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然归降西屏的消息传到康国,齐敏大为担忧,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搭救贺然的办法,心烦意乱的想要召集群臣商议时,她忽然又有了新的想法:让贺然留在西屏也未尝不是好事!
这个突如其来的闪念让齐敏兴奋起来,凭贺然的才华,在西屏混个军师、太宰什么的应该不是难事,他如果能在西屏掌握了权势,想来肯定不会做什么于康国不利的事,说不定日后还能与自己里应外合灭了西屏!
齐敏越想越高兴,可没多久她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她想到贺然不可能安心的呆在西屏,他舍不得他那两个大美人,前一段自己那么尽心的伺候他,他最终还是绝情而去了,西屏美女再多恐怕也拴不住他的心。
齐敏虽然知道贺然对自己是有真情的,可那根本不能和他对苏夕瑶的感情相比,也比不上他对竹音公主的感情,每次想到这些齐敏心中就满是气怨,她一会恨贺然一会恨苏夕瑶与竹音,她也恨老天不公,她觉得如果是自己先认识的贺然,那他肯定会像对苏夕瑶那样对自己,她相信贺然是那种痴情的人,虽然他贪花好色,但齐敏了解他的真性情。
要是那样多好啊!有贺然辅佐自己,那康国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其实墨琚的才华和贺然比起来绝不逊色,甚至还有过之,只不过是齐敏对贺然太过信赖与崇拜了,所以总是觉得贺然要远胜墨琚。
齐敏越想越心烦,召来了些近臣商议此事。
大臣们听了此事有的喜有的忧,有的主张静观其变,有的主张趁局势变化前先下手为强,有的主张支持顺国灭了易国,有的主张应该支持易国讨伐赵国和顺国,还有人觉得康国已在西屏那边占了不少便宜,应该任别国争斗,康国独善其身坐等渔翁之利……。
齐敏听到支持顺国灭了易国的观点时眼睛一亮,是啊!灭了易国,让苏夕瑶与竹音丧于战乱之中那贺然就该死了心了,到时说不定会投向自己的怀抱!可随之她又想到,那坏小子太精明了,康国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帮易国任凭苏夕瑶与竹音惨死,说不定他会把这笔帐算在自己身上,发了疯的贺然会做出什么事她真不敢想,这样看来不帮易国似乎不妥,如果能做个样子骗过贺然就好了,想到要骗贺然,齐敏又泄气了,她觉得就是把康国这些人都绑一块也想不出能骗过贺然的计策。
“老将军之意如何呢?”齐敏见华阳一直皱眉不语,笑着问道。
“老臣以为不可让易国失了贺军师,否则对我康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灭易之言更是愚人之论,扶易抗顺才是正途,臣请太后即刻派人向军师问计,军师必有良策相对。”
“嗯,那就派人去问问军师吧。”齐敏皱着眉摆手挥退了众人,她还是放不下灭了易国的这个诱人想法。
没过几天,墨琚的奏折就到了,齐敏看后心情异常复杂,在对待易国的态度上墨琚与华阳的观点大致相同,这让齐敏很失望,至于贺然,墨琚断定他肯定是在形势所迫下无奈归降了西屏,这只是保全易军的权宜之计,他肯定在千方百计筹划如何逃回去,康国现在能帮他作的就是造势,首先要向赵王质询赵醌逼反贺然一事以慰藉易人,同时暗中说服易国君臣配合行动,然后上演一场康国强压易国不得攻赵的戏,接下来还要大造舆论做出会盟诸国要再接再厉增兵攻打西屏的架势,还有就是联合赵、留两国共同向顺国施压,敦促其立刻向西屏增兵,以釜底抽薪之计缓解易国所面临不利局面。墨琚最后写道:造势已成,西屏人或可放贺军师归易。
墨琚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计策看的赵敏直发晕,盯着最后那句话她想了半天才若有所悟,但对于西屏人会这么轻易的放回贺然还是半信半疑。
在华阳与赵宏的力主下,齐敏决定按墨琚的计策行事。一时间,康国派往各国的信使纷纷倍道兼程而驰。
闻之贺然归降的消息而暗自高兴的诸侯更多,糊里糊涂的赵王赵岃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贺然倒霉他就高兴,可很快他就被易、康两国措辞强硬的质询国书弄得心绪不宁了了,易军增兵边境更让他心惊胆战。
顺衍王的高兴是实实在在的,白宫博派人送来的秘奏不但说了贺然归降西屏的消息,同时还建议加紧调配兵马,等他归国后马上攻打易国,没了贺然的易国在顺国君臣眼中简直是不堪一击。
