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你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可以享受免税优惠政策,不需要缴纳练饷。但是,你全家总共有八口人,每人二两银子的练饷,是必须上缴的。同时,上级有规定,练饷要按照三年一次的方式来缴纳。因此,诚惠你们全家三十五两银子。”
“咦?怎么少了一两?老哥,你真是聪明人,这都被你注意到了。本来是想做点好事不留名的,只是被你发现了,我就告诉你实情吧。其实,这都是上面各位大人额外开恩,给你们免了!你看,各位大人多么为你们着想啊!一两白花花的银子,说免了就免了!这样为民请命的官员,你们去哪里找啊?”
“什么?三十五两的银子,你们拿不出来?老哥,不要开玩笑,这可是练饷!什么是练饷?知道吗?就是给军队锻炼杀敌的粮饷!听清楚了吧,这可是专门给军队拨付的!军队是做什么?是杀人的!你自己想想,要是这三十五两银子拿不出来,军队会有什么反应?我跟你们说,将军队惹怒了,你们全家,一个都别想活着!”
“老哥,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那行,你先跟我们回去大牢里呆几天!什么时候凑齐了银两交上来,咱们就什么时候放人。记住了,咱们可不管饭啊,你要自己叫人送饭。否则,饿坏了,饿晕了,饿死了,我们一概不负责啊!还有,咱们大牢是要收钱的,住一天要收一分银子啊!出狱的时候一起结算啊!”
“老哥,你要开窍,得想办法凑钱!坐牢可不是开玩笑的!你看你的女儿满标致的,赶紧卖出去吧,好歹还能卖三四两银子。你有三个女儿啊,都卖掉就有十几两银子了。还有,你的两个儿子也可以卖啊,不要以为只有女儿才能卖……”
……徐兴夏简直可以想象得到,负责征收税赋的税吏,上门是如何和老百姓沟通的。至于他们的沟通结果,会是怎么样子,也基本可以想象得到。明王朝黑暗[***]到这样的地步,如果不灭亡,实在是没有天理。面对这样的赋税重压,民众要是还不起来反抗的话,只能说是活该了。如果是他徐兴夏,早就干起来了。
事实上,北直隶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小规模的暴乱。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练饷。此起彼伏的小规模暴乱,乃是大规模动乱的先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当小规模暴乱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大规模的暴乱就要爆发了。但是,叶向高对此无动于衷。北直隶的小动乱,和他眼里的白衣军叛逆相比,根本就是小儿科。他的当务之急,是先将徐兴夏干掉。他认为一切动乱的源头,就是徐兴夏。
潜意识里,叶向高一向觉得,东南半壁还是比较富裕的,承担这么一点小小的加赋,一点都不受影响。东南半壁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各级地方官员基本上都和东林党有多多少少的联系。有他们的帮忙,不怕练饷征收不上来。至于北方,他根本不指望。好像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几个省,在叶向高的眼里,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赋税收入的,即使是增加了练饷也是如此。
可是,叶向高没有想到的是,他建议朝廷颁布的法令,在北方各省官员的眼里,就是一棵金灿灿的摇钱树,一个哗啦哗啦的聚宝盆。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当然是不会错过的。练饷是否可以征收上来,他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是否可以用练饷的名字,充实自己的私人腰包。反正,他们打着朝廷法令的名义,即使引起老百姓的暴乱,那也是朝廷的问题,和他们无关。
这次,福王党打出停止加赋,惩处加赋首恶的口号,的确煽动了相当数量的百姓。京城很多普通百姓对福王党的口号,表示了明确的支持。从外表上来看,这次政变,还真是有些“正义”的味道。老百姓才不管你是谁当皇帝,谁才是太子,谁才是正统呢。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好处。不加赋,自然就是最大的好处。
倒霉的当然是叶向高了。谁让练饷是他最开始建议的呢?加赋首恶的罪名,自然是结结实实的落在他的头顶上了。福王党拼命的鼓吹这个罪名,将其无限的放开,甚至是将其他和叶向高无关的罪名,也全部安在叶向高的头顶上,对他进行穷追猛打。感觉上,叶向高绝对是上下五千年以来,最最最罪大恶极的家伙了。
福王党打击的对象,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叶向高,还包括叶向高身后的东林党,乃至是整个南京朝廷。这次叶向高能够安然无恙的离开京城,估计也是和福王党的策略有关。要是叶向高真的被抓住,被处死了,就没有办法攻击南京朝廷了。
