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钟山回来,虽然有些劳累,朱允炆还是一大早就起来了,却是现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做,甚至东宫内也开始冷清起来。
才想起铁铉已经去山东赴任,而景清和戴德彝已经去贡院参加洪武二十七年的甲戌科的秋考。本来他们二人属于东宫之人,不用参加科举,以后待到储君登基,也会得个好的前程,可是二人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要证明自己胸中的才华,不想光凭借从龙之功。
而朱允炆也想着两人目前能博得功名,好名正言顺的举荐其入朝为官,因为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以后自己的登基,也必须有属于东宫自己的班底,所以不但同意了两人的请求,而且去了一趟礼部,将黄子澄和齐泰二人调去巡场,二人是洪武十八年的乙丑科三甲出身,用这样的身份可以博得一些士子的好感,朱允炆希望趁机可以吸纳一些人才。对于风头正劲的皇太孙,礼部自然不会不答应。
看着空荡荡的文华殿,朱允炆百无聊赖之下,就想着去半山园看看参谋处和锦衣卫经历司合并的怎么样,趁机从宁国公主府带上小维,她和杨蝶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
小维的弥天大谎,要想个办法解决,而杨蝶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人选,两人在苏州时就相识,而杨蝶的那半只手臂也是为了小维而没了的,想来说的话小维会听,但是至于杨蝶能出个什么注意,朱允炆也不知道。
当下吩咐左右准备出行,现在皇太孙身兼的职司越来越多,出入皇城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的令人大惊小怪了。所以侍卫在接到诏令后,马上准备行装并召集护卫人手。这时,有宦官走上前来,说是杨杰杨大人求见。
趁着侍卫们准备的时间,朱允炆当即召见了杨杰,因为昨日在玄武湖畔,侍卫们在水中现的,竟然是个投湖自尽的人,所幸的是现的早,还有一息尚存,不过当时天色已晚,身份不明的人又不方便带入宫中,所以就命侍卫送到杨杰所在的理刑处救治,理刑处所在也就是原来的锦衣卫诏狱,换汤不换药,只是改了一个名字,换了一个主子而已。
其实当时他心里也十分好奇,难道明朝现在出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看着投湖自尽的那人二十多岁的年龄,面目又极为英俊,给朱允炆的第一感觉,就是后面隐藏着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第二个感觉就是遭遇到了惊天冤案,正义和同情之心顿时升起,所以才会对此事有些重视。
杨杰上来后,面沉如水,显得有些郁闷,行礼拜见过皇太孙后,闷声不响的就将一个折子呈送上来。
知道事必有因,也没有多问,朱允炆接过折子仔细的看了下去,才看没有几行,脸上就现出惊讶的神色,问道:“这上面的都属实?你不会是对那人用刑了吧?”
有些不自然,又有些啼笑皆非,理刑处刚刚成立没有多久,难道就在皇太孙心里变成了另外一个诏狱。杨杰有些无奈的回道:“殿下,您送来的人下官怎么敢用刑呢?不过……。”
“不过什么?”朱允炆有些不悦,他不喜欢被人这样卖关子。
“不过,普通人在那个地方,就算是对其很好,但也极少人会撒谎的。”杨杰好像没有感觉到朱允炆的不悦一样,嘴角还露出一些笑意,仿佛又想起太孙送去那人在诏狱中,差点没有误认为自己已经死了,而在阎罗殿时的那种惊惶。说:
“不过普通人也受不了理刑处那种威压,想来不会说谎的。”
朱允炆一想,自己身为皇太孙,第一次进诏狱还觉得浑身冰凉,何况一个将死的百姓,于是释然。抖了抖手中的折子,继续看完,嘴角一动,不信的问道:“皇上真的下过这样的谕旨?”
