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当是谁,原来是你个臭小子。”李秉匆忙从外院进来,一眼就瞧见正殿里等他的那人。
彩姨交代下人去找李秉的时候,也没说清楚这宫里的人到底是谁,弄的他着急忙慌回到府上,才发现堂上坐的原来是十一皇子李选。
“你来之前也不……”
不等他说完进门,另一个人影从门侧边走出来,收了手中正在把玩的剑,微笑着看着李秉。
“太子殿下?”
来人正是太子李适,看起来比睦王李述年长几岁,一身土黄常服,圆顶绸帽,中间镶青白玉,深褐腰带,坠三环玉佩。他肤色略深些,四方脸,额角阔而饱满,鼻挺而直,嘴唇厚实,没有了睦王的精明睿智的面容,倒是显得更敦厚沉稳。
他微微一笑,阳光洒脱:“李秉,好久不见!”
看着李秉刚要行礼,他一把扶起:“免礼,免礼,都是堂兄弟,也没有外人在,不必拘礼!”这说起话来节奏缓慢,但抑扬顿挫格外明显。
“我给皇后请安出来,正好在路上碰到老十一找母后要出宫令牌。怕他麻烦,就送他出来,也一道来看看。上次蜀中的事情,还多亏你帮忙。睦王都送里礼物过来,我还没来得及感谢呢。”
(太子生母为睿真皇后,已亡故,当今皇后为贞懿皇后,并非太子生母。)
说完,太子有掂了掂手上那柄剑,交到李秉手上正是睦王送的“倦尘”。
“这剑还是去年父皇军场校武,赏给三弟的,他能转赠给你,也算舍得。”他伴着李秉走到座椅前,先自己坐下,又请李秉坐下,漫不经心聊到:
“一说到老三这事,父皇不让我插手,年节期间,文武百官休朝十日,却累的襄王殿下还每日去刑部操劳,倒是我落得一身轻松。”
他短促的叹口气,一爬张拍在自己腿上:“算了,都过去了,不说这个事情了。我不常出来,刚看了你的妹妹们,这小孩子唱起来可真快,距上次见才没多久,一下又高了一截。”
他看着李秉,两人都沉默不语,再没什么好客套的,终于聊到了正题:“对了,听王叔说,你这次出去武功长进不少?你小时候不是不喜欢练武吗?怎么忽然间迷上武功了?”
“啊?”李秉乍被这么一问,不知从何说起,遂道:“这话就说来话长了,本来也没想好好学,鬼使神差的,就学了一点,结果越学越多。在江湖转了一圈,还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说完,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选听着这话,目光落到李秉手腕上,忽然一愣,眉头紧皱,满脸诧异,转瞬回过神,面色恢复如常,却还是看着李秉的手腕。
“哦?要紧吗?”太子关切的问道:“是惹上什么江湖势力了吗?”
“那倒没有,就是练功练岔了,内功出了点问题。”李秉摆手道:“没什么要紧,谢谢太子挂怀。”
“虽然襄王叔也是武学高手,不过一山还有一山高,你要是要是有什么问题,我倒是可以给你说个两好去处。”
他看着李秉听得专心,略有些满意,微笑道:“虽然兵部也有‘武略馆’,藏有不少武学典籍可以翻阅,但是比起我今天给你说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太子起身,将正殿的门关起来,这么一本正经,倒是惹得李秉更加好奇。
“这个事情,原本只有皇子才可以知道,今日说给你听,可不要外传。连你的结拜兄弟们,也不能说。”
李秉微微颔首,又听太子凑近些,细语道:
“在隋之前,我们李家,也是脱胎于诸如‘长安非派’这样的势力,一脚入朝为官,一脚又在江湖,两边相互驰援,算是有利有弊吧。
话说回来,当年隋朝覆灭,天下割据。当时的大势力:二薛、二李、宋、刘、王、窦、萧、杜、梁。哪一个背后没有一点江湖力量?
