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是受灾临近的官府紧急上报朝廷的。
随后又有去凌州收马的太监与禁军团紧急上报确认了。
梁山军对凌州军说的所谓太监钦差,自然是是指负责在山东强推改制的太监团。
到了这时候,朝廷此次在灭国危机下逼得毅然决然搞得大改革已经在全国差不多搞完了,而且利用了严冬比较顺利。
山西已完事,正在进一步细致整顿守备,准备迎接随时会发生的辽国入侵。负责河北和山东北部地区的也完事了,只不过,去那的禁军把收缴的京城不要的战马往河北东路三边送去进一步增强辽军最容易打进来这的防区力量,多费了时日,还没返回京城。最晚动手的京城所在的河南地区在大队步禁军出动威慑下也迅速搞完了,全国只剩下梁山泊附近地区没着急改,目的无疑是稳定早布置好的局面用于收拾赵岳。
凌州离梁山不太远,搞得也晚,赵岳就钻了空子,有了假冒禁军突袭曾头市并抢掠想收拾教训的州府的机会。
掌握朝廷决策动态,这是信息准确及时的力量。
无论什么时代,在情报与间谍方面的工作都不可有丝毫忽视。谁做不好这方面,谁早晚吃狠亏.......
朝廷的这场可称是破釜沉舟的凶猛举措,肃清了地方太多重大隐患,震慑了日益为所欲为的地方官与相关势力,教训了国家要灭亡了,士大夫阶层却照样继续用聪明的脑袋和权力肆意谋私轻狂祸国的糜烂并越发任性无耻无下限风气,整肃了地方管理,把阳奉阴违日益不把朝廷当回事的土皇帝们甚至军阀苗头风潮硬生生遏制住了,保障了宋王朝对税收与地方政权的控制,诸多好处已经显现出来。
若说收获的军政好处还得仔细观察分析才能看出来,在远景上到底利大还是害大,这需要时间验证,毕竟触犯了文官的尊严利益,文官集团在凶猛屠刀威胁的眼下不得不老实屈服君王决策,但以后肯定会较劲甚至集体使坏,所以目前还不好下结论,那么收马、整顿地方马匹情况的好处却是清晰摆在眼前,真正是一目了然,毋须费脑子想。
朝廷总共从地方强行收缴了四万多匹目标内的战马和一万多精锐骑兵,极大削弱了地方敢对抗中央的骑兵实力和底气,并重新裁撤调配整顿了地方主要武官与剩下的战马,用掌握司法、监察权并拥有一定地方精锐武装人手作保障的太监团,把地方权力直接监控在以皇帝为首的朝廷手中,进一步遏制了地方文武勾结一起肆意祸国并随时可自如不忠甚至背叛君王和朝廷的机会和肆意心随意性。
同时,京城在原有的近两万匹战马基础上总共有了六万匹好马,军事力量暴增,就这已经不是如今的辽国与金国能相比的,何况还有列入禁军的西、北边军拥有的数万战马量,地方厢军总共也还有不少战马可用.......
收马,对全国的战马情况终于摸清了实底,彻底排除了地方官在治下马匹情况上默契一致的对朝廷一直以来的刻意蒙骗隐瞒,让朝廷真正有了底。
一想到大宋随便就能出动十万铁骑,十万啊,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自开国,长久以来,集中了宋国大半战马实力重点对抗西夏的西军六部各部也只是三五千甚至仅仅千把战马骑兵实力,几无骑兵可言,弱势可怜被动之极,现在却有如此庞大规模,皇帝与朝臣们就激动狂喜到浑身控制不住的打摆子,羊颠疯一样......
如今的辽国绝不可能有这底气。
在战马上,宋与辽的对比情况原来是完全颠倒过来了,宋对辽在这方面简直有碾压级优势,怼上更穷弱的金国就更不用说了,大宋似乎真的不用怕辽国开战。京城有了如此骑兵实力,对本国地方更是有了绝对的威慑力,从最近各方面反应也能看出来,地方官这回是真老实了,再不敢对朝廷的决定动不动就叽叽歪歪一大堆破事......得意,朝廷就是朝廷,就是老大,中央在权力上就是有绝对优势,你地方再跳也玩不过中央,再敢对朝廷得瑟就强硬收拾你......
