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改革和众大臣话里藏针来来往往的对打了一阵,明里暗里都过了几招,这秦良玉带六千兵马入京,拱卫京师,算是达成一致了,至于皇帝自己掏钱给兵费,这个也只能随皇帝,谁叫皇帝拿的是内帑呢?这银子不经过户部,也不经过兵部,什么人也没办法,谁叫皇帝精乖呢?
这秦良玉带兵入京,算是有了定论
不过接下来,人选就不好弄了杨改革百度出来的,比如洪承畴,孙传庭,卢向升这些,那都可是在“农民起义”爆发之后,才逐步崛起的将领,而且还都是进士出身,现在,都还按部就班的当官呢没一个有秦良玉那样的威名和资历【书友“靓靓爸爸”说得不错,这皇帝应该称农民起义为造反】
再者,让他们转到武职,当将领,恐怕不行,现在武人的地位太低,无缘无故的让一个进士转到武职里,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是不可能的,至于日后是怎么领兵的?那是因为农民造反了,他们去镇压,也才顺势成了领兵的将领否则,是不可能去领兵的杨改革也纠结了,这些百度回来的人选,根本抛不出来啊
想来想去,真正的武人,就只有满桂,赵率教,战绩和资历还算靠谱祖大寿三兄弟现在,官阶还小了点,要拱卫京师,恐怕还轮不到他们要拱卫京师,这起码得要一个总兵的名头,否则,单位太小了,朝廷也看不上你,要拱卫京师总不能这里调一个营,那里调一个团祖大寿现在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副总,他那两兄弟,位子低,不靠谱
杨改革头疼,自己的这些资料,又不能公开,只好看看诸位大臣,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高人推荐不过这也是缘木求鱼,这历史自己都知道,那个行,那个不行,自己一清二楚,让这些朝臣推荐拱卫京师的人选,恐怕费力不讨好啊杨改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诸位卿家可有拱卫京师的人选?都不妨说说”崇祯帝杨改革无奈,只好让群臣们都说说,给自己腾出点时间好好考虑下该如何让这些人出场
下面的群臣见皇帝让大家推荐拱卫京师的人选,又见皇帝亲发内帑十万两给秦良玉,都知道了,这次拱卫京师是个肥差,皇帝也相当的大方一个个都心动准备把和自己有关系人推出来
“启禀陛下,臣举荐xx总兵xxx,xx总兵武勇过人,效忠朝廷,乃我朝不可多得的战将,陛下可召他入京,拱卫京师”一位老臣首先就推荐了这样好的机会,那里会错过
杨改革用手支着下巴?xx总兵xxx,根本没听过啊无名小卒一个,也就不感兴趣了,但是这是众大臣第一个推荐出来的,又不好直接说不行,想想,道:“这个人可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战绩?”
“呃”刚才那个推荐的大臣傻了,没想到皇帝会这样问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老夫出面,皇帝都不给几分薄面?这面子往哪里搁啊下不得台,下不得台
“拿不出什么值得说道的战绩,也就不要给朕推荐了,免得到时候转进如风,抛君弃父,大家脸上都不好看”杨改革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推荐可没好脸色,,这可关系到我x后的生存问题,你也敢跟我打马虎眼,杨改革气不打一处来很想扁一顿这家伙,又看人家七老八十了,唉,还是算了
刚才推荐的那个大臣被皇帝如此的奚落一顿,脸上挂不住脸上红彤彤的异常尴尬,用袖子遮了脸面,退了回去
杨改革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问他们,问他们干嘛?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他们推荐的人有没有用,难道还准确得过历史?自己连这后来的历史都知道,还问他们干嘛?缘木求鱼
想了想,于是就问道:“朕查看了一下我朝带兵将领的名册,找了一些战绩还算出众的,诸位卿家议一议”
