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部府衙中,兵部尚书茹瑺手里捧着的是刚刚从翰林院那边下来的圣旨,他仔仔细细的将圣旨的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眼睛里看到的。

    茹瑺,字良玉,号恕庵,明湖广衡山藻江(今衡东县石湾乡枣山村)人,今年恰好四十,面骨深峻,身长八尺,伟貌修髯。自幼少怀大志,聪颖好学,居官谨慎,谦和有容。

    朱元璋在世时常常称赞他为贤人君子,并颁“中外一人,中流砥柱”的铁券丹书给他,同时还蠲免其田塘园林赋税,赐“绳愆纠缪”图章一枚,下旨在衡山城南门外建贡元坊一座。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他可谓是圣恩浩荡,宠爱有加。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在燕王朱棣“靖难”的军队攻破南京后,偏偏就是这个被朱元璋称为贤人君子的家伙第一个极力劝说燕王即帝位。

    真不知道该说他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呢;还是该说他忘恩负义不忠不孝。

    “方大人,这真是陛下亲自拟定的?”茹瑺紧皱着眉头,两只眼睛在深陷的眼眶里不停直骨碌打转,有些不敢置信的转头对站在一旁送圣旨来的刚刚晋升为翰林侍讲的方孝孺说道。

    “茹大人,方某刚刚拿到陛下拟定的圣旨初稿时,心中的惊讶可不比你少啊。”方孝孺对茹瑺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似是早在意料之中,听到他的疑问便一脸苦笑着说道。

    “这些是句读?”茹瑺伸手指着圣旨中那些奇怪的符号问道。

    其实不怪茹瑺会这么问,因为明朝虽然已经有了标点符号的使用,但都非常原始非常简单。句读是符号的另一种称呼: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往往都是出现在刻本之中,要么通篇都是读(逗)号,要么通篇都是句号。句号的点用在字旁,读(逗)号的点用在两字之间。

    宋元时代出版的书籍,特别是经书,一般不加句读。句读符号多用于教学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书式印上圈点的,但不多见。正式一点的官文之类的行文,一般还是没有的。至于奏本和圣旨如此正规的行文,那是绝不可能会有句读出现的。

    因此除了比较资深的文人外,鲜少有人会知道句读的存在和使用。

    “是的。方某与翰林院其余几位大人都仔细研究过了,确实是句读。只是陛下所使用的句读中有许多是我等从未见过的,历朝历代以来也从无记载。但方某按照陛下所撰写的句读试读了几遍,现陛下使用句读之处甚是奇妙。你看。”方孝孺伸手指着圣旨上的标点符号示意茹瑺仔细观察。

    “每当句意义足时,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按照如此划分,你再细细读诵一遍,当知其中奥妙所在。”

    方孝孺神采奕奕滔滔不绝的将圣旨上所出现的标点符号都一一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了一遍,看他眼放精光手指直颤,显然心情极为激动。刑部里的其余几位侍郎和郎中们见方孝孺神神秘秘又一脸兴奋的模样,都不由被勾起了好奇心,情不自禁的聚集到方孝孺和茹瑺背后。

    “奉

    天承运

    皇帝诏曰:斯如今,朕初登大宝,夙夜袛惧,不敢忘民,凡事有益于天下者,无所不用其心。固虽天下安定,旦有天灾**,则百姓遭殃,万民流离失所。朕心痛矣!然**可免,天灾难避……”

    茹瑺按照方孝孺的解说再次将圣旨轻声读了一遍。开始时有些不习惯,读的不大利索。但读着读着,大家便现茹瑺阅读的度变得越来越快,好似圣旨中的内容他都早已熟记于心一般。

    “妙,妙,实在是妙不可言啊。”茹瑺念毕,右手猛然一拍桌案,一脸不可思议之色的大笑着连续赞叹了三个妙字。

    在场众人也都用匪夷所思的目光盯着圣旨,一副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陛下颖悟绝伦,堪比孔孟二圣也。”方孝孺右手捋着下巴胡须,眉开眼笑着颔赞道,“若将此句读推行全国,实乃我士子之福,万民之幸呐!”

