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的凉亭里,
朱元璋坐在石凳上,手里抓着一把鱼食,不时的甩出几粒,喂给池塘中的锦鲤。
朱允文可没有朱元璋的闲情逸致,坐在一旁,陷入了沉思‘爷爷说的对,如果藩王都信不过,那我又能相信谁呢?可是。。。’朱允文有些纠结‘燕王叔是真的要反啊,难道历朝历代都离不开藩王吗?汉朝有藩王,唐朝也有藩镇,之后的宋朝。。。。’
“可是皇爷爷,宋朝的时候,没有藩镇,不是也没有事情吗。”朱允文突然开口问道。
“不一样的。”朱元璋摇了摇头,耐心的解释道:“别看皇爷爷小时侯没读过什么书,可是后来对这唐宋两代的兴衰可是下过大力气的。宋朝虽不设藩镇,可他们有宰相,有庞大的文官集团,而且举国上下,文盛武衰,武将翻不了天。这样做有利自然也有弊。”
“文官与武将天生便是冤家,互相看不顺眼。文官如果占了上风,皇帝确实不用担心下边的人造反,可是这天下之大,并不只有我中原王朝,外族入侵的时候,文官打不了仗,可偏生这帮文官一个个的自命不凡,什么都想插一手,处处制约武将,再加上武将胸中没有了血性,战场上自然屡战屡败。好好的一个大宋朝,也就这么没了。这条路你也可以走,但是许多年后,或许是你,又或许是你的儿孙辈,早晚也会成为外族的儿皇帝,那我大明朝还不如亡了干脆!”
“那让武将占上风。。。。”朱允文说着说着便停住了。
“武将占上风?”朱元璋好笑的看了朱允文一眼:“那问题不又回到了最开始?你想想那赵匡胤,按照史书上的书法,他可是忠心耿耿的,可最后不一样还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允文啊。”朱元璋将手里的鱼食全扔进了鱼群中,沉声说道:“爷爷和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当皇帝的怎么才能把这天下坐稳,皇爷爷我当了二十六年的皇帝,也不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不过我觉得,做一个皇帝,其实和放牛差不多。”
“放牛?”
“嗯,放牛。”朱元璋点点头:“大明朝就是一头牛,做皇帝的所要做的,就是紧紧地攥住手里的缰绳。如果有外人强盗来抢你的牛,你就骑上牛背,带着你的家人去打他,让你的牛去撞他。”
“那如果牛不老实,要来撞我呢?”朱允文又问道。
“不会的。”朱元璋摇头说道:“皇爷爷会帮你把这牛的角给砍掉,把这牛的血给放掉一些,你只要拉好皇爷爷交到你手里的缰绳,牛是不可能把你拱翻得。”
“那如果我家里人要抢我的牛呢?”朱允文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那就像你之前说的那样,先和他讲道理,再和他拼命。”朱元璋答道。
“就怕我拼不过他啊。”朱允文愁眉苦脸的说道,到底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就算输了,这牛也是我朱家的,总好过给了外人!”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又恢复了那股帝王之资。“允文啊,朕是你的皇爷爷,可朕也是这大明朝的皇帝。平日里朕总说这大明朝是天下老百姓的,可实际上,这大明朝就是我老朱家的!朕绝不允许让外人坏了我老朱家的天下。天下最强的藩王莫过于燕王和宁王,可他们的地盘不过就是这大明朝的一小部分,几座城池而已,手下兵将加在一起也不满二十万。而你从朕的手里接过的是这整个天下,握有大义的名分,坐拥天下兵马百万。如果最后还是把天下丢给了你的叔叔,那朕也无话可说了,只能说天命如此。”
“可是。。。”
“没有可是!”朱元璋一挥手,说道:“如果你能在皇爷爷死之前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你就和皇爷爷说,皇爷爷可以帮你去做。如果你没有办法,那你将来就只能靠自己了。而在这之前,你绝对不能露出任何对藩王的敌意。”朱元璋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就像朕之前跟你说的砍树的例子。要么不动,要么就要击其要害。今日早朝之上,黄子澄弹劾蜀王,是你的主意还是黄子澄齐泰他们的主意?”