我们李家背后的力量也不少,其中最大、最忠诚的两股力量,就是‘钧威阁’‘云琅台’。这两个门派,一家重内功,一家重外功,各有所长。
‘云琅台’要早一些,大概要追溯到西晋,是李家先祖所创,传承几百年的基业。‘钧威阁’是李家在北朝为官时候,招揽的江湖势力,三代嫡亲联姻六次,才有了铁打般稳固的联系。
高祖(李渊)击败其他割据势力,建立这大唐基业之后,明面上,不便再与江湖帮派有密切的联系。
这两个门派在李家授意之下,偃旗息鼓,合并为一派,各取
名字一半,唤作‘威阁琅台’,渐渐隐退江湖,只作为后援,替李家监控江湖。有了朝廷暗中支持,更容易博览天下武学,成为不世出的高深门派。
威阁琅台弟子不算多,但几乎都是内家外家高手,效忠于李家。这样的人,放在朝局纷争,两军千万人马对垒中,或许作用有限,但是要保护一个人周全,就没有那么难。”
太子说道这里,浅浅一笑,看着李秉:“禁军统领‘蒙海远’为何如此得父皇器重,因为他就是从威阁琅台出来的人。不仅如此,他祖上三代都是威阁琅台的人,底细清白。绝对可以信得过。”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心动?威阁琅台博览天下武学,你想学的,他自然都有。”太子笑嘻嘻,一手四指轻轻在桌面敲了敲,似乎在等李秉回应,又道:
“你要是喜欢术法,倒是有个更厉害些的门派。
当年太宗陛下登基后,为了弥补‘威阁琅台’的缺陷。便暗中创建了另外两个门派。
其中一个名为‘阡陌宫’,用来专门暗中打探江湖消息,最厉害的时候,密探几乎遍布所有州府。不过后来这个门派被纵横一脉的‘天演阁’和‘天机宫’发现,查了个底朝天。
消息瞒不住,干脆转为明面上的势力,就成了后来的兵部下设机构‘百流司’。这个倒是没什么,这么多年下来,也只剩了个空壳。但另一个却很厉害。
太宗先祖,当年痴迷术法阵法,不满‘威阁琅台’在术法上的研究,便另外创建一个门派,称为‘秦王殿’。门派中人,从不世出,只专心研究天下术法,成了一个隐世门派,因为坐落在秦岭大山之中,人迹罕至,江湖上也几乎没有几人知晓。
不过那里的术法,集多家所长,自成一脉,普天之下,也没有几家能与之相比。
你要是想见识见识,我可以为你引荐。”
李秉倒吸一口凉气,倒是完全不知道皇家之中,还有这些隐秘。
看着他惊异的眼神,太子志得意满,咧嘴一笑:“原本这些门派也不甚活跃,除了年年从国库里领银子,也没什么作为。知道平定安史之乱,才知道这些门派的妙用。如果你在武学或者术法上有所图,这两个地方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太子说的兴起,干脆讲起了自己入住东宫后,曾经去‘威阁琅台’挑选近侍的经历,里面的典籍之丰富,弟子功夫之卓越,一句一句讲来,转眼就是半个时辰。
冬日昼短夜长,这申时还未过,天就转暗下来,太子起身说回宫还有要事,再次向李秉就巴蜀的事情道谢后,起身离开。
临行前,他取下腰牌,留给李选:
“你难得出宫一趟,年节灯会又热闹。留着我的腰牌,宫门下钥之后回来也没关系,只是不要忘记明日一早,还要去给父皇皇后请安。”
两人谢过太子,恭送他出府,看着人影远去,李秉才松了一口气:
“终于走了!憋得我一身汗,听太子聊武学聊的这么开心,还是第一次。”
他看着李选在一边连连发笑,猛拍了他肩膀:“你还笑得出来?那可是未来皇上,这应对起来,轻了就是傲慢无礼,重了就是谄媚,每句话都要掂量清楚再说,可真累。”
“你呀!你呀!”李选看着他的样子,摇了摇头:“有时候觉得你挺聪明的,可笨起来,真的像猪一样!什么时候跟临渊学学,心思细腻一点才好。”
李秉扭着身子,尖声尖气,学着李选:“捏捏捏,什么时候跟临渊学学,心思细腻一点才好~!”说完朝着李选吐舌头:
“临渊,临渊!就见过两次,好像熟的跟什么似的。真不知道是他是你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还是我是。你要是见过私底下的他,还指不定多嫌弃呢!”
“嘿嘿嘿嘿!”李选咯咯咯笑个不停:“你这是嫉妒?还是吃醋?”
话音刚落,却瞧着李秉一下扑在他身上,开始挠他的腰窝。“还吃醋!还吃不吃了?”
两人拧成一团,打打闹闹半天,李选身子孱弱,哪里是李秉的对手,连连求饶。
“好了,好了!别闹了,不过说真的,你没看出太子用意吗?”
“什么用意?”
“哎呀!笨!”李选嫌弃的骂他一句:“睦王倒了,你猜猜之后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是谁?”
