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何谓作假
听到说有疏漏,林钟连忙拿起一本新印的古人笔记,反复翻了几遍,满脑袋问号的看着洪过,这些书他路上看了几遍,虽然都是简略翻翻,也没发现什么疏漏,怎么大哥一眼就看出了漏洞?想到这里,林钟忿忿的一拍桌子,声言要回去收拾那些高丽书生,这么多人编书,竟然让洪过一眼看出了漏洞,这不是吃白食的又是什么?
看见林钟义愤填膺的样子,洪过急忙将之按住,随后笑着告诉他,漏洞么,是有的而且是天大的漏洞,但真的与那些书生们无关,或者说,那些书生根本不懂这方面的知识。
这下子林钟糊涂了,那些个书生都是很有学问的,几百人坐在一处,还会有他们不懂的东西?
洪过笑着拍拍那一堆书山,告诉林钟,这些书上的漏洞和破绽,就在这书本身上。
书本身?林钟围着书山转了一圈,怎么都没看出毛病来。
见到林钟迷糊,洪过笑笑,拿.起一本古人笔记来,一翻,是高句丽时代的东西,指着人名和书中提到的人物,最年轻的也是六七百年前的,这么古老的书,再用书在手上拍拍,啪啪声响,簇新,怎么拍打都不会坏。
林钟也不算笨,经过洪过这般提.点,立时就明白过来,七八百年前的东西了,拿在手里还簇新的,这东西要是弄出去,不是等着被人戳穿么。
“这群白痴文人,老子收拾他们.去。”想到这里,林钟立时心里冒火。
洪过笑着一把拉住了林钟,告诉自己这位老弟,看.到这些书,他心里有个计划,但是一定要用古书才可以。听到洪过这么说,林钟更急了,既然大哥这边要急用,这种废品拿过来岂不是耽误事么。
见着林钟发急,洪过笑着摆摆手,告诉他没问题,这.种后期加工,就让他来做吧。说完,洪过吩咐下去,让刘明镜找来几十个认得字的伙计,先拣出那些近世的书籍挨着个抄写,字迹不必过分追求优美,只要工整就可以,不过他这话算是白说,那些伙计能写的工整就不错了,可没那个书法家的水准,反正能让人看懂就是了。
抄好了一本,洪过也不多看,直接吩咐人在后园.池塘挖上几个坑,然后将其埋下去,临了,还让人在上面撒上一泡尿。不仅如此,刚埋下去头三五天,洪过每天都让人在土坑上浇上点热水,如此埋上半个月才允许挖出来。
等到半月后被.挖出来的时候,这些书都变得皱皱巴巴,字迹模糊不清,每张纸上都泛着黄色,闻起来,哪有什么纸墨香气,一股子发酸发臭的味道,好像是从哪里压箱底翻出来的似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埋藏,又在外面晾上几天,小风吹过之后,那些书页变得不仅发黄,而且变脆,每次翻动的时候都要倍加小心。
拿着这本经过加工的“古书”,洪过满意的笑笑,对着林钟乐道,这才是古书么。林钟皱着眉,小心翼翼的拣起来,遮着鼻子远远躲开脑袋,这东西,啧啧,还真像是古书呢,可就是制作的过程……
洪过不以为意,下令让其余的书通通这般炮制,另外的,他将所有书分门别类放好,每个时代都用相应的字体来书写,比如卫氏朝鲜时代,就必须用燕国篆字来写,汉四郡时候也要用汉代小篆来写。汉代小篆还好办,这个燕国篆字可就生僻了,为了这个,洪过不得不花高价找来一些学识渊博的书生作指导。
还有些书籍,洪过浏览之后直接撕掉大半,只留下只言片语的半部书籍,甚至,还有的书只是扯下几页纸用去作假。为了配合前面的书籍,洪过特意重金雇来一票读书人,仿着那些高丽“史书”的词句,重新编写古书,只不过,这些重新编的古书上,写的东西都是与高丽人编的古书完全矛盾的,或是有些地方彼此矛盾,有些地方又相互印证。
洪过这些做法看的林钟瞠目结舌,他从没想到,一个作假而已,还有如此门道,尤其是那些彼此矛盾的东西,难道就不怕人看出端倪?
