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战余(五十八)
听完龚庆元转诉的莫敌意见,李本一沉吟了片刻,才郑重其事的对龚庆元说,作战从来无万全,都有一定的赌博意识,在大势占优的情况下就应该果断出击,些小细节,则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瞻前顾后,首鼠两端,将会坐失良机。莫敌的考虑有完善的一面,也有太过于求全的一面,设想,如果我们是一个团,对手也是一个团,全方位多考虑一些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是两个团甚至超过两个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考虑问题就应该简单一些,因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招数都是虚的。一军之帅,一师之将,一团之校,一连之尉,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为帅者,可以策划一场战争,为将者,可以指挥一场战役,为校者,可以承担一场战斗,为尉者,冲锋在前,至于思想,应该不予考虑。这一点,日军做得很好,军就是军,师就是师,以华中战场为例,第十一军,全面主导华中战场,而师团级,就只能承担战役责任,至于下面的旅团和联队,完全就沦为战争机器。有人说这是屁股决定脑袋,也有人说是不在其位而不某其政,其实简单一句话就是思维局限。这种思维方式也充分说明莫敌的思维层次仍然停留在指挥一个团的地步,眼光有限,境界有限,还需要在团一级再锤打一段时间。李本一告诉龚庆元,电令412团派出一个营前往三河,监视肥西的日军是否出动,同时还致电176团528团副团长莫仲庆,协助对庐江南线的防御。同时命令138师野补团,在刘青龙413团离开万佛湖后,接手驻地防务,成为后续部队。如此布局,在李本一看来,已经是五个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李本一对莫敌的评价,龚庆元并不十分认可,反而认为莫敌的思维更高一层,他立足于战略,但是在战术方面也不轻视,最重要的是,莫敌的作战把握性远远的高于李本一。龚庆元还不至于无聊得把李本一的意见直接反馈给莫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落着点也就不同,求同存异,未尝不可。在龚庆元看来,李本一的说法有道理,却并不能对此次作战具备指导性,从理论上看,138师战胜王占林团无庸置疑,但是,作战如何进行,如何开展,从什么地方着手,以何种方式撕开,李本一并没有具体的说明。龚庆元也知道,这些具体工作应该由他这个参谋长来完成,问题是如今情况,知已而不知彼,作战将如何展开?难道又要祭出国军作战的老招,先敲山震虎然后再见子打子。
莫敌属于最反对国军传统作战方式的人,所谓的敲山震虎,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对某一个目标进行攻击,然后看对手的反应,针对对手的反应见子打子。这种作法最大的恶果就是化主动为被动,开始主动出击,然后被动迎敌。对前期的要求并不多,但是随着战局的变化,则被动程度越严重,如果对手比较强劲,作战手法略加变化,即使三倍于对手,也会被对方拖累拖残,最后拖死。回首民国二十二年,国赤双方在湘粤赣地区及鄂豫皖地区多次交手,国军每次进剿,都是先敲山震虎,然后陈兵待发,静待对方在什么地方出现异动,则在什么地方出击。在井冈山,*利用国军的这种作战方式,面对十倍于赤军的国军部队,到处扇风点火,令国军东奔西堵,疲于奔命,屡次无功而返。从无数次的战例来看,进攻无效,防守无力,这种作战方式,实在是羞辱智慧。
接下来的几天,侦察连的报告让庐江的敌情更加明朗化,庐江城东军营里驻扎的是王占林团的一营,孙诚亲自出马,化装成菜商,把城东的军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训练场、军营区、公共活动区、食堂,一一在地图上予以注明,城东军营,已经完全透明。通过侦察一再确认,王占林并不在庐江,在庐江发号司令的是倪道烺的嫡亲外甥崔元嬉。小小一个庐江,三套政府班子,一套是国民政府委任的政府班子,一套是南京伪汪政府委任的班子,还有一套是赤党桐庐党委。赤党桐庐党委转入地下,党委书记是菜子湖的刘仁开,刘仁开极善伪装,早已成了176师的独立游击大队长。至于国府委任的庐江县长,在王占林到任的第二天就回到了重庆,138师移防庐江后,县长一职的委任状落到了韦介伯的头上。
