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晋阳危机(二)-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第六十八章 晋阳危机(二)-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笔趣阁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作者:淮南老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读者群人气不够旺啊,老雁还想多听点意见呢~~~~·)
杜黄裳的面色渐渐柔和了,道:
“苏判官请起,是本相错怪你了。苏判官,如此说来,是有人从中操纵,意图不轨了?”
苏弘道:
“正是。那人用下官那不肖弟弟的事来激下官。下官情知那不肖弟弟犯的是谋逆大罪,皇上不降罪于我家,已是天恩浩荡,哪里还敢心存怨念?下官本想当时拒绝,却知道眼下情势危急,见那人说得头头是道,想探听些机密,故而虚与委蛇。此事节度大人尽皆知晓。若非杜相公亲临,下官也不敢讲与第三人听。自恩使大人出城后,下官每日受人指点,真是连死了的心都有了。”
说罢,伏地哭泣。杜黄裳继续问道:
“那你探听出多少了呢?”
“那人对下官还不是十分信任,只是让下官这几日留心等他消息。下官揣测他的言语,此事似乎和一个胸怀野心的强藩有关。”
杜黄裳点点头,道:
“苏判官一片忠心,待事平之后,本相定联合李节度使向皇上保举。皇上仁德,刘辟作乱按律当夷灭九族,皇上只诛其三族;李琦身为宗室谋反,有司论当罪及大功亲,陛下只诛其父子二人。皇上曾言,朕所宝者,惟贤才耳,又曾言倘使苏强仍在,若真有才干,也当举用,何况苏弘乎?苏判官深明大义,此次若能立下大功,陛下必然大加封赏。这几日还要劳烦苏判官继续委屈了。”
苏弘道:
“下官只盼能洗刷门楣,哪里敢奢求什么封赏?”
杜黄裳又好言抚慰了几句,让苏弘自去了。这边苏弘离去,那边杜黄裳唤过幕僚来道:
“苏弘所言,和粮秣统计司的报告倒是不差分毫。若非陛下仁德在先,苏弘心怀感激,此次动荡必然会危及国本啊。”
隋末,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入主关中,最终定鼎天下。晋阳也因为这个缘故成为唐朝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为唐三都之一。如果晋阳陷落,对唐朝廷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唐建立以来,晋阳只失陷过两次,一次是唐初刘武周南征时,一次是安史之乱时。
站在晋阳城北门上远望远处的汾河似一条银白的带子蜿蜒而来(好熟悉的句子),群山连绵起伏,果然是龙兴之地,气象非凡。只是城下密密麻麻的帐篷破坏了这壮丽的北国风光。这些帐篷都是自军营仓库调来,里面住的是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这老兵也可能仅仅三十出头。如果处置不当,这些人拿起武器,就将成为震动天下的力量,如果处置得宜,那么唐朝廷的整军计划就将如期推行,唐朝的中兴就有了希望。
城外的一顶帐篷的门帘掀了起来,站在两边的士兵躬身道:
“大人。”
出来的正是河中晋绛节度使李庸。节度使虽然军民都管,一般都敬称大帅,令公,但是李庸文官出身,又出自中央,知道朝廷有志削藩,故而禁止手下称其为帅。
“李大人!”“李大人!”“李大人!”
李庸一出来,帐篷外围着的许多人就都拥了上来。李庸这两三天和老兵们同吃同住,一团和气,笑脸迎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再加上出任河中晋绛节度使来施政有方,官声颇佳,所以老兵们倒也不曾为难与他,倒是这几日李庸闲逛闲逛就把所有营盘都逛遍了。经常和老兵聊天,尤其是返乡又回来的老兵,几个领头的见他只问政事生产如何,并不劝人回去,对他的看管倒也不是很紧。
李庸扫了一眼,都是些领头的,就道:
“各位都等在这里干什么?”
其中一个高声道:
“刚刚在南门的弟兄看到了朝廷派来的宣慰安抚使大人的车驾入城,特来请李大人示下朝廷将如何安置我等?”