对抗辽国,嗯,至少在保卫京城不被辽军攻破上终于有扎实信心了。
原本忧虑吓破了胆的日夜惊恐绝望消退了.......
父子皇帝与满朝文武心里其实都明白,这是沧赵家族为大宋创造的底蕴,是沧赵家族默默长期坚持不懈强推起了大宋经济在各方面大发展,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奠定了宋国的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华前所未有的养殖业兴盛,也是赵廉守边不顾一切地始终抓住抓紧了从北方搞到战马的机会,奋全力强行扭转了宋国战马情况恶劣并只会越发恶劣不堪。
宋王朝享受了太多沧赵家族的义务奉献牺牲,如今其实就是在享受沧赵创造的遗产。
没有沧赵家族,就不会有宋王朝丰富多样的农业物产高产,不会有吃不完的粮食等各种食物,也不会有如今的马优势。没有沧赵默默打下的厚实物质基础,宋王朝如今早自动瓦解崩溃不存在了,岂还有在宝座上忧虑辽军打来的机会。
宋王朝,上至父子君王,下至小吏衙役,心里其实都明白沧赵对国家的利对大家的好,至于此刻心里对赵岳家有没有感激甚至愧疚,这就只有天知道了。能看到的只有对唯一还存在宋国的赵岳的一如既往贪婪强行索取,继续敌视和祸害。
功绩,奉献牺牲,都可以忽略掉,当不存在过。
良知这玩艺不值钱,需要时讲讲,不需要了就可以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论、借口掩饰丑恶而抛弃掉。
搞来搞去,唯利益私欲包括虚荣权威面子,才是官僚统治者始终坚定不移坚守的原则,才是冷冰冰坚硬的第一原则。
宋统治者一有了对抗辽军入侵的底气,顿时精神一振,又开始有心情得瑟了。习俗、传统、意识观念决定了。
遗憾的是,此次收青壮骡马却成果甚微,全国总共仅仅收来不到两千匹,与喜人的战马成果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全国拥有的驽马骡子总量虽然还凑合可以看得过眼,但当时海盗抢掠以及叛逃狂潮时限于海运能力与时间肯定无法大量卷走的骡马应该留弃在宋国很多,朝廷此次想大量收缴的青壮骡马按理来说,就算没有二三十万那么可观,至少也应该有个十万八万,可是事实上只有这么点,这不可能是派出去收马的各团队不约而同有私心不尽力的结果。只说明宋国到去年年底还有的骡马几乎全是老弱。
好骡马哪去了就不用说了,想都不用想也知道指定是被各地疯狂走私弄外国去了。
一想到这个,赵佶父子与高高飘在上的高贵自负朝臣们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有能力把青壮骡马集中起来并走私出去的只有地方官。
是地方官在疯狂走私坑害国家,是全国都如此对国家对君王对朝廷不忠。仅仅一年多点时间就把国家败成这样。
灾后,战马还可以说掌握在军队手里,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不那么好走私,可是生产用的骡马却全掌握隐瞒在地方官私人手里。地方官以官府的名义甚至以朝廷的名义,名正言顺用权力调手下军队收缴了民间的骡马重新分配。
与地方官相关的人,与地方权力相勾结的人,才能得到地方官分配的骡马用于耕种或生意经营,以优势再发家治富,才有走私的能力与便利。没根没靠或没势力的草民,包括破产失势了官吏不屑搭理了的相爷团后辈们也没资格有骡马用。
只能是与地方官相关的人把好骡马走私出去换取了利益,其中必然包括暗中谄媚甚至干脆投靠外敌等不可说的利益。
也就是说,地方都在抓紧时间利用权力疯狂谋取私利积攒财力或叛国利益,都在无视朝廷,不在乎宋王朝亡不亡。若是没有此次的收马与改制,朝廷就根本不知道下面会是如此可怕的现状。
就这种国情,辽国打来,还谈什么政权不倒。
只怕一知道赵廉死了、威慑辽国的沧北军没了,辽军一打来展现出对宋军强点的趋势,只需打一次两次有影响的胜仗,地方官们就会认定宋国完蛋了而全体起了异心。剩下的,辽军只怕不用真硬打了,也能一州州一城城的迅速占领.......