谁是真正的县长,在这块土地上的竞争已经半年,上半年,王占林占据了上风,在1941年清明节来临之季,韦介伯能不能借祖先的威风,拿回庐江的统治权,目前还是未知数。
孙诚的人在巢湖边的界桥码头看到了王占林,这个码头距离盛桥不远,镇守的是庐江守备团三营,之前码头仅能依靠小渔船,现在正在扩建,力图停下泊位更大的火船。在松软的湖泥上扎下坚实的木基,用厚厚的木头板架成桥板,伸进巢湖深处,为了加强码头的承受能力,负责施工的日军工兵部队竟然用铁轨深深的桩在湖底。
从界桥码头到庐江的马路非常繁忙,大车不断,把庐江的物资拉到码头上船送走,又把泊来的物资运回庐江,向各地分发。
侦察连忙碌了几天,也搞不明白的是王占林守备团的二营驻扎在哪里。有人认为是化整为零,负责庐江城市的治安,也有人认为是化身为警备队,负责界桥到庐江马路的治安与维护,更有人认为这个二营驻所在庐江的其它地区,庐江地域广阔,并非区区县城和盛桥一线概括。莫敌认为,一天没有找到庐江守备团二功所在,一天不能展开对庐江城的进攻,因为完全无法了解到这支部队在什么地方,可能会成为庐江攻防战最重要的一个变数城。龚庆元告诉他,一个营即使再强也翻不起大浪,莫敌白了他一眼,如果在176师野补团,有这种思想的对手,都死无葬身之地,因为176师野补团不仅有三个营,还有一个比任何一个营都要强大的警卫营,实力远在一个作战营之上。
在李本一紧锣密鼓的布置之下,对庐江的进攻于清明节后的第一天全面展开。
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动手,是因为江西上高大捷的影响。在江西上高的战役中,
日军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一头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4月5日清明节,罗卓英向中央汇报,伤毙日军12520名,俘敌14人。上高会战的胜利,是中国战场第一次主动防守全面获胜,展现了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体现了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明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
重庆方面对十九集团军罗卓英的嘉奖,深深的刺激了二十一集团军司令李品仙。大别山需要一次胜利,向中央政府表明敌后抗战的有丰硕成果,同时证明局部战役所获得的政治和军事效果未必就不如大规模的集团战役。
李品仙电传李本一,拿下庐江,证明自我。
清明节前一天,刘青龙部抵达万佛湖。
看到刘青龙,莫敌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面前的刘青龙与两年前大不一样,少了当年的锐劲,多了不少圆滑,在明光一天到晚与赤军搞摩擦,把刘青龙的心智也磨得成熟了。看到莫敌,刘青龙十分兴奋,开口闭口莫老大,莫敌笑着打断他,警告他,以后的老大是李本一,可不要在老大面前叫别人老大。刘青龙大笑,告诉莫敌,对李本一,可不能叫老大,那家伙,死板着呢,叫师座他都有意见,必须在前面加上个代字,不然就不答应。莫敌苦笑,李本一,还真是军人本色,难怪得到上峰看重。
跟着刘青龙部,莫敌及138师师部在侦察连的带领下直接开到了冶父山北部山区,庐江到盛桥的马路就从冶父山中间的峡谷通过,峡谷宽度约五百米,两边的山并不高,但却是埋伏的好地方,居高临下,一切尽在眼底。刘青龙部的任务就是把增援庐江的王占林守备团三营干净彻底的消灭在冶父山山脚。这个任务不难,一个团埋伏一个营,刘青龙认为很简单,一个营堵头,一个营截尾,一个营拦腰一击,一个冲锋就能收工。莫敌看了看地形,这个地方优势太过明显,如果在这个地方一个团还不能拿下一个营,就不用再当兵吃粮了。
果然不出莫敌所料,在刘青龙部就位之后不到十分钟,韦介伯414团对庐江城东建国军军营的强攻迅速展开,一时间,枪炮声响彻了整个庐江县城。