杨杰行礼忙回道:“这点,下官怎么敢欺瞒,那人如果说的是假话,下官早就报太孙殿下治罪了,何必还要把一些假话呈送上来。”
想了想,朱允炆对已经准备好车驾,正在旁边候命的侍卫说:“今天不去半山园了,摆驾……。”说道这儿,想了一下,又改口道:“不用了,你们准备一下,孤王准备微服出去看看。”
侍卫无奈,只好又下去准备了。杨杰一怔,才知道殿下方才要去半山园女儿那里,心里懊悔不已,早知道不说了,先随殿下去半山园看看女儿。才十几岁的年纪,就要独挡一面,虽然殿下抽调了东宫不少人手过去帮忙,但是他心里仍旧放心不下。
但是事已至此,也别无办法,只好另寻机会了。
先不说朱允炆一行如何,在通政司,新任的通政使吴公达却是一脸沮丧,他本是洪武四年的进士及第,在户部又熬了这么多年,谁知道却迁任到通政司,虽然也是三品大员,可是这个衙门,怎么看也像是在火上被烤着。
此刻的他正在公堂之上坐着,却不知什么原因,身体却是侧坐,让旁人看到,还以为吴大人的痔疮犯了呢。涉案人还没有传唤过来,旁边却有人过来附耳说了几句话,惊得他像屁股下面着火一样蹦了起来,也没有理会公堂上的人,直接进了内堂。
在内堂呆了一会,随即就通过侧门进入通政司的院中,正是皇太孙在那里负手而立,连忙参拜,他是三品大员,见了皇太孙倒是不用行跪拜之礼。
“太孙殿下有何事也来微臣这通政司呢?”
朱允炆很敏锐的察觉到那个“也”字,难道谁还过来了,难道还能和自己皇太孙相提并论?心里隐隐的感觉到到什么,不过不敢相信,难道老朱也那么有空前来当清官?
不幸被他猜中了,当和吴公达一起来到通政司内堂,看见屏风后面赫然朱元璋在那里沉静的喝着茶,看见他们进来,挥挥手,对吴公达说道:“你去吧,不要耽误了正事!”
随后指指旁边的椅子,示意朱允炆坐下,但并未说话,按照礼节,朱允炆跪下叩头拜见皇祖父之后,依据吩咐悄然坐下。
公堂之上还未传来声息,朱元璋看着满脸迷惑的孙儿,轻声说:“朕许久没有听闻百姓上京师状诉豪强,今日听闻,也想看看近几年朕行苛政的成效,孙儿正好过来,也能从中体验一下民间疾苦,看看百姓是怎么被豪强欺压的忍无可忍的。”
朱允炆正是为此案而来,不过知道其中另有内情,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向朱元璋通报下案情,也免得过会他老练挂不住,在那里飙。自己说不定也跟着倒霉。
“皇祖父。孙儿有……。”刚说到这,公堂之上传来差役的低吼声,朱元璋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一会再说,不要耽误听审案情。
例行的上堂问话,没有过多大会,就听见吴公达“咦”了一声,仿佛遇见了什么吃惊的事情,都忘了后面还坐了一个皇上和一个皇太孙。
“你们三个刁民……。”吴公达说道这儿,猛的一顿,朱允炆看向老朱,现后者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显然对刚才的说辞有些不满。
过了片刻,吴公达又问道:“你们不是解送嘉定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沈显上京吗?为甚此刻却变成了嘉定里长顾匡?”
停了一下。吴公达又说道:“顾匡是和你们一起抓沈显的人,你们怎么又把他抓起来了?这样翻来覆去,难道认为告御状是闹着玩吗?”
这时,只听到传来一个似乎有些苍老的声音,昂声道:“大人,里长顾匡为祸乡里,嘉定县妇孺皆知,大人若是不信,可往嘉定查访,若有半句虚言,老朽任凭大人处置。”
“本官不是问你顾匡是否为祸乡里,而是问昨日你们所状告的那个沈显在那里,老匹……老人家,不要在那里顾左右而言他。”
“昨日……昨日是老朽糊涂,将状纸写错了。”很坚定的回答,但是也很不能自圆其说,告状把名字写错,恐怕古今以来,只此一例。
朱允炆也是张口结舌,没有想到事情会展成这个样子,抬头看到朱元璋正在皱着眉头翻看抄送的状纸,脸上已经显出怒意。没有想到偶然的心血来潮,竟然看到了一场闹剧。本来自负的老朱有一种被人戏弄的感觉。
还未等看完,“哗”的一声,将状纸掷于地上,低声说道:“德阳,传朕口谕,命吴公达将人带进来,朕要亲审。”