“嗯……”李秉沉思半天:“那剩下就是五皇子?可是五皇子也才二十岁啊,和太子差了十五岁,威胁不到吧。”
“笨啊!是你啊!”
“我?!!!”李秉呆如木鸡,细细琢磨李选的话,半晌才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个世子啊!”
李选一把拉过李秉,凑到他耳边:“父皇在东宫时候生的,只有太子和睦王。登基后,父皇忙于朝政,后来又有安史之乱,一连七八年都没有皇子诞生,所以后来的皇子年纪都比太子、睦王小不少。
就连五皇兄也才成年不久,两年前才迁出宫,又在朝廷里势单力薄,对太子可是一点威胁也没有的。(二十弱冠成年,非十八。)
八皇兄、十皇兄,也几乎都如此。我就更不用说了,母亲早亡,天生带残,在宫里是最不得宠的一个。
剩下就是十五弟,生母是当今贞懿皇后,虽然也算是嫡子,不过他也才六岁,对太子这个嫡长子来说,也不值一提。
现在睦王已经不能翻身了,宫内已经无人可以相敌。倒是你和襄王叔。早就是他的眼中钉。这下他腾出手来,就要在你们身上下功夫了。”
李秉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关系,傻兮兮问道:“为什么?”
“这还不明白吗?襄王叔战功无数,天下多一半的兵马将军都曾是他旧部,你只想想年节这几天,登门拜访你家的文官武将有多少?怕是回京的官员都来过了吧,你心里还没点底吗?”
“可是我和父王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啊。”李秉立刻反驳:“我父王不是早早就解甲归田了吗?连朝廷的事情都一点都不过问。”
李选嗤笑:“你是真的没这个意思,不过你父王嘛……哎!总之,现在的情况是,父皇还在,襄王叔恪守本分,一大家人和和睦睦。
但是这两年,父皇服食的丹药越来越多,身子也大不如从前,今年已经有好几次咳血出来,底子里已经完全空虚了,都是在用丹药汤药吊命。
太子殿下,刚刚结束和睦王的内斗,朝局之中根基不稳,明面上支持他的武将,更是一个没有。
倒是襄王叔,虽然远离朝局多年,但是当年的部下,如今都已经位列将军,在清议中也广受好评。鱼朝恩这眼看是要倒了,朝廷里连个能制衡他的人都没有。假如这个时候……”
李选声音压的更低:“我是说假如,我父皇驾崩……襄王叔如果真的要有点什么想法,太子哪来的力量阻拦啊。不说别人,就连禁军统领蒙海远,也算是你父王的师弟。
到时候来个王叔辅政……都不用见血,凭你父王的才智,架空一个‘敦厚老实’的太子,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李秉更是一惊,又听他郑重其事的道:“没错的。襄王叔直到安史之乱之前的四五年,都在“威阁琅台”习武,那一身高强武艺,都是李家家学。”
“这些我怎么都不知道。”
“不是皇子,严禁外传!你以为太子会这么好心告诉你?他心里可盘算着呢。”李选挤眉弄眼:“你若是今日点头,他明日就可以为你安排妥当。”
“这两件事又有什么关系?”他刚说完,自己又反应过来:“你是说,如果我沉迷武学,父王膝下再无其他子嗣可托,自然也不会去打龙椅的主意?”
李选终于呼出一口气:“对咯!你现在才反应过来啊!襄王叔对你的疼爱超过一切,就算只为你将来考量,说不定还真的……”
不等他说完,李秉傻笑望着他:“好了好了……越说越没边了,你开起玩笑还真像那么回事,连我都差点信了,白痴!”
“诶,不过那个秦王殿和威阁琅台,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比起长安非派又如何?”
李选也懒得跟他斗嘴,不再提太子的事情:“我又没去过,我怎么知道。反正只知道有这么两个地方。”
他伸个懒腰:“难得出来一趟,还想着松泛松泛。你也不带我去看看魏泽他们,年节的时候,西市可热闹的很,我才不要在你府上傻坐一天。”
李秉喊了下人,取了貂绒披风来,递到李选手上:“天色暗下来,外面可冷,你把这个披上。我们现在去,还赶得上和魏泽他们一起用晚膳,正好介绍给你我新的结拜兄弟,安庆方。”
两人并肩而行,刚到院子门口,迎面碰上彩姨。
“刚才家的人来过。看你在房里说话,就没打扰你们。家说一切都准备好了,明日要是方便的话,就可以过去。明日让你父王也回来,跟你一起去吧……”
“家?钦天监家?你找他们干什么?”