要说诸侯中最高兴的,应该就是西屏王百里复了,这个年逾五十的西屏国主属于志大才疏那种人,在位的二十余年间勤政不辍,征伐更是不断,可轰轰烈烈的东征西讨没少劳民伤财,只是每次都收益甚微,东面赵、留之阻始终未破,后方蛮夷之乱也未曾根除,也就是祖上留下的基业丰厚,否则西屏早就禁不住这么折腾了。
判断一个人是有主见还是刚愎自用,只看他做过的一两件事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可是你要把他一段时间内做的事情做个统计分析,那要再下断语就容易的多了,百里复无疑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因为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段内他作出的正确抉择极其有限。
“英明”这东西是来不得虚假的,也不会因人的意愿而能凭空拥有,尽管百里复专心致志的要做明君,可事实上他总是让人觉得徒有其表,用良好的意愿作着祸国殃民的事,这就是庸才的悲哀,百里复如果只是个平常百姓,那他肯定可以算得上是个模范良民,因为他品性纯良且勇敢,可这样的品性一旦到了君王身上那就成了不善机谋、武断好战了。
纵观历史,很多明君给人的感觉恰恰是宅心仁厚、无奸少诈的,不过这只是美好的表象而已,是史官曲笔生描绘出的花朵,没有特殊手腕的人是不可能当明君的。即便那些明君真的是贤良仁义不以机谋取胜,那他们也肯定会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才能:知人善任。其实话说回来,谈到阴谋诡计哪里会比庙堂之中更多更险呢?百官皆是人精,能摆布诸多“人精”于股掌之间的明君该是什么样的角色不想可知。
很可惜的是,百里复也没有知人善任的本事,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划入昏君的行列,他毕竟是有作明君的意愿的,这在礼敬贤士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只不过……,礼待是礼待,他却很少能采纳贤士的建议,那些慕名而来的贤士更像是百里复的收藏品。 <a href="" target="_blank"></a>
这个突如其来的闪念让齐敏兴奋起来,凭贺然的才华,在西屏混个军师、太宰什么的应该不是难事,他如果能在西屏掌握了权势,想来肯定不会做什么于康国不利的事,说不定日后还能与自己里应外合灭了西屏!
齐敏越想越高兴,可没多久她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她想到贺然不可能安心的呆在西屏,他舍不得他那两个大美人,前一段自己那么尽心的伺候他,他最终还是绝情而去了,西屏美女再多恐怕也拴不住他的心。
齐敏虽然知道贺然对自己是有真情的,可那根本不能和他对苏夕瑶的感情相比,也比不上他对竹音公主的感情,每次想到这些齐敏心中就满是气怨,她一会恨贺然一会恨苏夕瑶与竹音,她也恨老天不公,她觉得如果是自己先认识的贺然,那他肯定会像对苏夕瑶那样对自己,她相信贺然是那种痴情的人,虽然他贪花好色,但齐敏了解他的真性情。
要是那样多好啊!有贺然辅佐自己,那康国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其实墨琚的才华和贺然比起来绝不逊色,甚至还有过之,只不过是齐敏对贺然太过信赖与崇拜了,所以总是觉得贺然要远胜墨琚。
齐敏越想越心烦,召来了些近臣商议此事。
大臣们听了此事有的喜有的忧,有的主张静观其变,有的主张趁局势变化前先下手为强,有的主张支持顺国灭了易国,有的主张应该支持易国讨伐赵国和顺国,还有人觉得康国已在西屏那边占了不少便宜,应该任别国争斗,康国独善其身坐等渔翁之利……。
齐敏听到支持顺国灭了易国的观点时眼睛一亮,是啊!灭了易国,让苏夕瑶与竹音丧于战乱之中那贺然就该死了心了,到时说不定会投向自己的怀抱!可随之她又想到,那坏小子太精明了,康国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帮易国任凭苏夕瑶与竹音惨死,说不定他会把这笔帐算在自己身上,发了疯的贺然会做出什么事她真不敢想,这样看来不帮易国似乎不妥,如果能做个样子骗过贺然就好了,想到要骗贺然,齐敏又泄气了,她觉得就是把康国这些人都绑一块也想不出能骗过贺然的计策。
