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河东和河北的对决,实际上,有很多无奈之处。

    不论对于哪一方来说,实际上,在地形的压制下,都是显得艰难重重。

    并州和冀州,幽州,根本就是被地上一道天然的屏障拦腰斩断,分开两旁。

    太行山脉,这样一道从北面乐平起,一直向南直到河内,广袤的边疆交接处,便是这样一道天险横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全面开花的大规模入侵。

    唯一能够让两边通行的地方,唯有壶关,河内两处而已。

    而壶关一直以来便被并州所掌握,便在昔日卫宁都督北并六郡防务抵挡鲜卑入侵的时候,都没有丝毫松手的迹象,说起来,壶关的重要程度,从最一开始,便被卫宁紧紧的记在了心头。

    正是如此,常年有赵阳的两万并州虎狼所驻守,从没有过间断的换防,壶关便如同一个刺猬,让袁绍集团颇为觉得无从下口。饶是当初卫宁胆大包天,孤注一掷的征调了并州三万兵马出奇兵偷袭凉州,但至始至终,卫宁宁肯减弱北方边疆的实力,也没有动过壶关一兵一卒,便能知道壶关的重要性了。

    可以说,夺了壶关,并州一马平川,便无人可挡。而扼守住了冀州和并州之间唯一的通道,壶关的作用在一场两州之间的争斗中,重要性不可言喻。

    进可任意出兵纵横踏上对方的土地,退,便有壶关作为最为险峻的防御。所以说,握有壶关的一方,便可以完全的主导住战场。这,显然,对于敌人来说,尤其致命。

    而太行天险,拦腰斩断冀州和并州,自然在太行山以南的尽头。还有河内和箕关作为阻挠。比起壶关这个乌龟壳子让人咬也咬不动,偏偏忌惮万分的天险,袁绍无可奈何,除了派遣重兵防范以外,虽是绞尽脑汁想要取得壶关,却也迟迟没有什么好计。

    要和河东争锋。自然袁绍的眼光,便放在了邺城和河内之上。

    不得不说。卫宁昔日地布局。仿佛都是将袁绍克制得死死地。似乎从一开始起就是处处针对袁绍而划下地大略。

    不提壶关。便是邺城实际上也是堵在袁绍喉咙中地一颗刺。话说回来。袁绍一直没有提起动战端。便是对壶关和邺城这两根毒刺地忌惮。现在。在策反吕布地时候。等于便是将其中一根利刺邺城从喉咙中拔除。那么也就在局面上。争取到了一丝主动。

    以此为凭据。袁绍方才有底气和河东争夺一二。

    可在大局观上。论起地形来说。始终对于河东还是有利地。即便能够重新夺回邺城。河东依旧还控制着河内和箕关。南面战线地主动权依旧还是掌握在卫宁地手中。

    正是如此。田丰才劝谏袁绍不能轻动。而应该效仿河东地新政。实惠于民。强民强国。积蓄实力。不过也是因为壶关和河内地存在。却始终让袁绍觉得威胁。甚至袁绍帐下无数人都觉得不应该给河东太多地时间。

    毕竟。现在地河东根本就是最孱弱地时候。若此刻不给他致命地杀伤。恐怕等他完全蜕变成功后。天下间。便再无人可以制衡了。尤其。掌握住了战场主动权地河东。对于河北来说。才是最大地威胁。

    袁绍现在地优势,不在地理,却是在于他鼓舞军队集结抢占了先手,而河东的反应慢上了那么半拍,便已经足够他吃下邺城。显然。在历城告破之后,刘备龟缩在邺城。并不可能在支持多久。

    失去了邺城,反而成了威胁河内的尖刀,河东地反应绝对不会小。若能再破河内,可以说,袁绍的优势便又将能再度扩大一分。

    不管是河东集团还是河北集团,不约而同的都将目光放在了河内,邺城一线,这里肯定是河北主力聚集的方向,同样,卫宁亲自领兵统御,也是踏上这个战场,河东源源不断征调的战力,同样,也是跟随卫宁放在了这个地方。

    河内不能丢,河东军,不能有一丝战败的可能。所以卫宁亲自来了,纵然他郭嘉在后方坐镇,纵然徐荣去北面统御并州战线,纵然他身边所有谋士大半都擅长处理内政而不是兵谋,卫宁依旧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了这里,和袁绍麾下大名鼎鼎的沮授,许攸来一场争锋。

