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连着两日没好好休息,李秉在玉蕊庄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盈澜儿一早已经离开了,说是要去梁州城内打探一下韩临渊的消息;刺史安排的帮手人也已经在碧玉岛和张校尉做了交接,玉蕊庄里只剩下几十个兵卒。
李秉刚到了大堂,发现除去日麦,还有三人紫袍人在堂上等着。
三人看他进门之后,立即起身,为首的那人先做了自我介绍:“在下褒教,范毅康,教号阳平。特奉融教宫主之命,前迎接世子殿下。”
这人身上的紫袍,款式和昨日所见“衮雪飞尊”的相近,但这人年纪只有三十出头,莫非也是飞尊上人?他身边还有其他两个褒教弟子,纯色紫衣,只有领口上有三道银色绣纹,和“象尊者“樊夕象一样,都是融教的三纹弟子。
“你也是褒教的飞尊上人吗?”
“范某不才,一年前才得晋升。是六位飞尊上人里资历最浅的一个。”阳平飞尊说话时,满脸笑容,瞧着是个处事圆滑之人。
“那范兄的功夫一定很厉害了?”李秉说话间,打量了一下他双手虎口,皮肤细嫩,并没有厚茧,身上的皮肉也不精致,并不太像一个外家高手。
“不敢当,不敢当。只是把褒教的入门功夫练的纯熟些罢了,和其他几位飞尊还差的很远。”阳平飞尊说话时,总是略微欠身,谈吐间对李秉十分恭谦,时时挂着笑容。
他从身旁的弟子那里接过一张帖子,递到李秉手里:“几位飞尊和宫主都在‘汉台正宫’里等着世子殿下,刺史大人安排完寻找韩公子的事情之后也会到。算着时间也差不多,殿下是不是现在就要出发……”
李秉接过帖子,随手打开,扫了一眼,是融教宫主的请柬,言辞恳切,感觉倒是有点过于郑重其事了。
“也好!”除了日麦,李秉还带了一队兵卒,总共三十人,只是撑撑场面,没指望他们能帮上什么忙。
经过南湖用的船还是那艘花船,里面的污杂装饰通通被拿掉,人也已经换过一波,一半是城卫军,一半褒教弟子,二者形如一体。在梁州境内,褒教还真的吃的开。
一行人在南湖渡口下了船,换马直奔广平渡口,过了百年桥,走到汉江对岸,紫色矮矮的城墙,里面就是褒教大本营。
路上范毅康和李秉随便聊天,谈吐不俗,也很有些见地;不但热情好客,对李秉还十分恭敬、谨小慎微。但即便这样,李秉更生出些不安来,似乎此人表面平顺,实则心机颇深,让李秉也看不透,难以取信。
梁州城对岸这座小城池,本来就是汉晋时期“汉中城”的旧址,一切还沿袭前朝的旧制,连城楼匾额都还写着“汉中城”。
它虽然也是四方城,但是绝大多数街道都不是正南正北的十字交叉,也不存在坊市一说,各种房屋沿街而建,挤挤挨挨,还有不少棚户,不如唐朝城市规整,街道较窄,加之多数房屋已有年岁,疏于打理,有些破落的乡下感觉。
这都不算,整条街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臭味,食物的腐丑夹杂着动物粪便和下水沟的味道,令人不快。
“这里就是褒教?”李秉有些难以置信,窄窄的街道上挤满了人,除了身穿紫衣的褒教弟子之外,还有不少身着粗布衣服的市井小民,沿街摆摊,吵嚷喧哗。似乎是疏于管理,实在有些令人心烦。
他直接下了马匹,将缰绳递给身后的兵卒,因为这汉中城的街上,人实在是太多了,马匹难以前行。除非强行赶人开路,否则只能步行。
“是也不是。”阳平飞尊也跟着下马,并行说道:
“汉中城在两晋的时候就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本朝太宗年间,褒教逐渐修缮汉中城的城墙之后,就从梁州城里搬了过去。汉中城内,有一个汉台行宫遗址,虽然房子没了,但墙还在,就当了内门。这外面的街市,是外门弟子的住所。”
李秉瞧瞧两旁街道,每隔一些棚户,就有一座还看得过眼的房子,估计就是当时外门弟子的住所。
“后来,褒教人丁兴旺,汉中城里,也逐渐有了外人。不过大多是些贫苦百姓,不是在梁州城里过不下去了,就是下面村落里的灾民,来这个寻个遮头挡雨的地方。
起初褒教还帮着灾民搭个棚子凑合着住,后来人越来越多,汉中城也只有这么大,不到梁州城的五分之一,连棚子都搭不下了,干脆就让所有的外门弟子也住回褒教正宫里面,外门弟子的房子全部改成通铺。”
飞尊上人极力的帮着李秉从人群中穿过,百姓看见他的衣袍也大多退让。
“殿下勿怪,这些人只想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人一多,就不太容易管……”
“无妨。褒教能给这些人提供个住处已经很好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子美’若来过梁州,必然欢喜的很。”
李秉说道此处,不经意间瞥见日麦,连他对褒教的义举有所触动,微微点头。