彩姨交代下人去找李秉的时候,也没说清楚这宫里的人到底是谁,弄的他着急忙慌回到府上,才发现堂上坐的原来是十一皇子李选。
“你来之前也不……”
不等他说完进门,另一个人影从门侧边走出来,收了手中正在把玩的剑,微笑着看着李秉。
“太子殿下?”
来人正是太子李适,看起来比睦王李述年长几岁,一身土黄常服,圆顶绸帽,中间镶青白玉,深褐腰带,坠三环玉佩。他肤色略深些,四方脸,额角阔而饱满,鼻挺而直,嘴唇厚实,没有了睦王的精明睿智的面容,倒是显得更敦厚沉稳。
他微微一笑,阳光洒脱:“李秉,好久不见!”
看着李秉刚要行礼,他一把扶起:“免礼,免礼,都是堂兄弟,也没有外人在,不必拘礼!”这说起话来节奏缓慢,但抑扬顿挫格外明显。
“我给皇后请安出来,正好在路上碰到老十一找母后要出宫令牌。怕他麻烦,就送他出来,也一道来看看。上次蜀中的事情,还多亏你帮忙。睦王都送里礼物过来,我还没来得及感谢呢。”
(太子生母为睿真皇后,已亡故,当今皇后为贞懿皇后,并非太子生母。)
说完,太子有掂了掂手上那柄剑,交到李秉手上正是睦王送的“倦尘”。
“这剑还是去年父皇军场校武,赏给三弟的,他能转赠给你,也算舍得。”他伴着李秉走到座椅前,先自己坐下,又请李秉坐下,漫不经心聊到:
“一说到老三这事,父皇不让我插手,年节期间,文武百官休朝十日,却累的襄王殿下还每日去刑部操劳,倒是我落得一身轻松。”
他短促的叹口气,一爬张拍在自己腿上:“算了,都过去了,不说这个事情了。我不常出来,刚看了你的妹妹们,这小孩子唱起来可真快,距上次见才没多久,一下又高了一截。”
他看着李秉,两人都沉默不语,再没什么好客套的,终于聊到了正题:“对了,听王叔说,你这次出去武功长进不少?你小时候不是不喜欢练武吗?怎么忽然间迷上武功了?”
“啊?”李秉乍被这么一问,不知从何说起,遂道:“这话就说来话长了,本来也没想好好学,鬼使神差的,就学了一点,结果越学越多。在江湖转了一圈,还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说完,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选听着这话,目光落到李秉手腕上,忽然一愣,眉头紧皱,满脸诧异,转瞬回过神,面色恢复如常,却还是看着李秉的手腕。
“哦?要紧吗?”太子关切的问道:“是惹上什么江湖势力了吗?”
“那倒没有,就是练功练岔了,内功出了点问题。”李秉摆手道:“没什么要紧,谢谢太子挂怀。”
“虽然襄王叔也是武学高手,不过一山还有一山高,你要是要是有什么问题,我倒是可以给你说个两好去处。”
他看着李秉听得专心,略有些满意,微笑道:“虽然兵部也有‘武略馆’,藏有不少武学典籍可以翻阅,但是比起我今天给你说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太子起身,将正殿的门关起来,这么一本正经,倒是惹得李秉更加好奇。
“这个事情,原本只有皇子才可以知道,今日说给你听,可不要外传。连你的结拜兄弟们,也不能说。”
李秉微微颔首,又听太子凑近些,细语道:
“在隋之前,我们李家,也是脱胎于诸如‘长安非派’这样的势力,一脚入朝为官,一脚又在江湖,两边相互驰援,算是有利有弊吧。
话说回来,当年隋朝覆灭,天下割据。当时的大势力:二薛、二李、宋、刘、王、窦、萧、杜、梁。哪一个背后没有一点江湖力量?
