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风笛声总是容易令人回忆起伤悲的往事,这种低沉婉转的声音往往能借着风传出很远很远,加上寒冬与白雪,天地之间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在一座被积雪覆盖的小山丘上,向北的一面伏着近百名头戴6钢盔的步兵,这里没有构筑战壕或者掩体,每个人面前只是用雪堆积成的一个小垛,毛瑟步枪就搭在这个小垛上不断的向山坡下面射击,步兵们之间相隔大约半米,他们身旁都散落着不少黄澄澄的子弹壳。
这座山丘北面的斜坡长不过五百米,但从山脚到半山腰已经密密麻麻的躺了百多具英军士兵的尸体,这些人都是纯正的英国正规军,头戴黄色平顶军帽、身穿卡其布军服是来自英格兰的部队,花格子船型军帽、褶迭短裙则是苏格兰士兵的标准服装,他们旁边的很多积雪都因为鲜血而变成了暗红色。
山丘上最为活跃的要数那两挺前端装有双脚支架的“火鸟”轻机枪了,这种用弹带供弹的自动武器使用的是风冷技术,尽管它们枪管看起来非常粗大,实际上空枪重仅11.5千克,远轻于水冷马克沁重机枪。两个副机枪手携带的弹药箱只能为它们各自提供了5条弹带1000发子弹,而它们150发每分钟的战斗射速对弹药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面对数量众多的英军,德军机枪手们只好选择断断续续的短射。
山丘下最为活跃的除了风笛之外,还有几挺英国陆军于1912年正式装备的维克斯-马克沁机枪,这种机枪的射击性能较为可靠,而且水冷设计使得它在可更换冷却水、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射击时间几乎不受限制,不过这种弹链供弹、战斗射速达到200发每分钟最大的缺点就是笨重,光三脚架就有20千克重,加上枪身和冷却水,其战斗全重接近40千克,携带极其麻烦。
维克斯-马克沁机枪面对德军的“火鸟”时虽然有射程的优势,但在这里,德军手里的迫击炮让它们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自己的射程。山下的英军机枪阵地部署在距离山脚足足2000米的地方,在机枪阵地前面大约500米的地面上留着几个弹坑,坑旁边有一挺被炸坏的机枪和几具尸体,那些都是德军50毫米迫击炮的战果。
当山丘上和山脚下的枪声随着英军的又一波进攻失败而暂时停止的时候,英军风笛手们仍在吹奏着那经典的曲子,像是要安抚阵亡者的亡魂,又像是在向世界痛述战争的残酷。参与进攻的英军最初只有一个连队百多号人,随着一次次进攻失败,英国人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刚刚停止的这次是他们的第四次进攻,发起冲锋的大约有三个连队近400人,在山脚下负责火力掩护的重机枪也增加到了八挺。
不少英国军官都参加过布尔战争,现在他们已经很少在进攻的时候让自己的士兵排成密集队形,不过或许是没有大炮支援的缘故,这些英军在进攻时显得很不适应,他们总是挺着胸膛缓慢的走到山脚下,然后猫着腰以更加缓慢的速度开始爬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机枪阵地上的机枪一直在非常努力的进行火力掩护,然而从远处射向山顶的子弹很少准确的击中那些伏在地上的德军士兵,靠近山顶的积雪倒是被掀去不少,有几块地方还露出了褐色的泥土。
进攻的英军爬过半山腰的时候,上面的德军士兵总是适时的甩下几颗手榴弹,英军士兵大多选择趴在地上躲避,首先站起来的往往是大声驱使自己的士兵继续前进的英国军官。在这种距离上,德军士兵手里的毛瑟步枪能够很轻易的结果这些大嗓门的家伙。当那些失去军官的英国士兵又遭到迎面而来的一梭机枪子弹之后,活着的人纷纷架着伤者开始后退。在他们看来,继续前进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更密集的手榴弹。
距离山脚大约3英里的地方是一座居民不足三十户的英格兰小村落,村子里基本上都是非常普通的尖顶小房子,唯一的一座小教堂从外表上看也非常简陋。此时村里只能看到几个村民,大约1个团的英国步兵将它当作集结点和进攻出发地,泥泞的道路上到处是一队队背着步枪的士兵,路旁则是一些装着物资的马车,而那座小教堂似乎已经变成英军的临时团部,一些英国军官和士兵正在忙碌的往里面搬着发报机、文件箱之类的东西。