众大臣争准备跃跃欲试的推荐一些人选过来,见皇帝又要自己提名人选了,又只好看看皇帝准备提那些人,暗自骂刚才推荐的那个老家伙,你推荐什么不好,偏偏推荐个无能的,连带我们的推荐机会也没了
“满桂”杨改革第一个就提出了满桂这个人,后来可是在北京保卫战当中,下了大力的,忠心就不用说了,战力也是可以的,和野猪皮打对战的人,战斗力,也是一顶一的杨改革自然第一个就提到他了而且这满桂,杨改革本来就准备调回来,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给他再者,他和袁崇焕不和,袁崇焕已经申请过把满桂调走了,不过那次被皇帝骂了一顿,加上次次被皇帝和孙承宗“虐”,袁崇焕就再没提这事,于是天天蹲在家里练“星际”
“启禀陛下,陛下可是说太子太师,都督佥事锦衣卫签事,总兵官满桂?”这个人一连报出了一连串的头衔,够长的
吓杨改革没想到,这满桂,头衔还蛮多,刚开始还不觉得,觉得他是一个武将,不就是某某总兵而已,没想到,还有这样一长串头衔
“嗯,正是,朕说的就是他,满桂的战绩大家想必也知道,朕也就不多说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准备放袁自如巡抚辽东,这满桂和袁自如据说不和,刚好可以将满桂调回,避免将相不和,乃两全其美之事”一位大臣立刻出来说道这袁崇焕和满桂之间的八卦,表示调满桂回来这是好事
“此事朕也知晓,所以,特地乘这次调天下精锐入朝拱卫京师之际,调满桂回京的,即避免了他和袁崇焕不和,又可以拱卫京师,两全其美”
“臣无异议”
“臣也无异议”
……
一群大臣都没有意见,都觉得调满桂入朝,避开和袁崇焕的不和,两全其美
“那该多少兵为好?”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满桂乃太子太师,都督佥事,位与秦老夫人相仿,臣以为,也该带六千精兵入朝为宜”一个大臣很快就计算出来,满桂该带多少兵了不过不是根据战力,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地位,品级计算出来的
杨改革虽然对这种以地位和品级决定带多少兵的计算方法很无奈,但是这六千之数,却也刚好和自己心目中的人数差不多,也就忍住没发作出来
“嗯,如此甚好,那就也是六千,也是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朕会派人送去的”杨改革很快就敲定下来出兵的费用了,自己虽然出了大钱,出了大血,但是这个值,历史上,勤王的时候,因为地方上没有做好后勤,来勤王的兵马半路上溃散的也不在少数,这个,一定要提防,出兵了,一定要给银子
“启禀陛下,臣以为,满桂满大人那边离京师近,又有马代步,很快就可以到京师,根本耗费不了十万两”这位兵部的尚书,见这次调兵,银钱又没有从自己手边过,于是,又出来,跟皇帝说,要不了十万两了
“嗯,这个到也是啊爱卿说得有理”杨改革发觉,这个人看着有点讨厌,但是有时候说话也是靠谱的啊这关外到关内,很近,又有马代步,的确,恐怕不要一个月,兵马就能进京了,如果事情紧急,恐怕一两个星期入京也是可以的
杨改革觉得这个人顺眼了点,刚准备夸奖几句,准备降低一下这开拔费,边上就有人出来“捣蛋”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xx大人如此计算,有误,想秦老夫人的乃步卒,长途跋涉四五个月时间才能入京,确实艰辛,十万两也确实不多,这太子太师,满桂满大人那里,离京师近,又有马代步,度极快,本不该需要十万两,但是,正因为是有马,乃骑兵,这骑兵的费用数倍于步卒,这乃常识,所以,虽然路途较近,但是开拔费用,确实昂贵得多,十万两,不多也”这个人好像对兵部尚书不感冒,“啪啪”上来就给兵部尚书扇了两耳光,基本军事常识都不知道还当兵部尚书
杨改革听了,不知道是说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这骑兵的费用确实比步兵贵得多,虽然只有六千人,但是考虑到一个人至少一匹马,这马嚼用起来,能顶几个人,马吃得不好,它还罢工,拉稀,是要好好伺候着,所以,耗费是厉害,这样算起来,十万两,开拔六千人,也不算多啊
杨改革混乱了,于是,又开口问孙承宗:“孙师傅,以你看,该多少?”