    “方大人所言甚是,若真能如此,则陛下必可成尧舜之君矣。”茹瑺也毫不犹豫点头附和道。

    “既然如此,那方某就先回去将句读推广一事禀明圣上吧。茹大人自便。”方孝孺见自己的提议得到了茹瑺的认可,心中很是高兴,当下便向刑部尚书茹瑺辞别。

    “如此甚好。”茹瑺也不挽留,将手中圣旨收好,交给身边的一名侍郎,准备送方孝孺出门,才刚踏出一步,他恍然似是记起了什么,连忙叫道,“慢。”

    “怎么了?”方孝孺停下脚步,疑惑的看着茹瑺。

    “圣旨拿来。”茹瑺从侍郎手中接过圣旨,把它摊到桌案上,面色凝重的指着圣旨中‘**可免,天灾难避’之后的段落,对方孝孺说道,“方大人,请看。”

    “朕忧民之心,上天垂怜,昨夜于梦中得神明启示:是年六月中旬之后,将有水旱之灾降于以下诸省之府、州、县等,洪涝之害者有广西西江、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和广东北江等,干旱之灾者则有山东东昌、河南南阳、山西汾州、陕西临洮。虽非洪涝大旱之灾,却是人命攸关之所在。故朕今日特下此诏,由工、户、兵三部共掌今年防灾救民之事,以户部为,工、兵二部辅之,乃至全国各承宣布政使司……”

    这道圣旨并不是方孝孺抄录的,但圣旨的内容在他研究句读之时已熟记于心,只是因句读一事让他情绪太过激动,以致于忘了去考虑圣旨中的内容。此刻再次诵读揣摩之后,他立刻明白了茹瑺的神情为何忽然变得如此严肃。

    “自洪武二十八年之后,全国水旱之灾已悉数减少,洪武三十年也只有江西鄱阳湖与陕西临洮两地有天灾祸及。但今日圣上却忽然下此圣旨,不仅言明今年我朝将多处有小旱和洪涝之灾,还着重指出了这些即将受灾之地所在和大致时间。所以茹某想……”茹瑺说到这里,眉头紧皱着望了方孝孺一眼,眼中迷惑和不解之色甚浓,似是在等待方孝孺给他答案。

    “今日不过六月十四,陛下却已直接将水旱之灾生的时间都如此言之凿凿的指了出来,的确费解啊。”方孝孺停住捋胡须的动作,双手负在背后,眼睛望着圣旨,人却在桌案旁不停来回踱步走动。

    “何止费解。方大人,你再看圣上这句话‘由工、户、兵三部共掌今年防灾救民之事,以户部为,工、兵二部辅之。’,茹某实在不明白,这防灾救民一事,怎与我兵部扯上关系了?再看下面,圣上竟还要我兵部派出各地卫所士兵协助各地府、州、县,听其调配。甚至连该怎样防灾,如何救民之举措也都一一列明,简直是事无巨细啊。”茹瑺有些心烦气躁的用手指轻轻敲着桌案,似是很难理解皇帝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安排。

    这圣旨中的内容太让人无法理解了。现在只不过六月十四日而已,皇帝却好像真的得到了神灵的启示一般,已经预测到哪里会有灾害初夏,又大致会在什么时候生灾害,所有事情都说的那么有板有眼,很难让人不相信。

    而让茹瑺相当纳闷的是,防灾救民这样的事怎么会和他兵部在地方的军队扯上关系呢。自古以来,可基本上都没有地方军队直接派兵参与到地方衙门进行防灾救民工作的。

    至于圣旨后面提到的防灾救民的措施,茹瑺和方孝孺等人并未亲自接触过,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但他们稍微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行性倒是挺高的。

    可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圣旨上说的事都还没有生,谁也不能肯定皇帝说的这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若是假的,则全国将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徒然劳民伤财,对皇帝的声名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去执行这道圣旨。

    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呢?