“是。。。是孙儿的。”朱允文低下头道:“孙儿错了。”
“你确实错了!”朱元璋沉声解释道:“哪怕你将来真的开始削藩,也应该从燕宁二藩下手,打败了他们,其他的藩王也就不足为虑。反之,如果你先对其他的藩王下手,那你就是逼着他们团结起来反对你,汉朝时的七王之乱就险些亡了天下,如果我大明朝所有的藩王反你,你还能有命在吗?!今天黄子澄公然弹劾蜀王,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你的老师,是你的人,你让你那些叔叔们怎么看你?!”
“那。。。那现在怎么办?”朱允文有点慌了。
“怎么办?”朱元璋伸手抠了抠耳朵,随手一弹:“幸好皇爷爷一时半会的死不了,事情暂时被我压下去了,回头你再上书给朕,就说你对你黄子澄弹劾蜀王的事情并不知情,而且对他离间天家亲情的行为很愤怒,喊两句,也就是了。”
“那黄卿家他。。。。”朱允文想想黄子澄严厉的样子,有点而害怕。
“他是个臣子!你是朕的孙子,大明朝的皇太孙,你怕他做什么?!”朱元璋看着朱允文唯唯诺诺的样子就有点儿生气:“朕让你跟他学的是那些道德文章,是让你将来做做样子糊弄老百姓的,不是让你真的去信!”
看朱允文的脸色依旧没什么改变,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算了,回头给你找个小伴读,说不定能好些。”
“小伴读?”朱允文奇道。
黄子澄一直以来教朱允文学的都是帝王之道(虽然他教的极烂),但这东西毕竟犯忌讳,其他人可没资格学,所以朱允文一直都是一个人学的,没有什么伴读书童之类的。
“是啊,伴读。”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一个有些阴损的小太监。”
“如意?”朱允文惊喜的叫到。
“你说呢?”朱元璋哈哈大笑。
朱元璋坐在石凳上,手里抓着一把鱼食,不时的甩出几粒,喂给池塘中的锦鲤。
朱允文可没有朱元璋的闲情逸致,坐在一旁,陷入了沉思‘爷爷说的对,如果藩王都信不过,那我又能相信谁呢?可是。。。’朱允文有些纠结‘燕王叔是真的要反啊,难道历朝历代都离不开藩王吗?汉朝有藩王,唐朝也有藩镇,之后的宋朝。。。。’
“可是皇爷爷,宋朝的时候,没有藩镇,不是也没有事情吗。”朱允文突然开口问道。
“不一样的。”朱元璋摇了摇头,耐心的解释道:“别看皇爷爷小时侯没读过什么书,可是后来对这唐宋两代的兴衰可是下过大力气的。宋朝虽不设藩镇,可他们有宰相,有庞大的文官集团,而且举国上下,文盛武衰,武将翻不了天。这样做有利自然也有弊。”
“文官与武将天生便是冤家,互相看不顺眼。文官如果占了上风,皇帝确实不用担心下边的人造反,可是这天下之大,并不只有我中原王朝,外族入侵的时候,文官打不了仗,可偏生这帮文官一个个的自命不凡,什么都想插一手,处处制约武将,再加上武将胸中没有了血性,战场上自然屡战屡败。好好的一个大宋朝,也就这么没了。这条路你也可以走,但是许多年后,或许是你,又或许是你的儿孙辈,早晚也会成为外族的儿皇帝,那我大明朝还不如亡了干脆!”
“那让武将占上风。。。。”朱允文说着说着便停住了。
“武将占上风?”朱元璋好笑的看了朱允文一眼:“那问题不又回到了最开始?你想想那赵匡胤,按照史书上的书法,他可是忠心耿耿的,可最后不一样还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允文啊。”朱元璋将手里的鱼食全扔进了鱼群中,沉声说道:“爷爷和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当皇帝的怎么才能把这天下坐稳,皇爷爷我当了二十六年的皇帝,也不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不过我觉得,做一个皇帝,其实和放牛差不多。”
“放牛?”
