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辅离去不久,汉人的农历新年如期而至,劈啪的鞭炮声由半夜响起,直至天明不歇。
整个京畿附近的金人都听的气闷,却也是苦无办法。
新春燃放鞭炮的习俗就是开始于晚唐,发端于北宋,宋神宗时大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所云,就是过年时东京城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的情形。而这一风俗流传日久,金人亦不能禁绝,只是这几年兵荒马乱,不少人家都没有心思,每年的爆竹声都稀稀落落,不成规模。唯有今天过年时,不但是有条件的人家都买了爆竹,甚至贫寒人家,设法典当,也一定要在过年夜时大放特放,其中原由,众百姓清楚,金人自然也是清楚。
宋帝亲征,洛阳大败!
金人灰头土脸如丧家之犬,被皇帝在洛阳近郊打败之后,金国贵族慌了手脚调集大兵,宋兵步阵赶上,双方小规模交战数次,互有胜负,都奈何不得对方,待到年底天气愈发寒冷,金兵粮草后援并不凑手,无奈之下只得龟缩退兵,这一场战,却是白白折损了不少兵马,虽然宋军不欲在平原地带与金人相峙,相机退入潼关之内,各人心里却是明白,靖康五年从头到尾,一直是宋人牵着金人的鼻子走,一仗接着一仗,总是占足了对方的便宜。
如此一来,却怎能不教宋人扬眉吐气,将那鞭炮大放特放?
东京如此,赵桓所居的长安,更是热闹非常。
初夕夜里,响彻云宵的鞭炮声自不必提,自初一开始,就有不少商家和官府协力,开始准备着十五日的花灯。
宋朝皇室与前朝不同。已经渐渐沾染上不少市民气息,特别是元宵花灯这一习俗,更是皇室与民同乐的良好时机。是以自宋初开国不久,就有着上元佳节与民同乐的传统。
前几年兵荒马乱,皇帝一个被囚五国,一个流离海上,百姓和各级官府都没有了过上元节的心绪,而今天子蒙尘归来。几年间天下俨然有重新中兴大治的趋势,虽然内政上多半一如其就,制度并没有大变,但是在官员任用考核,政绩财务审计一丝不芶,灾荒不断然则没有大规模地流民和农民起义,不能不说是赵桓在内政上各种举措的功劳。
除此之外,更令人心悦臣服的便是皇帝回驾后的种种战绩。富平克敌长安坚守,亲领骑兵与敌血战连日,民间传言难免有夸大失真之弊。
此时的赵桓在天下百姓眼中。其武功成就已经远远超过宋太祖这个武将出身的开国君主,其余太宗真宗之辈,更是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能有幸与赵桓同处一城的长安市民,自然有着一点与旁人并不相同地骄傲与自豪。如此一来,虽然赵桓屡发诏书,劝导长安臣民百姓不要铺张浪费,却仍然无法遏制这一自发形成的滚滚热潮。
到得正月十五上元这天,老天也极给面子,白天就天气晴好,气温并不很低,到了晚间时,由官府统筹安排。在皇宫和城内各中心地带,都扎起了彩棚,还有不少官员富绅之家,在城内高处,或是街心热闹地段,提前用绢布挡好帷幕,摆下酒菜,就在帷幕内饮酒听戏,顺带观看灯火。因着每一次上元时。都是挤挨不动的人群,也有人趁机作奸犯科,甚至官绅富贵之家也不免遭受祸害,所以天刚一擦黑,奉圣军就开始出动,连同京兆府衙门的衙役捕快一起,一同上街维持秩序。
街道上如此热闹,宫中自然也不免感染,赵桓不喜宦官,宫中现下的一两百人,还是由东京辗转逃来,不得不收下安置,长安宫室虽小,用的处也是不少,加上孟后在此更加不能薄待,所以几年下来,宫中收用的宫女与粗使仆妇也有一两千人,上元佳节在宋人心中比着除夕又别有一番情调,浓重的节味之外又有完全放松愉乐的感觉,与郑重其事的祭祀祖先和守岁换门神相比,上元虽然是整个节日地末尾,也更是一年新地开始,充斥着不舍与尽情欢乐的情绪,加上青春少女特有的明媚与欢快,到处都是巧如飞燕地身影和清脆如银玲一般的欢笑,连同孟后这样的半老婆子都被感染,一整天欢天喜地,笑逐颜开,使得侍候在一旁的赵桓也不得不勉力侍候,并不敢稍歇,唯恐坏了老太太的兴致。
只是他先赴前敌征战,然后因春节将节,又轻骑快马赶回,回来戎马奔波,回长安后又料理政务不能休息,这么多天下来精神实在支持不住,一面侍候着孟后,一面已经是精神恍惚。
孟后原不在意,见赵桓发呆的时候久了,再仔细看他,因是宫内灯火辉煌,赵桓又是免冠侍候,灯火下看的真切,这三十刚出头的人已经生出白发,俯仰之际,额头的鱼纹尾真切分明,虽然面孔上带着笑容,却显然是心事重重。
她在心底长叹一声,脸上却带出笑来,向着赵桓笑道:“皇帝陪了老婆子这么久,可是倦了么?”