……四月底,徐兴夏终于回到了宁夏镇。刚刚回到委员长官邸,徐兴夏立刻召开了政务委员会紧急会议。他从嘉峪关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派遣快马发出了相关的命令,通知有关负责人。因此,政务委员会的二十多位委员,都全部都到齐了。
在徐兴夏这个最高委员长属下,有政务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装备委员会、法律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商业委员会等多个机构。他们都是对徐兴夏直接负责的。相互间,则是平等的互不统属的关系。每个委员会,都有一个主任,七个到十三个常委,大约二十五名左右的委员。一般来说,主任是委员会的曰常负责人,直接向上级负责。但是,主任没有权力任免同级别的任何常委或者委员。
这次明王朝内部发生政变,受到影响最直接的,自然是政务委员会了。因为外交司就在这个委员会的管辖之下。白衣军和北明、南明的关系,要怎么定位,都需要徐兴夏来拿主意。说实在的,朝廷居然会出现南北分裂,这让很多的政务委员,都感觉匪夷所思。在此之前,谁也没想到,福王党居然潜藏有这么大的力量。
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确定白衣军和北明、南明的关系。明王朝的局势变得如此的混乱,在整体上,对白衣军是绝对有好处的。燕京和南京之间的争夺,越是激烈,越是寸步不让,越是两败俱伤,对白衣军的好处就越大。但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将这些好处变成现实,还需要一个明确的指示。
“委员长!您好!”左光斗规规矩矩的问好。
左光斗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级别的会议。当然,这是徐兴夏特批的,他可没有资格被选拔为政务委员。徐兴夏不奢望左光斗会全心全意的为自己做事,死心塌地的为白衣军效力。但是,如果将左光斗看做是南明提前派来的代表,那还是相当有用的。
在召开政务会议之前,徐兴夏早就决定好了基本的方针政策,那就是要南明的钱,要北明的命,用南明提供的财富去消灭北明。要是有多余的军费,还可以积极的对外扩张,将叶尔羌汗国纳入版图。只要做到这一点,白衣军荡平北明,几乎没有难度了。搞定了北明以后,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南明,还不是想怎么搓就怎么搓?
其实,白衣军同时对北明和南明开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一来,付出的代价,可能要稍微大一点。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乃是最基本的原则。白衣军目前只有精锐的骑兵部队,缺乏精锐的步兵,又没有海军之类的,自然是拿北明先开刀最划算了。等北明消灭得差不多,新组建的步兵和海军,应该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目前的南明,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江南的财富,本来就是天下最多的,特别是在东南半壁。后世俗称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出现在苏州、常州、松江一带。这里的手工场数量,占据了全国数量的九成以上。除了京城之外,这块区域聚集了明王朝境内最富有的一群人。他们拥有的财富是惊人的。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白花花的银两,涌入他们的私人库房。
当时的中国,基本上还算是世界的财富中心。即使是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世界贸易依然是中国占据主流。明王朝售出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资,就好像是三个巨大的漩涡,不断的将世界各地的财富,都源源不断的吸收到明王朝身上。不管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新兴的国家,如何在其他地方不断的发现金银财富,最终,这些金银还是通过贸易的方式,流入大明朝境内。
说朝廷的太仓库,没有什么银两,那是正确的。朝廷赋税收入的确是在逐渐的枯竭。但是,如果说明王朝没有银两,那就是瞎说了。当时全世界五成以上的银两,都集中在明王朝境内。如果按照绝对数来计算的话,至少有三亿两以上。稍微乐观一点的估计,甚至有可能达到五亿两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未完待续)
“咦?怎么少了一两?老哥,你真是聪明人,这都被你注意到了。本来是想做点好事不留名的,只是被你发现了,我就告诉你实情吧。其实,这都是上面各位大人额外开恩,给你们免了!你看,各位大人多么为你们着想啊!一两白花花的银子,说免了就免了!这样为民请命的官员,你们去哪里找啊?”