我们李家背后的力量也不少,其中最大、最忠诚的两股力量,就是‘钧威阁’‘云琅台’。这两个门派,一家重内功,一家重外功,各有所长。
‘云琅台’要早一些,大概要追溯到西晋,是李家先祖所创,传承几百年的基业。‘钧威阁’是李家在北朝为官时候,招揽的江湖势力,三代嫡亲联姻六次,才有了铁打般稳固的联系。
高祖(李渊)击败其他割据势力,建立这大唐基业之后,明面上,不便再与江湖帮派有密切的联系。
这两个门派在李家授意之下,偃旗息鼓,合并为一派,各取
名字一半,唤作‘威阁琅台’,渐渐隐退江湖,只作为后援,替李家监控江湖。有了朝廷暗中支持,更容易博览天下武学,成为不世出的高深门派。
威阁琅台弟子不算多,但几乎都是内家外家高手,效忠于李家。这样的人,放在朝局纷争,两军千万人马对垒中,或许作用有限,但是要保护一个人周全,就没有那么难。”
太子说道这里,浅浅一笑,看着李秉:“禁军统领‘蒙海远’为何如此得父皇器重,因为他就是从威阁琅台出来的人。不仅如此,他祖上三代都是威阁琅台的人,底细清白。绝对可以信得过。”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心动?威阁琅台博览天下武学,你想学的,他自然都有。”太子笑嘻嘻,一手四指轻轻在桌面敲了敲,似乎在等李秉回应,又道:
“你要是喜欢术法,倒是有个更厉害些的门派。
当年太宗陛下登基后,为了弥补‘威阁琅台’的缺陷。便暗中创建了另外两个门派。
其中一个名为‘阡陌宫’,用来专门暗中打探江湖消息,最厉害的时候,密探几乎遍布所有州府。不过后来这个门派被纵横一脉的‘天演阁’和‘天机宫’发现,查了个底朝天。
消息瞒不住,干脆转为明面上的势力,就成了后来的兵部下设机构‘百流司’。这个倒是没什么,这么多年下来,也只剩了个空壳。但另一个却很厉害。
太宗先祖,当年痴迷术法阵法,不满‘威阁琅台’在术法上的研究,便另外创建一个门派,称为‘秦王殿’。门派中人,从不世出,只专心研究天下术法,成了一个隐世门派,因为坐落在秦岭大山之中,人迹罕至,江湖上也几乎没有几人知晓。
不过那里的术法,集多家所长,自成一脉,普天之下,也没有几家能与之相比。
你要是想见识见识,我可以为你引荐。”
李秉倒吸一口凉气,倒是完全不知道皇家之中,还有这些隐秘。
看着他惊异的眼神,太子志得意满,咧嘴一笑:“原本这些门派也不甚活跃,除了年年从国库里领银子,也没什么作为。知道平定安史之乱,才知道这些门派的妙用。如果你在武学或者术法上有所图,这两个地方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太子说的兴起,干脆讲起了自己入住东宫后,曾经去‘威阁琅台’挑选近侍的经历,里面的典籍之丰富,弟子功夫之卓越,一句一句讲来,转眼就是半个时辰。
冬日昼短夜长,这申时还未过,天就转暗下来,太子起身说回宫还有要事,再次向李秉就巴蜀的事情道谢后,起身离开。
临行前,他取下腰牌,留给李选:
“你难得出宫一趟,年节灯会又热闹。留着我的腰牌,宫门下钥之后回来也没关系,只是不要忘记明日一早,还要去给父皇皇后请安。”
两人谢过太子,恭送他出府,看着人影远去,李秉才松了一口气:
“终于走了!憋得我一身汗,听太子聊武学聊的这么开心,还是第一次。”
他看着李选在一边连连发笑,猛拍了他肩膀:“你还笑得出来?那可是未来皇上,这应对起来,轻了就是傲慢无礼,重了就是谄媚,每句话都要掂量清楚再说,可真累。”
“你呀!你呀!”李选看着他的样子,摇了摇头:“有时候觉得你挺聪明的,可笨起来,真的像猪一样!什么时候跟临渊学学,心思细腻一点才好。”
李秉扭着身子,尖声尖气,学着李选:“捏捏捏,什么时候跟临渊学学,心思细腻一点才好~!”说完朝着李选吐舌头:
“临渊,临渊!就见过两次,好像熟的跟什么似的。真不知道是他是你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还是我是。你要是见过私底下的他,还指不定多嫌弃呢!”
“嘿嘿嘿嘿!”李选咯咯咯笑个不停:“你这是嫉妒?还是吃醋?”
话音刚落,却瞧着李秉一下扑在他身上,开始挠他的腰窝。“还吃醋!还吃不吃了?”
两人拧成一团,打打闹闹半天,李选身子孱弱,哪里是李秉的对手,连连求饶。
“好了,好了!别闹了,不过说真的,你没看出太子用意吗?”
“什么用意?”
“哎呀!笨!”李选嫌弃的骂他一句:“睦王倒了,你猜猜之后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是谁?”
