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我佛门自天竺传入大唐以来,便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之别,请教上师:什么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精义又是什么?”一名年轻僧人稽首合十,尊敬地求教道。
“在佛国天竺,这大乘佛教盛行已久,她是相对于声闻、缘觉乘而言的,又称为菩萨乘。“乘”就是车船等运载工具,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是目的地,借以比喻我佛门的佛法。声闻、缘觉着重于自己解脱,因而叫做“小乘佛教”。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意思是觉悟的有情。凡是抱着宏大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苦恼中救度出来,得到平静安乐;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这种人便叫菩萨。”
“菩萨乘特别注重发扬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求佛道就是上进不息的崇高理想,化众生就是舍己为群的广阔胸襟,因而称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特别鼓励‘六度’、‘四摄’,而实践自身的解脱和使众生都达到涅槃的彼岸。”
江流儿耐心地详解大乘佛教的由来与含义以及与小乘佛教的差异。
“而六度中“度”的梵语是‘波罗蜜’,为到达彼岸之意,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一是布施波罗蜜,二是持戒波罗蜜,三是忍辱波罗蜜,四是精进波罗蜜,五是禅定波罗蜜,六是般若波罗蜜。”
“布施能对治我们的贪念,培养我们的同情、仁爱和大悲。持戒能使我们循规蹈矩,不做出逾矩的事,和儒家孔子所说的‘克已服礼’有同等妙义。忍辱可以培养我们谦让宽大的美德,也暗合《论语》的温、良、恭、俭、让诸德行。精进可以防止懈怠,发心要切,修行要勤,著不得一些间断,方是成佛根基。禅定可以集中高度的专注力而引生般若智慧。般若可以使行者具有正见,不会盲从、迷信,而有敏锐、精确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除勤修六度外,还需要深入人群,普度众生,行四摄法。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和同事摄这四种。”
“知道了大乘佛法的这些根本教义,便有助于法界的大光明灌注入我们的八识心田。”
“佛学博大精深,非一日所能参透,而小僧讲的这些,只是大乘佛学的基本教义,其精要远在佛国天竺,要想学习大乘佛教的正宗精义,须亲赴天竺佛国才行。”江流儿总结道,他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到西天取经的誓愿。
“佛云大千世界......敢问小师傅,这大千世界作何解释?”一位身体富态而神情有些倨傲的年长尊者沉声问道,语气虽略显客套,但实则是在考江流儿的才识。
“佛家把世界分为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及大千世界。”他接着说道:“《楞严经》曾经说过: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我们现在应当知道的是: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而过去、未来、现在则是世。”
原来这‘世界’一词的出处却在这里,它既表明方位,又代表时间。讲坛下的众人都恍然大悟。
”同一日月照耀下的一个空间,就是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是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是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是一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所以名叫‘三千大千世界’。”
“世界的大小是涉及到平等的,”江流儿继续说道,“《涅槃经》中说,佛菩萨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于芥子,其中众生亦无迫窄及往来想,如本无异。”
听到这里,讲坛下面的人们又是一阵惊叹,不想这大千世界竟是如此之大,超乎想象的大。
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江流儿的脸上古井无波,又道:“佛家的世界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华严经》说: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又说,十方世界不可说,一念周行无不尽。”
“这位小法师,刚才听你说了这么多不可说,老夫却是给绕糊涂了,还望小法师接着赐教。”将口中的“小师傅”升级成了“小法师”,这位年长者继续发问道。
“《华严经》中所说的‘华藏世界’是佛的世界。它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界无穷、宇宙无穷。‘华藏世界’就是佛的法身毗卢遮那如来的常寂光土。”
看着讲坛下面许多人瞪大眼睛,一副弄不明白的样子,江流儿解释道:“‘法身’就是佛的自性真如如来藏。佛有三身,天竺王子悉达多是佛陀在这个世界的‘化身’,卢舍那佛是佛陀的‘应身’,毗卢遮那佛是佛陀的‘法身’。”
“法身就像天上的月亮,化身就像水里的影子。佛的化身无处不在,就如同月的影子无处不在一样。”江流儿索性说得更通俗一些。
“哦——”这个长者明白了一点儿,“也就是说,佛死了,只是化身死了,法身却还在?”
“正是这样。但佛的法身却又不同,法身是不生不灭的,其常住常寂光土,那便是华藏世界,又称理性土,是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的依处,是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是常住、寂灭、光明之佛土。”
“这常寂光土是不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不是,”江流儿轻轻摇头道,“常寂光土也属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它是佛的真实世界,也是他的法身世界,又叫做‘娑婆净土’。”
讲坛下面一片寂静,众人都被江流儿的精深佛学与表述的大千世界吸引住了。
“娑婆净土的胜景不下于极乐净土,”江流儿道,“那里的菩萨随时都有金刚座,人们走在地上,地面会随着你的动作柔软变化,十分舒适,毗卢遮那如来端坐在最上面的莲花座上,我们的娑婆世界就处于华藏世界第十三层,叫做‘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等等,等等,玄奘法师。”坛下有人反应过来了,“您的意思是说,娑婆净土与娑婆秽土其实就是同一个世界?”