“禀世子殿下,杜甫二十多年前从长安去蜀中的路上,曾经到过褒教,还留下两件墨宝,在褒教正宫中存着,在下可以带世子去看看。”阳平飞尊说道,忽然长叹一口气:
“一年前,诗圣在潭州去世,实在令人惋惜。宫主大人还亲自去吊唁过。”
看着周围这些贫民的生活,李秉有点感动,他实在是不相信这样的一个教派会和融教产生关系。
可转念一想,汉中城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若一开始绕远走略微僻静的路,说不定还早些到正宫。阳平飞尊选这条路,只怕有表功的意思,事情是好事,但这人心思太不单纯。
总算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路上的人逐渐少起来,味道也淡了些,一道青砖围墙映入眼帘,便是融教正宫所在,四五座高塔也很显眼,样子不是佛教密檐塔,倒是很接近两晋时期的没有棱角的圆檐塔——李秉觉得实在有些土气。
“前面就是褒教正宫所在了。因为马上要春汛,梁州境内,汉江、嘉陵江容易犯水患,今年看气候尤其湿润,‘寒宵’‘丰成’两位飞尊带着多数弟子去检修河道堤坝了,不在正宫里。
春耕也要开始准备,‘涅衣飞尊’‘素琴飞尊’和‘渔耕阁’的弟子忙着照料田地。除了褒
教自己的薄田以外,还要帮远处相间的鳏寡犁地,确保不失了播种时机,今日也赶不回来。”
李秉“哦”了一声,阳平飞尊又补充道:“渔耕阁是褒教十二阁之一,主要管着农鱼的事。现在正宫里弟子不多,但是已经安排在正宫门口,等候世子大人检阅。”
“检阅不敢当,就是随便看看,有劳费心安排。”李秉有点诧异,心道即便自己是奉旨办事,褒教也太郑重其事了一点,总觉得怪怪的。
阳平飞尊笑道:“教主大人已经很多年不见客了,平日里,我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这次听说世子殿下到访,也会来相见,他老人家不问世事已久,如果到时候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世子大人见谅。”
这一席话让李秉更摸不到头脑:“教主和你之前说的宫主,难道不是同一个人吗?”
“并不是同一个人,教主是褒教真正的头领,只不过他老人家一心钻研教义,不过问俗世已经很多年了。平日里褒教的一应事物,都是宫主在管着。殿下昨日见过的‘衮雪飞尊’和上一任的褒教宫主都是教主的亲传徒弟,而现任的宫主又是教主的徒孙。”
“那教主岂不是已经很大年纪了?”
“百岁有余!”阳平飞尊笑着回话,又强调了一遍:“如果教主大人对世子有任何不敬,还请世子大人念在他年岁已高,切勿见怪!”
李秉不知其用意,应允道:“无妨。”
一行人终于到了褒教正宫门口,守门的两个弟子看见阳平飞尊,抱拳问安,眼神中略有不安:“见过世子殿下!见过阳平飞尊!”
李秉只以为他们是紧张,并不在意,正要进门,阳平飞尊却停下问道:“怎么只有你们两人当值?”
守门的弟子抱拳:“回飞尊上人,原本已经吩咐下来,说今日有贵客,门口要八人迎,不能失了礼数……我们本来也照做了……可是……”
这人说话吞吞吐吐,还不是看向李秉和日麦,又盯着阳平飞尊,似乎有苦难言。
“有什么事就说……”阳平飞尊刚刚给李秉夸海口,转过来就遇见礼数不周的事情,实在是有些下面子。
守门的弟子闻言,抱拳道:“今日一早,宫主派人协助城防军出城去搜查长安非派‘韩公子’的下落,结果韩公子没找到,却找到了……”他说到此处,又看了李秉一眼,还压低了声音道:
“却找到了……‘樊夕象’师兄的尸体,全身乌青,七窍流血,死状很惨,好像是被毒死的,一炷香的时间之前,才刚刚被抬进去……其他几个守门的弟子去帮忙了,还有一个弟子去田地里找‘素琴飞尊’回来验尸。”
阳平飞尊倒吸一口凉气,冷静片刻,才对李秉道:“门派里出了变故,礼数不周,请世子见谅。”
李秉虽然见过象尊者,但并不知道他的本名就是“樊夕象”,只道:“死者为大。这么大的事情,阳平飞尊要不要去看看。”
————————————————————
杜甫在大历五年冬去世,现在是大历七年初——公元772年,确实也相隔不久。
盈澜儿一早已经离开了,说是要去梁州城内打探一下韩临渊的消息;刺史安排的帮手人也已经在碧玉岛和张校尉做了交接,玉蕊庄里只剩下几十个兵卒。
李秉刚到了大堂,发现除去日麦,还有三人紫袍人在堂上等着。
三人看他进门之后,立即起身,为首的那人先做了自我介绍:“在下褒教,范毅康,教号阳平。特奉融教宫主之命,前迎接世子殿下。”
这人身上的紫袍,款式和昨日所见“衮雪飞尊”的相近,但这人年纪只有三十出头,莫非也是飞尊上人?他身边还有其他两个褒教弟子,纯色紫衣,只有领口上有三道银色绣纹,和“象尊者“樊夕象一样,都是融教的三纹弟子。
“你也是褒教的飞尊上人吗?”