很可惜,山丘上的德军也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他们的50毫米炮击炮射程只有1500米,加上地势最多能够炸到1800米处的目标,那个村庄里的一切对这些德军官兵来说只是看得到打不着的东西。
当英军全部撤出迫击炮射程之后,山顶上的德军士兵开始整理自己的武器弹药,那些英国人并没有就此放弃,按照他们的习惯,用不了一刻钟就会发动另一波更加凶猛的进攻。不过德军一方也没有坐以待毙,弹药和援军正源源不断从海滩赶来。此外,在这个山头两侧,60多个步兵连组成了一道长长的防御线,他们在山丘与山丘之间的平地上还构筑了简单的防御战壕,那里还部署了相当多的机枪、迫击炮,英国人在突破其中一段之前,根本无法绕到山丘后面进攻。
“看!那是我们的飞艇!它们是来轰炸英国人的吧!”正将一颗颗手榴弹分发给步兵们的德国中士忽然指着他们南面的天空说道,在那边,5艘灰色的齐柏林飞艇正在缓缓向北飞行。
“喔!是该给那些该死的英国人一点颜色瞧瞧了!”士兵们大都兴奋起来,几个被同伴抬往后方的伤员脸上也丝毫没有沮丧的表情。
在山坡后面,平行的摆着3门50毫米迫击炮,几个炮手有些无奈的看着地上的空弹药箱,迫击炮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好用,山坡前面至少有1/3的英军士兵是死于迫击炮弹之手,可惜它们的弹药消耗得远比补充上来的快。
“伙计们,给我们空投点炮弹啊!”一个炮手仰天长啸,然而那些飞艇丝毫没有下降投弹的打算,它们径直飞过德军阵地上空,最终只有一艘逐渐减慢速度停在他们前方不远处,不过它上面并没有落下炸弹,而另外4艘头则不回的继续向北飞行。
“它们大概是来侦察的!”趴在地上的士兵有些失望,长时间接触积雪,他们身上厚厚的军大衣也有些挡不住寒意了,沾着雪的脸孔大都冻得通红通红,还好年轻的步兵们身强体壮,一个个满不在乎的将子弹压进步枪的弹仓里,有些人还在旁边顺手的地方摆上几排子弹。
那几艘齐柏林飞艇离开没多久,一队队英军士兵就陆续从山脚那个村子里出来,不出人们所料,这次英国人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数又有增加,光排成纵队的步兵连就有7、8个,士兵们三人一组抬着的维克斯机枪也有好几挺,骑着马匹的军官也头一次出现在这里的战场上。
“大家准备战斗!”
山丘上的德军指挥官是一个少尉连长,不过他手下的士兵并不都在这里,在早一些的时候,他已经奉命将其中一个步兵排派去支援附近的一个阵地,那里遭到一团苏格兰骑兵的冲击,负责防御的德军虽然成功击退了对方,但自己也伤亡惨重。相比之下,这种山丘上就不容易遭到英军骑兵的进攻,毕竟骑兵的优势在于平地冲击的速度,而不是慢吞吞的爬山。英国军队似乎热衷于严格遵守上级的安排、埋头进攻自己负责的地段,除非友邻部队遭遇非常不利的局面,否则他们只会执着的从正面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
自从战斗开始以来,防守这个山丘的德军仅损失了17名士兵,这些人大都是被英军士兵手里的步枪击伤,还有几个人是被一个爬到半山腰的英军士兵用枪射黑尔手榴弹所伤。英国陆军配置的火炮本来就少,加上博内茅斯守军的绝大部分各式火炮都部署在海滩后面的炮兵阵地伤,现在进攻的英军手里基本上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如果下面那些英军手里拥有哪怕一门陈旧的臼炮,德军的防守也不会如此轻松。
在一阵唰啦唰啦拉动枪栓的声音之后,山丘上又重新归于平静,步兵们钢盔下露出的眼睛全都注视着山脚下那些正在列队的英军士兵。英国人在野战进攻时似乎有种特殊的习惯,那就是在冲锋之前花费很多力气将所有士兵排列整齐,然后在进入对方射程之后又改为散兵队形。这种习惯与一些传统的德国、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军官很不相同,这几个国家的军官很多时候会让自己的士兵从始至终都排成紧凑的密集队形,无论对方火力有多么猛烈也要努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在比利时战场、法国边境战役、加利西亚战役、波兰战场上,双方各有超过百万士兵为这种战术献出了生命,其中俄、奥、法军伤亡人数最多。
