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一场恶战,当场阵亡九个,从七里甸回来的路上又死了两个,刚被陈有道抬走的陈景俊和大堂里那几个伤得最重的,估计也活不了几天。
大过年的,一下子死十几个人,可不是一件小事!
虽然死的全是些地痞无赖,但一样要安抚其亲属。要是不好生安抚,不但会落下一个“酷吏”的骂名,甚至可能会被一些不太好说话又有点门路的死者家人告到府衙、道署乃至制台衙门。
尽管事出有因,但韩秀峰几乎可以肯定府台、道台可不管这些,因为他们都想做太平官,都想治下平安无事。真要是被告到他们那儿,虽不至于被革职查办,但这个巡检是别想再做了,运气好会被调其它地方去署理个缺,运气不好会被随便委个差,差事办完就不管你了,让你就这么干耗着,让你自生自灭。
好日子刚刚开始,韩秀峰可不想做“一锤子”买卖,走进对面公房一边听审,一边看许乐群做的笔录,一边等顾院长、王监生等士绅。
张大胆从来没干过如此露脸的事,从来没立过这么大功,审着审着坐不住了,让手下押走刚审完的私枭,转过身来谄笑着说:“韩老爷,我们查获那么多私盐,擒获这么多要犯,您要向张老爷禀报,我一样要向徐千总、向钱守备禀报!”
功劳是大家的,可不能一个人独占。
何况这个功没那么好抢,确切地说这个功不能乱抢,韩秀峰不动声色说道:“那还等啥,赶紧写封公文让王如海帮你送泰州去。”
“韩老爷,我……我是个行伍出身的粗人,不会写。”
“我以为多大事呢,不会写是吧,我帮你写。”
“韩老爷,要不我来吧。”许乐群禁不住笑道。
“不用了,劳烦你帮了一上午闲,做这么多笔录,一定很累,手估计都写疼,还是先歇会儿吧。”韩秀峰一边招呼他坐对面去喝茶,一边摊开纸拿起笔,俯身帮张大胆写起呈文。
张大胆明明不认字,却搓着手站在边上看。
许乐群喝了几口茶,凑过来一看,急忙道:“韩老爷,这是帮张老爷写的公文,是帮张老爷请功的公文,您提我做什么?我一介白丁,这功劳分给我也没用!”
“事情的来龙去脉总得写清楚,不然钱守备看得云里雾里,会误以为张老爷谎报战功呢。”
“对对对,韩老爷说得在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得说清楚。”
“可是……”
“可是啥呀,这又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
韩秀峰正敷衍着,张士衡快步走了进来,恭恭敬敬给三人作了一揖,然后才抬头道:“韩老爷,顾院长、王老爷和余老爷到了,黄老爷一大早去乡下拜年,他家人说要到天黑才能回来。”
“好,我这就过去。”韩秀峰飞快地帮张大胆写好落款,随即放下笔翻找出一份笔录,拿着笔录走到门口又回头道:“许先生,我先去陪顾院长他们说会儿话,劳烦你把刚写好的这份呈文念给张老爷听听。”
“许先生,劳烦了。”张大胆拱手笑道。
许乐群被搞得哭笑不得,只能硬着头皮道:“谈不上劳烦。”
………
韩秀峰跟着张士衡走进前院,只见顾院长、王监生和余监生已经被满院子的尸体惊呆了,站在院墙边挪不动步。
“顾院长,王兄,余兄,让您三位受惊了。”
“韩老爷,您……您昨天下午还跟我们一道看戏,怎么今天就弄成这样,一、二、三、四……十九、二十、二十一,怎么死这么多人!”
韩秀峰绕过一排尸体,迎上来一脸无奈地说:“大过年的,秀峰一样不想大开杀戒。可秀峰身为朝廷命官,明明晓得一帮贼匪窜入海安不能不闻不问,不然既有负圣恩也对不起分辖下的百姓。”
“韩老爷,这些全是私枭?”王监生捂着鼻子问。
“这边是,那边是阵亡的……阵亡的青壮。”
“青壮?”