听完龚庆元转诉的莫敌意见,李本一沉吟了片刻,才郑重其事的对龚庆元说,作战从来无万全,都有一定的赌博意识,在大势占优的情况下就应该果断出击,些小细节,则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瞻前顾后,首鼠两端,将会坐失良机。莫敌的考虑有完善的一面,也有太过于求全的一面,设想,如果我们是一个团,对手也是一个团,全方位多考虑一些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是两个团甚至超过两个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考虑问题就应该简单一些,因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招数都是虚的。一军之帅,一师之将,一团之校,一连之尉,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为帅者,可以策划一场战争,为将者,可以指挥一场战役,为校者,可以承担一场战斗,为尉者,冲锋在前,至于思想,应该不予考虑。这一点,日军做得很好,军就是军,师就是师,以华中战场为例,第十一军,全面主导华中战场,而师团级,就只能承担战役责任,至于下面的旅团和联队,完全就沦为战争机器。有人说这是屁股决定脑袋,也有人说是不在其位而不某其政,其实简单一句话就是思维局限。这种思维方式也充分说明莫敌的思维层次仍然停留在指挥一个团的地步,眼光有限,境界有限,还需要在团一级再锤打一段时间。李本一告诉龚庆元,电令412团派出一个营前往三河,监视肥西的日军是否出动,同时还致电176团528团副团长莫仲庆,协助对庐江南线的防御。同时命令138师野补团,在刘青龙413团离开万佛湖后,接手驻地防务,成为后续部队。如此布局,在李本一看来,已经是五个手指捡田螺,十拿九稳。
李本一对莫敌的评价,龚庆元并不十分认可,反而认为莫敌的思维更高一层,他立足于战略,但是在战术方面也不轻视,最重要的是,莫敌的作战把握性远远的高于李本一。龚庆元还不至于无聊得把李本一的意见直接反馈给莫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落着点也就不同,求同存异,未尝不可。在龚庆元看来,李本一的说法有道理,却并不能对此次作战具备指导性,从理论上看,138师战胜王占林团无庸置疑,但是,作战如何进行,如何开展,从什么地方着手,以何种方式撕开,李本一并没有具体的说明。龚庆元也知道,这些具体工作应该由他这个参谋长来完成,问题是如今情况,知已而不知彼,作战将如何展开?难道又要祭出国军作战的老招,先敲山震虎然后再见子打子。
莫敌属于最反对国军传统作战方式的人,所谓的敲山震虎,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对某一个目标进行攻击,然后看对手的反应,针对对手的反应见子打子。这种作法最大的恶果就是化主动为被动,开始主动出击,然后被动迎敌。对前期的要求并不多,但是随着战局的变化,则被动程度越严重,如果对手比较强劲,作战手法略加变化,即使三倍于对手,也会被对方拖累拖残,最后拖死。回首民国二十二年,国赤双方在湘粤赣地区及鄂豫皖地区多次交手,国军每次进剿,都是先敲山震虎,然后陈兵待发,静待对方在什么地方出现异动,则在什么地方出击。在井冈山,*利用国军的这种作战方式,面对十倍于赤军的国军部队,到处扇风点火,令国军东奔西堵,疲于奔命,屡次无功而返。从无数次的战例来看,进攻无效,防守无力,这种作战方式,实在是羞辱智慧。
接下来的几天,侦察连的报告让庐江的敌情更加明朗化,庐江城东军营里驻扎的是王占林团的一营,孙诚亲自出马,化装成菜商,把城东的军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训练场、军营区、公共活动区、食堂,一一在地图上予以注明,城东军营,已经完全透明。通过侦察一再确认,王占林并不在庐江,在庐江发号司令的是倪道烺的嫡亲外甥崔元嬉。小小一个庐江,三套政府班子,一套是国民政府委任的政府班子,一套是南京伪汪政府委任的班子,还有一套是赤党桐庐党委。赤党桐庐党委转入地下,党委书记是菜子湖的刘仁开,刘仁开极善伪装,早已成了176师的独立游击大队长。至于国府委任的庐江县长,在王占林到任的第二天就回到了重庆,138师移防庐江后,县长一职的委任状落到了韦介伯的头上。
