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欢笑了,他等的就是这句话了,所谓“君无戏言”,当着其他大臣的面,皇帝说出的话就不能收回了,只要自己所献之策给采用,那么赏赐也就跑不了的。
微微一笑,沈欢又道:“陛下,微臣所说交易,并不一定就需要真材实料的物品,其他看不见的东西也是可以交易的,而且还是双方都需要的东西。”
其他诸人听沈欢在大殿里大谈交易,不由皱了眉,觉得有辱读书人的气质了,不过他们也不是小孩子,更不天真,当然清楚朝廷现在需要的东西,不谈交易,还真拿不出来,只能等着他说开去。
“陛下,如今朝廷需要钱财来赈灾,而这些开封富豪有着无可比拟的钱财,那么,这些开封富豪需要的是什么呢?”沈欢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顿了一顿,“身份!微臣觉得他们需要一种能助长提高他们身份的东西!因为这些富豪大多是商贾,在天下间是没有多少身份可言的!因此,微臣觉得可以由朝廷设立一些特定的勋章,由这些商贾以捐赠的名义投资,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获得一枚勋章。这些勋章可以由朝廷规定其佩带者可以见县官不拜,也就是遇见七品以下官员皆可不拜!商贾是没有身份的,遇到这样的好事,岂有不踊跃参与的道理,以开封的富豪的实力,到时不说一百万贯钱,说不定还能缓解一下朝廷的财政拮据局面呢!这是微臣想的第一策,陛下以为如何?”
“不妥!”赵曙等人还没有反应,倒是刚才还对沈欢有着无限信心的司马光开口反对了,“子贤,你这计策,能筹钱倒是不假,但是卖官以筹钱。岂不是要重演汉末卖官乱政之事?此天下之大害也!子贤通达史书,焉会想不出此理?”
沈欢刚才给司马光一声大喝吓了一跳,听得他反对的理由后,恍然醒悟,赶紧解释:“司马大人多虑了!勋章只是一种身份的表示而已,连爵位都不是,更不用说官职的权力了!也是说佩带这些勋章地人并没有插手朝政管理的权力。就是地方管理,他们也插不了手,只是作为身份象征而已。若是如此,应该不会有那么严重了吧?”
司马光依然不同意,正色道:“祸患常积于忽微。今日因财政卖勋章,焉知后世子孙不会以财政拮据的理由效仿?今日卖勋章,明日卖爵位。再后些卖官职。又岂知此事不会生呢?此头万万不可开!请陛下三思!”
不得不说,刚才赵曙给沈欢那个能缓解财政局面的画饼给迷惑了,差点给忽悠住,隐隐有了同意的倾向;待司马光一说出隐患,立刻又醒悟起来,不禁左右为难起来,只能问道:“韩计想以为此策如何韩绛一开始的心思与赵曙没有什么两样,但想得又远了许多,他是臣子,若是同意了沈欢的这个计策。倒有点像司马光所说地汉末情况一样了。到时外面那些清流官员估计就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为了家族考虑,也只能“忍痛割爱”:“陛下,臣觉得沈副使此策不错,但是司马大人的顾虑也不无道理,权衡利弊,此策只能说是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实施为好。沈副使不是说有两策吗?听听他的第二策略也不妨事!”
“对对!”赵曙差点忘了沈欢提到的第二策。“沈副使,你的第二策又是什么呢?”
沈欢第一策给反对。有点沮丧,但是又说不了什么,毕竟反对他的人是他的老师司马光。转念一想,自己这一策想得也确实太过简单了点,这种朝廷买卖,在别人眼中,确实难以启齿,估计朝堂也难以通过。这种交易行为,估计在后世,别人也不会宣诸于口吧。真难为自己当时是怎么想出来地!不过不要紧,一计不成还有第二计,若是这一计还不成,那只能束手旁观了。
“陛下,臣之二策,只能说是第一策地变异而已。”沈欢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既然不能买卖,那么朝廷还可以让人出面召集富豪商贾,让他们以行善捐赠的名义,供灾民吃喝,另外为灾民建造房屋。当然,这些是善举,朝廷是要嘉奖的!奖什么呢?微臣初步认为可以这样设定:凡是供一百户灾民吃喝三月的商户,朝廷可以给他们所经营的产业免税一年,供二百户灾民吃喝者免税二年,依此类推……另外凡是为一百户灾民建造规模不小的房屋者,一等勋章一枚,其佩带者可以见县官不拜;建造房屋满二百户者,勋章使用可以延至子孙二代,三百户者三代,依此类推。当然,同时供灾民吃喝又建造房屋者,其奖共赏!”