“顾院长,您老别明知故问了,秀峰真没想到本以为只是一帮毛贼,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要整肃风气也不能赶尽杀绝,打算给马国忠等横行乡里的泼皮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没想到这帮私枭竟全是些亡命之徒……”
一下子死这么多人,不能不给人家一个交代,顾院长紧皱着眉头道:“马国忠等泼皮虽劣迹斑斑却也罪不至死。”
“所以秀峰也很痛心,可人死都死了,只能善加抚恤。”
王监生觉得这帮祸害死了也好,禁不住回头道:“每家给三十两抚恤银子真不算少,况且就算他们没战死,就他们之前犯的那些事,不是死在大牢,也会死在流放路上。”
“理是这个理,可终究是十几条人命,他们的家人有通情达理的,也有不通情达理的,要是遇上胡搅蛮缠的怎么办?”
余监生探头看了看满地的尸体,沉吟道:“韩老爷,顾院长,说句对死者不敬的话,院子里这些死了的倒好说,就怕现在没死但活不了几天的。”
“余兄,您是说陈院长家的三公子?”
“韩老爷,实不相瞒,我刚去过陈有道家,他家老三伤得不轻,估计也就这几天的事。”
韩秀峰很清楚陈景俊要是死了,陈有道一定不会答应。不过在韩秀峰看来只要别人家不说啥,光陈有道一家也掀不起啥风浪。
顾院长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出这么大事身为本地士绅他必须为本地百姓说几句话,可看着满地的尸体又不晓得怎么开口,干脆回头道:“韩老爷,这里真不是说话的地方,要不我们去当铺坐会儿?”
“行,顾院长请。”
“韩老爷请。”
余监生边跟着往衙门外走,边忍不住说:“韩老爷,这些尸首不能总停放在衙门里!”
“最多停放到明天。”韩秀峰把笔录塞进怀里,扶着顾院长跨过门槛,解释道:“阵亡的这十一个青壮,我已经差弓兵去喊他们的家人来领抚恤银子,顺便把尸首抬回去收敛。至于那些贼匪的尸首,最迟明天就要送完泰州,这案子州衙都办不了,估计会连同夜里擒获的贼匪一道送扬州,由知府衙门会同运司衙门审断。”
“查获那么多私盐,擒获那么多私枭,这可是大案,骇人听闻的大案!”顾院长微微点点头。
如果说之前不办生辰,不收钱,镇上百姓对韩秀峰这个清廉的巡检老爷很敬重,那么现在不只是“敬”而且“畏”!
一走出衙门,看热闹的百姓见着他跟见着阎王爷一般纷纷避让。做官做到这地步可不是啥好事,韩秀峰暗暗决定接下来要施“仁政”,可不能让治下的百姓觉得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酷吏。
走进当铺,当铺掌柜也吓得魂不守舍,连说话都变得支支吾吾。
韩秀峰也不在意,说了几句“恭喜发财”的吉利话,便坐下问道:“顾院长、王兄、余兄,去年夏天,吉家庄是不是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裳时被人给奸污了?”
“有这事,韩老爷,您怎么晓得的?”顾院长不解地问。
“我怎么晓得的待会儿再说,您先说说那女子姓啥,现在咋样?”
“那女子姓吉,乡下丫头没闺名,家里人叫她三丫头。她爸爸是吉老财家的佃户,叫吉桂山,她妈妈是镇上邓有余的四闺女。说起来那丫头性子也烈,被糟蹋之后觉得没脸见人,第二天就上吊了。”
“死了!”韩秀峰惊问道。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悬梁自尽她也没脸活!只可惜奸污她的畜生直到今天也没抓到,死得不明不白,真是死不瞑目!”说到这里,顾院长猛然反应过来:“韩老爷,你怎么突然提起吉家三丫头,是不是这桩案子有眉目了?”
“实不相瞒,要是吉家三丫头没死,秀峰的话只会说到这儿,毕竟再说会有损一个女子的名节,搞不好会把一个大活人给逼死。没想到吉家三丫头竟是个烈女,既然她为了守节早已悬梁自尽,那本官一定要还她一个公道!”