英军还未完成他们声势浩大的队列时,从南面天际传来一阵这里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嗡嗡声,这种声音听起来越来越清晰和密集,仿佛全世界的黄蜂都集中到了这里。山丘上的德国步兵们纷纷回头望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景象令每个人都久久合不拢嘴巴。虽然如此规模的德国机群在凌晨已经出现过一次,但当时黑暗藏匿了它们的真实面孔。800多架各式飞机组成了43个小编队浩浩荡荡的从海滩方向飞来,这些小编队相隔一段距离,整个大机群占据了非常大的面积。蔚蓝的天空似乎一下子阴云密布,人们视线种几乎只剩下一种颜色,那就是德国飞机上涂装的灰色。
惊讶的德国步兵们一下子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每个人都开始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德国而非英国。南面的天空中还有另外几艘齐柏林飞艇,它们排成一条简单的直线,而那些飞机像是在沿着这条直线前进。
忽然间,那艘先前停在前方的飞艇向下发射了一枚红色的信号弹,紧接着南面的机群开始发生变化,领头的三个小编队最先开始降低高度,不一会儿另外十来个小编队也逐渐脱离大编队,剩下的飞机则继续沿着飞艇排成的“直线”向北飞行。在山丘上的德军步兵看来,那些降低高度的飞机身影越来越大,它们发动机的轰鸣声也逐渐响亮起来,就在人们担心它们是否会直接降落到地面上时,领头的三个小编队60架双翼飞机停止下降,它们开始在距离地面大约百米的空中平飞,后面的200架飞机很快也降到这个高度。
由于山丘阻碍了视线,在山脚下列队的英军官兵要晚于德军士兵看到那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视线中只有那几艘有些孤单的德国飞艇,耳边则充斥着蜂群般的嗡嗡声响。随着那种声音越来越近,所有英国人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们在向海滩前进的过程中只是远远的看见一些互相追逐出空中战场的英德战斗机,虽然双方飞机缠斗射击的场面非常精彩,但它们发出的声响要微弱和单调许多。
“上帝啊!”
最先出现在英国人眼中的是高空中庞大的德国机群,绝大多数英军官兵都惊讶得不知所措,一部分人甚至失声喊了出来。在这之前,这些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连做梦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奇妙的场面。就在他们平静度日的时候,人类的机械技术已经从蒸气机时代发展到了可以主宰陆海空的梦幻时代。单架或者少量的飞机看起来只是简单的玩具,然而这些装载着致命武器的东西成群结队霸占整片天空的时候,人们终于彻底感觉到个人能力是多么渺小。
英国人的惊讶还没持续多久,一群群德国飞机便忽然呼啸着从山丘后面飞出。它们的飞行高度是如此之低,地面上的人不仅能够看到它们机翼下那白色的铁十字标徽,就连它们有几个轮子也看的清清楚楚,它们身体下面那一颗颗圆滚滚的炸弹让这些可怜而卑微的英国人彻底陷于慌乱之中,整齐的队列顷刻间一片骚乱,有人趴在地上准备躲避炸弹,有人跪地祈求上天宽恕自己的罪恶,还有人拔腿就往人少的地方逃跑。受到这种场面的刺激,那个英国军官胯下的战马也失去控制狂奔乱跳起来。
趴在地上的英国人算是聪明的,拔腿逃跑的人称得上明智,可惜跪地祈祷者却没有受到上帝的宽恕。在领航飞艇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出进攻信号之后,德国空军的攻击机群、轰炸机群纷纷开始对这一区域的英军目标进行打击,其中几架“天空x”攻击机就盯上了这些傻呆在空地上的英军士兵。几颗100kg级的重磅航空炸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无数高速旋转着向四面飞射的弹片,在一瞬间吞噬了数百名英军官兵的生命,扬起空中的积雪迅速融化,泥土、破碎的卡其布以及枪支零件纷纷扬扬的落下。硝烟散去之后,地面上只剩下一个个硕大焦黑的弹坑,满地照例都是令人作呕的东西,一根风笛管孤零零的斜插在雪地上。
山脚下那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未能逃过着这恐怖的空中打击,村子里的士兵和平民在听到爆炸声之后纷纷走出房子。高空中是遮天蔽日的庞大机群,低空则是一架架呼啸而来的德国战机,许多英国士兵端着步枪却一脸茫然,两个胆大的军官拔出左轮手枪勇敢而无助的向空中连连射击,然而回应他们的不是被击落的飞机,而是一颗颗黑乎乎的炸弹。