谁是真正的县长,在这块土地上的竞争已经半年,上半年,王占林占据了上风,在1941年清明节来临之季,韦介伯能不能借祖先的威风,拿回庐江的统治权,目前还是未知数。
孙诚的人在巢湖边的界桥码头看到了王占林,这个码头距离盛桥不远,镇守的是庐江守备团三营,之前码头仅能依靠小渔船,现在正在扩建,力图停下泊位更大的火船。在松软的湖泥上扎下坚实的木基,用厚厚的木头板架成桥板,伸进巢湖深处,为了加强码头的承受能力,负责施工的日军工兵部队竟然用铁轨深深的桩在湖底。
从界桥码头到庐江的马路非常繁忙,大车不断,把庐江的物资拉到码头上船送走,又把泊来的物资运回庐江,向各地分发。
侦察连忙碌了几天,也搞不明白的是王占林守备团的二营驻扎在哪里。有人认为是化整为零,负责庐江城市的治安,也有人认为是化身为警备队,负责界桥到庐江马路的治安与维护,更有人认为这个二营驻所在庐江的其它地区,庐江地域广阔,并非区区县城和盛桥一线概括。莫敌认为,一天没有找到庐江守备团二功所在,一天不能展开对庐江城的进攻,因为完全无法了解到这支部队在什么地方,可能会成为庐江攻防战最重要的一个变数城。龚庆元告诉他,一个营即使再强也翻不起大浪,莫敌白了他一眼,如果在176师野补团,有这种思想的对手,都死无葬身之地,因为176师野补团不仅有三个营,还有一个比任何一个营都要强大的警卫营,实力远在一个作战营之上。
在李本一紧锣密鼓的布置之下,对庐江的进攻于清明节后的第一天全面展开。
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动手,是因为江西上高大捷的影响。在江西上高的战役中,
日军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一头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4月5日清明节,罗卓英向中央汇报,伤毙日军12520名,俘敌14人。上高会战的胜利,是中国战场第一次主动防守全面获胜,展现了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体现了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明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
重庆方面对十九集团军罗卓英的嘉奖,深深的刺激了二十一集团军司令李品仙。大别山需要一次胜利,向中央政府表明敌后抗战的有丰硕成果,同时证明局部战役所获得的政治和军事效果未必就不如大规模的集团战役。
李品仙电传李本一,拿下庐江,证明自我。
清明节前一天,刘青龙部抵达万佛湖。
看到刘青龙,莫敌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面前的刘青龙与两年前大不一样,少了当年的锐劲,多了不少圆滑,在明光一天到晚与赤军搞摩擦,把刘青龙的心智也磨得成熟了。看到莫敌,刘青龙十分兴奋,开口闭口莫老大,莫敌笑着打断他,警告他,以后的老大是李本一,可不要在老大面前叫别人老大。刘青龙大笑,告诉莫敌,对李本一,可不能叫老大,那家伙,死板着呢,叫师座他都有意见,必须在前面加上个代字,不然就不答应。莫敌苦笑,李本一,还真是军人本色,难怪得到上峰看重。
跟着刘青龙部,莫敌及138师师部在侦察连的带领下直接开到了冶父山北部山区,庐江到盛桥的马路就从冶父山中间的峡谷通过,峡谷宽度约五百米,两边的山并不高,但却是埋伏的好地方,居高临下,一切尽在眼底。刘青龙部的任务就是把增援庐江的王占林守备团三营干净彻底的消灭在冶父山山脚。这个任务不难,一个团埋伏一个营,刘青龙认为很简单,一个营堵头,一个营截尾,一个营拦腰一击,一个冲锋就能收工。莫敌看了看地形,这个地方优势太过明显,如果在这个地方一个团还不能拿下一个营,就不用再当兵吃粮了。
果然不出莫敌所料,在刘青龙部就位之后不到十分钟,韦介伯414团对庐江城东建国军军营的强攻迅速展开,一时间,枪炮声响彻了整个庐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