“范某不才,一年前才得晋升。是六位飞尊上人里资历最浅的一个。”阳平飞尊说话时,满脸笑容,瞧着是个处事圆滑之人。
“那范兄的功夫一定很厉害了?”李秉说话间,打量了一下他双手虎口,皮肤细嫩,并没有厚茧,身上的皮肉也不精致,并不太像一个外家高手。
“不敢当,不敢当。只是把褒教的入门功夫练的纯熟些罢了,和其他几位飞尊还差的很远。”阳平飞尊说话时,总是略微欠身,谈吐间对李秉十分恭谦,时时挂着笑容。
他从身旁的弟子那里接过一张帖子,递到李秉手里:“几位飞尊和宫主都在‘汉台正宫’里等着世子殿下,刺史大人安排完寻找韩公子的事情之后也会到。算着时间也差不多,殿下是不是现在就要出发……”
李秉接过帖子,随手打开,扫了一眼,是融教宫主的请柬,言辞恳切,感觉倒是有点过于郑重其事了。
“也好!”除了日麦,李秉还带了一队兵卒,总共三十人,只是撑撑场面,没指望他们能帮上什么忙。
经过南湖用的船还是那艘花船,里面的污杂装饰通通被拿掉,人也已经换过一波,一半是城卫军,一半褒教弟子,二者形如一体。在梁州境内,褒教还真的吃的开。
一行人在南湖渡口下了船,换马直奔广平渡口,过了百年桥,走到汉江对岸,紫色矮矮的城墙,里面就是褒教大本营。
路上范毅康和李秉随便聊天,谈吐不俗,也很有些见地;不但热情好客,对李秉还十分恭敬、谨小慎微。但即便这样,李秉更生出些不安来,似乎此人表面平顺,实则心机颇深,让李秉也看不透,难以取信。
梁州城对岸这座小城池,本来就是汉晋时期“汉中城”的旧址,一切还沿袭前朝的旧制,连城楼匾额都还写着“汉中城”。
它虽然也是四方城,但是绝大多数街道都不是正南正北的十字交叉,也不存在坊市一说,各种房屋沿街而建,挤挤挨挨,还有不少棚户,不如唐朝城市规整,街道较窄,加之多数房屋已有年岁,疏于打理,有些破落的乡下感觉。
这都不算,整条街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臭味,食物的腐丑夹杂着动物粪便和下水沟的味道,令人不快。
“这里就是褒教?”李秉有些难以置信,窄窄的街道上挤满了人,除了身穿紫衣的褒教弟子之外,还有不少身着粗布衣服的市井小民,沿街摆摊,吵嚷喧哗。似乎是疏于管理,实在有些令人心烦。
他直接下了马匹,将缰绳递给身后的兵卒,因为这汉中城的街上,人实在是太多了,马匹难以前行。除非强行赶人开路,否则只能步行。
“是也不是。”阳平飞尊也跟着下马,并行说道:
“汉中城在两晋的时候就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本朝太宗年间,褒教逐渐修缮汉中城的城墙之后,就从梁州城里搬了过去。汉中城内,有一个汉台行宫遗址,虽然房子没了,但墙还在,就当了内门。这外面的街市,是外门弟子的住所。”
李秉瞧瞧两旁街道,每隔一些棚户,就有一座还看得过眼的房子,估计就是当时外门弟子的住所。
“后来,褒教人丁兴旺,汉中城里,也逐渐有了外人。不过大多是些贫苦百姓,不是在梁州城里过不下去了,就是下面村落里的灾民,来这个寻个遮头挡雨的地方。
起初褒教还帮着灾民搭个棚子凑合着住,后来人越来越多,汉中城也只有这么大,不到梁州城的五分之一,连棚子都搭不下了,干脆就让所有的外门弟子也住回褒教正宫里面,外门弟子的房子全部改成通铺。”
飞尊上人极力的帮着李秉从人群中穿过,百姓看见他的衣袍也大多退让。
“殿下勿怪,这些人只想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人一多,就不太容易管……”
“无妨。褒教能给这些人提供个住处已经很好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子美’若来过梁州,必然欢喜的很。”
李秉说道此处,不经意间瞥见日麦,连他对褒教的义举有所触动,微微点头。
“禀世子殿下,杜甫二十多年前从长安去蜀中的路上,曾经到过褒教,还留下两件墨宝,在褒教正宫中存着,在下可以带世子去看看。”阳平飞尊说道,忽然长叹一口气:
“一年前,诗圣在潭州去世,实在令人惋惜。宫主大人还亲自去吊唁过。”
看着周围这些贫民的生活,李秉有点感动,他实在是不相信这样的一个教派会和融教产生关系。
可转念一想,汉中城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若一开始绕远走略微僻静的路,说不定还早些到正宫。阳平飞尊选这条路,只怕有表功的意思,事情是好事,但这人心思太不单纯。
总算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路上的人逐渐少起来,味道也淡了些,一道青砖围墙映入眼帘,便是融教正宫所在,四五座高塔也很显眼,样子不是佛教密檐塔,倒是很接近两晋时期的没有棱角的圆檐塔——李秉觉得实在有些土气。
“前面就是褒教正宫所在了。因为马上要春汛,梁州境内,汉江、嘉陵江容易犯水患,今年看气候尤其湿润,‘寒宵’‘丰成’两位飞尊带着多数弟子去检修河道堤坝了,不在正宫里。
春耕也要开始准备,‘涅衣飞尊’‘素琴飞尊’和‘渔耕阁’的弟子忙着照料田地。除了褒
教自己的薄田以外,还要帮远处相间的鳏寡犁地,确保不失了播种时机,今日也赶不回来。”
李秉“哦”了一声,阳平飞尊又补充道:“渔耕阁是褒教十二阁之一,主要管着农鱼的事。现在正宫里弟子不多,但是已经安排在正宫门口,等候世子大人检阅。”
“检阅不敢当,就是随便看看,有劳费心安排。”李秉有点诧异,心道即便自己是奉旨办事,褒教也太郑重其事了一点,总觉得怪怪的。
阳平飞尊笑道:“教主大人已经很多年不见客了,平日里,我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这次听说世子殿下到访,也会来相见,他老人家不问世事已久,如果到时候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世子大人见谅。”
这一席话让李秉更摸不到头脑:“教主和你之前说的宫主,难道不是同一个人吗?”
“并不是同一个人,教主是褒教真正的头领,只不过他老人家一心钻研教义,不过问俗世已经很多年了。平日里褒教的一应事物,都是宫主在管着。殿下昨日见过的‘衮雪飞尊’和上一任的褒教宫主都是教主的亲传徒弟,而现任的宫主又是教主的徒孙。”
“那教主岂不是已经很大年纪了?”
“百岁有余!”阳平飞尊笑着回话,又强调了一遍:“如果教主大人对世子有任何不敬,还请世子大人念在他年岁已高,切勿见怪!”
李秉不知其用意,应允道:“无妨。”
一行人终于到了褒教正宫门口,守门的两个弟子看见阳平飞尊,抱拳问安,眼神中略有不安:“见过世子殿下!见过阳平飞尊!”
李秉只以为他们是紧张,并不在意,正要进门,阳平飞尊却停下问道:“怎么只有你们两人当值?”
守门的弟子抱拳:“回飞尊上人,原本已经吩咐下来,说今日有贵客,门口要八人迎,不能失了礼数……我们本来也照做了……可是……”
这人说话吞吞吐吐,还不是看向李秉和日麦,又盯着阳平飞尊,似乎有苦难言。
“有什么事就说……”阳平飞尊刚刚给李秉夸海口,转过来就遇见礼数不周的事情,实在是有些下面子。
守门的弟子闻言,抱拳道:“今日一早,宫主派人协助城防军出城去搜查长安非派‘韩公子’的下落,结果韩公子没找到,却找到了……”他说到此处,又看了李秉一眼,还压低了声音道:
“却找到了……‘樊夕象’师兄的尸体,全身乌青,七窍流血,死状很惨,好像是被毒死的,一炷香的时间之前,才刚刚被抬进去……其他几个守门的弟子去帮忙了,还有一个弟子去田地里找‘素琴飞尊’回来验尸。”
阳平飞尊倒吸一口凉气,冷静片刻,才对李秉道:“门派里出了变故,礼数不周,请世子见谅。”
李秉虽然见过象尊者,但并不知道他的本名就是“樊夕象”,只道:“死者为大。这么大的事情,阳平飞尊要不要去看看。”
————————————————————
杜甫在大历五年冬去世,现在是大历七年初——公元772年,确实也相隔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