王,请示如何处置。但秦昭襄王就是不给明确答复,只说前线一切事务由白起专断,同时又不给白起运粮,逼白起坑上降卒,最终使白起落得个“人屠”的恶名。

    如今,同样的困局摆在吴三桂的面前。他很明白朝廷的阴险,可也只能哑巴吃黄莲,谁叫你是亲王呢?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吴三桂思前想后,除了杀永历之外,别无他法。

    四月二十五日,是执行死刑的日子。吴三桂派心腹吴国贵、杨坤等前往永历住处,将永历、太子一行人押往篦子坡。刑场被百姓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赶来为永历和太子送行。

    永历低头不语,太子朱慈煊却昂首挺胸。

    “大明百姓们,”太子毫不畏惧,慷慨激昂,“今天,虽然满清的狗官杀了我们,但大明并没有亡。宁靖王朱术桂已经监国海上,国姓爷郑成功依然在东南坚持抗清。”

    “住口!”刽子手想呵止朱慈煊,但无济于事,围观的百姓纷纷落泪。

    “大家不要哭,正义终会得到伸张的。吴三桂,你个卖国贼,身为汉人却为清人卖命,你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哈、哈、哈......”朱慈煊放声大笑。

    “行刑!”刽子手面红耳赤,用弓弦将永历、太子勒死。

    吴三桂就在现场,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但他一个字也不敢多说,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反清复明,誓杀吴三桂!”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小声嘀咕着。吴三桂装作没听到,赶忙命亲兵驱散围观人群,自己先行回府。

    吴三桂回到府中,天色已晚。他觉得身心俱疲,就早早睡下了。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平日里久经沙场,可谓是杀人如麻,但今天他却觉得胆战心惊,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是我老了吗?”吴三桂自言自语着,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吴三桂,你个狗奴才,还不快给朕跪下!”

    是永历帝!吴三桂惊恐万状,刚要申辩,却见自己已经跪在了篦子坡之上,他拼命想站起来,却动弹不得。

    “吴三桂,你引清兵入关,已犯下大错。而今你又弑君,更是错上加错,罪孽深重。”永历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光芒万丈,刺得吴三桂睁不开眼,“吴三桂,你可知罪?”

    “我已经对前朝尽恩了。明朝已经灭亡了,我只能效忠大清了。”吴三桂想为自己辩解。

    “吴三桂,你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看来朕也救不了你了。”

    “什么!我要死了?这不可能!”吴三桂想要起身去追永历,却见永历已飘然而去,不见踪影。吴三桂拼命想要迈动脚步,却怎么也迈不动。他低头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原来自己竟站在阴曹地府之中!无数双死人的手拽住吴三桂的脚、腿、胳膊...

    “你们,你们是什么人?”吴三桂毛骨悚然。

    “我们都是被清兵屠杀的大明子民!”死人们发出恐怖的哀嚎,“吴三桂,你害得我们好惨!我们要扒你的皮、喝你的血、吃你的肉!”

    “不!不!”吴三桂大叫一声,从床上猛地坐了起来。

    “原来是一场梦。”吴三桂脸色惨白,喘着粗气。显然他还没有从刚才的噩梦中缓过来。吴三桂抬头望了望窗外,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王爷,您怎么了?”方光琛进来探望,却见吴三桂正狼狈地坐在床上。

    “没事。”吴三桂说。

    方光琛端详了一会儿。“哎呀!王爷,您的辫子!”方光琛用极度吃惊的表情看着吴三桂,“怎么全白了!”

    “什么?全白了?不可能!”

    “真的!连胡子、眉毛也白了。王爷您不信,自个照下镜子。”说着,方光琛把一面铜镜递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伸手缓缓接过了镜子,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不由得大吃一惊!镜中的自己面容憔悴,辫子、胡子、眉毛全都像被霜打过枯草一般,全白了!他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吴三桂默不作声,他心里已然明白了几分。

    “哎!老了!”吴三桂长叹了一声,“如今本王也是年过半百的老朽了!”

    “不对呀,王爷,昨天我还见过您呢。”方光琛思忖着,“您有什么心事?”