    卫宁一个人,就算所有人认为他出类拔萃,但他却依旧不可能无视对手手中的这些强人,为此,他以刘晔为皇族宗正,督战全军地身份也使他来到了身边,出谋划策。

    事实上,卫宁麾下,能够弃陈宫而与其比肩的军略人才,恐怕也只有刘晔可以胜任了,有了他的帮助,卫宁在占据了地理优势上,要挡住袁绍,也并非不可能。

    宿命的对决,积怨已久的两大势力,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足够吸引掉所有人眼球。事实上,有识之士,也早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河内与邺城之间,自然知道,这一道,方才是两家真正角力的地方。

    若袁绍胜,河东根基不稳,必有内患纷起。若胜,则必然让袁绍步履艰难,甚至可能功败垂成。

    无论如何,这一战,河内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四月下,吕布前锋高顺破历城,中军吕布亲领中军两万,兵临邺城城下,将整个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连连强攻下,妄图在五月到来击破城池。

    刘备从当初联合吕布出兵青州之后,所得不过两城寸土,如今不单单全部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反而还陷入了危险之境。

    在连番手书河东求情援兵增援的同时,也是咬紧牙关防守城墙,这已经是他最后的根本了,无论吕布如何强攻,都一直坚持打退了敌人地攻击。

    可他的死守显然并没有得到应该有了希望,河东的回复,让刘备的心沉到谷底。

    坚守!

    区区两个字而已,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东西,不知道还能守上多久。

    现在连咒骂吕布忘恩负义都已经没有了气力。守在邺城的兵马也不过是区区一万多人。比起一座孤城来说,吕布的勇猛显然带动起了麾下大军地积极性,仿佛不要命一般要用人流来堆跨邺城高大的城墙,而得到了袁绍地扶持,显然吕布也没有多少后顾之忧。

    刘备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坚守到什么时候。

    邺城岌岌可危。袁绍也没有闲着。从青州西进地大军七万兵马,在吕布夺取了本属于刘备的范县后,当即便屯扎了进去。做好地便是威逼邺城地姿态,只要河东稍微有所异动,必然便是会受到大军一拥而上的苦果。

    是的,邺城丢了,还有河内。河东自然可以龟缩不出,但无论在他那个新建毫无威信的朝廷大义上,卫宁不能不顾。而邺城刘备的失败由吕布所取代,一个亲河北的势力,更是一个疯狂好战的猛人。对于河内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更在另外一方面说,假如让吕布在邺城站稳脚跟,日后,河内将面对的是,无穷无尽来自邺城的骚扰和威胁。

    所以,袁绍毫不犹豫,卫宁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坐不住身子,必然会有所举动。即便他不救邺城,但也决然不可能坐视吕布在邺城站稳脚跟!

    如今是四月下旬。吕布要破邺城,是妄图在五月之前。卫宁下达军令是在四月初到四月中,也便是这短短半个月地时间,可想而之,河东的全部战力,能集合到多少?

    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

    对局势的把持,是每个智谋之士必修地功课,显然晚了袁绍半拍的河东,区区半个月的时间。实在太少。

    仓促之间,徐晃领兵两万把手河内,没有北上去救援邺城的动向,也似乎根本就是没有实力去救援。袁绍本就是在等候卫宁先挑起战火,显然,河东军,并不敢。

    而后,河东四州,各州郡兵马也在仓促集合。并州一带屯扎的四万守军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但徐荣北上,便足够让人清晰的看到了另外一个突破口。

    壶关。

    袁绍自然不可能放任徐荣这样一个名将肆虐。虽然对田丰不爽,还是当即下令让他配合审配辅佐自己的次子袁熙,侄子高干统合幽州,冀州剩余的防备兵马,合共五万人,扼守住邯郸,广平,挡在壶关地前头,势必是不能让对方跨越雷池半步。

    相比较起来,田丰和审配虽然不合,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暂时不会有什么矛盾。而徐荣一个人固然名声在外,可田丰,审配也是智谋之士名满天下,反而徐荣一路还被他人小觑,认为,卫宁这一举动,反而成了一道分兵弱力的败笔。

    当然,没有人知道,卫宁在徐荣北上的时候,深夜拜访了一个留在安邑的人物,在对他推心置腹之下,对方欣然答应辅佐徐荣的北面战线。

    卫宁坚持的认为,有了那个人的帮助,北面被所有人不以为然的“败笔”,反而才是卫宁下得最好的一步棋子。没有人知道那个家伙地可怕,卫宁更不认为,在徐荣这样一个统御兵马的圣手下,再加上那位先生谋略,会输给田丰和审配之间的勾心斗角!更别提,袁熙和高干,两个中看不中用的犬子!

    要知道,卫宁给予徐荣的权利已经尽可能的放到了最大,甚至对他们两个人是竭尽全力的支持!