另外的,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就是这些书虽然编出来,也造假了,但是高丽毕竟还有自己的史书,以及那些仿效中原王朝编的帝王起居录,这些东西上写的东西,可都是与王双虚金富轼编的这些玩意完全矛盾的,别人一翻这些史书,岂不是会露馅了?
听了林钟的问题,洪过哈哈大笑,只说无妨他自有办法应对,却并不细说,留下林钟一个人在那里迷糊。实则,洪过心中冷笑,论造假,历史上还能比爱新觉罗.弘历更在行的么?
以大明几十上百万书籍,都能被这老货改的七七八八,最终让后人无从看清大明江山真面目,跪在地上热火朝天的膜拜狗屎康乾盛世。只要自己按照弘历老东西当年的干法学上一遭,还愁什么高丽的原始史料存在?
当然,这是后续的手段,现在不着急拿出来。
这边洪过在家里闷头造假,那边西夏的情势可是有如站到深渊边缘了。
自从腊月里的风雪远征失败之后,兴庆府的西夏王庭彻底丧失了威信,任谁都看出来,此时西夏败局已定,所不同的,只不过是何时失败,还有最终如何收场而已。
赶在大年夜之前,金国朝廷的诏书终于送到了韦州,完颜乌禄终于找到了盛气凌人的感觉,在韦州无数官民注视下,他大模大样的向跪在面前的嵬名仁信宣读了旨意,正式册封嵬名仁信为大金夏国王,自行委任官属,并开府视事。与此同时,身在金国战俘营里的三万西夏兵,集体转职成为嵬名仁信的军队。
为了区分嵬名仁信的朝廷与军队,很多人称呼其为仁信王,以及西夏仁信军。
与此同时,按照洪过的建议,金国动员了在西夏的一切明的暗的手段,务求在五日之内,将嵬名仁信接受册封的消息,传到西夏全境。
嵬名仁信接受了金国册封,并准备与金国展开谈判的消息一经传出,立时激荡了整个西夏,有人惶恐,有人迟疑,还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就如闻到了臭味的苍蝇般,顾不得风雪的情形,匆匆忙忙向韦州赶去。短短十天时间,韦州就充斥了赶来投奔“仁信王”的失意官吏科举不第的书生,以及各种各样寻找机会的冒险家。
在这场风潮中,西夏的军队出人意料的保持了沉默,没有立即表态支持谁,也没有什么异动,用一种无声的静默面对外界一切变化。就是这种沉默,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作为金国的藩属和邻居,南宋对金夏之间的打打和和同样抱以高度的关心,尽管南宋朝廷上下都异常关注金夏和战,无奈南宋以前的情报获取手段太被动,临时加派人手也成了远水,解不得现在的近渴。总算朝堂上有人总能得到第一手资料,令其在随后的应对中总是挥洒自如。
接到了金国册封嵬名仁信的情报,赵瑗皱紧眉头,虽说金国的做法并不出奇,一切都好似与不久前对高丽的处置相仿,可赵瑗不认为金国有能力,如同个对待高丽一样,一口将西夏吞下去。西夏到底比之高丽大出几倍,而且东西纵横几千里,无论军力国力都是高丽的十几倍,现在金国连个高丽尚未摆平,就想再吃掉西夏?难道完颜亮就不怕撑死。
心中虽是有了判断,可赵瑗继续阅读情报,却总是现出无奈的苦笑,洪过,洪过,又见洪过,为什么每一次见到这个名字出现,做出的事情就让他无从判断,至少是从赵瑗认知的范围内,对洪过下一步行动的判断上,总会生出一种无力感。高丽如此,西夏如此,对付西夏的谈判更是如此,现在赵瑗甚至有些怕了见到这个名字,偏偏最近金国中都的情报里,很多事情都随这个名字而变动,这令赵瑗感觉到一阵阵的头痛。
此时的赵瑗兴许还没有感觉,因为对洪过的行为无从研判,已经在他心中悄然生出了对洪过的恐惧,这种纯粹心理上的畏惧,根本是无形无状,偏偏会在时时刻刻影响赵瑗的行为和思想,而且一旦发芽生根,再想清除,怕是要穷尽一生的气力,也未必能做到。
赵瑗的情报准确而且持续不断,自是对洪过主持对西夏的谈判一事没有什么感觉,可南宋朝廷的情报断断续续的,经常是中断好一阵,才又传回来只言片语的叙述,是以,当洪过接手主持谈判传到南宋,自是又在南宋士林引起一阵喧哗,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拍案而起大骂国贼,也有人嘿嘿冷笑等待继续看好戏。
赵瑗看着士林如此反应,不禁为之苦笑,本来想放任不理,反正前几次都是如此处置,事情过去了,这些人的声音也就渐渐小了。
可是,今次的事情并未如赵瑗预料,事情过去十余天,突然在新年庆典的前夜爆发出来,有王府的属官匆匆赶来奏报,行在的御史们竟然在串联,准备联名上奏章弹劾洪皓,罪状是教子不严,结党非议朝政,对朝廷口出怨言。
赵瑗自是明白,这些东西都是摆在台面的,实则是有些朝廷里的“正直”大臣,对洪过这样抢眼的表现不满意,想要找机会打击下洪家的气势。是以,听到消息后,赵瑗感觉这些人真是吃饱撑的,洪过如何表现,都是在金国的事情,现在一班南宋的大臣们,要替金国的皇帝担忧,害怕洪过的行为反过来影响宋金关系,啧啧,还真是一群正直的臣子呢。
不过,现在权相秦桧一手遮天独揽朝政,真正正直的臣子,会得以立在朝堂上么?