李庸道:
“这个本节度不是老早就告诉各位了吗?皇上说,各位都是立下过战功的忠勇将士,衣食无着他老人家也很难过。朝廷怎么会眼看着大家受冻挨饿呢?皇上说,不会让大家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不但要有,而且要吃得好,穿的好。实际上,咱们各位不当兵后干什么,皇上早就想好了,皇上圣明着呢。本来给诸位遣散费的目的是让大家回乡看看,新年一过,自然就会有乡官上门,知会各位做什么事情。不料各位听信了不知哪里来的谣言,以为朝廷对各位不管不问了,都到了晋阳来,害得本官大冷天的也不能在家睡觉。”
人群中发出一阵哄笑,人群中挤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兵来,下跪磕头道:
“节度使大人是好官,惊动了节度使大人草民心里也不安稳,在此小的皇甫敬给您磕头陪罪。只是想请李大人透露一二,朝廷会怎么安置我们。还有,宣慰安抚使大人进城已经有好一会了,为什么还不来宣慰安抚我等?”
李庸道:
“唉呀,我说各位,宣慰安抚使大人可不只是来宣慰安抚你们的。再说,你们知道来得是谁吗?来得是杜相公,那可是执政事笔的宰相。人都到了,还怕再多等一会吗?”
一个年轻的却沉不住气道:
“小的们不知道什么杜相公,政事笔,小的只知道人不吃饭就会饿死,不穿衣就会冻死。多等一会也不行。”
李庸厉声道:
“自从各位来到晋阳,可曾冻死一人,饿死一人?按理各位都已经不在军籍,朝廷不还是开仓供应各位饭食衣物吗?皇上仁德,还望各位稍安毋躁,不要中了小人奸计。杜相公年近七十,从长安六天不到就赶到了晋阳,朝廷的诚意诸位还看不到吗?”
论嘴皮子,这些老兵油子自然不是李庸对手,可是如果秀才遇见兵,那麻烦可就大了。住在各处的老兵都渐渐得了消息赶了过来,喧哗叫嚷声越来越大,李庸甚至能感觉到有人在煽风点火,额头上密密地冒出了细汗。身边的几名亲兵紧紧地把他围住,手已经攥到了刀把上,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亲兵高喊道:
“大人,来了,来了!”
杜黄裳的面色渐渐柔和了,道:
“苏判官请起,是本相错怪你了。苏判官,如此说来,是有人从中操纵,意图不轨了?”
苏弘道:
“正是。那人用下官那不肖弟弟的事来激下官。下官情知那不肖弟弟犯的是谋逆大罪,皇上不降罪于我家,已是天恩浩荡,哪里还敢心存怨念?下官本想当时拒绝,却知道眼下情势危急,见那人说得头头是道,想探听些机密,故而虚与委蛇。此事节度大人尽皆知晓。若非杜相公亲临,下官也不敢讲与第三人听。自恩使大人出城后,下官每日受人指点,真是连死了的心都有了。”
说罢,伏地哭泣。杜黄裳继续问道:
“那你探听出多少了呢?”
“那人对下官还不是十分信任,只是让下官这几日留心等他消息。下官揣测他的言语,此事似乎和一个胸怀野心的强藩有关。”
杜黄裳点点头,道:
“苏判官一片忠心,待事平之后,本相定联合李节度使向皇上保举。皇上仁德,刘辟作乱按律当夷灭九族,皇上只诛其三族;李琦身为宗室谋反,有司论当罪及大功亲,陛下只诛其父子二人。皇上曾言,朕所宝者,惟贤才耳,又曾言倘使苏强仍在,若真有才干,也当举用,何况苏弘乎?苏判官深明大义,此次若能立下大功,陛下必然大加封赏。这几日还要劳烦苏判官继续委屈了。”
苏弘道:
“下官只盼能洗刷门楣,哪里敢奢求什么封赏?”