赵桓确是疲乏,只是此时此景,断然不能说这种杀风景的话,当下欠身答道:“儿臣适才只是略走了走神,并不是倦了,太后请放心。”
“好。”孟后极为欣慰,皇帝杀伐决断绝不犹豫,但是对自己这个老婆子极为恭谨孝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绝非做伪。
当下又笑道:“现下不过是申时末刻,皇帝陪我用过膳后一直在此,孝顺也不在这上头,况且一会有外臣命妇入宫请安,皇帝在此也不便,现下竟可自去休息。”
赵桓也巴不得她这一声,当即站起身来,躬身道:“既然太后这么说,那恕儿臣不恭,竟要先略去一会。”
见孟后含笑点头,显然情绪并不曾坏,而不远处刚刚半岁大地皇子赵敦正在几个宫女的陪伴下嬉戏玩闹,一派雍容和睦景像,他放下心来,只又道:“儿臣亥时初刻再来奉驾。”
“好,好好。”
孟后一迭声的答应,亥时初刻按后世算法已经是晚上九点,按平时的习惯,宫门早就下锁,城内街道也寂寥无人,而今日上元灯会,亥时不过是最热闹时段的开始,到时候赵桓再来奉孟后至宫内楼上观看花灯,以为这一天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赵桓自己知自己事,每逢佳节倍思亲,现下他一举手一投足,甚至说话的味道,都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时代,但内心深处,总有一小块地方隐藏着无法与任何人说起的秘密。
而一到了这种人人欢腾的时刻,心中地那一小块地方,就变的分外柔软,稍一触碰,就是锥心疼痛。
他慢慢踱步退出,殿阁外走廊上,几个女伎正盛装打扮,纤手纷飞,弹奏着一阙阙曲调欢快的筝曲。
游廊下的草地四周,一群群十几岁的宫女嘻笑打闹,燃放着炮仗,放射出五彩缤纷的霞光。
宫室四处,都是星亮成片,过千盏绢灯四处点起,甚至是树木山石,都挂了上精巧的灯笼,放射出点点星辉。
赵桓原觉太过奢华,只是孟后坚持,这才如此行事。现下放眼看去,原本有些沉郁的心情,却也被这些风光景致带的鲜活起来。
几个宫内省的内侍眼见赵桓出来,立刻迎上前去,帮着赵桓披上大衣,仔细系好,又问道:“官家要去哪里?”
赵桓此时心中活泛开来,竟是兴致勃勃,看到宫墙外烟火已经是此起彼伏,想到一个时辰后还要奉着孟后观灯,一闹就得到下半夜,而宋朝灯市闻名久矣,竟是没有亲身体悟过,因招手叫来一个班直侍卫,向他道:“传折彦适来。”
那内侍应声而去,过不多时,全身戎装的折彦适按剑来到,匆匆跪倒向赵桓行了一礼,然后问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赵桓一笑,先等着折彦适起身,然后向他道:“一会随朕换过衣衫,去看看灯市。”
折彦适先是一楞,然后便点头应道:“既然如此,臣先下去准备。”
“去吧。”
赵桓看着他转身而去,面露满意之色。这折彦适跟随他多年,由半大小子到英俊青年,一身成就家族重新傲立众人身前,都拜赵桓所赐,所以论起忠心,满朝中无出其右,对赵桓的命令从来是尽力照办,而不质疑反对。这样上元节出宫的举动,若是旁人必定担心安全不敢立刻应允,而不如折彦适只想着把差使做好。
他心中慰帖,知道任命这个新任的御带禁军军官为殿前都虞候提举皇城司,负责整个禁军安全,实在是一个极佳的任命。
因着折彦适先去安排关防,赵桓换衣后别无旁事,因见宫墙外焰火越发灿烂,便自己拐到宫门角处,先自仰头负手,只看着那一团团焰火,火树银花一般,一团团一簇簇的飘荡在半空中。
整个京畿附近的金人都听的气闷,却也是苦无办法。
新春燃放鞭炮的习俗就是开始于晚唐,发端于北宋,宋神宗时大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所云,就是过年时东京城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的情形。而这一风俗流传日久,金人亦不能禁绝,只是这几年兵荒马乱,不少人家都没有心思,每年的爆竹声都稀稀落落,不成规模。唯有今天过年时,不但是有条件的人家都买了爆竹,甚至贫寒人家,设法典当,也一定要在过年夜时大放特放,其中原由,众百姓清楚,金人自然也是清楚。
宋帝亲征,洛阳大败!