“嗯,放牛。”朱元璋点点头:“大明朝就是一头牛,做皇帝的所要做的,就是紧紧地攥住手里的缰绳。如果有外人强盗来抢你的牛,你就骑上牛背,带着你的家人去打他,让你的牛去撞他。”
“那如果牛不老实,要来撞我呢?”朱允文又问道。
“不会的。”朱元璋摇头说道:“皇爷爷会帮你把这牛的角给砍掉,把这牛的血给放掉一些,你只要拉好皇爷爷交到你手里的缰绳,牛是不可能把你拱翻得。”
“那如果我家里人要抢我的牛呢?”朱允文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那就像你之前说的那样,先和他讲道理,再和他拼命。”朱元璋答道。
“就怕我拼不过他啊。”朱允文愁眉苦脸的说道,到底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就算输了,这牛也是我朱家的,总好过给了外人!”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又恢复了那股帝王之资。“允文啊,朕是你的皇爷爷,可朕也是这大明朝的皇帝。平日里朕总说这大明朝是天下老百姓的,可实际上,这大明朝就是我老朱家的!朕绝不允许让外人坏了我老朱家的天下。天下最强的藩王莫过于燕王和宁王,可他们的地盘不过就是这大明朝的一小部分,几座城池而已,手下兵将加在一起也不满二十万。而你从朕的手里接过的是这整个天下,握有大义的名分,坐拥天下兵马百万。如果最后还是把天下丢给了你的叔叔,那朕也无话可说了,只能说天命如此。”
“可是。。。”
“没有可是!”朱元璋一挥手,说道:“如果你能在皇爷爷死之前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你就和皇爷爷说,皇爷爷可以帮你去做。如果你没有办法,那你将来就只能靠自己了。而在这之前,你绝对不能露出任何对藩王的敌意。”朱元璋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就像朕之前跟你说的砍树的例子。要么不动,要么就要击其要害。今日早朝之上,黄子澄弹劾蜀王,是你的主意还是黄子澄齐泰他们的主意?”
“是。。。是孙儿的。”朱允文低下头道:“孙儿错了。”
“你确实错了!”朱元璋沉声解释道:“哪怕你将来真的开始削藩,也应该从燕宁二藩下手,打败了他们,其他的藩王也就不足为虑。反之,如果你先对其他的藩王下手,那你就是逼着他们团结起来反对你,汉朝时的七王之乱就险些亡了天下,如果我大明朝所有的藩王反你,你还能有命在吗?!今天黄子澄公然弹劾蜀王,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你的老师,是你的人,你让你那些叔叔们怎么看你?!”
“那。。。那现在怎么办?”朱允文有点慌了。
“怎么办?”朱元璋伸手抠了抠耳朵,随手一弹:“幸好皇爷爷一时半会的死不了,事情暂时被我压下去了,回头你再上书给朕,就说你对你黄子澄弹劾蜀王的事情并不知情,而且对他离间天家亲情的行为很愤怒,喊两句,也就是了。”
“那黄卿家他。。。。”朱允文想想黄子澄严厉的样子,有点而害怕。
“他是个臣子!你是朕的孙子,大明朝的皇太孙,你怕他做什么?!”朱元璋看着朱允文唯唯诺诺的样子就有点儿生气:“朕让你跟他学的是那些道德文章,是让你将来做做样子糊弄老百姓的,不是让你真的去信!”
看朱允文的脸色依旧没什么改变,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算了,回头给你找个小伴读,说不定能好些。”
“小伴读?”朱允文奇道。
黄子澄一直以来教朱允文学的都是帝王之道(虽然他教的极烂),但这东西毕竟犯忌讳,其他人可没资格学,所以朱允文一直都是一个人学的,没有什么伴读书童之类的。
“是啊,伴读。”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一个有些阴损的小太监。”
“如意?”朱允文惊喜的叫到。
“你说呢?”朱元璋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