沈欢计策一出来,众人又面面相觑了。刚才大家认为他第一策有买卖嫌疑,不大妥当,这次正如他所说,把计策一变异,倒成了奖赏行善之举了。这次大义当头,大家都没话说了吧?确实没话说了,但是众人不得不为沈欢那脑袋的机灵而感叹,生意能做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话说呢?
“陛下以为如何?”沈欢开声问道。
“这个……”赵曙一时不知该如何说法,转向司马光,“司马知府认为如何呢?”
司马光也不懂怎么说,只能道:“由陛下决断。”
赵曙又把头转向韩绛。韩绛没有办法,出列道:“陛下,沈副使此策不错,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开封商贾富有,为了这些便利,估计会争得头破血流!”
沈欢笑道:“我等的任务就是协调这些人的举动,妥善处理好分配。若能让他们出更多地钱财,那就更妙了,毕竟钱越多,救助地人也就越多越好!”
“好!”赵曙最后拍板,“既然两位大人都同意了这策略,想必别人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现在灾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此事宜早不宜迟!韩计相,司马知府,朕给你们旨意,此事就由你们共同处理了!另外沈副使一旁协助!”
“是,陛下!”三人领了旨意。
沈欢低头的那会儿,嘴角有了一抹笑意。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今日你开得此例,难免以后生灾祸时再如此处理。若是如此,这些得到勋章的富豪商贾一天天变多,虽然没有权力,却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了,待得数十年之后,焉知这些商贾不会形成一个特有的阶级!一想到资产阶级初步萌芽在自己手上产生,沈欢就激动得难以遏止,只要这个计策成为惯例,数十年之后、百年之后,以宋朝多如牛毛的天灾,沈欢难以想象得到勋章地商贾会形成如何地局面!
这也是他能为这些商贾做的最大地争取了吧。在他眼里,大宋富丽没有一个朝代可以比拟,但是结局却并不美妙,原因是多层次的,但是其中一个就是漠视了商业阶层的作用。为商人争取尽可能高的地位,算是为改变这个朝代做的先期投入与准备吧。
沈欢取得了预期的目的,与司马光等人满意地出了宫去。接下来数日,司马光等人还在忙着救助灾民的事儿。有了官家的旨意,他们办起事来当然要快了许多。他们这边忙得热火朝天,朝廷里却也没有安歇,也闹腾得很。原因是官家终于给托病在家的韩琦、欧阳修两人下了诏书——当然,不可能是贬谪他们,而是下令让他们回政事堂主持政务。
这样的结果当然让那些御史们不满意了,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也是对上天的不尊重。因此奏章上得更勤快了,弹劾得也越加厉害。打着“天人感应”的旗帜,打着尊重上天的名义,把“天灾”与“人为”的关系挥得淋漓尽致。赵曙是皇帝,出于平衡的考虑,没有办法,只能每天皱着眉头看这些奏章。不说是他,作为正统文人的韩琦、欧阳修,面对这种传统观念,也徒叹无奈而已,并没有反驳的根据,只能苦恼着。
不过情况的转变在八月初十的这一天有了眉目——终于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了!这日早朝,那些御史们依然在说着天灾**的观点,这次官家赵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听他们说完,最后也不反驳,而是示意让人送上了好几本卷子,一一递到了这些朝廷官员的手上,之后让他们好好看一遍。接着宣布退朝了,留下一帮子莫名其妙的官员。
这些官员奇怪地盯着手上的卷子,定睛一看,却是最新一期的《文艺》杂志,还没有上市,因为朝廷的关系,先行送了上来,如今却让官家当朝拿上台面来。不禁奇怪了,这次上面刊行的又是什么呢?