那些木石结构的小房子在德军飞机投下100kg和50kg的炸弹面前显得无比脆弱,站在道路上的英国人也在爆炸中成片成片倒在血泊之中。整整一个中队的“鸵鸟i”轰炸机通过低空水平轰炸几乎毁灭了这个村落,就连村里唯一一座小教堂也在吃了三颗炸弹后轰然倒塌,里面来不及撤走的英军官兵们顿时死的死、伤的伤,村里所有人都拼了命的朝外面跑,然而他们在旷野中却成了“天空x”机首两挺机枪的最好标靶。
直到德国空军的轰炸和扫射进入尾声,英军才终于在一些地方组织起对空防御,笨重的维克斯机枪被架在一些突出于地面的物体上,这种对地有效射程1000米、对空500米的武器企图迫使德军飞机不再那么肆意妄为的进行低空扫射,然而这些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以前大多隶属于陆军航空部队,他们不像海军舰载机那样陌生于对地攻击,在地面升起的成串机枪子弹中穿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扫射那些暴露在外的地面机枪火力点对于他们来说则是家常便饭,这些攻击机在座舱位置大都装有薄钢板,虽然影响飞机的速度和载弹量,但对飞行员们的生命是一种很好的保障。
几个英军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将一挺维克斯机枪架在几个空弹药箱堆成的战位上,周围都是仓皇后撤的士兵,这挺不屈的机枪与旁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向那架飞机射击!那架,就是那架!”军官指着不远处一架双翼轰炸机大声指挥着,它机身上那白色铁十字标徽格外醒目。
士兵们匆忙将枪口转向那架轰炸机,当几颗炸弹从它上面掉落到地面时,就连百米之外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震动,操纵机枪的士兵手稍微一抖,一大串子弹远远的偏离目标,而他们的目标很快消失在一个山丘后面。
“蠢货!那边那边!”军官看起来非常不满,他的士兵慌忙将枪口转向另一个方向,那边是一架正在低空向他们飞来的攻击机。这时他们正好可以看到那上面德国飞机员冷峻的面孔,以及飞机正面两挺机枪喷出的红色火舌。
几秒之后,德国飞机拉起机头扬长而去,地面上只剩下一挺孤零零的机枪和几具尸体。
许多正在进攻或者准备进攻的英军部队在这忽然而来的空中轰炸面前伤亡惨重,他们对德军混合装甲师先头部队的进攻被迫减缓了进度,在一些几乎就要失守的地段,德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在英国人眼中,多的可怕的德国飞机简直就是索人性命的死亡乌鸦,不过他们至少该庆幸那些只是一般的木架蒙皮飞机,就算普通轰炸机载弹量也不过300到500kg,这个庞大的机群还不够摧毁一个中型城市。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全金属飞机很快就将问世(德国容克ji攻击机,1915年12月5日首次试飞。它是一种装有铝合金蒙皮和防护装甲的双翼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机上安有机枪,载有少量炸弹,可低空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轰,后来容克公司又发展了更先进的cli─iv型攻击机,由双翼改为下单翼,速度和机动性也有了提高,机上装有2─3挺机枪。它们在执行危险的低空近距离火力,显示了良好的性能和作战效果),随着飞机的全金属化,轰炸机的航程、载弹量以及轰炸效果将变得更加恐怖。
德军飞机的轰炸只持续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当高空的机群飞过之后,天空又重新归于平静,蔚蓝的色调也再次回到人们眼中,而地面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英国军民横七竖八的尸体、破损倒塌的房屋都是德军战机曾经来过的证据。
遭到德国空军迎头痛击的英军部队并未撤远,一队队穿着长裤的英格兰士兵和穿着短裙长袜的苏格兰士兵(冬天也这么穿,难道不冷么?现在的美女为了杀人眼球不畏严寒,苏格兰的男性同胞老早就这么玩了,佩服佩服)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又重新集结起来并再度向德军阵地出发。然而空中攻击并非德军唯一的反击手段,这次吸引山丘上那些德军步兵们的声音来自他们身后的地面,一辆辆全身灰不溜秋、脑袋上插着一根粗短炮管的坦克正缓缓爬上山坡,地面上的积雪被它们碾出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印迹,大批步兵则紧紧跟在它们身后。