“正是。”江流儿庄重地点头称是。
“那为什么我们都看不见呢?”有人当众问道。
“那是因为我们的心还不够清净......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一旦蒙尘就会失去照见人的功能。其实,无论是法身还是常寂光土,这些原本就不是用人的语言文字可以表述的,但是佛为了让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能够明白佛的境界,才用了这个词来命名它,这也是《法华经》中佛出世的本缘所在。”
“在佛国天竺,这大乘佛教盛行已久,她是相对于声闻、缘觉乘而言的,又称为菩萨乘。“乘”就是车船等运载工具,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是目的地,借以比喻我佛门的佛法。声闻、缘觉着重于自己解脱,因而叫做“小乘佛教”。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意思是觉悟的有情。凡是抱着宏大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苦恼中救度出来,得到平静安乐;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这种人便叫菩萨。”
“菩萨乘特别注重发扬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求佛道就是上进不息的崇高理想,化众生就是舍己为群的广阔胸襟,因而称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特别鼓励‘六度’、‘四摄’,而实践自身的解脱和使众生都达到涅槃的彼岸。”
江流儿耐心地详解大乘佛教的由来与含义以及与小乘佛教的差异。
“而六度中“度”的梵语是‘波罗蜜’,为到达彼岸之意,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一是布施波罗蜜,二是持戒波罗蜜,三是忍辱波罗蜜,四是精进波罗蜜,五是禅定波罗蜜,六是般若波罗蜜。”
“布施能对治我们的贪念,培养我们的同情、仁爱和大悲。持戒能使我们循规蹈矩,不做出逾矩的事,和儒家孔子所说的‘克已服礼’有同等妙义。忍辱可以培养我们谦让宽大的美德,也暗合《论语》的温、良、恭、俭、让诸德行。精进可以防止懈怠,发心要切,修行要勤,著不得一些间断,方是成佛根基。禅定可以集中高度的专注力而引生般若智慧。般若可以使行者具有正见,不会盲从、迷信,而有敏锐、精确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除勤修六度外,还需要深入人群,普度众生,行四摄法。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和同事摄这四种。”
“知道了大乘佛法的这些根本教义,便有助于法界的大光明灌注入我们的八识心田。”
“佛学博大精深,非一日所能参透,而小僧讲的这些,只是大乘佛学的基本教义,其精要远在佛国天竺,要想学习大乘佛教的正宗精义,须亲赴天竺佛国才行。”江流儿总结道,他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到西天取经的誓愿。
“佛云大千世界......敢问小师傅,这大千世界作何解释?”一位身体富态而神情有些倨傲的年长尊者沉声问道,语气虽略显客套,但实则是在考江流儿的才识。
“佛家把世界分为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及大千世界。”他接着说道:“《楞严经》曾经说过: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我们现在应当知道的是: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而过去、未来、现在则是世。”
原来这‘世界’一词的出处却在这里,它既表明方位,又代表时间。讲坛下的众人都恍然大悟。
”同一日月照耀下的一个空间,就是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是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是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是一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所以名叫‘三千大千世界’。”
“世界的大小是涉及到平等的,”江流儿继续说道,“《涅槃经》中说,佛菩萨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于芥子,其中众生亦无迫窄及往来想,如本无异。”
听到这里,讲坛下面的人们又是一阵惊叹,不想这大千世界竟是如此之大,超乎想象的大。
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江流儿的脸上古井无波,又道:“佛家的世界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华严经》说: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又说,十方世界不可说,一念周行无不尽。”
“这位小法师,刚才听你说了这么多不可说,老夫却是给绕糊涂了,还望小法师接着赐教。”将口中的“小师傅”升级成了“小法师”,这位年长者继续发问道。
“《华严经》中所说的‘华藏世界’是佛的世界。它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界无穷、宇宙无穷。‘华藏世界’就是佛的法身毗卢遮那如来的常寂光土。”
看着讲坛下面许多人瞪大眼睛,一副弄不明白的样子,江流儿解释道:“‘法身’就是佛的自性真如如来藏。佛有三身,天竺王子悉达多是佛陀在这个世界的‘化身’,卢舍那佛是佛陀的‘应身’,毗卢遮那佛是佛陀的‘法身’。”
“法身就像天上的月亮,化身就像水里的影子。佛的化身无处不在,就如同月的影子无处不在一样。”江流儿索性说得更通俗一些。
“哦——”这个长者明白了一点儿,“也就是说,佛死了,只是化身死了,法身却还在?”
“正是这样。但佛的法身却又不同,法身是不生不灭的,其常住常寂光土,那便是华藏世界,又称理性土,是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的依处,是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是常住、寂灭、光明之佛土。”
“这常寂光土是不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不是,”江流儿轻轻摇头道,“常寂光土也属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它是佛的真实世界,也是他的法身世界,又叫做‘娑婆净土’。”
讲坛下面一片寂静,众人都被江流儿的精深佛学与表述的大千世界吸引住了。
“娑婆净土的胜景不下于极乐净土,”江流儿道,“那里的菩萨随时都有金刚座,人们走在地上,地面会随着你的动作柔软变化,十分舒适,毗卢遮那如来端坐在最上面的莲花座上,我们的娑婆世界就处于华藏世界第十三层,叫做‘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等等,等等,玄奘法师。”坛下有人反应过来了,“您的意思是说,娑婆净土与娑婆秽土其实就是同一个世界?”
“正是。”江流儿庄重地点头称是。
“那为什么我们都看不见呢?”有人当众问道。
“那是因为我们的心还不够清净......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一旦蒙尘就会失去照见人的功能。其实,无论是法身还是常寂光土,这些原本就不是用人的语言文字可以表述的,但是佛为了让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能够明白佛的境界,才用了这个词来命名它,这也是《法华经》中佛出世的本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