幸亏呀幸亏及时强推了收马和改制,朝廷有了绝对优势,有了对抗辽军的武备和一定信心,并有效钳制了地方官随机随意叛国投降的可能.....多亏了欧阳!欧阳当真是睿智有识之极,总能抓住国家大政的致命要害问题并有办法及时解决掉.......不象那些自诩治国安邦才智,傲慢自大之极,实际却是私心太重,昏头涨脑整天不知忙些什么的所谓能臣干将。
宋国的青壮骡马不是走私流去了辽国,而是从四川贵州等与宋国接壤方便走私地流进了西南王的“大理国”。
走私辽国太难了,遥远、边关难过不说,太危险太费事也不说,辽国穷逼的,要钱没钱,要牛羊也没有可舍得交换的,对走私者实在是没什么大好处可图的,还不如金国蛮子那至少还有人参等可图。当然,有人试图从西部茫茫无人区悄然安全走私辽国,无非是谋利的同时还勾搭上辽国,脚踩两只船,多准备条后路,结果认为最安全最保密的这条辽阔通道却反而是最不安全的,敢走这的全都有去无回,无法知道到底是一向无赖不要脸不讲信义的辽国吃黑了,还是别的因素。
很快的,全国都把走私目的地集中到了大理国。
大理国有宋人想得到的一切,尽管同样交易不来牛羊,但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内容广泛,有很多方面需要就近从大理国换来,从中倒卖能得暴利。宋王朝如今连纸都几乎自给不了。当然,辽国金国更惨。朝廷凶狠强逼工部、匠作监等官老爷们恢复造纸能力,逼死了包括工部尚书在内的几乎所有往日只会当老爷耍权享福的废物大才子,逼得剩下的多少还干点实事的官吏脑汁耗干净了差点儿全部暴毙才组建起工坊制造出来的纸差得也就是实在无可替代才闭眼凑合办公用。
皇帝想用的好纸也只能靠海盗或大理国的。走私纸张也能是暴利。
可是海盗国对搜刮干净了的大陆明显没兴趣了,也就卖卖盐以及把从大陆洗劫去的一些东西再卖回来再刮份好处。
和大理国交易就太方便了,从江南到山西一大圈方便就近随时可展开走私的点,可换取的东西范围也多。能让大理国愿意交易的,宋国这也只有马了。
传统绝活,瓷器、丝绸,那如今是海盗国的产业了。茶业也几乎全得交纳上贡海盗。所以,宋国的青壮骡马就迅速没了。蜀中等西南地区正大搞基础建设,修路修河,建厂房......都需要大量骡马运输加强工程施工能力。
海盗国当初抛下骡马不要,一方面是运不及,一方面是留给宋国支撑一下经济缓缓说倒就倒的危急形势,然后就近方便地收到蜀中用。事后,赵岳一看宋国这帮玩艺遭受了差点儿直接灭国的打击,国家以及生活琐事方方面面都困难成这样了,却还敢糜烂得瑟,继续为苟且富贵而搜刮本族却慷慨友爱外敌,更没廉耻底线了也就罢了,本来就没奢望宋苟且能在苦难中长出骨头,居然还有心思祸害他家,这是倒霉得还不够,感觉还有得瑟的本钱啊,哼,不是觉得马多有立国优势吗?就剥夺宋国得瑟的这个优势,正好用于加快西南建设。
镇守西南的陈希真就下令各与宋相通的关卡开始从宋国大量收马,在端着君子忠臣架子只知私利的宋官疯狂配合与争相讨好想投靠下,赵岳的命令迅速轻易完成。也就是战马还需要留给宋国支撑政权,没大量收购,只收了点残留宋国的难得好马,否则就是宋京城这的两万战马也剩不下。西南只稍透露点愿意给宋官提供条后路的意思,赵佶父子就什么也控制不了......
蔡京、童贯等顶级大佬知不知道这些情况呢?
当然知道。
他们都有党羽在地方当官,能获知骡马流失的情况,却始终既不阻止也不揭破,无疑也是存了后路的私心,让地方上的党羽悄然代为铺路......他们只是没料到情况会这么糟糕,居然全国都在拼命走私和巴结西南,真没一个傻子忠臣.......