“韩老爷,此话怎讲?”王监生急切地问。
韩秀峰从怀里掏出许乐群早上做的笔录,冷冷地说:“夜里擒获的贼匪招供,他们去年夏天曾经过我们海安去盐场私运过一批盐,其中有一个叫荀六的逃犯,在经过吉家庄时强暴了一个在河边洗衣裳的女子,强暴完又将该女子打晕,然后撑船逃之夭夭。”
“那个荀六呢?”顾院长下意识问。
“在衙门关着呢,也在夜里被擒获的。”
“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韩老爷,既然他已经落网,您一定要帮吉桂山和殉节的三丫头做主啊!”
“这是自然,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像他这样的不杀天理难容!”韩秀峰顿了顿,又不解地问:“顾院长,照您刚才所说,吉家三丫头是烈女,吉家人有没有请旌悬额?请朝廷旌表?”
顾院长没想到韩秀峰问这个,不禁无奈地说:“韩老爷,请旌哪有这么容易?且不说吉桂山只是个老实巴交的佃户,既没钱又没势,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请上。张老爷您是晓得的,上任没几天就抱病,哪有精力管这些,这几年漏旌的多了。”
夫为妻纲,从一而终。
贞节孝义,千古垂芳!
朝廷有定例,只要符合请旌的烈女、节妇、烈妇,地方官员都要呈文请旌表奖,不但要给银子建牌坊,制匾悬额、在节孝祠内建碑刻名,还要载入州县地方志,谁家出了一个烈女或节妇、烈妇就跟家人有了中了举一般荣耀,连乡里都争以为荣。
不过定例是定例,不给钱衙门是不会帮着请旌的。
韩秀峰在巴县时给衙门帮了那么多年闲,岂能不晓得漏旌再正常不过,但依然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说:“只要合例就要请旌,要是合例都请不上旌,何谈教化!”
顾院长无奈地说:“韩老爷,您有所不知,吉家三丫头是被奸污后的第二天才悬梁自尽的。”
朝廷是有规定,像吉家三丫头这样的只有被奸污后就自尽才算烈女,才能向朝廷请旌,第二天上吊的不算。但在韩秀峰看来这也太苛刻了,简直是逼人家死,让人家死得越快越好。
“第二天……第二天,顾院长,吉家三丫头被奸污之后又被荀六打晕了,都已经不省人事了咋悬梁自尽。”
“韩老爷,您是说吉家三丫头是第二天醒来之后就悬梁自尽的?”
“应该是,一定是!”
“韩老爷高义,顾某虽与吉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但还是要代吉家一拜!”
“顾院长,您老这是做啥。”韩秀峰连忙扶起顾院长,一锤定音地说:“三位,衙门里一大堆事,秀峰实在顾不上帮吉家写请旌的文书,只能劳烦三位。其他的事交给秀峰,秀峰去找张老爷!”
这可是为乡里做大好事,顾院长怎么可能推辞,正起身准备让当铺掌柜笔墨伺候,王监生禁不住问:“韩老爷,其他漏旌的节妇呢,您能不能也帮她们和她们的家人跟张二少爷求求情?”
顺水人情为啥不做,何况这是如假包换的“仁政”,只要是能办成十里八乡谁敢说巡检老爷是酷吏?韩秀峰岂能错过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算一个,只要合例的全算上!”
“已经身故的呢?”余监生追问道。
“余兄,不但民间寡妇三十岁前夫亡守节,五十岁以后不改节者,属旌表之列。雍正二年,雍正爷曾下诏:节妇年逾四十身故者,守节已历十五载以上,亦应予旌。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爷又题准‘旌表已故贞女不拘年限’,且著为定制!”
余监生只是乡下的读书人,而且是个连秀才也没考生的读书人,哪里晓得这些,不禁叹道:“韩老爷,照您这么说我们海安这几年能请旌的节妇多了,少说也有十几个。”
韩秀峰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夫亡之后孝敬公婆,教子成人且合旌表之例的全部请旌,一个也不能漏!”
想到旌表不只是荣耀也有实惠,一个节妇衙门按例要发给五十两银子,这银子可以用来建牌坊也可以不建。总之,五十两银子对大户人家可能算不上什么,对普通人家可一大笔钱。
“好,太好了!”顾院长越想越激动,再次站起来深深作了一揖:“韩老爷,不管能不能请上,我等海安百姓都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
……
ps:前段时间身体不太好,更新不正常,不好意思求订阅。
这几天订阅掉的厉害,四千字大章奉上,求各位在其它地方看韩四的兄弟姐妹来起点订阅支持。
大过年的,一下子死十几个人,可不是一件小事!