金人灰头土脸如丧家之犬,被皇帝在洛阳近郊打败之后,金国贵族慌了手脚调集大兵,宋兵步阵赶上,双方小规模交战数次,互有胜负,都奈何不得对方,待到年底天气愈发寒冷,金兵粮草后援并不凑手,无奈之下只得龟缩退兵,这一场战,却是白白折损了不少兵马,虽然宋军不欲在平原地带与金人相峙,相机退入潼关之内,各人心里却是明白,靖康五年从头到尾,一直是宋人牵着金人的鼻子走,一仗接着一仗,总是占足了对方的便宜。
如此一来,却怎能不教宋人扬眉吐气,将那鞭炮大放特放?
东京如此,赵桓所居的长安,更是热闹非常。
初夕夜里,响彻云宵的鞭炮声自不必提,自初一开始,就有不少商家和官府协力,开始准备着十五日的花灯。
宋朝皇室与前朝不同。已经渐渐沾染上不少市民气息,特别是元宵花灯这一习俗,更是皇室与民同乐的良好时机。是以自宋初开国不久,就有着上元佳节与民同乐的传统。
前几年兵荒马乱,皇帝一个被囚五国,一个流离海上,百姓和各级官府都没有了过上元节的心绪,而今天子蒙尘归来。几年间天下俨然有重新中兴大治的趋势,虽然内政上多半一如其就,制度并没有大变,但是在官员任用考核,政绩财务审计一丝不芶,灾荒不断然则没有大规模地流民和农民起义,不能不说是赵桓在内政上各种举措的功劳。
除此之外,更令人心悦臣服的便是皇帝回驾后的种种战绩。富平克敌长安坚守,亲领骑兵与敌血战连日,民间传言难免有夸大失真之弊。
此时的赵桓在天下百姓眼中。其武功成就已经远远超过宋太祖这个武将出身的开国君主,其余太宗真宗之辈,更是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能有幸与赵桓同处一城的长安市民,自然有着一点与旁人并不相同地骄傲与自豪。如此一来,虽然赵桓屡发诏书,劝导长安臣民百姓不要铺张浪费,却仍然无法遏制这一自发形成的滚滚热潮。
到得正月十五上元这天,老天也极给面子,白天就天气晴好,气温并不很低,到了晚间时,由官府统筹安排。在皇宫和城内各中心地带,都扎起了彩棚,还有不少官员富绅之家,在城内高处,或是街心热闹地段,提前用绢布挡好帷幕,摆下酒菜,就在帷幕内饮酒听戏,顺带观看灯火。因着每一次上元时。都是挤挨不动的人群,也有人趁机作奸犯科,甚至官绅富贵之家也不免遭受祸害,所以天刚一擦黑,奉圣军就开始出动,连同京兆府衙门的衙役捕快一起,一同上街维持秩序。
街道上如此热闹,宫中自然也不免感染,赵桓不喜宦官,宫中现下的一两百人,还是由东京辗转逃来,不得不收下安置,长安宫室虽小,用的处也是不少,加上孟后在此更加不能薄待,所以几年下来,宫中收用的宫女与粗使仆妇也有一两千人,上元佳节在宋人心中比着除夕又别有一番情调,浓重的节味之外又有完全放松愉乐的感觉,与郑重其事的祭祀祖先和守岁换门神相比,上元虽然是整个节日地末尾,也更是一年新地开始,充斥着不舍与尽情欢乐的情绪,加上青春少女特有的明媚与欢快,到处都是巧如飞燕地身影和清脆如银玲一般的欢笑,连同孟后这样的半老婆子都被感染,一整天欢天喜地,笑逐颜开,使得侍候在一旁的赵桓也不得不勉力侍候,并不敢稍歇,唯恐坏了老太太的兴致。
只是他先赴前敌征战,然后因春节将节,又轻骑快马赶回,回来戎马奔波,回长安后又料理政务不能休息,这么多天下来精神实在支持不住,一面侍候着孟后,一面已经是精神恍惚。
孟后原不在意,见赵桓发呆的时候久了,再仔细看他,因是宫内灯火辉煌,赵桓又是免冠侍候,灯火下看的真切,这三十刚出头的人已经生出白发,俯仰之际,额头的鱼纹尾真切分明,虽然面孔上带着笑容,却显然是心事重重。
她在心底长叹一声,脸上却带出笑来,向着赵桓笑道:“皇帝陪了老婆子这么久,可是倦了么?”