随后又有去凌州收马的太监与禁军团紧急上报确认了。
梁山军对凌州军说的所谓太监钦差,自然是是指负责在山东强推改制的太监团。
到了这时候,朝廷此次在灭国危机下逼得毅然决然搞得大改革已经在全国差不多搞完了,而且利用了严冬比较顺利。
山西已完事,正在进一步细致整顿守备,准备迎接随时会发生的辽国入侵。负责河北和山东北部地区的也完事了,只不过,去那的禁军把收缴的京城不要的战马往河北东路三边送去进一步增强辽军最容易打进来这的防区力量,多费了时日,还没返回京城。最晚动手的京城所在的河南地区在大队步禁军出动威慑下也迅速搞完了,全国只剩下梁山泊附近地区没着急改,目的无疑是稳定早布置好的局面用于收拾赵岳。
凌州离梁山不太远,搞得也晚,赵岳就钻了空子,有了假冒禁军突袭曾头市并抢掠想收拾教训的州府的机会。
掌握朝廷决策动态,这是信息准确及时的力量。
无论什么时代,在情报与间谍方面的工作都不可有丝毫忽视。谁做不好这方面,谁早晚吃狠亏.......
朝廷的这场可称是破釜沉舟的凶猛举措,肃清了地方太多重大隐患,震慑了日益为所欲为的地方官与相关势力,教训了国家要灭亡了,士大夫阶层却照样继续用聪明的脑袋和权力肆意谋私轻狂祸国的糜烂并越发任性无耻无下限风气,整肃了地方管理,把阳奉阴违日益不把朝廷当回事的土皇帝们甚至军阀苗头风潮硬生生遏制住了,保障了宋王朝对税收与地方政权的控制,诸多好处已经显现出来。
若说收获的军政好处还得仔细观察分析才能看出来,在远景上到底利大还是害大,这需要时间验证,毕竟触犯了文官的尊严利益,文官集团在凶猛屠刀威胁的眼下不得不老实屈服君王决策,但以后肯定会较劲甚至集体使坏,所以目前还不好下结论,那么收马、整顿地方马匹情况的好处却是清晰摆在眼前,真正是一目了然,毋须费脑子想。
朝廷总共从地方强行收缴了四万多匹目标内的战马和一万多精锐骑兵,极大削弱了地方敢对抗中央的骑兵实力和底气,并重新裁撤调配整顿了地方主要武官与剩下的战马,用掌握司法、监察权并拥有一定地方精锐武装人手作保障的太监团,把地方权力直接监控在以皇帝为首的朝廷手中,进一步遏制了地方文武勾结一起肆意祸国并随时可自如不忠甚至背叛君王和朝廷的机会和肆意心随意性。
同时,京城在原有的近两万匹战马基础上总共有了六万匹好马,军事力量暴增,就这已经不是如今的辽国与金国能相比的,何况还有列入禁军的西、北边军拥有的数万战马量,地方厢军总共也还有不少战马可用.......
收马,对全国的战马情况终于摸清了实底,彻底排除了地方官在治下马匹情况上默契一致的对朝廷一直以来的刻意蒙骗隐瞒,让朝廷真正有了底。
一想到大宋随便就能出动十万铁骑,十万啊,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自开国,长久以来,集中了宋国大半战马实力重点对抗西夏的西军六部各部也只是三五千甚至仅仅千把战马骑兵实力,几无骑兵可言,弱势可怜被动之极,现在却有如此庞大规模,皇帝与朝臣们就激动狂喜到浑身控制不住的打摆子,羊颠疯一样......
如今的辽国绝不可能有这底气。
在战马上,宋与辽的对比情况原来是完全颠倒过来了,宋对辽在这方面简直有碾压级优势,怼上更穷弱的金国就更不用说了,大宋似乎真的不用怕辽国开战。京城有了如此骑兵实力,对本国地方更是有了绝对的威慑力,从最近各方面反应也能看出来,地方官这回是真老实了,再不敢对朝廷的决定动不动就叽叽歪歪一大堆破事......得意,朝廷就是朝廷,就是老大,中央在权力上就是有绝对优势,你地方再跳也玩不过中央,再敢对朝廷得瑟就强硬收拾你......