低沉婉转的风笛声又一次悠扬的响起,这种哀伤的乐曲似乎在为英国人自己而鸣。
在一座被积雪覆盖的小山丘上,向北的一面伏着近百名头戴6钢盔的步兵,这里没有构筑战壕或者掩体,每个人面前只是用雪堆积成的一个小垛,毛瑟步枪就搭在这个小垛上不断的向山坡下面射击,步兵们之间相隔大约半米,他们身旁都散落着不少黄澄澄的子弹壳。
这座山丘北面的斜坡长不过五百米,但从山脚到半山腰已经密密麻麻的躺了百多具英军士兵的尸体,这些人都是纯正的英国正规军,头戴黄色平顶军帽、身穿卡其布军服是来自英格兰的部队,花格子船型军帽、褶迭短裙则是苏格兰士兵的标准服装,他们旁边的很多积雪都因为鲜血而变成了暗红色。
山丘上最为活跃的要数那两挺前端装有双脚支架的“火鸟”轻机枪了,这种用弹带供弹的自动武器使用的是风冷技术,尽管它们枪管看起来非常粗大,实际上空枪重仅11.5千克,远轻于水冷马克沁重机枪。两个副机枪手携带的弹药箱只能为它们各自提供了5条弹带1000发子弹,而它们150发每分钟的战斗射速对弹药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面对数量众多的英军,德军机枪手们只好选择断断续续的短射。
山丘下最为活跃的除了风笛之外,还有几挺英国陆军于1912年正式装备的维克斯-马克沁机枪,这种机枪的射击性能较为可靠,而且水冷设计使得它在可更换冷却水、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射击时间几乎不受限制,不过这种弹链供弹、战斗射速达到200发每分钟最大的缺点就是笨重,光三脚架就有20千克重,加上枪身和冷却水,其战斗全重接近40千克,携带极其麻烦。
维克斯-马克沁机枪面对德军的“火鸟”时虽然有射程的优势,但在这里,德军手里的迫击炮让它们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自己的射程。山下的英军机枪阵地部署在距离山脚足足2000米的地方,在机枪阵地前面大约500米的地面上留着几个弹坑,坑旁边有一挺被炸坏的机枪和几具尸体,那些都是德军50毫米迫击炮的战果。
当山丘上和山脚下的枪声随着英军的又一波进攻失败而暂时停止的时候,英军风笛手们仍在吹奏着那经典的曲子,像是要安抚阵亡者的亡魂,又像是在向世界痛述战争的残酷。参与进攻的英军最初只有一个连队百多号人,随着一次次进攻失败,英国人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刚刚停止的这次是他们的第四次进攻,发起冲锋的大约有三个连队近400人,在山脚下负责火力掩护的重机枪也增加到了八挺。
不少英国军官都参加过布尔战争,现在他们已经很少在进攻的时候让自己的士兵排成密集队形,不过或许是没有大炮支援的缘故,这些英军在进攻时显得很不适应,他们总是挺着胸膛缓慢的走到山脚下,然后猫着腰以更加缓慢的速度开始爬山,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机枪阵地上的机枪一直在非常努力的进行火力掩护,然而从远处射向山顶的子弹很少准确的击中那些伏在地上的德军士兵,靠近山顶的积雪倒是被掀去不少,有几块地方还露出了褐色的泥土。
进攻的英军爬过半山腰的时候,上面的德军士兵总是适时的甩下几颗手榴弹,英军士兵大多选择趴在地上躲避,首先站起来的往往是大声驱使自己的士兵继续前进的英国军官。在这种距离上,德军士兵手里的毛瑟步枪能够很轻易的结果这些大嗓门的家伙。当那些失去军官的英国士兵又遭到迎面而来的一梭机枪子弹之后,活着的人纷纷架着伤者开始后退。在他们看来,继续前进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更密集的手榴弹。
距离山脚大约3英里的地方是一座居民不足三十户的英格兰小村落,村子里基本上都是非常普通的尖顶小房子,唯一的一座小教堂从外表上看也非常简陋。此时村里只能看到几个村民,大约1个团的英国步兵将它当作集结点和进攻出发地,泥泞的道路上到处是一队队背着步枪的士兵,路旁则是一些装着物资的马车,而那座小教堂似乎已经变成英军的临时团部,一些英国军官和士兵正在忙碌的往里面搬着发报机、文件箱之类的东西。