军事不决问孙承宗,这个觉悟,杨改革愈发的强烈
“回禀陛下,臣以为,给八万两,足以”孙承宗给了一个折中
“嗯,那就八万两,朕会派人送去的”杨改革立刻决定下来
兵部尚书噘噘嘴,好,这八万两,又和自己没啥关系,又用眼瞥了瞥刚才那个打自己脸的人,心中暗恨
“下一个,朕准备调赵率教入京,拱卫京师”杨改革直接说了自己的第三位人选
“陛下可说的是太子少傅,左都督,世袭锦衣卫签事,总兵官赵率教?”照样有人提了一大串的头衔出来
杨改革发现这明末好多武将的头衔,都相当的高动不动就是太子xx,然后是都督xx,然后是锦衣卫xx,最后实职是总兵官头衔虽然高,但是也都不是很给力归低阶文人指挥不说,还要给文人胡乱的杀头
“正是,朕准备召赵率教入京,拱卫京师,这赵率教的战绩,大家想必也都知道”
众大臣觉得皇帝说的尽是废话,这武人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战绩,能升到这样的高位来?朝廷可不是开批发部卖官的地方,纷纷心中鄙视皇帝
“敢问陛下要带多少兵马入京?”这回没有反对的,直接就问带多少人了
“四千”杨改革一口就说出来了,为什么?因为历史上赵率教带兵入关救援的时候,就带了四千人马,想必,赵率教对这个数字的人马都是比较有自信的,看重的,有信心的所以,杨改革也就认准了四千了
“陛下,为何不是六千?前两位可都是六千啊?陛下如此厚此薄彼,恐怕……”一个大臣建议皇帝,既然大家的品衔都差不多,那就不要有差别
杨改革听烦恼的,很不喜欢这种拿品级说事的,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孙师傅,你以为呢?”
“四千精骑,尚可”孙承宗也挺认真的,特意加了四千骑兵几个字,这关外和野猪皮对战,敢称精兵的没马,那真是个笑话,也防备着有人从中搞鬼
“嗯,那就四千精骑费用呢?”杨改革直接就定下人马了
“六万两”孙承宗也很干脆,给了三个字了事
“嗯,那就六万两,朕照样会派人送过去的”
兵部尚书不噘嘴了,熄了心思了,这开拔费是不会从自己这里过了,自己眼馋也没办法
……
“下一个,朕准备召祖大寿入京,众爱卿以为如何?”
“敢问陛下,可是宁远副总兵祖大寿?”这回,这个人给的头衔及其的短,前面还带了个副字
“正是祖大寿的战绩大家都知道吗?”杨改革以战绩说事,大臣们都渐渐习惯了这个还是比较公正的,拿不出好的战绩,什么也别说,夸上天皇帝也不鸟你啊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人不妥”有人出来反对了
“如何不妥?是战绩不行吗?”
“回禀陛下,不是,祖大寿他战绩到还算出众,也和东虏后金野战过,确实乃一员猛将,不过,他乃一副总兵,这品级也过于低了点,再说,我朝总兵都不知几凡,要找精锐来拱卫京师,还不至于从副总兵里找,如此,也太失我天朝颜面了,显得我天朝无人啊”
杨改革对这个反对的理由无话可说,关键的是战绩,还跟颜面有关系?这个离谱,难道调某人入京拱卫京师了,还要给一衣带水的邻居们通报一声吗?还要看下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觉得不行,这还不能算数?
不过也有人给祖大寿站场子的“启禀陛下,臣以为xx大人说得有误,祖大寿现在虽然只是副总兵,但是那是在锦宁大捷之前就是副总兵,经过了锦宁大捷积功,这功劳如果算在内,……还请陛下唯才是举”
杨改革今天已经有点头晕了,这个祖大寿,杨改革一直在迟疑要不要调他入京,想这历史上,祖大寿也是一位能左右历史转折的关键性人物,如果他当时见了袁崇焕的手书,见了孙承宗的使者,没有回头,而是呆在关外不回来和野猪皮干架,这明朝的历史,恐怕真的要大改写了,……杨改革头晕,也不打算在这里面费心思,直接问孙承宗得了:“孙师傅,以你看?”