赵瑗本想出面劝阻这些臣子,随后转念一想,朝中大事小情皆出自秦权相之手,今日御史串联的事情,会不会背后就是那位御史中丞出身的秦权相在推动?若是如此,这件事还真不好由他出面处置。
可是,真的就放任不管么?赵瑗心中迟疑,想起行在传言,似乎这半年来,秦权相的身子骨不大好,陛下已经几次派太医去相府诊脉,虽然每次太医都回报什么益国公身子康健,可是,一个身子好的人,用得着三番五次派太医诊脉么?既然秦桧的身子骨不大好了,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思去寻远在千里之外的洪过的晦气?
赵瑗感觉到一丝诡异的气息,突然想起那些御史弹劾的罪状之中,有句结党非议朝廷,立时全身一颤,结党,这个罪名太厉害了,简直就是一柄砍向对手的利剑,无论是哪个,在这柄利剑面前都会被斩成无数段。
这次秦桧仗剑,又要意欲何人?
就在行在临安府的政治气氛,变得越来越诡异的时候,金国的新年朝贺圣典正式举行,在所有前来朝贺的使臣中间,人们真的只看到了嵬名仁信的使者,**公济被排斥在四方馆之中,而且中都传出风声,只待新年庆典结束,礼部和鸿胪寺就要将**公济等人逐出中都,彻底将和谈的大门关闭。
**公济虽然明白这是金国的策略,是金人用来讹诈的手段而已,无奈现在情势比人强,由不得**公济继续耍脾气,他几次求见礼部尚书李通未果,转而想去拜见那位“中人”洪过。
谁想到,这次**公济连洪过家门的巷子都没进去,就被堵在了巷口外面,望着数不清的人头和车子哀叹不已,上一次他去李通家,好歹还将名帖送去门里,现在可好,想要送名帖去洪过府上,竟然好有一身好身板,而且还要有勇往直前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功。
到了这个时候,**公济不得不承认,以前的他真的错了,而且是错的离谱,从头到尾都轻视了洪过的能量,能让中都数不清的大小官僚贵人富户排队等候召见的人,岂是他一个战败国使者能随意呵斥的。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中都里的任何人似乎都找不见洪过的下落。
新年庆典后半月,从韦州传来消息,金国与夏国达成和议。
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公济整个人都瘫了,在韦州达成和议,那岂不是意味着金国与嵬名仁信议和,彻底将兴庆府抛开了么。后来他才打听清楚,原来,竟然是西夏中书令嵬名仁永亲自到了韦州,与悄然抵达韦州的金国和谈使者洪过,进行了长达五天的谈判,才最终议定了和谈的具体的条款。
长达五天。
**公济苦笑一下,自古就没有如此匆忙达成的和议,看来兴庆府是真被逼急了,估计着也是将金国提出的条件,一股脑接受下来,换取的,估计就是金国放弃对嵬名仁信的支持。
由于这份协议是公开宣布的,所以中都之内稍有门路的人,都能搞到和议的大致条款,简单来说,和议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议定罪责。在这里,西夏承认了部分臣子意图不轨,“刻意挑起金夏不和以至于刀兵相见”,所以,西夏开列了一份长长的名单,都是要处置的西夏臣子,其中,原知西凉府李伦赫然列在第一位,成为金国首要惩处的战犯。再向下看,**公济发现,他的名字也在其中,看起来,这个举动或者是洪过报复自己,或者就是朝中政敌在清算,他个人以为后者可能性更高。
和议第二个部分是俯首认罪,这其中没有再要求李仁孝入中都赔罪,仅仅要求李仁孝前往韦州,向金国皇帝的特使当面请罪,得到了金国皇帝的赦免诏书后,李仁孝才能离开韦州。
