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书吏小心翼翼的把一杯热茶端到胡戈座位边的桌子上,道:“胡大人,请用茶!”

    “谢了!”胡戈点头一笑。

    “归唐啊,这些时日,在下面巡视得怎么样啊?”待胡戈坐定,脸上永远带微笑的工部尚。

    “回大人话,一切顺利,下官还从下面带回一些样品,还请尚书大人过目!”胡戈说完,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两个包裹提到段纶旁边的桌上,一一解开。

    段纶只见一包里是四块砖头,两红两黄,另一包则是黑黑的煤石,段纶不解,问道:“这是……”

    “这砖块乃是下官在终南县中取土烧制而成,这黑石便是烧砖的燃料!”胡戈解释道。

    “这两种砖和青砖有什么区别?”段纶又问。

    “质量比青砖稍差,但差不太远,尚书大人可以试试,主要是价格便宜!”胡戈实话实说道。

    “噢!好,那我便试试!”段纶笑道。

    这段纶当年也曾上过战场,并非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也没把这小小砖头放在眼里,当下运气,两手用力掰那最上面一块红砖,没曾想第一次竟没掰开,当下大笑一声,再次运劲,终于听见“啪”的一声,红砖终于断开。

    “这砖不比青砖差多少嘛,这黄的就免试了,归唐既然敢打保票,想必不会差!”说罢,用毛巾擦过了手,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问道:“归唐说此砖便宜,怎么个便宜法?”

    “成本大概一文钱一块!”胡戈答道。

    “咚”的一声,茶杯被段纶突然放到了桌上,又问道:“多少?”

    “第一回不敢多烧,只烧制了十万块砖,红黄各五万块,成本花了一百贯钱上下,平均下来,就是一文钱一块砖!”见段纶重视起来,胡戈便将原原本本一道说了出来。

    不敢多烧?听这话的意思似乎产量还可以增加,现在成本都低到一文钱一块了,再加大生产,那不成本更低了吗?

    段纶沉思着,并没有急着答话,心道这胡戈还真不是简单人物,只是这砖窑太过骇人,如果大规模生产砖石,还有别人的立锥之地吗?到时候只怕不少矛头会对准自己。这倒是个难题,这样吧,不如把矛盾上交,请示一下上级,看看再做理论。

    思定之后,段纶说道:“归唐,兹事体大,带上样品,跟我去一趟都堂吧(尚书省总办公厅),见见右仆射杜大人,跟他请示一下!”

    尚书省里面左右仆射各管三部,分工是左仆射分管吏、礼、户,右仆射分管兵、刑、工,工部正好归新任右仆射杜如晦分管。

    当下二人一前一后徒步出了工部,唐时尚书省和下面六部的办公地点都在一处,所以他二人便步行朝都堂而去,进大门的时候,竟现门口有百骑把守,两人心想,这李世民什么时候来了尚书省。

    胡戈跟在段纶身后一起来到大厅,段纶请侍卫进去通报,不一会,一位带刀丽人出来引二人入内,那女侍卫瞧见了胡戈,脸仍是冷的,只是破天荒对他点了点头,胡戈忙还礼,暗想高惠通对自己为何这般客气。

    一进大厅,高惠通便回到李世民背后站定,胡戈见厅中坐着三人,李世民做了主座,两旁各坐了一位大臣,左边老者看上去五十左右的年纪,胡戈在早朝上见过此人,知道他便是才从中书省最高长官升任尚书左仆射的房玄龄,而右边坐着的中年人却是老相识了,胡戈见他脸色稍好,精神看起来比吐血那段时日要强多了,暗想定是那三联疗法起了作用。

    胡戈跟着尚书大人一起上前行了礼,李世民笑着和姐夫段纶寒暄了一会,便令赐坐,段纶是胡戈的上官,所以胡戈也跟着站到了段纶的座椅旁。

    “惠通,给归唐搬个座,我们都坐着,让他一人站着,不好看嘛!永思知道了定然说我们欺负他兄弟!”李世民回头对高惠通笑道。

    胡戈忙上前谢了,高惠通给他在段纶旁搬了一张椅子,段纶面带微笑,心中却暗暗惊异,这头一回见皇帝给在这等小范围内给六品官员赐坐,越想越觉得自己猜得没错,看来自己身边这位部下真的是深得帝心啊!

    “玄龄,这就是我常常给你提起的胡戈,胡归唐!”杜如晦笑着对老友道。

    见杜如晦主动给房玄龄介绍自己,胡戈也起身再次向房玄龄致意,没办法,他官最小,人也最年轻,一到了这种场合就变成了行礼机器,见人便得鞠躬致意。

    房玄龄微笑着打量了胡戈一番,说道:“嗯,果然是一表人才,克明看重的人不会错的,归唐,这次随段大人前来,有何要务?”