    吴三桂沉默半晌,“哪有,只不过是这几日为了处理永明王,过度劳累了吧。”

    一听“永明王”这三个字,方光琛便明白了。方光琛,字献廷,是从辽东起就跟随吴三桂的心腹谋士。他饱读诗书,常以管仲、诸葛亮自比。吴三桂这样反常的举止,哪里逃得过他的火眼金睛。

    “王爷,您有什么心事不妨说与老臣听听,总比一个人闷在心里强吧。”

    “哎,献廷啊,不瞒你了,我刚才做了个噩梦,非常的...”吴三桂想用“可怕”这个词,但又觉得说不出口,于是道,“奇怪。”

    “哦?什么梦?”

    吴三桂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刚才梦到永明王了。”

    方光琛一听,心中暗吃一惊,果不出他所料,“然后呢?”

    “我跪在篦子坡上,永明王责骂我执迷不悟,降清卖国。我刚想申辩,不料许多亡明百姓纷纷扑了过来,要扒我的皮、吃我的肉...”

    方光琛早就看出吴三桂的心思,只是以前觉得时机未到,不好张口。今天吴三桂自己吐露了心机,于是鼓起勇气说:“王爷,微臣有句话藏在心里许久了,但一直不知怎么开口。”

    “你是从辽东就跟着我的了,还有什么话吞吞吐吐的,说吧。”

    “王爷,您拥有这样的实力,为何要委屈自己作贼啊。”

    “作贼!”吴三桂脱口而出,“你为何也说我作贼?”

    “还有其他人也说过吗?”方光琛不解地问。

    “永明王也说过。我是清廷封的王,怎么就成了贼了呢?”吴三桂颇有些不忿。

    “那您知道定南王孔有德的临终遗言吗?”

    “孔有德还有临终遗言?他在桂林为大清尽忠殉国,想必也会教子孙世世代代效忠大清吧。”

    “哼哼,”方光琛微微一笑,向吴三桂讲了当时的故事。方光琛肯定地说道:“王爷,我觉得您不是那种甘于作贼的碌碌小人,何不反清归明,早为英雄呢?”

    又是半晌的沉默。

    “反清归明,我倒是也想过,但哪有说的那么轻巧啊。现在清朝已经定鼎中原十余年,天下也已经安定下来,此时我再反清,人们不会骂我是‘乱臣贼子’吗?”吴三桂说道,“再者,我以什么理由来反清呢,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方光琛道,“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训示。当年元朝统治中国已近百年,时间更久。但太祖义旗一举,还不是天下响应?如果王爷您不反清,人们才会骂您是卖国贼呢。”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是吴三桂以前从来也没有想到的,他戎马一生,但诗书不是他所擅长的,听方光琛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当年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打出的是这个旗号呀。无怪乎那么多英雄豪杰都投奔他一介布衣。元人是胡虏,清人也是胡虏。这个旗号很好,这样如果本王起兵反清的话,不会有人反对了。”

    吴三桂很兴奋,他顿时觉得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意义。“可是现在永历已经被我杀了,大明的血脉已经被我断了,老百姓肯定不会原谅我的,我现在再说‘反清复明’,肯定会被天线人耻笑为反复小人。唉,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吴三桂想到这里,不免又灰心起来。

    “李陵归汉是忠臣。王爷,您没有听说过苏武、明英宗的故事吗?他们都曾经身陷胡虏,但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而归汉,为世人所称颂。再说明朝有许多开国功臣,如刘伯温、徐达等,原来也都在元朝为官为将。浪子回头金不换,您没必要顾虑那么多。”

    “浪子回头金不换。说得对啊。本王已经错过一次,不能一错再错。献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吴三桂说,“但此事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弄不好就是掉脑袋的事情。有多少反清志士都死在了清廷的屠刀之下了啊!容我再慎重考虑考虑吧。”

    永历帝的死,引起了昆明百姓的极大同情,商人纷纷罢市,百姓纷纷垂泪。人们假称“丁艰”,为永历戴孝。有几个不怕死的市民,冒着生命危险,把永历的尸骨埋藏在太华山篦子坡,令人动容。

    永历帝的死,也是吴三桂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杀害永历,使吴三桂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一夜白头。永历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他久已泯灭的良知。从此,他开始萌生反清意志,并最终走上了艰难的反正之路。

章节目录

三藩反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兰陵明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章 迎明皇昆明城万人空巷 做噩梦吴三桂一夜白头-三藩反清,三藩反正,笔趣阁并收藏三藩反正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