现在韦州在金人的占领下,这个要求也等同是对李仁孝最大的惩罚,看起来,李仁孝也是被逼无奈,才答应了这么屈辱而且危险的要求,不过,总算比亲自进中都强上百倍。
第三个部分是惩罚了,这里的规定比较繁杂,首先金国并未完全放弃对西夏的领土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一面要求西夏割让无定河两岸全境,同时,又要西夏用牛羊金银来赎买这块党项人的“祖业”代价是,十万匹马,二十万头牛,一百万口羊,金一万两,银三十万两,绢帛三十万匹。用如此高昂的代价,终于换来了西夏的领土相对完整。
之所以说是相对完整,完全是因为金国强令李仁孝册封嵬名仁信为夏王,相对的,金国对嵬名仁信的封爵降低为夏国公,封地就在韦州,以韦州以南的全部,以及东西五百里土地,为金夏国公,西夏的夏王嵬名仁信封地,封地之内大小事全部由嵬名仁信处置,西夏朝廷不得“肆意干涉”。
**公济长长的叹口气,这是在西夏设了个国中之国啊,与金国册封那位高丽的女国主王欢是一个效果,基本就是在金国手里握住了一个可以牵制夏国王室的把柄,令李仁孝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形势比人强,现在的情形也由不得西夏拒绝这种要求,好歹这些土地名义上还归属西夏,至于如何收回,就只能日后慢慢来了。
**公济继续向下看,发觉和议还有第四部分,而且这一部分的要求全部是与通商有关的,他仔细看了一阵,失声惊道:
“这,这是怎么回事?”
[奉献]
听到说有疏漏,林钟连忙拿起一本新印的古人笔记,反复翻了几遍,满脑袋问号的看着洪过,这些书他路上看了几遍,虽然都是简略翻翻,也没发现什么疏漏,怎么大哥一眼就看出了漏洞?想到这里,林钟忿忿的一拍桌子,声言要回去收拾那些高丽书生,这么多人编书,竟然让洪过一眼看出了漏洞,这不是吃白食的又是什么?
看见林钟义愤填膺的样子,洪过急忙将之按住,随后笑着告诉他,漏洞么,是有的而且是天大的漏洞,但真的与那些书生们无关,或者说,那些书生根本不懂这方面的知识。
这下子林钟糊涂了,那些个书生都是很有学问的,几百人坐在一处,还会有他们不懂的东西?
洪过笑着拍拍那一堆书山,告诉林钟,这些书上的漏洞和破绽,就在这书本身上。
书本身?林钟围着书山转了一圈,怎么都没看出毛病来。
见到林钟迷糊,洪过笑笑,拿.起一本古人笔记来,一翻,是高句丽时代的东西,指着人名和书中提到的人物,最年轻的也是六七百年前的,这么古老的书,再用书在手上拍拍,啪啪声响,簇新,怎么拍打都不会坏。
林钟也不算笨,经过洪过这般提.点,立时就明白过来,七八百年前的东西了,拿在手里还簇新的,这东西要是弄出去,不是等着被人戳穿么。
“这群白痴文人,老子收拾他们.去。”想到这里,林钟立时心里冒火。
洪过笑着一把拉住了林钟,告诉自己这位老弟,看.到这些书,他心里有个计划,但是一定要用古书才可以。听到洪过这么说,林钟更急了,既然大哥这边要急用,这种废品拿过来岂不是耽误事么。
见着林钟发急,洪过笑着摆摆手,告诉他没问题,这.种后期加工,就让他来做吧。说完,洪过吩咐下去,让刘明镜找来几十个认得字的伙计,先拣出那些近世的书籍挨着个抄写,字迹不必过分追求优美,只要工整就可以,不过他这话算是白说,那些伙计能写的工整就不错了,可没那个书法家的水准,反正能让人看懂就是了。
抄好了一本,洪过也不多看,直接吩咐人在后园.池塘挖上几个坑,然后将其埋下去,临了,还让人在上面撒上一泡尿。不仅如此,刚埋下去头三五天,洪过每天都让人在土坑上浇上点热水,如此埋上半个月才允许挖出来。