“回禀陛下,臣以为,关外辽东精兵已经抽取过度,不可再抽取关外的精兵入朝了,陛下忘了,如今,东虏后金正在清扫入关的道路,正在和蒙古人打仗呢想必日后,陛下放袁自如巡抚辽东,袁自如也势必要再次清扫一番蒙古,这精锐如果尽入了关,这袁自如要想清扫蒙古,可就难了”孙承宗是个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杨改革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关外抽取了一万人的精锐了,真的不能再抽取了,幸亏这孙承宗提醒,否则,自己会把这祖大寿,以及他们几兄弟都弄到关内来呢那时候,袁崇焕恐怕就要对着剩下的“辽东精锐”哭了
“孙师傅说的有理朕忘记了差点坏了大事,如此,就不再从关外调兵了”杨改革暗自责备,自己做事,还是无头无脑啊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多亏了孙承宗,不然,自己这半桶水要想拯救大明朝,估计也悬
“众位卿家可还有其他人选要推荐的?”杨改革有点累了,决定问问大臣们还有什么人,如果没有自己熟悉的,那就准备结束这次会谈
一干大臣七七八八的也举荐了一些杨改革一听,没有一点印象,立刻枪毙这听都没听过的人,弄到京师里来干嘛?吃干饭啊?决战的时候转进如风吗?
“如此,调天下精兵入朝,拱卫京师一事,暂且就到这里,日后如果有那位爱卿能推荐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再调入的,反正,这东虏入关还有一段时间,今天,暂且就到这里”
……
会议开了一段时间,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发掘的人了,杨改革才宣布这次会议结束,然后立刻用圣旨,召这三个地方的兵马入京
会议结束,杨改革揉了揉自己的额头,真的是头疼这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战略布局,国家运转,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实在是累
待众人都走了杨改革喝了口茶,开口问道:“大伴,记得上次朕召那个归附我朝的蒙古部落首领的,叫什么来着?”
杨改革调满桂入京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布局蒙古那边的一招棋,因为自己最近实在太忙,差点给忘记了现在想起来,又连忙问情况
“陛下可是问归附我朝的蒙古首领,那个叫能乞兔金歹青的?”王承恩一口就报出了那个蒙古部落首领的名字
“等等,大伴,那个叫什么?什么歹青的”杨改革对这个名字,念得饶口
“回禀皇上,是能乞兔金歹青”王承恩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皇帝听
“哦,明白了,能乞兔金歹青嗯,很好,他到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到了,在外恭候多日了,一直等待陛下召见呢”王承恩如实的回答了
早到了?嗯,好,自己刚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了杨改革道:“到了,好,那就召见,朕在暖阁里休息一会,等那个人来了,再叫醒朕”杨改革决定乘着召见人的这个空隙,打个盹,实在太累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吩咐一个小太监去传旨叫人,又服侍皇帝睡下()
这秦良玉带兵入京,算是有了定论
不过接下来,人选就不好弄了杨改革百度出来的,比如洪承畴,孙传庭,卢向升这些,那都可是在“农民起义”爆发之后,才逐步崛起的将领,而且还都是进士出身,现在,都还按部就班的当官呢没一个有秦良玉那样的威名和资历【书友“靓靓爸爸”说得不错,这皇帝应该称农民起义为造反】
再者,让他们转到武职,当将领,恐怕不行,现在武人的地位太低,无缘无故的让一个进士转到武职里,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是不可能的,至于日后是怎么领兵的?那是因为农民造反了,他们去镇压,也才顺势成了领兵的将领否则,是不可能去领兵的杨改革也纠结了,这些百度回来的人选,根本抛不出来啊
想来想去,真正的武人,就只有满桂,赵率教,战绩和资历还算靠谱祖大寿三兄弟现在,官阶还小了点,要拱卫京师,恐怕还轮不到他们要拱卫京师,这起码得要一个总兵的名头,否则,单位太小了,朝廷也看不上你,要拱卫京师总不能这里调一个营,那里调一个团祖大寿现在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副总,他那两兄弟,位子低,不靠谱
杨改革头疼,自己的这些资料,又不能公开,只好看看诸位大臣,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高人推荐不过这也是缘木求鱼,这历史自己都知道,那个行,那个不行,自己一清二楚,让这些朝臣推荐拱卫京师的人选,恐怕费力不讨好啊杨改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诸位卿家可有拱卫京师的人选?都不妨说说”崇祯帝杨改革无奈,只好让群臣们都说说,给自己腾出点时间好好考虑下该如何让这些人出场
下面的群臣见皇帝让大家推荐拱卫京师的人选,又见皇帝亲发内帑十万两给秦良玉,都知道了,这次拱卫京师是个肥差,皇帝也相当的大方一个个都心动准备把和自己有关系人推出来
“启禀陛下,臣举荐xx总兵xxx,xx总兵武勇过人,效忠朝廷,乃我朝不可多得的战将,陛下可召他入京,拱卫京师”一位老臣首先就推荐了这样好的机会,那里会错过
杨改革用手支着下巴?xx总兵xxx,根本没听过啊无名小卒一个,也就不感兴趣了,但是这是众大臣第一个推荐出来的,又不好直接说不行,想想,道:“这个人可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战绩?”