很可惜,山丘上的德军也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他们的50毫米炮击炮射程只有1500米,加上地势最多能够炸到1800米处的目标,那个村庄里的一切对这些德军官兵来说只是看得到打不着的东西。
当英军全部撤出迫击炮射程之后,山顶上的德军士兵开始整理自己的武器弹药,那些英国人并没有就此放弃,按照他们的习惯,用不了一刻钟就会发动另一波更加凶猛的进攻。不过德军一方也没有坐以待毙,弹药和援军正源源不断从海滩赶来。此外,在这个山头两侧,60多个步兵连组成了一道长长的防御线,他们在山丘与山丘之间的平地上还构筑了简单的防御战壕,那里还部署了相当多的机枪、迫击炮,英国人在突破其中一段之前,根本无法绕到山丘后面进攻。
“看!那是我们的飞艇!它们是来轰炸英国人的吧!”正将一颗颗手榴弹分发给步兵们的德国中士忽然指着他们南面的天空说道,在那边,5艘灰色的齐柏林飞艇正在缓缓向北飞行。
“喔!是该给那些该死的英国人一点颜色瞧瞧了!”士兵们大都兴奋起来,几个被同伴抬往后方的伤员脸上也丝毫没有沮丧的表情。
在山坡后面,平行的摆着3门50毫米迫击炮,几个炮手有些无奈的看着地上的空弹药箱,迫击炮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好用,山坡前面至少有1/3的英军士兵是死于迫击炮弹之手,可惜它们的弹药消耗得远比补充上来的快。
“伙计们,给我们空投点炮弹啊!”一个炮手仰天长啸,然而那些飞艇丝毫没有下降投弹的打算,它们径直飞过德军阵地上空,最终只有一艘逐渐减慢速度停在他们前方不远处,不过它上面并没有落下炸弹,而另外4艘头则不回的继续向北飞行。
“它们大概是来侦察的!”趴在地上的士兵有些失望,长时间接触积雪,他们身上厚厚的军大衣也有些挡不住寒意了,沾着雪的脸孔大都冻得通红通红,还好年轻的步兵们身强体壮,一个个满不在乎的将子弹压进步枪的弹仓里,有些人还在旁边顺手的地方摆上几排子弹。
那几艘齐柏林飞艇离开没多久,一队队英军士兵就陆续从山脚那个村子里出来,不出人们所料,这次英国人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数又有增加,光排成纵队的步兵连就有7、8个,士兵们三人一组抬着的维克斯机枪也有好几挺,骑着马匹的军官也头一次出现在这里的战场上。
“大家准备战斗!”
山丘上的德军指挥官是一个少尉连长,不过他手下的士兵并不都在这里,在早一些的时候,他已经奉命将其中一个步兵排派去支援附近的一个阵地,那里遭到一团苏格兰骑兵的冲击,负责防御的德军虽然成功击退了对方,但自己也伤亡惨重。相比之下,这种山丘上就不容易遭到英军骑兵的进攻,毕竟骑兵的优势在于平地冲击的速度,而不是慢吞吞的爬山。英国军队似乎热衷于严格遵守上级的安排、埋头进攻自己负责的地段,除非友邻部队遭遇非常不利的局面,否则他们只会执着的从正面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
自从战斗开始以来,防守这个山丘的德军仅损失了17名士兵,这些人大都是被英军士兵手里的步枪击伤,还有几个人是被一个爬到半山腰的英军士兵用枪射黑尔手榴弹所伤。英国陆军配置的火炮本来就少,加上博内茅斯守军的绝大部分各式火炮都部署在海滩后面的炮兵阵地伤,现在进攻的英军手里基本上没有速射炮之类的重武器。如果下面那些英军手里拥有哪怕一门陈旧的臼炮,德军的防守也不会如此轻松。
在一阵唰啦唰啦拉动枪栓的声音之后,山丘上又重新归于平静,步兵们钢盔下露出的眼睛全都注视着山脚下那些正在列队的英军士兵。英国人在野战进攻时似乎有种特殊的习惯,那就是在冲锋之前花费很多力气将所有士兵排列整齐,然后在进入对方射程之后又改为散兵队形。这种习惯与一些传统的德国、法国、俄国和奥匈帝国军官很不相同,这几个国家的军官很多时候会让自己的士兵从始至终都排成紧凑的密集队形,无论对方火力有多么猛烈也要努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在比利时战场、法国边境战役、加利西亚战役、波兰战场上,双方各有超过百万士兵为这种战术献出了生命,其中俄、奥、法军伤亡人数最多。
英军还未完成他们声势浩大的队列时,从南面天际传来一阵这里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嗡嗡声,这种声音听起来越来越清晰和密集,仿佛全世界的黄蜂都集中到了这里。山丘上的德国步兵们纷纷回头望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景象令每个人都久久合不拢嘴巴。虽然如此规模的德国机群在凌晨已经出现过一次,但当时黑暗藏匿了它们的真实面孔。800多架各式飞机组成了43个小编队浩浩荡荡的从海滩方向飞来,这些小编队相隔一段距离,整个大机群占据了非常大的面积。蔚蓝的天空似乎一下子阴云密布,人们视线种几乎只剩下一种颜色,那就是德国飞机上涂装的灰色。