等到半月后被.挖出来的时候,这些书都变得皱皱巴巴,字迹模糊不清,每张纸上都泛着黄色,闻起来,哪有什么纸墨香气,一股子发酸发臭的味道,好像是从哪里压箱底翻出来的似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埋藏,又在外面晾上几天,小风吹过之后,那些书页变得不仅发黄,而且变脆,每次翻动的时候都要倍加小心。
拿着这本经过加工的“古书”,洪过满意的笑笑,对着林钟乐道,这才是古书么。林钟皱着眉,小心翼翼的拣起来,遮着鼻子远远躲开脑袋,这东西,啧啧,还真像是古书呢,可就是制作的过程……
洪过不以为意,下令让其余的书通通这般炮制,另外的,他将所有书分门别类放好,每个时代都用相应的字体来书写,比如卫氏朝鲜时代,就必须用燕国篆字来写,汉四郡时候也要用汉代小篆来写。汉代小篆还好办,这个燕国篆字可就生僻了,为了这个,洪过不得不花高价找来一些学识渊博的书生作指导。
还有些书籍,洪过浏览之后直接撕掉大半,只留下只言片语的半部书籍,甚至,还有的书只是扯下几页纸用去作假。为了配合前面的书籍,洪过特意重金雇来一票读书人,仿着那些高丽“史书”的词句,重新编写古书,只不过,这些重新编的古书上,写的东西都是与高丽人编的古书完全矛盾的,或是有些地方彼此矛盾,有些地方又相互印证。
洪过这些做法看的林钟瞠目结舌,他从没想到,一个作假而已,还有如此门道,尤其是那些彼此矛盾的东西,难道就不怕人看出端倪?
另外的,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就是这些书虽然编出来,也造假了,但是高丽毕竟还有自己的史书,以及那些仿效中原王朝编的帝王起居录,这些东西上写的东西,可都是与王双虚金富轼编的这些玩意完全矛盾的,别人一翻这些史书,岂不是会露馅了?
听了林钟的问题,洪过哈哈大笑,只说无妨他自有办法应对,却并不细说,留下林钟一个人在那里迷糊。实则,洪过心中冷笑,论造假,历史上还能比爱新觉罗.弘历更在行的么?
以大明几十上百万书籍,都能被这老货改的七七八八,最终让后人无从看清大明江山真面目,跪在地上热火朝天的膜拜狗屎康乾盛世。只要自己按照弘历老东西当年的干法学上一遭,还愁什么高丽的原始史料存在?
当然,这是后续的手段,现在不着急拿出来。
这边洪过在家里闷头造假,那边西夏的情势可是有如站到深渊边缘了。
自从腊月里的风雪远征失败之后,兴庆府的西夏王庭彻底丧失了威信,任谁都看出来,此时西夏败局已定,所不同的,只不过是何时失败,还有最终如何收场而已。
赶在大年夜之前,金国朝廷的诏书终于送到了韦州,完颜乌禄终于找到了盛气凌人的感觉,在韦州无数官民注视下,他大模大样的向跪在面前的嵬名仁信宣读了旨意,正式册封嵬名仁信为大金夏国王,自行委任官属,并开府视事。与此同时,身在金国战俘营里的三万西夏兵,集体转职成为嵬名仁信的军队。
为了区分嵬名仁信的朝廷与军队,很多人称呼其为仁信王,以及西夏仁信军。
与此同时,按照洪过的建议,金国动员了在西夏的一切明的暗的手段,务求在五日之内,将嵬名仁信接受册封的消息,传到西夏全境。
嵬名仁信接受了金国册封,并准备与金国展开谈判的消息一经传出,立时激荡了整个西夏,有人惶恐,有人迟疑,还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就如闻到了臭味的苍蝇般,顾不得风雪的情形,匆匆忙忙向韦州赶去。短短十天时间,韦州就充斥了赶来投奔“仁信王”的失意官吏科举不第的书生,以及各种各样寻找机会的冒险家。