对抗辽国,嗯,至少在保卫京城不被辽军攻破上终于有扎实信心了。
原本忧虑吓破了胆的日夜惊恐绝望消退了.......
父子皇帝与满朝文武心里其实都明白,这是沧赵家族为大宋创造的底蕴,是沧赵家族默默长期坚持不懈强推起了大宋经济在各方面大发展,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奠定了宋国的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华前所未有的养殖业兴盛,也是赵廉守边不顾一切地始终抓住抓紧了从北方搞到战马的机会,奋全力强行扭转了宋国战马情况恶劣并只会越发恶劣不堪。
宋王朝享受了太多沧赵家族的义务奉献牺牲,如今其实就是在享受沧赵创造的遗产。
没有沧赵家族,就不会有宋王朝丰富多样的农业物产高产,不会有吃不完的粮食等各种食物,也不会有如今的马优势。没有沧赵默默打下的厚实物质基础,宋王朝如今早自动瓦解崩溃不存在了,岂还有在宝座上忧虑辽军打来的机会。
宋王朝,上至父子君王,下至小吏衙役,心里其实都明白沧赵对国家的利对大家的好,至于此刻心里对赵岳家有没有感激甚至愧疚,这就只有天知道了。能看到的只有对唯一还存在宋国的赵岳的一如既往贪婪强行索取,继续敌视和祸害。
功绩,奉献牺牲,都可以忽略掉,当不存在过。
良知这玩艺不值钱,需要时讲讲,不需要了就可以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论、借口掩饰丑恶而抛弃掉。
搞来搞去,唯利益私欲包括虚荣权威面子,才是官僚统治者始终坚定不移坚守的原则,才是冷冰冰坚硬的第一原则。
宋统治者一有了对抗辽军入侵的底气,顿时精神一振,又开始有心情得瑟了。习俗、传统、意识观念决定了。
遗憾的是,此次收青壮骡马却成果甚微,全国总共仅仅收来不到两千匹,与喜人的战马成果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全国拥有的驽马骡子总量虽然还凑合可以看得过眼,但当时海盗抢掠以及叛逃狂潮时限于海运能力与时间肯定无法大量卷走的骡马应该留弃在宋国很多,朝廷此次想大量收缴的青壮骡马按理来说,就算没有二三十万那么可观,至少也应该有个十万八万,可是事实上只有这么点,这不可能是派出去收马的各团队不约而同有私心不尽力的结果。只说明宋国到去年年底还有的骡马几乎全是老弱。
好骡马哪去了就不用说了,想都不用想也知道指定是被各地疯狂走私弄外国去了。
一想到这个,赵佶父子与高高飘在上的高贵自负朝臣们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有能力把青壮骡马集中起来并走私出去的只有地方官。
是地方官在疯狂走私坑害国家,是全国都如此对国家对君王对朝廷不忠。仅仅一年多点时间就把国家败成这样。
灾后,战马还可以说掌握在军队手里,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不那么好走私,可是生产用的骡马却全掌握隐瞒在地方官私人手里。地方官以官府的名义甚至以朝廷的名义,名正言顺用权力调手下军队收缴了民间的骡马重新分配。
与地方官相关的人,与地方权力相勾结的人,才能得到地方官分配的骡马用于耕种或生意经营,以优势再发家治富,才有走私的能力与便利。没根没靠或没势力的草民,包括破产失势了官吏不屑搭理了的相爷团后辈们也没资格有骡马用。
只能是与地方官相关的人把好骡马走私出去换取了利益,其中必然包括暗中谄媚甚至干脆投靠外敌等不可说的利益。
也就是说,地方都在抓紧时间利用权力疯狂谋取私利积攒财力或叛国利益,都在无视朝廷,不在乎宋王朝亡不亡。若是没有此次的收马与改制,朝廷就根本不知道下面会是如此可怕的现状。
就这种国情,辽国打来,还谈什么政权不倒。
只怕一知道赵廉死了、威慑辽国的沧北军没了,辽军一打来展现出对宋军强点的趋势,只需打一次两次有影响的胜仗,地方官们就会认定宋国完蛋了而全体起了异心。剩下的,辽军只怕不用真硬打了,也能一州州一城城的迅速占领.......
