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换防(十七)

    李本一的得意和踌躇满志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李本一看来,庐江之战已经圆满收官,他带着半个师部随138师野补团回到霍山的但家庙,野补团这次不错,在三河打了一个好仗,把大码头伪军扔在那里的枪支弹药捡起,居然武装了两个连,加上自己出发时带的部分武器和在庐江老绿营中收集的部份武装,有四个连全副武装。加上师部警卫部队,护送李本一等人平安到达但家庙不是问题。李丕成团副很潇洒,一见对岸的伪军退却,就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命令一到,立即开拔,带着412团的两个营返回舒城。412团是138师的主力,弹药物资全额下拨,对于缴获,李丕成从来不看在眼里。刘青龙有点烦,押着一千七百俘虏,有差不多一半的人不良于行,有些要拄拐,有人要人抬。跌跌撞撞,413团回到万佛湖之前韦介伯部的营地,把负伤的俘虏治愈和转化是刘青龙的首要任务,毕竟一个五百多人的团有点太小。庐江东的老绿营,成了韦介伯414团的大本营,老绿林条件不错,营防足够安置一个整团,还有训练场,很气派。庐江,成了414团的势力范围,414团要保持这个地方的平安,也要依赖这个地方生存。

    罗卫率领一二三营押解着七百俘虏步行回岳西,从吕亭到岳西五河,整整两百里,要走三天。不是他们不愿意坐汽车,实在是坐不下,从冶父山运来的物资和从泥河运来的物资有点多,把留在桐城的汽车全部装满后,还在桐城租赁了几辆卡车才装下,廖大炮的炮连归心似箭,还放不开到手的四门步兵炮,好说歹说,当上了押运人员。至于缴获的大量的大车和牲口,由石重的警卫连负责,在桐城就地拍卖,什么时候把东西卖完,什么时候启程回岳西。

    莫敌自然跟石重的警卫连一起行动,主要还是528团团长周孟雄的热情邀请,打算到桐城做客。为此,周孟雄派出两辆卡车,由团副莫仲庆为代表,前往吕亭郊迎二十里。

    盛情难却,莫敌第一次走进了桐城。

    一进桐城,莫敌就笑了,这里与庐江一样,也把城门和城墙拆了,与庐江不同的是,庐江还留下一段北城墙,这里却拆得干干净净。向开车的司机大佬一打听才知道,桐城的两任县长,这几年没有做出过什么丰功伟绩,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载入史册的,那就是把桐城六里城墙全部拆得清光。

    两辆汽车开过了龙眠河上的石桥,在之前东作门的遗址前停了下来,司机告诉莫敌,再往里走,就是青石板街道,人多路窄,卡车不太方便通行。

    莫仲庆告诉莫敌,卡车也能够进城,只是要绕东南方向从老向南门遗址进入,路程不近,不如在这里下车,在城里走走,先沿着老街走马观花赏一赏这千年桐城的风土人情,再去六尺巷子感受一番,最后绕到文庙参拜之后,就在文庙不远的地方吃饭。莫仲庆是个好导游,指着一片废墟,告诉莫敌,这里就是当年的东作门,按照八卦的说法,这里是东北方向巽位,生门。

    “见过拆城墙的,没见过拆得这么干净的!”莫敌由衷的感叹。陪同在莫敌身边的528团团副莫仲庆笑了,告诉莫敌,桐城这个地方,实在是地利太好。民国二十七年,日军进攻武汉,飞机从南京飞出,飞往武汉,不知道是谁设计的航线,途中正巧经过桐城,桐城的六里八卦龟背古城太过耀眼,成了沿途轰炸的重点。当时的县长罗成均每日里要躲五次以上的轰炸,知道招来*的竟然是这个与众不同的城墙,一纸报告送到了安徽省政府。时任安徽省政府的是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廖燕公二话不说,既然招惹炮弹,拆除就是。罗成均得到批准,火速拆除招机引弹的城门楼子和城墙,于是屹立了四百余年的古城遭遇空前劫难,终于到了末日。

    这绝对是乱命!莫敌摇头不已,燕公英明一世,居然也有这样的昏招,也许正是所谓的明知不是计,无奈且为之。叹息道:“桐城一地,自古到今,不乏有识之士,难道就没有人持不同意见吗?”