    虽是当朝宰相集团中排名第一之人了话(左、右仆射从二品,而唐初中书令和侍中只有正三品),但答话前胡戈还是看了看顶头上司段纶,后者笑着点了点头,胡戈才道:

    “下官日前到终南县巡视,领了将作监的三百砖匠,探究改良死地之法,半月之前起了一座土窑,取这死地之土烧砖,现在第一窑砖已经烧成,现在带来了两块样品,请陛下和诸位大人过目!”

    说完,便献上将一红一黄两块砖,众人瞧了又瞧,现虽然和青砖有所不同,但也瞧不出有什么特殊的。

    杜如晦知道胡戈定有后文,笑道:“归唐,这砖可有什么说法?”

    “这砖质量比青砖差一点,但价格要便宜许多,成本是一文钱一块!”胡戈恭敬答道。

    听到从胡戈嘴里说出的这个答案,杜如晦和李世民以及房玄龄目光交流了一下,都对这个数字比较惊讶,这时,段纶吩咐道:“归唐,把成本细细给圣上和两位大人解释一下!”

    胡戈点头应了,便把在村中给老管家说的那段分析成本的话再次说出,一说完,堂上气氛不似刚才那般轻松,众人都神色凝重起来。

    “归唐,此言属实否?”只听房玄龄问道,这是他第一次面对面跟胡戈打交道,所以对胡戈还只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不是很了解他的行事作风。比如已经熟悉了胡戈的李世民和杜如晦,尽管此刻两人也心中疑惑,但以他们对胡戈的了解,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所以不会这般问出声来。

    “下官所说句句属实,敢以性命担保!”怎么不相信人呢,还是军爷好,深信自己从不打诳语,没奈何,胡戈只有又拿出自己性命来担保自己的言论。

    见胡戈又自己给自己下了一道军令状,杜如晦呵呵笑道:“陛下,怎么样?”

    李世民也笑了,回道:“不一定比现在差!”

    李世民和杜如晦当着众人面打着哑谜,胡戈听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但看房玄龄和段纶的样子,他两位似乎听懂了,胡戈在心中叹道,看来,这就是从六品和从一品之间的差距啊。

    众人笑了一会,房玄龄才道,“归唐,为什么要烧这窑,把你的想法从头到尾的给我等讲一讲吧!”

    胡戈拱了拱手,道:“我大唐税赋之低,前朝罕见,此乃陛下宽容爱民之圣举,日后必被万民歌颂,我朝国库现在丰盈,但多取之于前朝,然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久耗之后,能剩几许?环顾我国左右,突厥,高句丽,吐蕃,皆日后劲敌,兵马未动,钱粮先行,陛下和诸公戎马半生,定知战端一起,花钱如水,到时候国库空瘪,恐不得不向万民加税啊!”

    听到这里,房玄龄呵呵笑道:“段大人,你部这位员外郎倒是个全才啊,当着工部的官,说的是户部的话,想的却是兵部的事,嗯,有点意思,归唐,继续说!”

    听房玄龄这般说,胡戈脸皮稍稍有点热,又道:“下官有一策,或可民不加税而使国库丰足!”

    “嗯,讲下去!”这回却是李世民了话。

    “微臣在终南县开的土窑,一次最多可以烧出二十万块砖头,成本算起来不到一百五十贯文,按现在市场定价,青砖最便宜也要二十文一块,如果我们把土窑烧出的砖低价吐卖,比如黄砖初定为三文,红砖初定为五文,那么一窑砖红黄各烧制一半,市场价就是八百贯,减去成本,一窑砖净得六百五十贯文,按二十天一窑砖算,一年可烧十八窑砖,收益可达一万两千贯!陛下,诸位大人,我大唐有三百州府,县城数以千计,即使在每个州府仅仅铺开一个土窑,一年下来,最少最少,也有三百万贯文的收入啊!”

    胡戈说道这里停了下来,他知道不能说得太急,得让他们消化一下,三百万贯可不是一个小数,这时朝廷一年的收入不到一千万贯(抛开粮食和布帛),自己这三百万贯还是个极端保守的数字,毕竟后世里农家盖房,一家盖房就要用掉数万块红砖,就算这唐朝市场再小,一个土窑的出砖量是绝对满足不了一个州府所需的。只怕到时候的实际收入,绝不会仅有区区三百万贯。

章节目录

耕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深悟不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十五章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耕唐,耕唐,笔趣阁并收藏耕唐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