在这场风潮中,西夏的军队出人意料的保持了沉默,没有立即表态支持谁,也没有什么异动,用一种无声的静默面对外界一切变化。就是这种沉默,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作为金国的藩属和邻居,南宋对金夏之间的打打和和同样抱以高度的关心,尽管南宋朝廷上下都异常关注金夏和战,无奈南宋以前的情报获取手段太被动,临时加派人手也成了远水,解不得现在的近渴。总算朝堂上有人总能得到第一手资料,令其在随后的应对中总是挥洒自如。
接到了金国册封嵬名仁信的情报,赵瑗皱紧眉头,虽说金国的做法并不出奇,一切都好似与不久前对高丽的处置相仿,可赵瑗不认为金国有能力,如同个对待高丽一样,一口将西夏吞下去。西夏到底比之高丽大出几倍,而且东西纵横几千里,无论军力国力都是高丽的十几倍,现在金国连个高丽尚未摆平,就想再吃掉西夏?难道完颜亮就不怕撑死。
心中虽是有了判断,可赵瑗继续阅读情报,却总是现出无奈的苦笑,洪过,洪过,又见洪过,为什么每一次见到这个名字出现,做出的事情就让他无从判断,至少是从赵瑗认知的范围内,对洪过下一步行动的判断上,总会生出一种无力感。高丽如此,西夏如此,对付西夏的谈判更是如此,现在赵瑗甚至有些怕了见到这个名字,偏偏最近金国中都的情报里,很多事情都随这个名字而变动,这令赵瑗感觉到一阵阵的头痛。
此时的赵瑗兴许还没有感觉,因为对洪过的行为无从研判,已经在他心中悄然生出了对洪过的恐惧,这种纯粹心理上的畏惧,根本是无形无状,偏偏会在时时刻刻影响赵瑗的行为和思想,而且一旦发芽生根,再想清除,怕是要穷尽一生的气力,也未必能做到。
赵瑗的情报准确而且持续不断,自是对洪过主持对西夏的谈判一事没有什么感觉,可南宋朝廷的情报断断续续的,经常是中断好一阵,才又传回来只言片语的叙述,是以,当洪过接手主持谈判传到南宋,自是又在南宋士林引起一阵喧哗,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拍案而起大骂国贼,也有人嘿嘿冷笑等待继续看好戏。
赵瑗看着士林如此反应,不禁为之苦笑,本来想放任不理,反正前几次都是如此处置,事情过去了,这些人的声音也就渐渐小了。
可是,今次的事情并未如赵瑗预料,事情过去十余天,突然在新年庆典的前夜爆发出来,有王府的属官匆匆赶来奏报,行在的御史们竟然在串联,准备联名上奏章弹劾洪皓,罪状是教子不严,结党非议朝政,对朝廷口出怨言。
赵瑗自是明白,这些东西都是摆在台面的,实则是有些朝廷里的“正直”大臣,对洪过这样抢眼的表现不满意,想要找机会打击下洪家的气势。是以,听到消息后,赵瑗感觉这些人真是吃饱撑的,洪过如何表现,都是在金国的事情,现在一班南宋的大臣们,要替金国的皇帝担忧,害怕洪过的行为反过来影响宋金关系,啧啧,还真是一群正直的臣子呢。
不过,现在权相秦桧一手遮天独揽朝政,真正正直的臣子,会得以立在朝堂上么?
赵瑗本想出面劝阻这些臣子,随后转念一想,朝中大事小情皆出自秦权相之手,今日御史串联的事情,会不会背后就是那位御史中丞出身的秦权相在推动?若是如此,这件事还真不好由他出面处置。
可是,真的就放任不管么?赵瑗心中迟疑,想起行在传言,似乎这半年来,秦权相的身子骨不大好,陛下已经几次派太医去相府诊脉,虽然每次太医都回报什么益国公身子康健,可是,一个身子好的人,用得着三番五次派太医诊脉么?既然秦桧的身子骨不大好了,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思去寻远在千里之外的洪过的晦气?
赵瑗感觉到一丝诡异的气息,突然想起那些御史弹劾的罪状之中,有句结党非议朝廷,立时全身一颤,结党,这个罪名太厉害了,简直就是一柄砍向对手的利剑,无论是哪个,在这柄利剑面前都会被斩成无数段。
这次秦桧仗剑,又要意欲何人?