虽然死的全是些地痞无赖,但一样要安抚其亲属。要是不好生安抚,不但会落下一个“酷吏”的骂名,甚至可能会被一些不太好说话又有点门路的死者家人告到府衙、道署乃至制台衙门。
尽管事出有因,但韩秀峰几乎可以肯定府台、道台可不管这些,因为他们都想做太平官,都想治下平安无事。真要是被告到他们那儿,虽不至于被革职查办,但这个巡检是别想再做了,运气好会被调其它地方去署理个缺,运气不好会被随便委个差,差事办完就不管你了,让你就这么干耗着,让你自生自灭。
好日子刚刚开始,韩秀峰可不想做“一锤子”买卖,走进对面公房一边听审,一边看许乐群做的笔录,一边等顾院长、王监生等士绅。
张大胆从来没干过如此露脸的事,从来没立过这么大功,审着审着坐不住了,让手下押走刚审完的私枭,转过身来谄笑着说:“韩老爷,我们查获那么多私盐,擒获这么多要犯,您要向张老爷禀报,我一样要向徐千总、向钱守备禀报!”
功劳是大家的,可不能一个人独占。
何况这个功没那么好抢,确切地说这个功不能乱抢,韩秀峰不动声色说道:“那还等啥,赶紧写封公文让王如海帮你送泰州去。”
“韩老爷,我……我是个行伍出身的粗人,不会写。”
“我以为多大事呢,不会写是吧,我帮你写。”
“韩老爷,要不我来吧。”许乐群禁不住笑道。
“不用了,劳烦你帮了一上午闲,做这么多笔录,一定很累,手估计都写疼,还是先歇会儿吧。”韩秀峰一边招呼他坐对面去喝茶,一边摊开纸拿起笔,俯身帮张大胆写起呈文。
张大胆明明不认字,却搓着手站在边上看。
许乐群喝了几口茶,凑过来一看,急忙道:“韩老爷,这是帮张老爷写的公文,是帮张老爷请功的公文,您提我做什么?我一介白丁,这功劳分给我也没用!”
“事情的来龙去脉总得写清楚,不然钱守备看得云里雾里,会误以为张老爷谎报战功呢。”
“对对对,韩老爷说得在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得说清楚。”
“可是……”
“可是啥呀,这又不是啥见不得人的事。”
韩秀峰正敷衍着,张士衡快步走了进来,恭恭敬敬给三人作了一揖,然后才抬头道:“韩老爷,顾院长、王老爷和余老爷到了,黄老爷一大早去乡下拜年,他家人说要到天黑才能回来。”
“好,我这就过去。”韩秀峰飞快地帮张大胆写好落款,随即放下笔翻找出一份笔录,拿着笔录走到门口又回头道:“许先生,我先去陪顾院长他们说会儿话,劳烦你把刚写好的这份呈文念给张老爷听听。”
“许先生,劳烦了。”张大胆拱手笑道。
许乐群被搞得哭笑不得,只能硬着头皮道:“谈不上劳烦。”
………
韩秀峰跟着张士衡走进前院,只见顾院长、王监生和余监生已经被满院子的尸体惊呆了,站在院墙边挪不动步。
“顾院长,王兄,余兄,让您三位受惊了。”
“韩老爷,您……您昨天下午还跟我们一道看戏,怎么今天就弄成这样,一、二、三、四……十九、二十、二十一,怎么死这么多人!”
韩秀峰绕过一排尸体,迎上来一脸无奈地说:“大过年的,秀峰一样不想大开杀戒。可秀峰身为朝廷命官,明明晓得一帮贼匪窜入海安不能不闻不问,不然既有负圣恩也对不起分辖下的百姓。”
“韩老爷,这些全是私枭?”王监生捂着鼻子问。
“这边是,那边是阵亡的……阵亡的青壮。”
“青壮?”
