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出现在《开元道藏》中,陆北辰便对其印象深刻。而那天鼓起勇气筑基的夜晚,陆北辰也想起了这句话。
从进圣都以来,他曾问过,道为何物,修道又是否真的重要。但每次想到这个问题,陆北辰很自然地会想起这句话。
他对道最深的认知,来源于夫子的口头禅——读书修行,修的是心,这便是修道在于心的意思。
而他对道最初的认识,其实就是这句话。
道虚无缥缈,不可名之。真正的大道,从来都是不可说不可名的。
那么世间万事,何尝不是如此?那些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事情,其实很多时候说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陆北辰摇了摇头,看了一眼那只静躺在地上的红狮。
那红狮没有任何特别的动作,只是乖乖地趴在地上,大大的眼睛里,并没有任何视线焦点。
陆北辰微微一笑,而后视线重新回到书本上。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天地之初开,自然而成。天地之无,才会有了万物之有。万物之有,方能维系天地。”
陆北辰轻声读着,而后有感而发,“怪不得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的时候,我怎么没有总结出来这样的道理?万物之道,竟如此博大精深,之前自己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答案竟如此精炼。”
探索大道的心,已然被燃烧起来,读书声还在继续,迸发的思绪也依旧在形成过程中。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一章一节,每句简短的话里,居然包含了如此多的智慧。
陆北辰继续读着,不禁觉得身心愉悦,“前人都说,修行乃力量的提升,精神的提炼,两者相互影响,看来果然如此。”
夜深人静,一盏微弱的灯光,一沓厚厚的书卷,似乎在宣告着一股雄心壮志。
……
……
国试的第一关是文试。
尽管文试成绩占的比重并不高,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进入武试。
根据考纲上的要求,考查的范围主要是修行常识、偶尔会有一些偏门道义。重点问题都会集中在人族如何完成修道,有时候会拐着弯考查其他种族的修行学,同时在剑道、法器、拳法、弓箭、丹药等方面都会有所考查。
这些问题都是学习修行前的必备知识,如果连这些东西都无法融会贯通,连六成分数都拿不到的话,那么考官是不会理会你是因为不留神还是因为别的缘故,一律认为你是无缘大道,统一刷掉武试资格——常识都不懂,又怎么指望你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
简而言之,文试的意义是不在于挑选读书精英,而是要筛滤那些无缘大道的学子。
所以要进入国试,得到面圣的机会,现在最重要的是读书,对文试的考查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其次便是尽早突破初悟,而突破初悟是个双向行动,既要在力量世界中前行,也要在精神世界中有对应的见识。
陆北辰对文试还不算担心,大概两三天的时间便足够他看完和记住所有核心考点和重点,所以他决定直接在考试前的两三天来看。
而在这之前的时间,他要将心思放在突破初悟上——通过看书来增长对修行的见识和对天道的理解,也要在力量世界中按照正确的步骤前行。
在突破初悟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所谓初悟的概念——初悟的突破,就意味着修行者学会利用自然力量的开始。
蓝天苍莽、大地广袤、日月光明、雷电迅猛、风雨威烈、河海汹涌、高山雄浑、岩石坚实。
人们生于天地,对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拜感,也许是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崇拜感,使得在岁月长河的某个时间点中,人族开始关注自然,开始学会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修行。
修行世界里发展多年,在时间的沉淀下积蓄了无数前辈的经验和教训。他们有些善用太阳的热,有些善用月亮的寒,有些熔岩的火,冰川的雪,以至于筑下不同的莲种,练就不同的功法,养成不同的性子,从而也不知不觉地分化成不同的派别。
这是修行界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也是天地生灵在这个世界上的成长轨迹。
藏书阁里关于初悟方面的书籍有一千多本,里面涉及的修行学问极其之多,让人看得应接不暇。
陆北辰微微一看,很容易就记住那些复杂的理念,也只有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就把自己看过的书总结了一遍。
书中所说的东西表面看似有些不同,而事实上其实有很多不谋而合的理念是一致的。
花费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他做了一系列的整理,便得出初悟修行的关键——“凝结魂念,引天地灵气,化为自身力量。”
短短三句话,意味着突破初悟境的三个过程。
筑基的结果是筑下灵莲,借天地灵气开启修行大门,并且在体内世界中凝聚微弱的灵力。
按道理说,初悟的开始是以灵莲为起点,但由于人族在灵方面远不如妖族和灵族,以至于再多的灵气都无法转化成磅礴的力量,只能以微弱灵力存在。
也就是说,灵莲初现,意味着人体只是积蓄了灵力。
然而,灵力在力量世界里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真正决定战斗值的力量,是魂力。
因此人族在修行上要比任何一族都要费事得多,在突破初悟的时候必须要凝结魂念,借魂念来吸收灵气沉淀魂力,才能真正将自然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
……
所谓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修行,实则也是以气息作为载体,通过感应、交流后从而接受。
人生于天地,自然也与万物感应。所谓感应,便是能感受到万物的气息,并且可以回馈气息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交流过程。
这样的过程,其实从筑基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只是那时候还是停留在浅层感应和交流上,修行者还没能真正将天地力量为自己所用。
若需要真正为自己所用,需要另一样载体。