惊讶的德国步兵们一下子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每个人都开始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德国而非英国。南面的天空中还有另外几艘齐柏林飞艇,它们排成一条简单的直线,而那些飞机像是在沿着这条直线前进。
忽然间,那艘先前停在前方的飞艇向下发射了一枚红色的信号弹,紧接着南面的机群开始发生变化,领头的三个小编队最先开始降低高度,不一会儿另外十来个小编队也逐渐脱离大编队,剩下的飞机则继续沿着飞艇排成的“直线”向北飞行。在山丘上的德军步兵看来,那些降低高度的飞机身影越来越大,它们发动机的轰鸣声也逐渐响亮起来,就在人们担心它们是否会直接降落到地面上时,领头的三个小编队60架双翼飞机停止下降,它们开始在距离地面大约百米的空中平飞,后面的200架飞机很快也降到这个高度。
由于山丘阻碍了视线,在山脚下列队的英军官兵要晚于德军士兵看到那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视线中只有那几艘有些孤单的德国飞艇,耳边则充斥着蜂群般的嗡嗡声响。随着那种声音越来越近,所有英国人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们在向海滩前进的过程中只是远远的看见一些互相追逐出空中战场的英德战斗机,虽然双方飞机缠斗射击的场面非常精彩,但它们发出的声响要微弱和单调许多。
“上帝啊!”
最先出现在英国人眼中的是高空中庞大的德国机群,绝大多数英军官兵都惊讶得不知所措,一部分人甚至失声喊了出来。在这之前,这些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连做梦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奇妙的场面。就在他们平静度日的时候,人类的机械技术已经从蒸气机时代发展到了可以主宰陆海空的梦幻时代。单架或者少量的飞机看起来只是简单的玩具,然而这些装载着致命武器的东西成群结队霸占整片天空的时候,人们终于彻底感觉到个人能力是多么渺小。
英国人的惊讶还没持续多久,一群群德国飞机便忽然呼啸着从山丘后面飞出。它们的飞行高度是如此之低,地面上的人不仅能够看到它们机翼下那白色的铁十字标徽,就连它们有几个轮子也看的清清楚楚,它们身体下面那一颗颗圆滚滚的炸弹让这些可怜而卑微的英国人彻底陷于慌乱之中,整齐的队列顷刻间一片骚乱,有人趴在地上准备躲避炸弹,有人跪地祈求上天宽恕自己的罪恶,还有人拔腿就往人少的地方逃跑。受到这种场面的刺激,那个英国军官胯下的战马也失去控制狂奔乱跳起来。
趴在地上的英国人算是聪明的,拔腿逃跑的人称得上明智,可惜跪地祈祷者却没有受到上帝的宽恕。在领航飞艇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出进攻信号之后,德国空军的攻击机群、轰炸机群纷纷开始对这一区域的英军目标进行打击,其中几架“天空x”攻击机就盯上了这些傻呆在空地上的英军士兵。几颗100kg级的重磅航空炸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无数高速旋转着向四面飞射的弹片,在一瞬间吞噬了数百名英军官兵的生命,扬起空中的积雪迅速融化,泥土、破碎的卡其布以及枪支零件纷纷扬扬的落下。硝烟散去之后,地面上只剩下一个个硕大焦黑的弹坑,满地照例都是令人作呕的东西,一根风笛管孤零零的斜插在雪地上。
山脚下那个不知名的小村落未能逃过着这恐怖的空中打击,村子里的士兵和平民在听到爆炸声之后纷纷走出房子。高空中是遮天蔽日的庞大机群,低空则是一架架呼啸而来的德国战机,许多英国士兵端着步枪却一脸茫然,两个胆大的军官拔出左轮手枪勇敢而无助的向空中连连射击,然而回应他们的不是被击落的飞机,而是一颗颗黑乎乎的炸弹。
那些木石结构的小房子在德军飞机投下100kg和50kg的炸弹面前显得无比脆弱,站在道路上的英国人也在爆炸中成片成片倒在血泊之中。整整一个中队的“鸵鸟i”轰炸机通过低空水平轰炸几乎毁灭了这个村落,就连村里唯一一座小教堂也在吃了三颗炸弹后轰然倒塌,里面来不及撤走的英军官兵们顿时死的死、伤的伤,村里所有人都拼了命的朝外面跑,然而他们在旷野中却成了“天空x”机首两挺机枪的最好标靶。