“顾院长,您老别明知故问了,秀峰真没想到本以为只是一帮毛贼,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要整肃风气也不能赶尽杀绝,打算给马国忠等横行乡里的泼皮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没想到这帮私枭竟全是些亡命之徒……”
一下子死这么多人,不能不给人家一个交代,顾院长紧皱着眉头道:“马国忠等泼皮虽劣迹斑斑却也罪不至死。”
“所以秀峰也很痛心,可人死都死了,只能善加抚恤。”
王监生觉得这帮祸害死了也好,禁不住回头道:“每家给三十两抚恤银子真不算少,况且就算他们没战死,就他们之前犯的那些事,不是死在大牢,也会死在流放路上。”
“理是这个理,可终究是十几条人命,他们的家人有通情达理的,也有不通情达理的,要是遇上胡搅蛮缠的怎么办?”
余监生探头看了看满地的尸体,沉吟道:“韩老爷,顾院长,说句对死者不敬的话,院子里这些死了的倒好说,就怕现在没死但活不了几天的。”
“余兄,您是说陈院长家的三公子?”
“韩老爷,实不相瞒,我刚去过陈有道家,他家老三伤得不轻,估计也就这几天的事。”
韩秀峰很清楚陈景俊要是死了,陈有道一定不会答应。不过在韩秀峰看来只要别人家不说啥,光陈有道一家也掀不起啥风浪。
顾院长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出这么大事身为本地士绅他必须为本地百姓说几句话,可看着满地的尸体又不晓得怎么开口,干脆回头道:“韩老爷,这里真不是说话的地方,要不我们去当铺坐会儿?”
“行,顾院长请。”
“韩老爷请。”
余监生边跟着往衙门外走,边忍不住说:“韩老爷,这些尸首不能总停放在衙门里!”
“最多停放到明天。”韩秀峰把笔录塞进怀里,扶着顾院长跨过门槛,解释道:“阵亡的这十一个青壮,我已经差弓兵去喊他们的家人来领抚恤银子,顺便把尸首抬回去收敛。至于那些贼匪的尸首,最迟明天就要送完泰州,这案子州衙都办不了,估计会连同夜里擒获的贼匪一道送扬州,由知府衙门会同运司衙门审断。”
“查获那么多私盐,擒获那么多私枭,这可是大案,骇人听闻的大案!”顾院长微微点点头。
如果说之前不办生辰,不收钱,镇上百姓对韩秀峰这个清廉的巡检老爷很敬重,那么现在不只是“敬”而且“畏”!
一走出衙门,看热闹的百姓见着他跟见着阎王爷一般纷纷避让。做官做到这地步可不是啥好事,韩秀峰暗暗决定接下来要施“仁政”,可不能让治下的百姓觉得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酷吏。
走进当铺,当铺掌柜也吓得魂不守舍,连说话都变得支支吾吾。
韩秀峰也不在意,说了几句“恭喜发财”的吉利话,便坐下问道:“顾院长、王兄、余兄,去年夏天,吉家庄是不是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裳时被人给奸污了?”
“有这事,韩老爷,您怎么晓得的?”顾院长不解地问。
“我怎么晓得的待会儿再说,您先说说那女子姓啥,现在咋样?”
“那女子姓吉,乡下丫头没闺名,家里人叫她三丫头。她爸爸是吉老财家的佃户,叫吉桂山,她妈妈是镇上邓有余的四闺女。说起来那丫头性子也烈,被糟蹋之后觉得没脸见人,第二天就上吊了。”
“死了!”韩秀峰惊问道。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悬梁自尽她也没脸活!只可惜奸污她的畜生直到今天也没抓到,死得不明不白,真是死不瞑目!”说到这里,顾院长猛然反应过来:“韩老爷,你怎么突然提起吉家三丫头,是不是这桩案子有眉目了?”
“实不相瞒,要是吉家三丫头没死,秀峰的话只会说到这儿,毕竟再说会有损一个女子的名节,搞不好会把一个大活人给逼死。没想到吉家三丫头竟是个烈女,既然她为了守节早已悬梁自尽,那本官一定要还她一个公道!”
“韩老爷,此话怎讲?”王监生急切地问。
韩秀峰从怀里掏出许乐群早上做的笔录,冷冷地说:“夜里擒获的贼匪招供,他们去年夏天曾经过我们海安去盐场私运过一批盐,其中有一个叫荀六的逃犯,在经过吉家庄时强暴了一个在河边洗衣裳的女子,强暴完又将该女子打晕,然后撑船逃之夭夭。”
“那个荀六呢?”顾院长下意识问。
“在衙门关着呢,也在夜里被擒获的。”
“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韩老爷,既然他已经落网,您一定要帮吉桂山和殉节的三丫头做主啊!”