杜黄裳又好言抚慰了几句,让苏弘自去了。这边苏弘离去,那边杜黄裳唤过幕僚来道:
“苏弘所言,和粮秣统计司的报告倒是不差分毫。若非陛下仁德在先,苏弘心怀感激,此次动荡必然会危及国本啊。”
隋末,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入主关中,最终定鼎天下。晋阳也因为这个缘故成为唐朝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为唐三都之一。如果晋阳陷落,对唐朝廷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唐建立以来,晋阳只失陷过两次,一次是唐初刘武周南征时,一次是安史之乱时。
站在晋阳城北门上远望远处的汾河似一条银白的带子蜿蜒而来(好熟悉的句子),群山连绵起伏,果然是龙兴之地,气象非凡。只是城下密密麻麻的帐篷破坏了这壮丽的北国风光。这些帐篷都是自军营仓库调来,里面住的是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这老兵也可能仅仅三十出头。如果处置不当,这些人拿起武器,就将成为震动天下的力量,如果处置得宜,那么唐朝廷的整军计划就将如期推行,唐朝的中兴就有了希望。
城外的一顶帐篷的门帘掀了起来,站在两边的士兵躬身道:
“大人。”
出来的正是河中晋绛节度使李庸。节度使虽然军民都管,一般都敬称大帅,令公,但是李庸文官出身,又出自中央,知道朝廷有志削藩,故而禁止手下称其为帅。
“李大人!”“李大人!”“李大人!”
李庸一出来,帐篷外围着的许多人就都拥了上来。李庸这两三天和老兵们同吃同住,一团和气,笑脸迎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再加上出任河中晋绛节度使来施政有方,官声颇佳,所以老兵们倒也不曾为难与他,倒是这几日李庸闲逛闲逛就把所有营盘都逛遍了。经常和老兵聊天,尤其是返乡又回来的老兵,几个领头的见他只问政事生产如何,并不劝人回去,对他的看管倒也不是很紧。
李庸扫了一眼,都是些领头的,就道:
“各位都等在这里干什么?”
其中一个高声道:
“刚刚在南门的弟兄看到了朝廷派来的宣慰安抚使大人的车驾入城,特来请李大人示下朝廷将如何安置我等?”
李庸道:
“这个本节度不是老早就告诉各位了吗?皇上说,各位都是立下过战功的忠勇将士,衣食无着他老人家也很难过。朝廷怎么会眼看着大家受冻挨饿呢?皇上说,不会让大家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不但要有,而且要吃得好,穿的好。实际上,咱们各位不当兵后干什么,皇上早就想好了,皇上圣明着呢。本来给诸位遣散费的目的是让大家回乡看看,新年一过,自然就会有乡官上门,知会各位做什么事情。不料各位听信了不知哪里来的谣言,以为朝廷对各位不管不问了,都到了晋阳来,害得本官大冷天的也不能在家睡觉。”
人群中发出一阵哄笑,人群中挤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兵来,下跪磕头道:
“节度使大人是好官,惊动了节度使大人草民心里也不安稳,在此小的皇甫敬给您磕头陪罪。只是想请李大人透露一二,朝廷会怎么安置我们。还有,宣慰安抚使大人进城已经有好一会了,为什么还不来宣慰安抚我等?”
李庸道:
“唉呀,我说各位,宣慰安抚使大人可不只是来宣慰安抚你们的。再说,你们知道来得是谁吗?来得是杜相公,那可是执政事笔的宰相。人都到了,还怕再多等一会吗?”
一个年轻的却沉不住气道:
“小的们不知道什么杜相公,政事笔,小的只知道人不吃饭就会饿死,不穿衣就会冻死。多等一会也不行。”
李庸厉声道:
“自从各位来到晋阳,可曾冻死一人,饿死一人?按理各位都已经不在军籍,朝廷不还是开仓供应各位饭食衣物吗?皇上仁德,还望各位稍安毋躁,不要中了小人奸计。杜相公年近七十,从长安六天不到就赶到了晋阳,朝廷的诚意诸位还看不到吗?”
论嘴皮子,这些老兵油子自然不是李庸对手,可是如果秀才遇见兵,那麻烦可就大了。住在各处的老兵都渐渐得了消息赶了过来,喧哗叫嚷声越来越大,李庸甚至能感觉到有人在煽风点火,额头上密密地冒出了细汗。身边的几名亲兵紧紧地把他围住,手已经攥到了刀把上,就在这时,一个眼尖的亲兵高喊道:
“大人,来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