    莫仲庆摸了摸东作门残余的基石,基石很光滑,这两年,来来往往的行人,把这个地方当成是歇脚的地,基石也就成了临时的座位,坐多了,变成很光滑。从这里东望龙眠河,水汤汤而南去,风除除而东来,再过百年,或者能成为一个凭吊怀古的好地方。莫仲庆调来桐城后,独爱此处,经常在这里留连,这也是把莫敌桐城游的第一站放在这里的原因。他对桐城拆墙很有研究,听莫敌问起,张口便娓娓道来:“有的。据说,当时两派的争论还是很热烈的,大致可以分为保墙派和主拆派,保墙派大多是一些儒生,引经据典,以体国经野为根据,认为拆城有损一方安定祥和。城墙一旦拆除,则政府何以凭借,人民何以瞻依,世家大族何以保障?代表者是一位叫姚思慎的老人,他认为,桐人以为城之险要,不在城而在山。若城西负山求雨顶一带不守,则全城在目,可探囊而取不难也。今留一城,承平时可防盗贼之小乱;若遇大乱,敌我皆不足为要害,有关有无也。”

    莫敌点点头,叹息道:“这种老诚谋国的意见,估计不会有什么作用。”

    “可不是。”莫仲庆说:“主拆派则直接上升到国体的高度,认为城郭是君主时代的产物,如果说城市为文化荟萃之区,那些世家大族,以诗书文物,留遗濡染,把城墙当成他们家的院墙,更有甚者,批评在君主时代,每遇战乱,地方官员都以保全城池为首功,对于城外人民,全然不顾,这是漠视民生。有人还把古城墙称之为城殇,认为中国要发展,要复兴,首先就应该拆掉闭门自守的城墙,迎接四面八方风,因此,拆除桐城城墙是因时势顺时务,适者存而逆者亡。综合起来一句话,城郭不适用民主时代。”

    莫敌哈哈大笑,拆城墙还能拆到这么高的理论高度,难得之极。莫仲庆也笑着指了指断垣残石,说,桐城派两百年的文化,最后就残留这么一些东西,不知道主拆派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张敦复。莫敌摇摇头说,倦圃老人(张敦复号倦圃)能写出“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回信,能够养育出张廷玉这种儿子,张若霭这种孙子,可见其人不凡。不过,现在的桐城就不一样了,套用一下倦圃翁的诗,六尺巷子今犹在,不见桐国古城墙。

    莫仲庆走前几步,伸手引向左边,莫敌赶了两步,左转一看,正是那条名声在外的六尺巷。

    六尺巷名声虽大,却不经看,长不过百米,宽不过米半,一边是张府,一边是吴府。莫敌看了一眼,对莫仲庆说,当年吴府想多占六尺,未必没有道理。莫仲庆估计也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很有兴趣的问道,天纵兄有何高见?莫敌指着两幅围墙里,说,多得六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花园,如今国战,寸土必争,礼让三尺,不合今天之国情。莫仲庆大笑,认为莫敌的看法与那些主拆派如出一辙,难怪那位叫姚思慎的老人会被生生气死。

    桐城城内,虽然拆掉了城墙,但是市井仍在,青石板仍然写满了沧桑。

    走出文庙,有人来报,接风晚宴已经准备妥当,县长魏际青大人和周团座在饭馆里等着。莫敌和莫仲庆连忙跟着人走了过去。

    远远看到莫敌,周孟雄和县长魏际青就迎了出来,周孟雄热情的把莫敌介绍给魏县长,并称莫敌是真正的常胜将军。魏县长是安徽芜湖人,在此之前也曾多次听说过莫敌的大名,毕竟“天下莫敌”的名声不是一天两天打下来的,莫敌在西六县的所作所为,作为一县之长,不可能太过孤陋寡闻。