“什么?三十五两的银子,你们拿不出来?老哥,不要开玩笑,这可是练饷!什么是练饷?知道吗?就是给军队锻炼杀敌的粮饷!听清楚了吧,这可是专门给军队拨付的!军队是做什么?是杀人的!你自己想想,要是这三十五两银子拿不出来,军队会有什么反应?我跟你们说,将军队惹怒了,你们全家,一个都别想活着!”
“老哥,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那行,你先跟我们回去大牢里呆几天!什么时候凑齐了银两交上来,咱们就什么时候放人。记住了,咱们可不管饭啊,你要自己叫人送饭。否则,饿坏了,饿晕了,饿死了,我们一概不负责啊!还有,咱们大牢是要收钱的,住一天要收一分银子啊!出狱的时候一起结算啊!”
“老哥,你要开窍,得想办法凑钱!坐牢可不是开玩笑的!你看你的女儿满标致的,赶紧卖出去吧,好歹还能卖三四两银子。你有三个女儿啊,都卖掉就有十几两银子了。还有,你的两个儿子也可以卖啊,不要以为只有女儿才能卖……”
……徐兴夏简直可以想象得到,负责征收税赋的税吏,上门是如何和老百姓沟通的。至于他们的沟通结果,会是怎么样子,也基本可以想象得到。明王朝黑暗[***]到这样的地步,如果不灭亡,实在是没有天理。面对这样的赋税重压,民众要是还不起来反抗的话,只能说是活该了。如果是他徐兴夏,早就干起来了。
事实上,北直隶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小规模的暴乱。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练饷。此起彼伏的小规模暴乱,乃是大规模动乱的先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当小规模暴乱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大规模的暴乱就要爆发了。但是,叶向高对此无动于衷。北直隶的小动乱,和他眼里的白衣军叛逆相比,根本就是小儿科。他的当务之急,是先将徐兴夏干掉。他认为一切动乱的源头,就是徐兴夏。
潜意识里,叶向高一向觉得,东南半壁还是比较富裕的,承担这么一点小小的加赋,一点都不受影响。东南半壁是东林党的大本营,各级地方官员基本上都和东林党有多多少少的联系。有他们的帮忙,不怕练饷征收不上来。至于北方,他根本不指望。好像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几个省,在叶向高的眼里,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赋税收入的,即使是增加了练饷也是如此。
可是,叶向高没有想到的是,他建议朝廷颁布的法令,在北方各省官员的眼里,就是一棵金灿灿的摇钱树,一个哗啦哗啦的聚宝盆。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当然是不会错过的。练饷是否可以征收上来,他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是否可以用练饷的名字,充实自己的私人腰包。反正,他们打着朝廷法令的名义,即使引起老百姓的暴乱,那也是朝廷的问题,和他们无关。
这次,福王党打出停止加赋,惩处加赋首恶的口号,的确煽动了相当数量的百姓。京城很多普通百姓对福王党的口号,表示了明确的支持。从外表上来看,这次政变,还真是有些“正义”的味道。老百姓才不管你是谁当皇帝,谁才是太子,谁才是正统呢。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好处。不加赋,自然就是最大的好处。
倒霉的当然是叶向高了。谁让练饷是他最开始建议的呢?加赋首恶的罪名,自然是结结实实的落在他的头顶上了。福王党拼命的鼓吹这个罪名,将其无限的放开,甚至是将其他和叶向高无关的罪名,也全部安在叶向高的头顶上,对他进行穷追猛打。感觉上,叶向高绝对是上下五千年以来,最最最罪大恶极的家伙了。
福王党打击的对象,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叶向高,还包括叶向高身后的东林党,乃至是整个南京朝廷。这次叶向高能够安然无恙的离开京城,估计也是和福王党的策略有关。要是叶向高真的被抓住,被处死了,就没有办法攻击南京朝廷了。
……四月底,徐兴夏终于回到了宁夏镇。刚刚回到委员长官邸,徐兴夏立刻召开了政务委员会紧急会议。他从嘉峪关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派遣快马发出了相关的命令,通知有关负责人。因此,政务委员会的二十多位委员,都全部都到齐了。