“老将军之意如何呢?”齐敏见华阳一直皱眉不语,笑着问道。
“老臣以为不可让易国失了贺军师,否则对我康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灭易之言更是愚人之论,扶易抗顺才是正途,臣请太后即刻派人向军师问计,军师必有良策相对。”
“嗯,那就派人去问问军师吧。”齐敏皱着眉摆手挥退了众人,她还是放不下灭了易国的这个诱人想法。
没过几天,墨琚的奏折就到了,齐敏看后心情异常复杂,在对待易国的态度上墨琚与华阳的观点大致相同,这让齐敏很失望,至于贺然,墨琚断定他肯定是在形势所迫下无奈归降了西屏,这只是保全易军的权宜之计,他肯定在千方百计筹划如何逃回去,康国现在能帮他作的就是造势,首先要向赵王质询赵醌逼反贺然一事以慰藉易人,同时暗中说服易国君臣配合行动,然后上演一场康国强压易国不得攻赵的戏,接下来还要大造舆论做出会盟诸国要再接再厉增兵攻打西屏的架势,还有就是联合赵、留两国共同向顺国施压,敦促其立刻向西屏增兵,以釜底抽薪之计缓解易国所面临不利局面。墨琚最后写道:造势已成,西屏人或可放贺军师归易。
墨琚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计策看的赵敏直发晕,盯着最后那句话她想了半天才若有所悟,但对于西屏人会这么轻易的放回贺然还是半信半疑。
在华阳与赵宏的力主下,齐敏决定按墨琚的计策行事。一时间,康国派往各国的信使纷纷倍道兼程而驰。
闻之贺然归降的消息而暗自高兴的诸侯更多,糊里糊涂的赵王赵岃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贺然倒霉他就高兴,可很快他就被易、康两国措辞强硬的质询国书弄得心绪不宁了了,易军增兵边境更让他心惊胆战。
顺衍王的高兴是实实在在的,白宫博派人送来的秘奏不但说了贺然归降西屏的消息,同时还建议加紧调配兵马,等他归国后马上攻打易国,没了贺然的易国在顺国君臣眼中简直是不堪一击。
要说诸侯中最高兴的,应该就是西屏王百里复了,这个年逾五十的西屏国主属于志大才疏那种人,在位的二十余年间勤政不辍,征伐更是不断,可轰轰烈烈的东征西讨没少劳民伤财,只是每次都收益甚微,东面赵、留之阻始终未破,后方蛮夷之乱也未曾根除,也就是祖上留下的基业丰厚,否则西屏早就禁不住这么折腾了。
判断一个人是有主见还是刚愎自用,只看他做过的一两件事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可是你要把他一段时间内做的事情做个统计分析,那要再下断语就容易的多了,百里复无疑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因为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段内他作出的正确抉择极其有限。
“英明”这东西是来不得虚假的,也不会因人的意愿而能凭空拥有,尽管百里复专心致志的要做明君,可事实上他总是让人觉得徒有其表,用良好的意愿作着祸国殃民的事,这就是庸才的悲哀,百里复如果只是个平常百姓,那他肯定可以算得上是个模范良民,因为他品性纯良且勇敢,可这样的品性一旦到了君王身上那就成了不善机谋、武断好战了。
纵观历史,很多明君给人的感觉恰恰是宅心仁厚、无奸少诈的,不过这只是美好的表象而已,是史官曲笔生描绘出的花朵,没有特殊手腕的人是不可能当明君的。即便那些明君真的是贤良仁义不以机谋取胜,那他们也肯定会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才能:知人善任。其实话说回来,谈到阴谋诡计哪里会比庙堂之中更多更险呢?百官皆是人精,能摆布诸多“人精”于股掌之间的明君该是什么样的角色不想可知。
很可惜的是,百里复也没有知人善任的本事,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划入昏君的行列,他毕竟是有作明君的意愿的,这在礼敬贤士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只不过……,礼待是礼待,他却很少能采纳贤士的建议,那些慕名而来的贤士更像是百里复的收藏品。 <a href="" target="_bl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