“呃”刚才那个推荐的大臣傻了,没想到皇帝会这样问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老夫出面,皇帝都不给几分薄面?这面子往哪里搁啊下不得台,下不得台
“拿不出什么值得说道的战绩,也就不要给朕推荐了,免得到时候转进如风,抛君弃父,大家脸上都不好看”杨改革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推荐可没好脸色,,这可关系到我x后的生存问题,你也敢跟我打马虎眼,杨改革气不打一处来很想扁一顿这家伙,又看人家七老八十了,唉,还是算了
刚才推荐的那个大臣被皇帝如此的奚落一顿,脸上挂不住脸上红彤彤的异常尴尬,用袖子遮了脸面,退了回去
杨改革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问他们,问他们干嘛?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他们推荐的人有没有用,难道还准确得过历史?自己连这后来的历史都知道,还问他们干嘛?缘木求鱼
想了想,于是就问道:“朕查看了一下我朝带兵将领的名册,找了一些战绩还算出众的,诸位卿家议一议”
众大臣争准备跃跃欲试的推荐一些人选过来,见皇帝又要自己提名人选了,又只好看看皇帝准备提那些人,暗自骂刚才推荐的那个老家伙,你推荐什么不好,偏偏推荐个无能的,连带我们的推荐机会也没了
“满桂”杨改革第一个就提出了满桂这个人,后来可是在北京保卫战当中,下了大力的,忠心就不用说了,战力也是可以的,和野猪皮打对战的人,战斗力,也是一顶一的杨改革自然第一个就提到他了而且这满桂,杨改革本来就准备调回来,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给他再者,他和袁崇焕不和,袁崇焕已经申请过把满桂调走了,不过那次被皇帝骂了一顿,加上次次被皇帝和孙承宗“虐”,袁崇焕就再没提这事,于是天天蹲在家里练“星际”
“启禀陛下,陛下可是说太子太师,都督佥事锦衣卫签事,总兵官满桂?”这个人一连报出了一连串的头衔,够长的
吓杨改革没想到,这满桂,头衔还蛮多,刚开始还不觉得,觉得他是一个武将,不就是某某总兵而已,没想到,还有这样一长串头衔
“嗯,正是,朕说的就是他,满桂的战绩大家想必也知道,朕也就不多说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准备放袁自如巡抚辽东,这满桂和袁自如据说不和,刚好可以将满桂调回,避免将相不和,乃两全其美之事”一位大臣立刻出来说道这袁崇焕和满桂之间的八卦,表示调满桂回来这是好事
“此事朕也知晓,所以,特地乘这次调天下精锐入朝拱卫京师之际,调满桂回京的,即避免了他和袁崇焕不和,又可以拱卫京师,两全其美”
“臣无异议”
“臣也无异议”
……
一群大臣都没有意见,都觉得调满桂入朝,避开和袁崇焕的不和,两全其美
“那该多少兵为好?”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满桂乃太子太师,都督佥事,位与秦老夫人相仿,臣以为,也该带六千精兵入朝为宜”一个大臣很快就计算出来,满桂该带多少兵了不过不是根据战力,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地位,品级计算出来的
杨改革虽然对这种以地位和品级决定带多少兵的计算方法很无奈,但是这六千之数,却也刚好和自己心目中的人数差不多,也就忍住没发作出来
“嗯,如此甚好,那就也是六千,也是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朕会派人送去的”杨改革很快就敲定下来出兵的费用了,自己虽然出了大钱,出了大血,但是这个值,历史上,勤王的时候,因为地方上没有做好后勤,来勤王的兵马半路上溃散的也不在少数,这个,一定要提防,出兵了,一定要给银子
“启禀陛下,臣以为,满桂满大人那边离京师近,又有马代步,很快就可以到京师,根本耗费不了十万两”这位兵部的尚书,见这次调兵,银钱又没有从自己手边过,于是,又出来,跟皇帝说,要不了十万两了