“遵旨!”阴测测的声音突然在另一处响起,吓了朱允炆一跳,这老太监是什么时间回来的,自己的情报处打探那么久,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但此时已经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朱允炆借机向在门口的杨杰使了一个眼色,对方会意,转身疾步走开,去办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而此时德阳已经走出内堂,出去传旨,朱允炆看着老朱那扭曲的脸庞,知道这几个人又是性命难保,不过为了昨天救出的那个人,还是趁着外面公堂上还在准备见驾的当口,将自己知道的向老朱说了一遍。
才想起铁铉已经去山东赴任,而景清和戴德彝已经去贡院参加洪武二十七年的甲戌科的秋考。本来他们二人属于东宫之人,不用参加科举,以后待到储君登基,也会得个好的前程,可是二人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要证明自己胸中的才华,不想光凭借从龙之功。
而朱允炆也想着两人目前能博得功名,好名正言顺的举荐其入朝为官,因为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以后自己的登基,也必须有属于东宫自己的班底,所以不但同意了两人的请求,而且去了一趟礼部,将黄子澄和齐泰二人调去巡场,二人是洪武十八年的乙丑科三甲出身,用这样的身份可以博得一些士子的好感,朱允炆希望趁机可以吸纳一些人才。对于风头正劲的皇太孙,礼部自然不会不答应。
看着空荡荡的文华殿,朱允炆百无聊赖之下,就想着去半山园看看参谋处和锦衣卫经历司合并的怎么样,趁机从宁国公主府带上小维,她和杨蝶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
小维的弥天大谎,要想个办法解决,而杨蝶无疑是一个最好的人选,两人在苏州时就相识,而杨蝶的那半只手臂也是为了小维而没了的,想来说的话小维会听,但是至于杨蝶能出个什么注意,朱允炆也不知道。
当下吩咐左右准备出行,现在皇太孙身兼的职司越来越多,出入皇城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的令人大惊小怪了。所以侍卫在接到诏令后,马上准备行装并召集护卫人手。这时,有宦官走上前来,说是杨杰杨大人求见。
趁着侍卫们准备的时间,朱允炆当即召见了杨杰,因为昨日在玄武湖畔,侍卫们在水中现的,竟然是个投湖自尽的人,所幸的是现的早,还有一息尚存,不过当时天色已晚,身份不明的人又不方便带入宫中,所以就命侍卫送到杨杰所在的理刑处救治,理刑处所在也就是原来的锦衣卫诏狱,换汤不换药,只是改了一个名字,换了一个主子而已。
其实当时他心里也十分好奇,难道明朝现在出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看着投湖自尽的那人二十多岁的年龄,面目又极为英俊,给朱允炆的第一感觉,就是后面隐藏着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第二个感觉就是遭遇到了惊天冤案,正义和同情之心顿时升起,所以才会对此事有些重视。
杨杰上来后,面沉如水,显得有些郁闷,行礼拜见过皇太孙后,闷声不响的就将一个折子呈送上来。
知道事必有因,也没有多问,朱允炆接过折子仔细的看了下去,才看没有几行,脸上就现出惊讶的神色,问道:“这上面的都属实?你不会是对那人用刑了吧?”
有些不自然,又有些啼笑皆非,理刑处刚刚成立没有多久,难道就在皇太孙心里变成了另外一个诏狱。杨杰有些无奈的回道:“殿下,您送来的人下官怎么敢用刑呢?不过……。”
“不过什么?”朱允炆有些不悦,他不喜欢被人这样卖关子。
“不过,普通人在那个地方,就算是对其很好,但也极少人会撒谎的。”杨杰好像没有感觉到朱允炆的不悦一样,嘴角还露出一些笑意,仿佛又想起太孙送去那人在诏狱中,差点没有误认为自己已经死了,而在阎罗殿时的那种惊惶。说:
“不过普通人也受不了理刑处那种威压,想来不会说谎的。”
朱允炆一想,自己身为皇太孙,第一次进诏狱还觉得浑身冰凉,何况一个将死的百姓,于是释然。抖了抖手中的折子,继续看完,嘴角一动,不信的问道:“皇上真的下过这样的谕旨?”