就在行在临安府的政治气氛,变得越来越诡异的时候,金国的新年朝贺圣典正式举行,在所有前来朝贺的使臣中间,人们真的只看到了嵬名仁信的使者,**公济被排斥在四方馆之中,而且中都传出风声,只待新年庆典结束,礼部和鸿胪寺就要将**公济等人逐出中都,彻底将和谈的大门关闭。
**公济虽然明白这是金国的策略,是金人用来讹诈的手段而已,无奈现在情势比人强,由不得**公济继续耍脾气,他几次求见礼部尚书李通未果,转而想去拜见那位“中人”洪过。
谁想到,这次**公济连洪过家门的巷子都没进去,就被堵在了巷口外面,望着数不清的人头和车子哀叹不已,上一次他去李通家,好歹还将名帖送去门里,现在可好,想要送名帖去洪过府上,竟然好有一身好身板,而且还要有勇往直前的意志,才有可能成功。
到了这个时候,**公济不得不承认,以前的他真的错了,而且是错的离谱,从头到尾都轻视了洪过的能量,能让中都数不清的大小官僚贵人富户排队等候召见的人,岂是他一个战败国使者能随意呵斥的。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中都里的任何人似乎都找不见洪过的下落。
新年庆典后半月,从韦州传来消息,金国与夏国达成和议。
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公济整个人都瘫了,在韦州达成和议,那岂不是意味着金国与嵬名仁信议和,彻底将兴庆府抛开了么。后来他才打听清楚,原来,竟然是西夏中书令嵬名仁永亲自到了韦州,与悄然抵达韦州的金国和谈使者洪过,进行了长达五天的谈判,才最终议定了和谈的具体的条款。
长达五天。
**公济苦笑一下,自古就没有如此匆忙达成的和议,看来兴庆府是真被逼急了,估计着也是将金国提出的条件,一股脑接受下来,换取的,估计就是金国放弃对嵬名仁信的支持。
由于这份协议是公开宣布的,所以中都之内稍有门路的人,都能搞到和议的大致条款,简单来说,和议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议定罪责。在这里,西夏承认了部分臣子意图不轨,“刻意挑起金夏不和以至于刀兵相见”,所以,西夏开列了一份长长的名单,都是要处置的西夏臣子,其中,原知西凉府李伦赫然列在第一位,成为金国首要惩处的战犯。再向下看,**公济发现,他的名字也在其中,看起来,这个举动或者是洪过报复自己,或者就是朝中政敌在清算,他个人以为后者可能性更高。
和议第二个部分是俯首认罪,这其中没有再要求李仁孝入中都赔罪,仅仅要求李仁孝前往韦州,向金国皇帝的特使当面请罪,得到了金国皇帝的赦免诏书后,李仁孝才能离开韦州。
现在韦州在金人的占领下,这个要求也等同是对李仁孝最大的惩罚,看起来,李仁孝也是被逼无奈,才答应了这么屈辱而且危险的要求,不过,总算比亲自进中都强上百倍。
第三个部分是惩罚了,这里的规定比较繁杂,首先金国并未完全放弃对西夏的领土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一面要求西夏割让无定河两岸全境,同时,又要西夏用牛羊金银来赎买这块党项人的“祖业”代价是,十万匹马,二十万头牛,一百万口羊,金一万两,银三十万两,绢帛三十万匹。用如此高昂的代价,终于换来了西夏的领土相对完整。
之所以说是相对完整,完全是因为金国强令李仁孝册封嵬名仁信为夏王,相对的,金国对嵬名仁信的封爵降低为夏国公,封地就在韦州,以韦州以南的全部,以及东西五百里土地,为金夏国公,西夏的夏王嵬名仁信封地,封地之内大小事全部由嵬名仁信处置,西夏朝廷不得“肆意干涉”。
**公济长长的叹口气,这是在西夏设了个国中之国啊,与金国册封那位高丽的女国主王欢是一个效果,基本就是在金国手里握住了一个可以牵制夏国王室的把柄,令李仁孝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形势比人强,现在的情形也由不得西夏拒绝这种要求,好歹这些土地名义上还归属西夏,至于如何收回,就只能日后慢慢来了。
**公济继续向下看,发觉和议还有第四部分,而且这一部分的要求全部是与通商有关的,他仔细看了一阵,失声惊道:
“这,这是怎么回事?”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