“嗯,这个到也是啊爱卿说得有理”杨改革发觉,这个人看着有点讨厌,但是有时候说话也是靠谱的啊这关外到关内,很近,又有马代步,的确,恐怕不要一个月,兵马就能进京了,如果事情紧急,恐怕一两个星期入京也是可以的
杨改革觉得这个人顺眼了点,刚准备夸奖几句,准备降低一下这开拔费,边上就有人出来“捣蛋”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xx大人如此计算,有误,想秦老夫人的乃步卒,长途跋涉四五个月时间才能入京,确实艰辛,十万两也确实不多,这太子太师,满桂满大人那里,离京师近,又有马代步,度极快,本不该需要十万两,但是,正因为是有马,乃骑兵,这骑兵的费用数倍于步卒,这乃常识,所以,虽然路途较近,但是开拔费用,确实昂贵得多,十万两,不多也”这个人好像对兵部尚书不感冒,“啪啪”上来就给兵部尚书扇了两耳光,基本军事常识都不知道还当兵部尚书
杨改革听了,不知道是说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这骑兵的费用确实比步兵贵得多,虽然只有六千人,但是考虑到一个人至少一匹马,这马嚼用起来,能顶几个人,马吃得不好,它还罢工,拉稀,是要好好伺候着,所以,耗费是厉害,这样算起来,十万两,开拔六千人,也不算多啊
杨改革混乱了,于是,又开口问孙承宗:“孙师傅,以你看,该多少?”
军事不决问孙承宗,这个觉悟,杨改革愈发的强烈
“回禀陛下,臣以为,给八万两,足以”孙承宗给了一个折中
“嗯,那就八万两,朕会派人送去的”杨改革立刻决定下来
兵部尚书噘噘嘴,好,这八万两,又和自己没啥关系,又用眼瞥了瞥刚才那个打自己脸的人,心中暗恨
“下一个,朕准备调赵率教入京,拱卫京师”杨改革直接说了自己的第三位人选
“陛下可说的是太子少傅,左都督,世袭锦衣卫签事,总兵官赵率教?”照样有人提了一大串的头衔出来
杨改革发现这明末好多武将的头衔,都相当的高动不动就是太子xx,然后是都督xx,然后是锦衣卫xx,最后实职是总兵官头衔虽然高,但是也都不是很给力归低阶文人指挥不说,还要给文人胡乱的杀头
“正是,朕准备召赵率教入京,拱卫京师,这赵率教的战绩,大家想必也都知道”
众大臣觉得皇帝说的尽是废话,这武人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战绩,能升到这样的高位来?朝廷可不是开批发部卖官的地方,纷纷心中鄙视皇帝
“敢问陛下要带多少兵马入京?”这回没有反对的,直接就问带多少人了
“四千”杨改革一口就说出来了,为什么?因为历史上赵率教带兵入关救援的时候,就带了四千人马,想必,赵率教对这个数字的人马都是比较有自信的,看重的,有信心的所以,杨改革也就认准了四千了
“陛下,为何不是六千?前两位可都是六千啊?陛下如此厚此薄彼,恐怕……”一个大臣建议皇帝,既然大家的品衔都差不多,那就不要有差别
杨改革听烦恼的,很不喜欢这种拿品级说事的,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孙师傅,你以为呢?”
“四千精骑,尚可”孙承宗也挺认真的,特意加了四千骑兵几个字,这关外和野猪皮对战,敢称精兵的没马,那真是个笑话,也防备着有人从中搞鬼
“嗯,那就四千精骑费用呢?”杨改革直接就定下人马了
“六万两”孙承宗也很干脆,给了三个字了事
“嗯,那就六万两,朕照样会派人送过去的”
兵部尚书不噘嘴了,熄了心思了,这开拔费是不会从自己这里过了,自己眼馋也没办法
……
“下一个,朕准备召祖大寿入京,众爱卿以为如何?”
“敢问陛下,可是宁远副总兵祖大寿?”这回,这个人给的头衔及其的短,前面还带了个副字
“正是祖大寿的战绩大家都知道吗?”杨改革以战绩说事,大臣们都渐渐习惯了这个还是比较公正的,拿不出好的战绩,什么也别说,夸上天皇帝也不鸟你啊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人不妥”有人出来反对了
“如何不妥?是战绩不行吗?”
