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进阶(十九)

    吃完马肉粉,不过是几十步就回到了粮油店,周世铭茫然四顾,惊讶的问莫敌:“这么快就到了!”莫敌笑着说,之前我们是走了一个四方型,到了十字街就很靠近店铺了。告诉周世铭,面前这条路,过去叫崇德路,民国二十五年,广西省政府从南宁迁来后,为了拍老蒋的马屁,改成了中正西路。这个名字老百姓不认帐,还是喜欢叫崇德路,有些老古板,你向他问路,中正西路怎么走,他可能会翻白眼看你,因为你把他个老桂林壳子给问倒了。这条东西向的路远没有南北向的中山路那么有名,当年孙中山来桂林主持北伐,南北大道就成了中山路,现在再问北伐之前那年头的老名字,只怕也没有人能够记起。周世铭“哦”了一声,强迫自己记得,到了十字街,就离自己家的粮油店不远了。

    看到莫敌夫妇到来,守店的伙计开始上门板,关窗户,再三检查火烛,然后关门。两个背包早有拿走,三人轻身离开。

    伙计带头,又一次走向了十字街。到了十字街后,转向南边的大街,大街边有一家骑楼正在维修,手脚架子搭得老高,街面上还堆了一些建筑材料。伙计带着莫敌二人绕过建筑材料,再度走进骑楼下的走廊里。告诉莫敌,这家挺倒霉的,上个月日本人的飞机来轰炸,三架飞机总共扔了十二颗*,其中有一颗正好落在这栋楼的楼顶,直接炸得稀烂。市长陈恩元专门来看过,拨出专款给这家人修缮,不然,这家人估计只能让房子废在那里。

    莫敌回头看了一眼,很是认可的点点头,这个房子炸得有点惨,修好得花不少钱。桂林市政府两年前才成立,财力并不雄厚,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亲民一项做得还是不错。这一回头才发现,周世铭已经落后了他们太多,她的兴趣完全落在骑楼柱子上。桂林这种骑楼,是典型的法式建筑,四方的骑楼柱,正正方方,商家不愿白白放掉骑楼柱,在上面描上了各色各样的广告词,有些还贴上五颜六色的招贴画,这些乱七八糟的内容把周世铭的兴趣给吸引了过去。

    莫敌回头半搂着周世铭,笑道:“这些东西一时半会也不会改变,明天后天,大把时间可以来看,就不要在路灯下费眼神了。”

    周世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挺好玩的。”

    伙计在前面不远等着他们,看到他们走近,才右转进了旁边的小巷,这是一条宽不过一米的小巷,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左边比较整齐的围墙属于基督教堂,右边则是民房,相对没有那么讲究,青砖而已。巷子口一盏路灯,把巷子照出淡淡的光亮,不至于太过阴森。

    往巷子里走了百来步,右边出现一个小门,青石条的门槛,上面还伸出一尺左右的门檐,晚上看不清楚门檐的雕刻图案,仅从门框和门扇就可以知道,这个院门不算破败。伙计停下脚步,在门角上摸了摸,摸到了一条小绳子,轻轻拉了几拉,门里传出小铃铛清脆的响声。

    “来了,来了。”莫敌听得出,这是他们家老五的声音。紧接着,就是门闩抽开的声音,门也随即打开。

    伙计让莫敌二人进了门,对莫老五说:“老板,我就不进去了,回去洗澡睡觉。”

    莫老五客气的说:“弄了点夜宵,你不进去吃点再走?”

    伙计拒绝了,转身离开。

    莫敌二人进了小院,莫老五关好门闩上,把系在铃铛上的绳子取下,说:“夜点,就不要再把绳子系在铃铛上,不然,半夜还有豆子鬼来搞恶作剧,搞得你一个晚上睡不着。”

    莫敌笑着点点头,桂林人把那些生吃狗卵不放盐的少年人称为豆子鬼,这些无聊少年经常干一些损人不利已的事,不为害人,只搏一乐。这种门铃,是他们的最爱,半夜三更扯两扯,把屋主人弄醒后,便在欢笑声中作鸟兽散。

    跟着莫老五的步子,直走进去,黑夜里看不见环境,只感觉到脚下不是青石板的路面,也不是洋灰沥青路面,是用均匀的鹅卵石铺成。大约走了二十来步,左边出现了灯光,在灯光的照射下,出现了五级台阶。上了五级台阶,便是一个小厅,厅里呈不规则状,主要特点就是门多窗多,四面都是门,数一数,竟然有五扇之多。除了门的,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窗户,窗户是玻璃格子推窗,虽然没有雕上什么喜鹊闹梅之类的图案,只是横竖线条,却显得很是雅致。窗户大多紧闭,成为装饰物。小厅当中是一张鼓型圆桌,四周是六张鼓型凳,桌面上,炒了几个小菜,一瓶桂林三花放在旁边。