微微一笑,沈欢又道:“陛下,微臣所说交易,并不一定就需要真材实料的物品,其他看不见的东西也是可以交易的,而且还是双方都需要的东西。”
其他诸人听沈欢在大殿里大谈交易,不由皱了眉,觉得有辱读书人的气质了,不过他们也不是小孩子,更不天真,当然清楚朝廷现在需要的东西,不谈交易,还真拿不出来,只能等着他说开去。
“陛下,如今朝廷需要钱财来赈灾,而这些开封富豪有着无可比拟的钱财,那么,这些开封富豪需要的是什么呢?”沈欢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顿了一顿,“身份!微臣觉得他们需要一种能助长提高他们身份的东西!因为这些富豪大多是商贾,在天下间是没有多少身份可言的!因此,微臣觉得可以由朝廷设立一些特定的勋章,由这些商贾以捐赠的名义投资,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获得一枚勋章。这些勋章可以由朝廷规定其佩带者可以见县官不拜,也就是遇见七品以下官员皆可不拜!商贾是没有身份的,遇到这样的好事,岂有不踊跃参与的道理,以开封的富豪的实力,到时不说一百万贯钱,说不定还能缓解一下朝廷的财政拮据局面呢!这是微臣想的第一策,陛下以为如何?”
“不妥!”赵曙等人还没有反应,倒是刚才还对沈欢有着无限信心的司马光开口反对了,“子贤,你这计策,能筹钱倒是不假,但是卖官以筹钱。岂不是要重演汉末卖官乱政之事?此天下之大害也!子贤通达史书,焉会想不出此理?”
沈欢刚才给司马光一声大喝吓了一跳,听得他反对的理由后,恍然醒悟,赶紧解释:“司马大人多虑了!勋章只是一种身份的表示而已,连爵位都不是,更不用说官职的权力了!也是说佩带这些勋章地人并没有插手朝政管理的权力。就是地方管理,他们也插不了手,只是作为身份象征而已。若是如此,应该不会有那么严重了吧?”
司马光依然不同意,正色道:“祸患常积于忽微。今日因财政卖勋章,焉知后世子孙不会以财政拮据的理由效仿?今日卖勋章,明日卖爵位。再后些卖官职。又岂知此事不会生呢?此头万万不可开!请陛下三思!”
不得不说,刚才赵曙给沈欢那个能缓解财政局面的画饼给迷惑了,差点给忽悠住,隐隐有了同意的倾向;待司马光一说出隐患,立刻又醒悟起来,不禁左右为难起来,只能问道:“韩计想以为此策如何韩绛一开始的心思与赵曙没有什么两样,但想得又远了许多,他是臣子,若是同意了沈欢的这个计策。倒有点像司马光所说地汉末情况一样了。到时外面那些清流官员估计就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为了家族考虑,也只能“忍痛割爱”:“陛下,臣觉得沈副使此策不错,但是司马大人的顾虑也不无道理,权衡利弊,此策只能说是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实施为好。沈副使不是说有两策吗?听听他的第二策略也不妨事!”
“对对!”赵曙差点忘了沈欢提到的第二策。“沈副使,你的第二策又是什么呢?”
沈欢第一策给反对。有点沮丧,但是又说不了什么,毕竟反对他的人是他的老师司马光。转念一想,自己这一策想得也确实太过简单了点,这种朝廷买卖,在别人眼中,确实难以启齿,估计朝堂也难以通过。这种交易行为,估计在后世,别人也不会宣诸于口吧。真难为自己当时是怎么想出来地!不过不要紧,一计不成还有第二计,若是这一计还不成,那只能束手旁观了。
“陛下,臣之二策,只能说是第一策地变异而已。”沈欢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既然不能买卖,那么朝廷还可以让人出面召集富豪商贾,让他们以行善捐赠的名义,供灾民吃喝,另外为灾民建造房屋。当然,这些是善举,朝廷是要嘉奖的!奖什么呢?微臣初步认为可以这样设定:凡是供一百户灾民吃喝三月的商户,朝廷可以给他们所经营的产业免税一年,供二百户灾民吃喝者免税二年,依此类推……另外凡是为一百户灾民建造规模不小的房屋者,一等勋章一枚,其佩带者可以见县官不拜;建造房屋满二百户者,勋章使用可以延至子孙二代,三百户者三代,依此类推。当然,同时供灾民吃喝又建造房屋者,其奖共赏!”