“回禀陛下,不是,祖大寿他战绩到还算出众,也和东虏后金野战过,确实乃一员猛将,不过,他乃一副总兵,这品级也过于低了点,再说,我朝总兵都不知几凡,要找精锐来拱卫京师,还不至于从副总兵里找,如此,也太失我天朝颜面了,显得我天朝无人啊”
杨改革对这个反对的理由无话可说,关键的是战绩,还跟颜面有关系?这个离谱,难道调某人入京拱卫京师了,还要给一衣带水的邻居们通报一声吗?还要看下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觉得不行,这还不能算数?
不过也有人给祖大寿站场子的“启禀陛下,臣以为xx大人说得有误,祖大寿现在虽然只是副总兵,但是那是在锦宁大捷之前就是副总兵,经过了锦宁大捷积功,这功劳如果算在内,……还请陛下唯才是举”
杨改革今天已经有点头晕了,这个祖大寿,杨改革一直在迟疑要不要调他入京,想这历史上,祖大寿也是一位能左右历史转折的关键性人物,如果他当时见了袁崇焕的手书,见了孙承宗的使者,没有回头,而是呆在关外不回来和野猪皮干架,这明朝的历史,恐怕真的要大改写了,……杨改革头晕,也不打算在这里面费心思,直接问孙承宗得了:“孙师傅,以你看?”
“回禀陛下,臣以为,关外辽东精兵已经抽取过度,不可再抽取关外的精兵入朝了,陛下忘了,如今,东虏后金正在清扫入关的道路,正在和蒙古人打仗呢想必日后,陛下放袁自如巡抚辽东,袁自如也势必要再次清扫一番蒙古,这精锐如果尽入了关,这袁自如要想清扫蒙古,可就难了”孙承宗是个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杨改革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关外抽取了一万人的精锐了,真的不能再抽取了,幸亏这孙承宗提醒,否则,自己会把这祖大寿,以及他们几兄弟都弄到关内来呢那时候,袁崇焕恐怕就要对着剩下的“辽东精锐”哭了
“孙师傅说的有理朕忘记了差点坏了大事,如此,就不再从关外调兵了”杨改革暗自责备,自己做事,还是无头无脑啊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多亏了孙承宗,不然,自己这半桶水要想拯救大明朝,估计也悬
“众位卿家可还有其他人选要推荐的?”杨改革有点累了,决定问问大臣们还有什么人,如果没有自己熟悉的,那就准备结束这次会谈
一干大臣七七八八的也举荐了一些杨改革一听,没有一点印象,立刻枪毙这听都没听过的人,弄到京师里来干嘛?吃干饭啊?决战的时候转进如风吗?
“如此,调天下精兵入朝,拱卫京师一事,暂且就到这里,日后如果有那位爱卿能推荐合适的人选,也是可以再调入的,反正,这东虏入关还有一段时间,今天,暂且就到这里”
……
会议开了一段时间,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发掘的人了,杨改革才宣布这次会议结束,然后立刻用圣旨,召这三个地方的兵马入京
会议结束,杨改革揉了揉自己的额头,真的是头疼这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战略布局,国家运转,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实在是累
待众人都走了杨改革喝了口茶,开口问道:“大伴,记得上次朕召那个归附我朝的蒙古部落首领的,叫什么来着?”
杨改革调满桂入京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布局蒙古那边的一招棋,因为自己最近实在太忙,差点给忘记了现在想起来,又连忙问情况
“陛下可是问归附我朝的蒙古首领,那个叫能乞兔金歹青的?”王承恩一口就报出了那个蒙古部落首领的名字
“等等,大伴,那个叫什么?什么歹青的”杨改革对这个名字,念得饶口
“回禀皇上,是能乞兔金歹青”王承恩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皇帝听
“哦,明白了,能乞兔金歹青嗯,很好,他到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到了,在外恭候多日了,一直等待陛下召见呢”王承恩如实的回答了
早到了?嗯,好,自己刚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了杨改革道:“到了,好,那就召见,朕在暖阁里休息一会,等那个人来了,再叫醒朕”杨改革决定乘着召见人的这个空隙,打个盹,实在太累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吩咐一个小太监去传旨叫人,又服侍皇帝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