    这时,从右边的台阶上走上两个女人,一个端着一碗汤,另一个则端着一碗饭。莫敌认得前面端汤的,正是他的二姐,阳丽天的夫人,另一位年纪尚轻,应该是莫老五的妻子。

    “二姐。”莫敌叫道,伸手去接二姐手里的汤。

    莫二姐笑着让开,说:“莫接来接去,看打泼了。”

    端饭的女子叫了一声“三哥”,坐实了莫敌的想法。莫老五负责向他们介绍二姐三嫂和老五媳妇,很快,几个女人便讲到了一起。

    “都说我们在外面吃米粉了,还搞这么大一桌。”莫敌说。

    “你们吃了,我们还没有吃。”莫老五说:“接风酒,不喝不行,你就将就将就。”

    “这么好的菜,绝对是享受,不是将就。”莫敌扫了一眼桌面,黄焖鸡,老鸭汤,酸豆角煮干鱼仔,还有一碟腊味合蒸,素炒小白菜,咸蛋老南瓜,满满一桌。

    莫老五倒上三杯酒,二姐也占了一杯,姐弟三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莫老五说:“年前,军政府把你的钱全部转到我的帐户,告诉我,你要带三嫂回来读书,我就在斗姆巷府后里一带找房子。好不容易找到这一间正在出让,一打听,是九州商贸行陈鸿泰的产业,就央求张香圃老板作介绍,买了下来。这个院子不大,不过很洋气,你应该会喜欢。”

    莫敌这才知道,这个小院子是自己的住所,回到桂林,马上有这么一个安身之所,相当满意了。周世铭听说是自己的家,再也坐不住,在五弟妹的陪同下,随便走了走。台阶上的房子呈品字型结构,与小厅平排的,有两个小房间。两个房间都不大,放下一张床后,就剩不了太多的地方。从刚才二姐五弟妹上来的台阶走下去,就是厨房,再过去,就是厕所,再过去,还是院子,但是黑灯瞎火,看不清楚是些什么。

    “什么样?还满意吗?”莫敌问。

    周世铭点点头,说:“虽然天黑看不清楚,但是已经相当满意了!”

    “这是当年熊同和二老板熊联瑾的外室小宅。”莫二姐说:“熊同和的老板是江西清江人,光绪年间来到桂林,开了一家熊同和药店。熊静和熊联瑾是第三代传人,生意做得很大,有人说,可比北京的同仁堂。熊家在兰井巷那边修了三四个大花园,斗姆巷这个小园子就卖给了同是江西吉安人的陈鸿泰。陈鸿泰回故乡建祠堂,差点手尾钱,才把这个小院子出让。也算是我们知道消息早,才买得下,不然,就凭现在桂林满地都是外地人,破房子都能炒出黄金价,哪里轮得到我们。”

    莫敌点点头,这两年的桂林,几乎成了抗战的大后方,许多不愿意迁往重庆的单位和个人首选桂林,桂林一时长安米贵。莫老五说,桂林这两年人口增长太快,南门内已经安置不下,连漓江那边小东江沿岸,桃花江南岸南门外也住满了人,文昌桥南头,象鼻山下,满是搭得乱七八糟的窝棚。有人夸张的说,一到下午,蜂涌进桃花江去洗澡的人,把江水塞高了不只半尺。

    兄弟几年不见,有说不尽的话题,莫老五问莫敌,上次广西军政府打到帐上的钱,数目不少,买这个小院子,才用了不到二十分之一,余下的钱莫敌有什么打算?莫敌摇摇头,说没有打算。莫老五说如果没有打算,他想用一部分,这段时间,桂林不仅房价涨,粮价也飞涨,如果资金允许,可以去湖南成车皮的调米过来,利润很大,差价不小。莫老五让莫敌拿出一笔钱,算是投资在粮油店里,扩大成粮油商行,不仅可以供桂林本地的粮食,还能向贵州云南转调。莫敌告诉他,自己对经商没有什么心得,至于那笔钱,目前也没有投资打算,就任由莫老五打点。

    得到了莫敌的同意,莫老五十分高兴,他做生意,完全是白手起家,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口碑,如果有这么一笔大资金投入,他立即就可以往上跳不止一级,甚至会成为桂林排名前几位的大粮贸商行也不一定。

    喜不自禁,对酒当歌,不一会,莫老五就把自己弄得大醉。

    夜餐只好散场,莫敌让周世铭呆在家里,他和二姐帮着五弟妹把莫老五送回家,莫老五的家在府后里,从斗姆巷穿过去,下得一个梯级大井台,一条横街就是府后里,府后里南通三多路,北通崇德路,往崇德路方向走几步,就是举人街,莫老五的家就在举人府的旁边。

    送完莫老五回来,莫敌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巷子里。在井台上,掬起一捧水,喝了一口,真甜!是家乡的味道。

章节目录

天纵莫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越岭山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四章 进阶(十九)-电,天纵莫敌,笔趣阁并收藏天纵莫敌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