    一张八仙桌,四人正好一人一向,主位是魏县长,主宾自然是莫敌。

    “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魏县长手持青花小壶,给莫敌斟上一小杯色泽淡雅的清茶,说:“这是本地的小花茶,莫处长可品评一番。”

    莫敌浅浅的尝了一口,一股野兰花清香直扑五窍,让人为之一振,好茶!或者是看到了莫敌的表情,魏县长颇为得意,说:“这是小龙山云雾石隙中所产的龙泉庵茶,今年的新茶,还带着一丝山间的灵气。此茶除了具备花茶的各种特征,独具兰韵,如兰花一样的美好香氛,因茶叶尖头细小,故为小花茶。此茶味不在杭州龙井之下,却不争不傲,便如桐城的六尺巷子一样,蕴含丰富的礼让内涵。翰墨茶香,浸润了洋洋桐城文化,造就了谦谦君子之风。”

    莫敌点点头,魏县长此言不虚,杯中此茶,当得起这番夸奖。

    上菜了,第一道是清水鸡,魏县长介绍说这道菜的鸡很普通,特点在于清水,这是从大关运来的泉水。大关,古称泉水铺,泉水四溢,透明无瑕,清凉气芳,甘甜爽口。相传吕洞宾路过此地,捧水而饮,感叹道:“此乃瑶池之水也!” 桐城著名中医关生荷老先生认为:大关之水禀阴中之阴,饮之可泻阳中之阳,有润肌肤,清肝火,和颜色、利三焦之功。

    莫敌尝了一口,的确很普通,跟桂林的穿汤鸡差不多,鸡有点偏肥,汤色发腻。

    第二道更是不起眼,一碗小鱼仔烧鸡蛋,小鱼仔长不过寸,灰黑色,背上有金黄色斑纹。莫敌没有动筷子,他知道,好显摆的魏县长肯定又有说道。果然,魏县长先是摇头赞叹了一番,才用一副“莫敌你命好”的神态看了莫敌一眼,说:“莫处长来的太是时候了!”开始了他的介绍。

    原来,这种小鱼叫做小麦鱼,也叫凤凰鱼,是本地的特产,且只在麦收季节才能捕捉到。不仅产量极少,且捕捞季节十分短暂,物以稀为贵,加上味道鲜美,成了桐城上下待客的主要原料。在不是季节的时节,人们吃不到新鲜的凤凰鱼,只能用晒干的小鱼干充数,当地人曾有传言:山珍海味我不要,麦鱼炖蛋香喷喷。

    莫敌夹了一条小鱼,送进嘴里,果然传言不虚,更重要的是,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主食一上来,莫敌就笑了,这东西似曾相识,米饺。莫敌在南宁上军校时,曾经跟人在南宁街头吃过一种叫粉饺的食品,与这个桐城米饺有三分相似,只是一入口,高下立判,桐城米饺以素食为主,蘸以荤油,颇具地方特色,而记忆中的南宁粉饺,则以瘦肉虾米为主,蘸以酱料,是广式早茶上的佳品。

    让莫敌意外的是,这位魏县长对于桐城拆墙之事一言不发,虽然他早就听莫仲庆介绍过,这位魏县长是个角色,之前罗县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拆完的城墙,他一句话就解决了。他告诉当地居民,谁拆的墙砖归谁。于是全城青壮妇孺,争先借以渔利,不到一个月功夫,砖材四散,大功告竣。

    就在莫敌在桐城过得写意之时,但家庙的李本一却惶惶不可终日,因为韦介伯告诉他,414团又断粮了!庐江的凌前锋拒不提供粮草,理由只有一个,盛桥的王占林和韦介伯还没有决出胜负,庐江的粮草只能提供给一方,那就是战胜者。

章节目录

天纵莫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越岭山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三章 换防(十七)-横,天纵莫敌,笔趣阁并收藏天纵莫敌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