直到德国空军的轰炸和扫射进入尾声,英军才终于在一些地方组织起对空防御,笨重的维克斯机枪被架在一些突出于地面的物体上,这种对地有效射程1000米、对空500米的武器企图迫使德军飞机不再那么肆意妄为的进行低空扫射,然而这些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以前大多隶属于陆军航空部队,他们不像海军舰载机那样陌生于对地攻击,在地面升起的成串机枪子弹中穿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扫射那些暴露在外的地面机枪火力点对于他们来说则是家常便饭,这些攻击机在座舱位置大都装有薄钢板,虽然影响飞机的速度和载弹量,但对飞行员们的生命是一种很好的保障。
几个英军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将一挺维克斯机枪架在几个空弹药箱堆成的战位上,周围都是仓皇后撤的士兵,这挺不屈的机枪与旁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向那架飞机射击!那架,就是那架!”军官指着不远处一架双翼轰炸机大声指挥着,它机身上那白色铁十字标徽格外醒目。
士兵们匆忙将枪口转向那架轰炸机,当几颗炸弹从它上面掉落到地面时,就连百米之外都能感觉到大地在震动,操纵机枪的士兵手稍微一抖,一大串子弹远远的偏离目标,而他们的目标很快消失在一个山丘后面。
“蠢货!那边那边!”军官看起来非常不满,他的士兵慌忙将枪口转向另一个方向,那边是一架正在低空向他们飞来的攻击机。这时他们正好可以看到那上面德国飞机员冷峻的面孔,以及飞机正面两挺机枪喷出的红色火舌。
几秒之后,德国飞机拉起机头扬长而去,地面上只剩下一挺孤零零的机枪和几具尸体。
许多正在进攻或者准备进攻的英军部队在这忽然而来的空中轰炸面前伤亡惨重,他们对德军混合装甲师先头部队的进攻被迫减缓了进度,在一些几乎就要失守的地段,德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在英国人眼中,多的可怕的德国飞机简直就是索人性命的死亡乌鸦,不过他们至少该庆幸那些只是一般的木架蒙皮飞机,就算普通轰炸机载弹量也不过300到500kg,这个庞大的机群还不够摧毁一个中型城市。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全金属飞机很快就将问世(德国容克ji攻击机,1915年12月5日首次试飞。它是一种装有铝合金蒙皮和防护装甲的双翼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属飞机。机上安有机枪,载有少量炸弹,可低空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轰,后来容克公司又发展了更先进的cli─iv型攻击机,由双翼改为下单翼,速度和机动性也有了提高,机上装有2─3挺机枪。它们在执行危险的低空近距离火力,显示了良好的性能和作战效果),随着飞机的全金属化,轰炸机的航程、载弹量以及轰炸效果将变得更加恐怖。
德军飞机的轰炸只持续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当高空的机群飞过之后,天空又重新归于平静,蔚蓝的色调也再次回到人们眼中,而地面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英国军民横七竖八的尸体、破损倒塌的房屋都是德军战机曾经来过的证据。
遭到德国空军迎头痛击的英军部队并未撤远,一队队穿着长裤的英格兰士兵和穿着短裙长袜的苏格兰士兵(冬天也这么穿,难道不冷么?现在的美女为了杀人眼球不畏严寒,苏格兰的男性同胞老早就这么玩了,佩服佩服)在军官们的指挥下又重新集结起来并再度向德军阵地出发。然而空中攻击并非德军唯一的反击手段,这次吸引山丘上那些德军步兵们的声音来自他们身后的地面,一辆辆全身灰不溜秋、脑袋上插着一根粗短炮管的坦克正缓缓爬上山坡,地面上的积雪被它们碾出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印迹,大批步兵则紧紧跟在它们身后。
低沉婉转的风笛声又一次悠扬的响起,这种哀伤的乐曲似乎在为英国人自己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