    五月,在袁绍集团上下高歌的声音中,却是河东决然不想听到的消息。

    邺城被吕布攻破了……

    刘备和伤势未愈地关羽在张飞奋死突围中,杀出了邺城,向河内靠近。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备地价值已经可有可无,河内将其残兵收容,徐晃在凝重的脸色下,也小心翼翼地将信函托付亲兵,彻夜不休急驰向安邑而去。

    八百里加急信马踏入安邑城城门的时候,这道消息便飞快的传递了出来。

    显然……刘备为河东拖延不过半个月的整顿时间,实在太少。

    除了赵云已经屯兵到虎牢关。吕虔领兵到了大阳,凉州的兵马也根本还未到位。

    不过如今才聚集不过六成的兵马,显然对上袁绍还没有足够地底气。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吕布横行,邺城一但成为了袁绍的前哨堡,站稳了脚跟。势必将给河内带来更大的威胁。

    卫宁决定出兵了!

    集合在安邑的五万兵马,虎牢关除去留守的一万人,赵云领兵一万北上,河内徐晃的两万兵马,合共八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兵,开往了河内而去。

    卫宁拖着孱弱的身体,却是有许多时日不曾亲自随军出征了,但在这个时候。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这一战,他输不起。整个河东也输不起!

    出乎卫宁意料之外的是,在大军临行开拔之前,昔日的杨氏剩余人员,也便是前太尉杨彪,这个已经深居简出远离是非的人物,竟然亲自上门拜访了卫宁。

    论起来,杨氏和卫氏的纠葛一直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可以说,一个失败的家族已经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再立足起来。卫宁去是为了一个承诺而一直保留着对杨氏的尊敬。对杨昀,对杨彪都没有丝毫打压地意思,也让其余人不敢擅自揣摩卫宁的用意。

    不过,就算如此,两家也决然不可能会有什么友好的交往,更不可能有杨彪这个杨氏残存力量领袖亲自登门拜访地事情了。

    但杨彪却是来了,让人不明所以。只有卫宁从杨彪那双平静的眼睛中,从他身边那个桀骜不顺的年轻人身上,方能知道杨彪的本意。

    卫宁很想笑。没想到最应该恨他的家族,偏偏在这个时候对他表了态,或许是为了杨氏的存亡,又或许是察觉到了卫宁的一些动静,总而言之,杨彪的拜访,名义上为了自己的儿子杨修求官,不如说,是为了将自己地儿子送到卫宁身边。当作人质来得正确些。

    姜总是老的辣。卫宁不知道一向看上去没有什么作为的杨彪,竟然能从气味中嗅到不寻常的东西。也不由对他多了几分刮目相看。

    而这个表态,显然已经是杨氏彻底对卫氏低头的表示了。不管如何,卫宁也觉得,日后的杨氏根本就不会对他产生威胁。

    杨修,一个聪明绝顶的狂傲书生,卫宁并不反感别人在他面前炫耀智慧,所以也并不会如同曹操那般对他讨厌。

    事实上,这样的人,反而比起那些心计深沉的家伙来得可爱,这样近乎白痴般地政治头脑和个性,却更不容易让人提防。

    卫宁应承下来杨彪的求情,当即封杨修为太尉府主簿书撰,话风已经挑明,至少是给了杨彪一个定心丸了。

    在与家人所告别,在自己已经渐渐长大懂事的女儿哭闹声中,卫宁依旧狠下心肠,扬长而去。

    只有在身上肩负着一个家庭的时候,男人才会察觉到生活的沉重。而一旦这个男人肩膀上,还担负着一个家族,一个政权的时候,倘若稍微软弱一点,便必然会被压垮,难以爬起身来。

    卫宁总觉得,自古多少所谓的昏君,他们或许在得到巨大权利的同时,何尝不也是因为肩膀上的负担而压迫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从此刻意逃避,那本该属于他地沉重责任,肆意妄为来追求一朝一夕地享乐,在赋予他们巨大权利的同时,比起他们本该背负地东西,选择哪一个,便是心智的考验了。

    很显然,经过了在一刻不停的压力下,卫宁的心智淬炼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小的高度,以至于他对未来的大战没有丝毫的退缩。

    号角声响起,在万千人注目下,卫宁扬起了马鞭,八万大军,兵指河内!而袁绍同样动作不慢,集合了袁尚,袁谭两子,再加上后来又添加上来的冀州,幽州后援部队,总共十五万,两倍于河东的军力也已经入驻了邺城的范围。

    大战一触即!

章节目录

汉末卫公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夏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八万对十五万,河东对河北-汉末卫公子百度百科,汉末卫公子,笔趣阁并收藏汉末卫公子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