在徐兴夏这个最高委员长属下,有政务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装备委员会、法律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商业委员会等多个机构。他们都是对徐兴夏直接负责的。相互间,则是平等的互不统属的关系。每个委员会,都有一个主任,七个到十三个常委,大约二十五名左右的委员。一般来说,主任是委员会的曰常负责人,直接向上级负责。但是,主任没有权力任免同级别的任何常委或者委员。
这次明王朝内部发生政变,受到影响最直接的,自然是政务委员会了。因为外交司就在这个委员会的管辖之下。白衣军和北明、南明的关系,要怎么定位,都需要徐兴夏来拿主意。说实在的,朝廷居然会出现南北分裂,这让很多的政务委员,都感觉匪夷所思。在此之前,谁也没想到,福王党居然潜藏有这么大的力量。
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确定白衣军和北明、南明的关系。明王朝的局势变得如此的混乱,在整体上,对白衣军是绝对有好处的。燕京和南京之间的争夺,越是激烈,越是寸步不让,越是两败俱伤,对白衣军的好处就越大。但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将这些好处变成现实,还需要一个明确的指示。
“委员长!您好!”左光斗规规矩矩的问好。
左光斗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级别的会议。当然,这是徐兴夏特批的,他可没有资格被选拔为政务委员。徐兴夏不奢望左光斗会全心全意的为自己做事,死心塌地的为白衣军效力。但是,如果将左光斗看做是南明提前派来的代表,那还是相当有用的。
在召开政务会议之前,徐兴夏早就决定好了基本的方针政策,那就是要南明的钱,要北明的命,用南明提供的财富去消灭北明。要是有多余的军费,还可以积极的对外扩张,将叶尔羌汗国纳入版图。只要做到这一点,白衣军荡平北明,几乎没有难度了。搞定了北明以后,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南明,还不是想怎么搓就怎么搓?
其实,白衣军同时对北明和南明开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一来,付出的代价,可能要稍微大一点。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乃是最基本的原则。白衣军目前只有精锐的骑兵部队,缺乏精锐的步兵,又没有海军之类的,自然是拿北明先开刀最划算了。等北明消灭得差不多,新组建的步兵和海军,应该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目前的南明,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江南的财富,本来就是天下最多的,特别是在东南半壁。后世俗称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出现在苏州、常州、松江一带。这里的手工场数量,占据了全国数量的九成以上。除了京城之外,这块区域聚集了明王朝境内最富有的一群人。他们拥有的财富是惊人的。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白花花的银两,涌入他们的私人库房。
当时的中国,基本上还算是世界的财富中心。即使是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世界贸易依然是中国占据主流。明王朝售出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资,就好像是三个巨大的漩涡,不断的将世界各地的财富,都源源不断的吸收到明王朝身上。不管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新兴的国家,如何在其他地方不断的发现金银财富,最终,这些金银还是通过贸易的方式,流入大明朝境内。
说朝廷的太仓库,没有什么银两,那是正确的。朝廷赋税收入的确是在逐渐的枯竭。但是,如果说明王朝没有银两,那就是瞎说了。当时全世界五成以上的银两,都集中在明王朝境内。如果按照绝对数来计算的话,至少有三亿两以上。稍微乐观一点的估计,甚至有可能达到五亿两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