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孙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毕竟苏轼不是武将,统兵领战之事他不熟悉,换一个威名在外的猛将前来没有什么不好,再说石元孙乃是开国大将石守信的后人,用他还有稳定军心的作用。

    但官家的急诏就有些不留情面了,一句苏轼无用便能概括官家的心情,毕竟赵祯的诏书是出了名的温和,即便是武将犯了军法严惩的诏书也是恩威参半。

    可这份诏书没有一句安慰苏轼的话,也没有一句客套话,跟没给他一个借口,干脆明了的说他无用,斥责之猛烈无用二字明白明白。

    但毕竟是给他保留了转运使一职,说明他在财赋和民政上还是出色的,显然官家怒气充盈。

    一个外戚得了这样的惩罚不算什么,四周的将军们只是笑了笑便不再说话,等待石元孙的安排,石元孙却并未说话,而是望着苏轼道:“伯父托我带句话来,这话是官家以前经常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苏轼的嘴唇动了两下最后还是呐呐不言,叹息一声便走了,父亲说的话没错,但自己做的也没错,直道现在苏轼都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守住云南路不失比什么都强,若是吴万全不敌,大可率军回来,云南西路的汉家百姓几乎都回迁云南路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事情。

    至于损失的那些财货,打仗能有不损失钱财的道理?

    宋军因冒进,冒战,恃勇轻敌失败的战事还少吗?自己选择最为稳妥的一种何错之有?

    瞧见苏轼不解的模样,石元孙笑了笑,铠甲拍的山响对一众将军道:“某这次来了,尔等便准备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各自报上军械,战兵之况,整军备战!”

    一群将军也跟着石元孙把身上的铠甲敲打的山响:“遵石将军令!”

    就在此时,石元孙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声音对苏轼道:“想不明白?因为你是苏子瞻啊!”

    只这一句话便让苏轼僵直在原地,许久才醒悟过来苦笑着向石元孙拱了拱手:“石将军高见!子瞻这就走了……”

    “哎!别急着走,我帮了你,你也要帮我,眼下这些来自各州府的大军什么都有,军粮之类自是不缺,但却缺少军械,你云南路的利国监中便有不少的好东西。”

    苏轼点了点头:“需要什么石将军可派人来寻,但凡利国监有的东西任由将军调用,苏轼为你作保便是!”

    “够爽快,难怪彭七常常在军中夸赞你,果然是个做行军司马的好料子,某这还却一个行军司马,你看?”

    苏轼向北拱了拱手:“官家有旨,我当为云南路转运使,此战过后若是大胜,云南西路还需恢复生产才是,否则苏轼便要罪加一等了。”

    “军功不要了?!”

    “何德何能!”

    瞧见苏轼的背影,石元孙长叹一口气,苏轼做的其实已经不错,若是换做别的文官,还不知眼下的云南路是个什么局面,毕竟有老苏在朝中杵着,他苏轼不敢舍了乞蓝部利国监息事宁人…………

    苏轼没有这个胆子,事实上苏轼把云南路和利国监看的比姓名还重要,即便是天竺人打到了玉云南路,打到了大理城下,他苏轼也不会后退半步。

    他之所以变得如此谨小慎微,乃是因为官家对他的信任,对苏家的信任,从未,大宋从未有过父子在同一个路治担任转运使这样的高官。

    而且他苏轼是个外戚啊!

    苏轼就担心自己辜负赵祯的信任,这么多年来他几乎是走的蔡伯的老路,非但没有因为外戚的身份而受到猜忌,反而每每遇到大事的时候都会予以重任,这样的信赖来之不易,苏轼珍惜的就像是自己的眼睛。

    想想这也不一定是坏事,最少让朝臣们少了弹劾自己的口实,若是他在云南路指挥有方,大军得胜,那朝中那些御史监察的奏疏可就不那么友善了。

    苏轼最终还是没有接受石元孙的好意,更没有继续在云南路转运使衙门中赴任,而是打点行装,收拾行礼,被皇帝斥责的人怎么能继续留在罪过的地方?

    虽然自始至终苏轼都没觉得自己的部署有什么问题,但他知道自己的谨小慎微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大宋的用兵,也阻碍了对天竺的进攻。

    石元孙晚上找过他,简单说了几点,苏轼便明白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自己终究是石狮子而不是活狮子啊!

    两者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威武的模样也一样,甚至石狮子比活狮子更为威武好看,但石狮子却不会咬人,没有狮子那颗一往无前的雄心。

    东西并不多,在来与云南路之前父亲严厉的告诫过自己,任何乡仪手礼都要用自己的官俸买,若是敢一车车的拉回家,腿便要再加上一只。

    所以苏轼回程的东西没有带多少,捧起公衙旁的一把土放进陶罐中用红布塞好,苏轼便郑重的向公衙躬身行礼,顺便也给前来送别的乡亲们行礼。

    众人还礼的时候送上了一些不值钱但却情谊无限的东西,崭新的布鞋出自老妪的手,新鲜的果子出自孩童的手,至于那些漂亮的娟秀苏轼是万万不敢要的,家里有公主…………

    把自己的鞋子脱下还上略微有些挤脚的鞋子,在城中耆老的殷切期盼下违心的说了句:“正好嘞!如同俺娘给俺做的一般!”

    耆老便兴奋夺过苏轼的靴子,说着一路顺风之类的祝福,并千万叮嘱苏轼不要回头。

    苏轼点了点头便上了马车,车轮滚滚之中苏轼微微感叹:“确实不能回头了啊!”

    苏轼走了之后,石元孙也带兵离开了大理城,眼下的战事争分夺秒刻不容缓,吴万全的八万大军还剩下多少不知道,但他们的粮食军械怕是不多了。

    这段时间苏轼不是没有提供援助,但面对被包围的严严实实的西鼎城和归化城实在无法送进去,大量的物资和援助汇集在乞蓝部的边境上,暂时有戍边的将士使用。

    要想击溃来犯之敌,要想反攻天竺,吴万全的八万大军就变得极其重要,最少他们不能折损太多,更不能被天竺人击溃。

    石元孙带着各军将校以最快的时间返回乞蓝部的边境上,他要在那里安营扎寨开白虎节堂。

章节目录

宋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我欲乘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无法回头的苏轼-阅,宋缔,笔趣阁并收藏宋缔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