    茹瑺和方孝孺两人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眼,彼此眼中均是一副犹豫迟疑之色。

    而与此同时,户部、工部的两个尚书和几个侍郎们,以及翰林院与几个六科给事中也同时大为烦恼,其中尤以户、工、兵三科的三位都给事中的烦恼忧虑更甚。

    因为六科给事中虽然品衔不高,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封驳皇帝圣旨的莫大权利。也就是说只要是他们不同意的圣旨,都可以直接还给皇帝,不让旨意执行下去。

    可是今天的圣旨不同于往常,虽然很多官员平常都不怎么把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但也不代表着他们敢拿百姓的生命来赌自己的仕途前程。

    “要不我等还是前去询问圣上一番再做决定吧。”户科都给事中龚泰一手拿着方才被他和几位同僚仔仔细细又认认真真的研究了好几遍的圣旨,看了看站在对面一筹莫展的工科都给事中与兵科都给事中提议道。

    “如此也好。”工科都给事中余亮右手挠挠头,略微沉吟一番,眼皮微抬,瞥了眼龚泰,又瞧了瞧兵科都给事中方云海,点点头道。

    所有人都以为虽然给事中的品衔不高但权利很大,所以都很羡慕眼馋给事中这个职位,可是压根就没人明白他们在这耀眼光环的背后究竟承受着多么巨大的压力。

    皇帝是谁啊?那可是整个大明帝国最高的存在,所有人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别以为皇帝赋予了他们这样牛逼的权利就真的可以嚣张了,放眼天下,又有几人敢吃了豹子胆的把皇帝亲自颁下去的圣旨给封驳回去?要知现在是洪武末年,文官地位仍比武官低,哪怕朱元璋在位期间基本杀的都是武将,但朱元璋自己本身就是靠起兵起家,对武将自然要偏爱许多,不然也不会把堂堂的六部尚书都压在正二品的品秩上。

    给事中的工作性质太过特殊,若他们对皇帝颁的旨意全部保持赞同态度,无疑会被都察院的御史们弹劾成‘不作为’,但如果他们反对了皇帝的某道圣旨,也就意味着他们得罪了皇帝,未来日子说不定就不好过了。因此给事中的权利看似很风光,但实则每个给事中每天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活着,生怕某一天自己的脑袋就和脖子分了家。

    现在,他们就遇到了一个让他们极为艰难的抉择。

    这道圣旨是还是封驳,他们心中实在为难至极。想来想去,也就唯有亲自去问问皇帝之所以下这道旨意的理由。

    既然已经商量好了,龚泰三人便拿着圣旨出了衙门,直奔乾清宫方向而去。可是当他们走到承天门时,他们却愕然现一同到达承天门的还有翰林侍讲方孝孺、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王钝以及工部尚书严震直等人。

    众人先是一阵错愕,彼此间微笑着打了一声招呼,而趁着打招呼之时,则彼此都用眼角余光偷偷瞄了瞄其他人手中拿着的圣旨,心中均已了然,不由面面相觑的大眼瞪小眼,然后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

    “今日陛下可折腾的咱们不浅啊。”方孝孺看着相携走进承天门的数人,怅然若失的叹了口气。不知为何,他感觉自己在皇帝眼中的地位似乎每况愈下,几乎都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之人。

    在乾清宫东暖阁里正忙不迭抄录明朝著名科学家、被英国汉学家与历史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狄德罗”的宋应星所著的被号称为代表华夏科技巨作:《天工开物》。

    “陛下,翰林侍讲方孝孺、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王钝、工部尚书严震直以及工、兵、户三科都给事中龚泰、余亮和方海云求见陛下。”被刚刚任命为常随近侍的太监昌盛小心翼翼的走到龙案前小声说道。

    “这么多人?”李修远闻言,神情微微一怔,抬头看了昌盛一眼,下意识的反问道。

    ps:御笔码字度不快,又要查资料,所以索性直接四千字一章了,省的分成两章太麻烦,众位书友也看的不爽快。只是御笔在这里还是想腆着脸不知廉耻的向各位书友们讨点票票啥的,给御笔一点信心啊,最近收藏涨的让御笔有点纠结,是以御笔恳求各位能给御笔一点支持和鼓励,让御笔增加一点信心撒。

章节目录

带着超脑回明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朱丹御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十五章 一道圣旨引发的-带着超脑回明朝txt下载,带着超脑回明朝,笔趣阁并收藏带着超脑回明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