沈欢计策一出来,众人又面面相觑了。刚才大家认为他第一策有买卖嫌疑,不大妥当,这次正如他所说,把计策一变异,倒成了奖赏行善之举了。这次大义当头,大家都没话说了吧?确实没话说了,但是众人不得不为沈欢那脑袋的机灵而感叹,生意能做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话说呢?
“陛下以为如何?”沈欢开声问道。
“这个……”赵曙一时不知该如何说法,转向司马光,“司马知府认为如何呢?”
司马光也不懂怎么说,只能道:“由陛下决断。”
赵曙又把头转向韩绛。韩绛没有办法,出列道:“陛下,沈副使此策不错,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开封商贾富有,为了这些便利,估计会争得头破血流!”
沈欢笑道:“我等的任务就是协调这些人的举动,妥善处理好分配。若能让他们出更多地钱财,那就更妙了,毕竟钱越多,救助地人也就越多越好!”
“好!”赵曙最后拍板,“既然两位大人都同意了这策略,想必别人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现在灾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此事宜早不宜迟!韩计相,司马知府,朕给你们旨意,此事就由你们共同处理了!另外沈副使一旁协助!”
“是,陛下!”三人领了旨意。
沈欢低头的那会儿,嘴角有了一抹笑意。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今日你开得此例,难免以后生灾祸时再如此处理。若是如此,这些得到勋章的富豪商贾一天天变多,虽然没有权力,却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了,待得数十年之后,焉知这些商贾不会形成一个特有的阶级!一想到资产阶级初步萌芽在自己手上产生,沈欢就激动得难以遏止,只要这个计策成为惯例,数十年之后、百年之后,以宋朝多如牛毛的天灾,沈欢难以想象得到勋章地商贾会形成如何地局面!
这也是他能为这些商贾做的最大地争取了吧。在他眼里,大宋富丽没有一个朝代可以比拟,但是结局却并不美妙,原因是多层次的,但是其中一个就是漠视了商业阶层的作用。为商人争取尽可能高的地位,算是为改变这个朝代做的先期投入与准备吧。
沈欢取得了预期的目的,与司马光等人满意地出了宫去。接下来数日,司马光等人还在忙着救助灾民的事儿。有了官家的旨意,他们办起事来当然要快了许多。他们这边忙得热火朝天,朝廷里却也没有安歇,也闹腾得很。原因是官家终于给托病在家的韩琦、欧阳修两人下了诏书——当然,不可能是贬谪他们,而是下令让他们回政事堂主持政务。
这样的结果当然让那些御史们不满意了,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也是对上天的不尊重。因此奏章上得更勤快了,弹劾得也越加厉害。打着“天人感应”的旗帜,打着尊重上天的名义,把“天灾”与“人为”的关系挥得淋漓尽致。赵曙是皇帝,出于平衡的考虑,没有办法,只能每天皱着眉头看这些奏章。不说是他,作为正统文人的韩琦、欧阳修,面对这种传统观念,也徒叹无奈而已,并没有反驳的根据,只能苦恼着。
不过情况的转变在八月初十的这一天有了眉目——终于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了!这日早朝,那些御史们依然在说着天灾**的观点,这次官家赵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听他们说完,最后也不反驳,而是示意让人送上了好几本卷子,一一递到了这些朝廷官员的手上,之后让他们好好看一遍。接着宣布退朝了,留下一帮子莫名其妙的官员。
这些官员奇怪地盯着手上的卷子,定睛一看,却是最新一期的《文艺》杂志,还没有上市,因为朝廷的关系,先行送了上来,如今却让官家当朝拿上台面来。不禁奇怪了,这次上面刊行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