魂念便是这个载体。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难以严明,深感文字功力还有待加强。)
从进圣都以来,他曾问过,道为何物,修道又是否真的重要。但每次想到这个问题,陆北辰很自然地会想起这句话。
他对道最深的认知,来源于夫子的口头禅——读书修行,修的是心,这便是修道在于心的意思。
而他对道最初的认识,其实就是这句话。
道虚无缥缈,不可名之。真正的大道,从来都是不可说不可名的。
那么世间万事,何尝不是如此?那些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事情,其实很多时候说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陆北辰摇了摇头,看了一眼那只静躺在地上的红狮。
那红狮没有任何特别的动作,只是乖乖地趴在地上,大大的眼睛里,并没有任何视线焦点。
陆北辰微微一笑,而后视线重新回到书本上。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天地之初开,自然而成。天地之无,才会有了万物之有。万物之有,方能维系天地。”
陆北辰轻声读着,而后有感而发,“怪不得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的时候,我怎么没有总结出来这样的道理?万物之道,竟如此博大精深,之前自己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答案竟如此精炼。”
探索大道的心,已然被燃烧起来,读书声还在继续,迸发的思绪也依旧在形成过程中。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一章一节,每句简短的话里,居然包含了如此多的智慧。
陆北辰继续读着,不禁觉得身心愉悦,“前人都说,修行乃力量的提升,精神的提炼,两者相互影响,看来果然如此。”
夜深人静,一盏微弱的灯光,一沓厚厚的书卷,似乎在宣告着一股雄心壮志。
……
……
国试的第一关是文试。
尽管文试成绩占的比重并不高,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进入武试。
根据考纲上的要求,考查的范围主要是修行常识、偶尔会有一些偏门道义。重点问题都会集中在人族如何完成修道,有时候会拐着弯考查其他种族的修行学,同时在剑道、法器、拳法、弓箭、丹药等方面都会有所考查。
这些问题都是学习修行前的必备知识,如果连这些东西都无法融会贯通,连六成分数都拿不到的话,那么考官是不会理会你是因为不留神还是因为别的缘故,一律认为你是无缘大道,统一刷掉武试资格——常识都不懂,又怎么指望你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
简而言之,文试的意义是不在于挑选读书精英,而是要筛滤那些无缘大道的学子。
所以要进入国试,得到面圣的机会,现在最重要的是读书,对文试的考查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其次便是尽早突破初悟,而突破初悟是个双向行动,既要在力量世界中前行,也要在精神世界中有对应的见识。
陆北辰对文试还不算担心,大概两三天的时间便足够他看完和记住所有核心考点和重点,所以他决定直接在考试前的两三天来看。
而在这之前的时间,他要将心思放在突破初悟上——通过看书来增长对修行的见识和对天道的理解,也要在力量世界中按照正确的步骤前行。
在突破初悟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所谓初悟的概念——初悟的突破,就意味着修行者学会利用自然力量的开始。
蓝天苍莽、大地广袤、日月光明、雷电迅猛、风雨威烈、河海汹涌、高山雄浑、岩石坚实。
人们生于天地,对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拜感,也许是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崇拜感,使得在岁月长河的某个时间点中,人族开始关注自然,开始学会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修行。
修行世界里发展多年,在时间的沉淀下积蓄了无数前辈的经验和教训。他们有些善用太阳的热,有些善用月亮的寒,有些熔岩的火,冰川的雪,以至于筑下不同的莲种,练就不同的功法,养成不同的性子,从而也不知不觉地分化成不同的派别。
这是修行界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也是天地生灵在这个世界上的成长轨迹。
藏书阁里关于初悟方面的书籍有一千多本,里面涉及的修行学问极其之多,让人看得应接不暇。
陆北辰微微一看,很容易就记住那些复杂的理念,也只有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就把自己看过的书总结了一遍。
书中所说的东西表面看似有些不同,而事实上其实有很多不谋而合的理念是一致的。
花费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他做了一系列的整理,便得出初悟修行的关键——“凝结魂念,引天地灵气,化为自身力量。”
短短三句话,意味着突破初悟境的三个过程。
筑基的结果是筑下灵莲,借天地灵气开启修行大门,并且在体内世界中凝聚微弱的灵力。
按道理说,初悟的开始是以灵莲为起点,但由于人族在灵方面远不如妖族和灵族,以至于再多的灵气都无法转化成磅礴的力量,只能以微弱灵力存在。
也就是说,灵莲初现,意味着人体只是积蓄了灵力。
然而,灵力在力量世界里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真正决定战斗值的力量,是魂力。
因此人族在修行上要比任何一族都要费事得多,在突破初悟的时候必须要凝结魂念,借魂念来吸收灵气沉淀魂力,才能真正将自然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
……
所谓利用自然界的力量来修行,实则也是以气息作为载体,通过感应、交流后从而接受。
人生于天地,自然也与万物感应。所谓感应,便是能感受到万物的气息,并且可以回馈气息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交流过程。
这样的过程,其实从筑基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只是那时候还是停留在浅层感应和交流上,修行者还没能真正将天地力量为自己所用。
若需要真正为自己所用,需要另一样载体。
魂念便是这个载体。
(不得不说,有些东西难以严明,深感文字功力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