杨杰行礼忙回道:“这点,下官怎么敢欺瞒,那人如果说的是假话,下官早就报太孙殿下治罪了,何必还要把一些假话呈送上来。”
想了想,朱允炆对已经准备好车驾,正在旁边候命的侍卫说:“今天不去半山园了,摆驾……。”说道这儿,想了一下,又改口道:“不用了,你们准备一下,孤王准备微服出去看看。”
侍卫无奈,只好又下去准备了。杨杰一怔,才知道殿下方才要去半山园女儿那里,心里懊悔不已,早知道不说了,先随殿下去半山园看看女儿。才十几岁的年纪,就要独挡一面,虽然殿下抽调了东宫不少人手过去帮忙,但是他心里仍旧放心不下。
但是事已至此,也别无办法,只好另寻机会了。
先不说朱允炆一行如何,在通政司,新任的通政使吴公达却是一脸沮丧,他本是洪武四年的进士及第,在户部又熬了这么多年,谁知道却迁任到通政司,虽然也是三品大员,可是这个衙门,怎么看也像是在火上被烤着。
此刻的他正在公堂之上坐着,却不知什么原因,身体却是侧坐,让旁人看到,还以为吴大人的痔疮犯了呢。涉案人还没有传唤过来,旁边却有人过来附耳说了几句话,惊得他像屁股下面着火一样蹦了起来,也没有理会公堂上的人,直接进了内堂。
在内堂呆了一会,随即就通过侧门进入通政司的院中,正是皇太孙在那里负手而立,连忙参拜,他是三品大员,见了皇太孙倒是不用行跪拜之礼。
“太孙殿下有何事也来微臣这通政司呢?”
朱允炆很敏锐的察觉到那个“也”字,难道谁还过来了,难道还能和自己皇太孙相提并论?心里隐隐的感觉到到什么,不过不敢相信,难道老朱也那么有空前来当清官?
不幸被他猜中了,当和吴公达一起来到通政司内堂,看见屏风后面赫然朱元璋在那里沉静的喝着茶,看见他们进来,挥挥手,对吴公达说道:“你去吧,不要耽误了正事!”
随后指指旁边的椅子,示意朱允炆坐下,但并未说话,按照礼节,朱允炆跪下叩头拜见皇祖父之后,依据吩咐悄然坐下。
公堂之上还未传来声息,朱元璋看着满脸迷惑的孙儿,轻声说:“朕许久没有听闻百姓上京师状诉豪强,今日听闻,也想看看近几年朕行苛政的成效,孙儿正好过来,也能从中体验一下民间疾苦,看看百姓是怎么被豪强欺压的忍无可忍的。”
朱允炆正是为此案而来,不过知道其中另有内情,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向朱元璋通报下案情,也免得过会他老练挂不住,在那里飙。自己说不定也跟着倒霉。
“皇祖父。孙儿有……。”刚说到这,公堂之上传来差役的低吼声,朱元璋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一会再说,不要耽误听审案情。
例行的上堂问话,没有过多大会,就听见吴公达“咦”了一声,仿佛遇见了什么吃惊的事情,都忘了后面还坐了一个皇上和一个皇太孙。
“你们三个刁民……。”吴公达说道这儿,猛的一顿,朱允炆看向老朱,现后者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显然对刚才的说辞有些不满。
过了片刻,吴公达又问道:“你们不是解送嘉定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沈显上京吗?为甚此刻却变成了嘉定里长顾匡?”
停了一下。吴公达又说道:“顾匡是和你们一起抓沈显的人,你们怎么又把他抓起来了?这样翻来覆去,难道认为告御状是闹着玩吗?”
这时,只听到传来一个似乎有些苍老的声音,昂声道:“大人,里长顾匡为祸乡里,嘉定县妇孺皆知,大人若是不信,可往嘉定查访,若有半句虚言,老朽任凭大人处置。”
“本官不是问你顾匡是否为祸乡里,而是问昨日你们所状告的那个沈显在那里,老匹……老人家,不要在那里顾左右而言他。”
“昨日……昨日是老朽糊涂,将状纸写错了。”很坚定的回答,但是也很不能自圆其说,告状把名字写错,恐怕古今以来,只此一例。
朱允炆也是张口结舌,没有想到事情会展成这个样子,抬头看到朱元璋正在皱着眉头翻看抄送的状纸,脸上已经显出怒意。没有想到偶然的心血来潮,竟然看到了一场闹剧。本来自负的老朱有一种被人戏弄的感觉。
还未等看完,“哗”的一声,将状纸掷于地上,低声说道:“德阳,传朕口谕,命吴公达将人带进来,朕要亲审。”
“遵旨!”阴测测的声音突然在另一处响起,吓了朱允炆一跳,这老太监是什么时间回来的,自己的情报处打探那么久,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但此时已经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朱允炆借机向在门口的杨杰使了一个眼色,对方会意,转身疾步走开,去办自己该做的事情了。
而此时德阳已经走出内堂,出去传旨,朱允炆看着老朱那扭曲的脸庞,知道这几个人又是性命难保,不过为了昨天救出的那个人,还是趁着外面公堂上还在准备见驾的当口,将自己知道的向老朱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