赵桓确是疲乏,只是此时此景,断然不能说这种杀风景的话,当下欠身答道:“儿臣适才只是略走了走神,并不是倦了,太后请放心。”
“好。”孟后极为欣慰,皇帝杀伐决断绝不犹豫,但是对自己这个老婆子极为恭谨孝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绝非做伪。
当下又笑道:“现下不过是申时末刻,皇帝陪我用过膳后一直在此,孝顺也不在这上头,况且一会有外臣命妇入宫请安,皇帝在此也不便,现下竟可自去休息。”
赵桓也巴不得她这一声,当即站起身来,躬身道:“既然太后这么说,那恕儿臣不恭,竟要先略去一会。”
见孟后含笑点头,显然情绪并不曾坏,而不远处刚刚半岁大地皇子赵敦正在几个宫女的陪伴下嬉戏玩闹,一派雍容和睦景像,他放下心来,只又道:“儿臣亥时初刻再来奉驾。”
“好,好好。”
孟后一迭声的答应,亥时初刻按后世算法已经是晚上九点,按平时的习惯,宫门早就下锁,城内街道也寂寥无人,而今日上元灯会,亥时不过是最热闹时段的开始,到时候赵桓再来奉孟后至宫内楼上观看花灯,以为这一天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赵桓自己知自己事,每逢佳节倍思亲,现下他一举手一投足,甚至说话的味道,都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时代,但内心深处,总有一小块地方隐藏着无法与任何人说起的秘密。
而一到了这种人人欢腾的时刻,心中地那一小块地方,就变的分外柔软,稍一触碰,就是锥心疼痛。
他慢慢踱步退出,殿阁外走廊上,几个女伎正盛装打扮,纤手纷飞,弹奏着一阙阙曲调欢快的筝曲。
游廊下的草地四周,一群群十几岁的宫女嘻笑打闹,燃放着炮仗,放射出五彩缤纷的霞光。
宫室四处,都是星亮成片,过千盏绢灯四处点起,甚至是树木山石,都挂了上精巧的灯笼,放射出点点星辉。
赵桓原觉太过奢华,只是孟后坚持,这才如此行事。现下放眼看去,原本有些沉郁的心情,却也被这些风光景致带的鲜活起来。
几个宫内省的内侍眼见赵桓出来,立刻迎上前去,帮着赵桓披上大衣,仔细系好,又问道:“官家要去哪里?”
赵桓此时心中活泛开来,竟是兴致勃勃,看到宫墙外烟火已经是此起彼伏,想到一个时辰后还要奉着孟后观灯,一闹就得到下半夜,而宋朝灯市闻名久矣,竟是没有亲身体悟过,因招手叫来一个班直侍卫,向他道:“传折彦适来。”
那内侍应声而去,过不多时,全身戎装的折彦适按剑来到,匆匆跪倒向赵桓行了一礼,然后问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赵桓一笑,先等着折彦适起身,然后向他道:“一会随朕换过衣衫,去看看灯市。”
折彦适先是一楞,然后便点头应道:“既然如此,臣先下去准备。”
“去吧。”
赵桓看着他转身而去,面露满意之色。这折彦适跟随他多年,由半大小子到英俊青年,一身成就家族重新傲立众人身前,都拜赵桓所赐,所以论起忠心,满朝中无出其右,对赵桓的命令从来是尽力照办,而不质疑反对。这样上元节出宫的举动,若是旁人必定担心安全不敢立刻应允,而不如折彦适只想着把差使做好。
他心中慰帖,知道任命这个新任的御带禁军军官为殿前都虞候提举皇城司,负责整个禁军安全,实在是一个极佳的任命。
因着折彦适先去安排关防,赵桓换衣后别无旁事,因见宫墙外焰火越发灿烂,便自己拐到宫门角处,先自仰头负手,只看着那一团团焰火,火树银花一般,一团团一簇簇的飘荡在半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