幸亏呀幸亏及时强推了收马和改制,朝廷有了绝对优势,有了对抗辽军的武备和一定信心,并有效钳制了地方官随机随意叛国投降的可能.....多亏了欧阳!欧阳当真是睿智有识之极,总能抓住国家大政的致命要害问题并有办法及时解决掉.......不象那些自诩治国安邦才智,傲慢自大之极,实际却是私心太重,昏头涨脑整天不知忙些什么的所谓能臣干将。
宋国的青壮骡马不是走私流去了辽国,而是从四川贵州等与宋国接壤方便走私地流进了西南王的“大理国”。
走私辽国太难了,遥远、边关难过不说,太危险太费事也不说,辽国穷逼的,要钱没钱,要牛羊也没有可舍得交换的,对走私者实在是没什么大好处可图的,还不如金国蛮子那至少还有人参等可图。当然,有人试图从西部茫茫无人区悄然安全走私辽国,无非是谋利的同时还勾搭上辽国,脚踩两只船,多准备条后路,结果认为最安全最保密的这条辽阔通道却反而是最不安全的,敢走这的全都有去无回,无法知道到底是一向无赖不要脸不讲信义的辽国吃黑了,还是别的因素。
很快的,全国都把走私目的地集中到了大理国。
大理国有宋人想得到的一切,尽管同样交易不来牛羊,但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内容广泛,有很多方面需要就近从大理国换来,从中倒卖能得暴利。宋王朝如今连纸都几乎自给不了。当然,辽国金国更惨。朝廷凶狠强逼工部、匠作监等官老爷们恢复造纸能力,逼死了包括工部尚书在内的几乎所有往日只会当老爷耍权享福的废物大才子,逼得剩下的多少还干点实事的官吏脑汁耗干净了差点儿全部暴毙才组建起工坊制造出来的纸差得也就是实在无可替代才闭眼凑合办公用。
皇帝想用的好纸也只能靠海盗或大理国的。走私纸张也能是暴利。
可是海盗国对搜刮干净了的大陆明显没兴趣了,也就卖卖盐以及把从大陆洗劫去的一些东西再卖回来再刮份好处。
和大理国交易就太方便了,从江南到山西一大圈方便就近随时可展开走私的点,可换取的东西范围也多。能让大理国愿意交易的,宋国这也只有马了。
传统绝活,瓷器、丝绸,那如今是海盗国的产业了。茶业也几乎全得交纳上贡海盗。所以,宋国的青壮骡马就迅速没了。蜀中等西南地区正大搞基础建设,修路修河,建厂房......都需要大量骡马运输加强工程施工能力。
海盗国当初抛下骡马不要,一方面是运不及,一方面是留给宋国支撑一下经济缓缓说倒就倒的危急形势,然后就近方便地收到蜀中用。事后,赵岳一看宋国这帮玩艺遭受了差点儿直接灭国的打击,国家以及生活琐事方方面面都困难成这样了,却还敢糜烂得瑟,继续为苟且富贵而搜刮本族却慷慨友爱外敌,更没廉耻底线了也就罢了,本来就没奢望宋苟且能在苦难中长出骨头,居然还有心思祸害他家,这是倒霉得还不够,感觉还有得瑟的本钱啊,哼,不是觉得马多有立国优势吗?就剥夺宋国得瑟的这个优势,正好用于加快西南建设。
镇守西南的陈希真就下令各与宋相通的关卡开始从宋国大量收马,在端着君子忠臣架子只知私利的宋官疯狂配合与争相讨好想投靠下,赵岳的命令迅速轻易完成。也就是战马还需要留给宋国支撑政权,没大量收购,只收了点残留宋国的难得好马,否则就是宋京城这的两万战马也剩不下。西南只稍透露点愿意给宋官提供条后路的意思,赵佶父子就什么也控制不了......
蔡京、童贯等顶级大佬知不知道这些情况呢?
当然知道。
他们都有党羽在地方当官,能获知骡马流失的情况,却始终既不阻止也不揭破,无疑也是存了后路的私心,让地方上的党羽悄然代为铺路......他们只是没料到情况会这么糟糕,居然全国都在拼命走私和巴结西南,真没一个傻子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