“嗯……”李秉沉思半天:“那剩下就是五皇子?可是五皇子也才二十岁啊,和太子差了十五岁,威胁不到吧。”
“笨啊!是你啊!”
“我?!!!”李秉呆如木鸡,细细琢磨李选的话,半晌才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个世子啊!”
李选一把拉过李秉,凑到他耳边:“父皇在东宫时候生的,只有太子和睦王。登基后,父皇忙于朝政,后来又有安史之乱,一连七八年都没有皇子诞生,所以后来的皇子年纪都比太子、睦王小不少。
就连五皇兄也才成年不久,两年前才迁出宫,又在朝廷里势单力薄,对太子可是一点威胁也没有的。(二十弱冠成年,非十八。)
八皇兄、十皇兄,也几乎都如此。我就更不用说了,母亲早亡,天生带残,在宫里是最不得宠的一个。
剩下就是十五弟,生母是当今贞懿皇后,虽然也算是嫡子,不过他也才六岁,对太子这个嫡长子来说,也不值一提。
现在睦王已经不能翻身了,宫内已经无人可以相敌。倒是你和襄王叔。早就是他的眼中钉。这下他腾出手来,就要在你们身上下功夫了。”
李秉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关系,傻兮兮问道:“为什么?”
“这还不明白吗?襄王叔战功无数,天下多一半的兵马将军都曾是他旧部,你只想想年节这几天,登门拜访你家的文官武将有多少?怕是回京的官员都来过了吧,你心里还没点底吗?”
“可是我和父王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啊。”李秉立刻反驳:“我父王不是早早就解甲归田了吗?连朝廷的事情都一点都不过问。”
李选嗤笑:“你是真的没这个意思,不过你父王嘛……哎!总之,现在的情况是,父皇还在,襄王叔恪守本分,一大家人和和睦睦。
但是这两年,父皇服食的丹药越来越多,身子也大不如从前,今年已经有好几次咳血出来,底子里已经完全空虚了,都是在用丹药汤药吊命。
太子殿下,刚刚结束和睦王的内斗,朝局之中根基不稳,明面上支持他的武将,更是一个没有。
倒是襄王叔,虽然远离朝局多年,但是当年的部下,如今都已经位列将军,在清议中也广受好评。鱼朝恩这眼看是要倒了,朝廷里连个能制衡他的人都没有。假如这个时候……”
李选声音压的更低:“我是说假如,我父皇驾崩……襄王叔如果真的要有点什么想法,太子哪来的力量阻拦啊。不说别人,就连禁军统领蒙海远,也算是你父王的师弟。
到时候来个王叔辅政……都不用见血,凭你父王的才智,架空一个‘敦厚老实’的太子,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李秉更是一惊,又听他郑重其事的道:“没错的。襄王叔直到安史之乱之前的四五年,都在“威阁琅台”习武,那一身高强武艺,都是李家家学。”
“这些我怎么都不知道。”
“不是皇子,严禁外传!你以为太子会这么好心告诉你?他心里可盘算着呢。”李选挤眉弄眼:“你若是今日点头,他明日就可以为你安排妥当。”
“这两件事又有什么关系?”他刚说完,自己又反应过来:“你是说,如果我沉迷武学,父王膝下再无其他子嗣可托,自然也不会去打龙椅的主意?”
李选终于呼出一口气:“对咯!你现在才反应过来啊!襄王叔对你的疼爱超过一切,就算只为你将来考量,说不定还真的……”
不等他说完,李秉傻笑望着他:“好了好了……越说越没边了,你开起玩笑还真像那么回事,连我都差点信了,白痴!”
“诶,不过那个秦王殿和威阁琅台,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比起长安非派又如何?”
李选也懒得跟他斗嘴,不再提太子的事情:“我又没去过,我怎么知道。反正只知道有这么两个地方。”
他伸个懒腰:“难得出来一趟,还想着松泛松泛。你也不带我去看看魏泽他们,年节的时候,西市可热闹的很,我才不要在你府上傻坐一天。”
李秉喊了下人,取了貂绒披风来,递到李选手上:“天色暗下来,外面可冷,你把这个披上。我们现在去,还赶得上和魏泽他们一起用晚膳,正好介绍给你我新的结拜兄弟,安庆方。”
两人并肩而行,刚到院子门口,迎面碰上彩姨。
“刚才家的人来过。看你在房里说话,就没打扰你们。家说一切都准备好了,明日要是方便的话,就可以过去。明日让你父王也回来,跟你一起去吧……”
“家?钦天监家?你找他们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