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是《会真记》!可能有人会问回目名不是西厢记吗?为什么这里说是会真记?难道曹雪芹会犯这样大的“错误”,恐怕不会或说相当不会,有以下解释:

    其一,《会真记》即《莺莺传》,唐代诗人元稹所作,

    其二,《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但是是以《会真记》为蓝本的,主人公和名字都一样,

    其三,《会真记》悲剧结尾,《西厢记》大团圆喜剧结尾,

    于是,这里问题便出来了,曹雪芹明知这回的戏词是出自西厢记而不是会真记,却这里“有意”写成《会真记》,恐怕他是“不满”《西厢记》的大喜剧性,因为这种剧情在封建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会真记》的悲剧很畸形,是张生最后竟莫名其妙地突然背叛爱情,几乎是成为看官们的千夫所指!

    让人都极度怀疑结尾是不是元稹所写或是否被人恶作剧般地改过!

    其四,总结以上,因此,曹雪芹用了《西厢记》和《会真记》两个名字的意思恐怕如下:

    曹雪芹不希望西厢记的喜剧结尾,而希望是会真记的悲剧结尾,但希望结尾之前是西厢记的原文,而且希望不是会真记的那种悲剧,

    说白了,曹雪芹是比较喜欢西厢记的对情感的比较细腻的写实和奇妙的文字,而且也喜欢会真记能以悲剧结尾的写实性,虽然会真记的悲剧结尾的情节实在太过丑陋,几乎摧毁整本传奇的内容!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庚辰侧批:好一阵凑趣风。】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庚辰双行夹批:情不情。】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这段其实极其重要!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正是之前详述过的极可能的林黛玉落入水后同花一起飘流的状态!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庚辰侧批:一幅采芝图,非葬花图也。】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不必过细描述,仅这形状这动作,林黛玉的天人之像跃然眼前!

    ““【庚辰眉批:此图欲画之心久矣,誓不过仙笔不写,恐亵我颦卿故也。己卯冬。庚辰眉批:丁亥春间,偶识一浙省新发,其白描美人,真神品物,甚合余意。奈彼因宦缘所缠无暇,且不能久留都下,未几南行矣。余至今耿耿,怅然之至。恨与阿颦结一笔墨之难若此!叹叹!丁亥夏。畸笏叟。】”,此处恐怕是脂爷们在装模作样!

    即脂爷们一直贬低一直污蔑林黛玉,而到此时都忍不住要赞一下林黛玉了!

    (外人注:不是脂爷们良心发现,而是脂爷们实在将自己的脸越批越肿,此时如果再象之前那样批,会连头都批下来!)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庚辰侧批:如见如闻。】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xx注:宝玉要将花撂在水里,是喜欢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外人注:哎哟,这句评得挺诗意啊,不过宝玉不是这个意思,宝玉是怕花在路上被人踩了,其实是怜花))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黛玉显然想得更远更周到,足见黛玉惜花怜花之用心,

    但是,这里却隐含一个之后极其惊心动魄的结局,即黛玉,到底是飘向了哪?

    之前其实已经详述过两种可能,此处不妨重复并总结一下:

    其一,闸是用来挡水的,但也许是其中有漏洞或两边是有如各半米左右空隙的那种闸,于是,花可以飘过,

    其二,因此,之后黛玉飘过时,便可能会被此闸挡住!于是,泌芳二字的意思尽显!(外人注:头脑发麻…)

    其三,之前还有一个详述,即在“第620章梦回十七

    深十”中,竟然有一个可能,此处的水会流向宝玉住处!

    而“其三”具体是怎么流的,却恐怕有一个诡异的过程!如果此时试想一下,恐怕如下:

    枝断,黛玉落水,流至泌芳闸,受阻,所以为“泌芳”,但随着流水的冲击,竟然绕出此闸!

    再飘,

    依第十七回中原文:“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怡红院),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黛玉竟然是从上述的岔口“转弯”流到宝玉这来的!而墙下估计出口较小,于是,就停在了宝玉的怡红院的后院!

    而当晚,宝玉正和宝钗在“成亲”!

    这其中,几乎可以认定有两种可能:

    其一,是黛玉之魂在引导黛玉之身来到宝玉身边,即黛玉逝后魂都仍在冥冥中依恋寻找宝玉之归宿!

    其二,是花魂在引导黛玉之身来到宝玉之处,因为花很感激黛玉平时之惜花怜花爱花之葬!

    (外人注:哎…第二种可能更“写实”…因为,依之前太虚幻境,黛玉之魂是要上天成为花神的(xx注:送完身再上天呢(外人注:…悲伤在红楼梦中是马不停蹄的…)))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庚辰侧批:好名色!新奇!葬花亭里埋花人。】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庚辰侧批:宁使香魂随土化。】岂不干净。"【庚辰双行夹批:写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黛玉葬花是为了“干净”,但没想以自己最终落入水中…

    其实正合林黛玉葬花词中的“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即,黛玉最终果然没人葬她而落水而随水而飘!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庚辰侧批:顾了这头,忘却那头。】”,宝玉听得如此妙语,忘记了自己在看类似的“妙书”,

    ““黛玉道:"什么书?"”,黛玉是极喜书的,

    ““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哈哈,不会说谎的宝玉,从动作到眼神到语气到语言,没一处能藏的!(外人注:宝玉有趣)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黛玉看在眼里,心中恐怕笑死,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宝玉自然知道这书的文字和情节黛玉必喜欢,

    而且在府内看当时的如此“”,足见宝玉之担心,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宝玉此话几乎已经给西厢记定了性!即西厢记从文字到情节恐怕尤其是文字在当时是绝无仅有之妙的!

    而且极可能曹雪芹小时候也许也早早偷看到了此书,定是宝玉以上想!

    而如果曹雪芹很早就看了类似西厢记的传奇,曹雪芹的红楼梦心思恐怕那时就已经具备了!(外人注:极妙!)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就是如此!

    而且“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也足见林黛玉识书以及悟性之惊人!

    ““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如何?林黛玉此时或说第一眼最喜欢的就是其中的词藻之妙,而对于情节以及词藻之中的男女之情恐怕还没有太在意,

    这已经足见西厢记文字之妙,让人让黛玉都觉得“余香满口”、“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外人注:这几乎等于是曹雪芹给西厢记等传奇在文字上的相当高的评价!)

    而本回的最是在之后的部分!

    且先到这。

    (外人注:其实如同听到曹雪芹在叫妙,虽然中间泌芳闸那段让人无比神伤…(大白纸注:将不开心抛得远远的,亲爱的宝贝呀,爱更多的应该是快乐和幸福哦

    :)))

    “妙字足以形容曹雪芹相当多的文字和情节!”小戒点头道。

    “要知这其中之妙却也不容易。”小猴笑道。

    “曹施主确实很喜欢妙的。”老沙呵呵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菩提之妙,本就无穷。”

章节目录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诗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87章 梦回二十三 妙 五-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xiazai,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笔趣阁并收藏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