“这是自然,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像他这样的不杀天理难容!”韩秀峰顿了顿,又不解地问:“顾院长,照您刚才所说,吉家三丫头是烈女,吉家人有没有请旌悬额?请朝廷旌表?”
顾院长没想到韩秀峰问这个,不禁无奈地说:“韩老爷,请旌哪有这么容易?且不说吉桂山只是个老实巴交的佃户,既没钱又没势,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请上。张老爷您是晓得的,上任没几天就抱病,哪有精力管这些,这几年漏旌的多了。”
夫为妻纲,从一而终。
贞节孝义,千古垂芳!
朝廷有定例,只要符合请旌的烈女、节妇、烈妇,地方官员都要呈文请旌表奖,不但要给银子建牌坊,制匾悬额、在节孝祠内建碑刻名,还要载入州县地方志,谁家出了一个烈女或节妇、烈妇就跟家人有了中了举一般荣耀,连乡里都争以为荣。
不过定例是定例,不给钱衙门是不会帮着请旌的。
韩秀峰在巴县时给衙门帮了那么多年闲,岂能不晓得漏旌再正常不过,但依然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说:“只要合例就要请旌,要是合例都请不上旌,何谈教化!”
顾院长无奈地说:“韩老爷,您有所不知,吉家三丫头是被奸污后的第二天才悬梁自尽的。”
朝廷是有规定,像吉家三丫头这样的只有被奸污后就自尽才算烈女,才能向朝廷请旌,第二天上吊的不算。但在韩秀峰看来这也太苛刻了,简直是逼人家死,让人家死得越快越好。
“第二天……第二天,顾院长,吉家三丫头被奸污之后又被荀六打晕了,都已经不省人事了咋悬梁自尽。”
“韩老爷,您是说吉家三丫头是第二天醒来之后就悬梁自尽的?”
“应该是,一定是!”
“韩老爷高义,顾某虽与吉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但还是要代吉家一拜!”
“顾院长,您老这是做啥。”韩秀峰连忙扶起顾院长,一锤定音地说:“三位,衙门里一大堆事,秀峰实在顾不上帮吉家写请旌的文书,只能劳烦三位。其他的事交给秀峰,秀峰去找张老爷!”
这可是为乡里做大好事,顾院长怎么可能推辞,正起身准备让当铺掌柜笔墨伺候,王监生禁不住问:“韩老爷,其他漏旌的节妇呢,您能不能也帮她们和她们的家人跟张二少爷求求情?”
顺水人情为啥不做,何况这是如假包换的“仁政”,只要是能办成十里八乡谁敢说巡检老爷是酷吏?韩秀峰岂能错过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算一个,只要合例的全算上!”
“已经身故的呢?”余监生追问道。
“余兄,不但民间寡妇三十岁前夫亡守节,五十岁以后不改节者,属旌表之列。雍正二年,雍正爷曾下诏:节妇年逾四十身故者,守节已历十五载以上,亦应予旌。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爷又题准‘旌表已故贞女不拘年限’,且著为定制!”
余监生只是乡下的读书人,而且是个连秀才也没考生的读书人,哪里晓得这些,不禁叹道:“韩老爷,照您这么说我们海安这几年能请旌的节妇多了,少说也有十几个。”
韩秀峰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夫亡之后孝敬公婆,教子成人且合旌表之例的全部请旌,一个也不能漏!”
想到旌表不只是荣耀也有实惠,一个节妇衙门按例要发给五十两银子,这银子可以用来建牌坊也可以不建。总之,五十两银子对大户人家可能算不上什么,对普通人家可一大笔钱。
“好,太好了!”顾院长越想越激动,再次站起来深深作了一揖:“韩老爷,不管能不能请上,我等海安百姓都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
……
ps:前段时间身体不太好,更新不正常,不好意思求订阅。
这几天订阅掉的厉害,四千字大章奉上,求各位在其它地方看韩四的兄弟姐妹来起点订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