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蓝海国和日本偃旗息鼓,并不代表世界的和平。(牛文小说~网看小说)1944年12月,中国远征军和蓝海国的整编100师在缅甸与日本大战一个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远征军沿着滇缅公路一路推进,先后在腊戌、密支那、八莫等地与日军的防御部队展开激战。
这一个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重庆政府军队和蓝海国的整编100师凭借着相对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击破了日军的防线。日军退守曼德勒,维持仰光到东印度的陆上交通线,保证在印度的5个师团的后路。12月底,日军放弃了在印度的进攻,5个师团从印度方向往缅甸回撤。此时的缅甸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战场。双方都有将近20万的主力部队进行攻防作战。
1第2、4、20、31、33师团都已经返回缅甸。沿着因帕尔、帕兰、甘博鲁、曼德勒一线防御。
日军以原印度方面军改为缅泰方面军,下辖原印度方面军的5个师团和仰光的第第第1师,司令长官由原印度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担任。总人数在29万人.
盟军这方由卫立煌担任重庆方面军队的司令,下辖第11、第第一旅,2000人,共计25万人。英军、印度军队12万人由印度东部追击日军。整个盟军由美国人史迪威指挥。
这次缅甸作战,日军面对的既不是毫无战斗意志的英军,也不是武器弹药落后的重庆军队;而是经过反复训练和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重庆第二次远征军以及更为了解他们的蓝海国整编100师。
从45年一月开始,到45年3月,双方进行了大大小小200余次激战。在因帕尔、曼德勒、密支那、吉大港、东枝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决战。日军完全被盟军击败。盟军死伤12万人,日军死伤9万人。盟军将日军压缩到同古和泰国边境。整个缅甸北部被盟军完全占领。日军只能固守东色、仰光以南地区。
由于1944年底,日本海军诱歼蓝海国舰队的计划失败,同时让日军失去了印度洋上的制海权。所以日军在45年1月已经放弃锡兰。退保缅甸和东南亚。出于拦截盟军运往华夏大陆物资的考虑,日军还是计划保留在缅甸吉大港、仰光的海军力量和陆军驻军。非常了解日军动向的蓝海军队第一时间就抢占到了锡兰,将锡兰岛纳入自己的怀抱,这令英国大为不满。
这样一来,印度洋的盟军补给线完全被打通。大批的物资和装备被船运至缅甸的实兑、洞鸽港经滇缅公路运送至昆明。深知缅甸重要性的蓝海国,特别电令蓝海整编第一团分别占领了马圭地区和实兑地区,并且利用战俘修建港口和道路,作为将来的物资和移民进出通道。45年3月,蓝海国也组织了两支移民队伍在整编100师的一部的保卫下经陆路至实兑,然后经海路前往马尔代夫、塞舌尔;或者从密支那经印度前去阿曼。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为将来大规模移民打下了基础。
1945年1月,美军太平洋舰队在南太平洋占领了马绍尔群岛,迫使日军将主力舰队调回南太平洋。同时由于第一航空舰队上的舰载机基本全部丧失,所以大量的新手飞行员也严重影响了日军主力航母的战斗力。
美军虽然在太平洋上开始了反击,但是美军的航母的数量并不占优势。所以美军只是进行袭扰,并没有和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海战。美军利用其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生产出数量巨大的战机和护航航母,不断的组织成袭击航母编队,攻击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运输船和陆地设施。这使得日军疲以应付。日军只得加快航母的建设过程,3艘正规航母被加速制造。而日本陆军由于失去了印度、缅甸北部和中部,也处于尴尬的境地。马来亚和新加坡将是日军在东南亚的最后一道防线。日军在东南亚处于全面退缩和防守状态。
此时此刻,英伦三岛上的交战双方却进入了一个更加惨烈的时期。
由于补给线的问题,德军越来越感到吃力。所以德军在44年底和45年初集中了优势兵力,力图一举拿下伯明翰,打开通往英国北部的通道。由于德军《新巴黎和约》的承诺,法国政府明显加强了与德军的合作,德军得以从法国抽调了大量的部队进入英国战场。而且由于法国海军倒向德国,使得地中海盟军和轴心国的海军力量基本持平,谁也没有占到绝对的控制权。这让意大利政府完全没有了压力。所以意大利政府的陆军代替德军在东欧和苏联西南部的占领区进行防御。德军得也得以抽调了部分军队加入英伦作战。
欧战的形式非常微妙。现在就看苏联的反击能力了。如果苏联能击溃在巴库和南部乌克兰地区的德意联军,那么德军将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的强烈攻击。德军将走向崩溃。但是苏联军队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失去了大批的物资和训练有素的人员,同时失去南部产粮区和产油区的苏联,只能依靠在远东积蓄的人员和美国提供的援助物资。物资和装备受到美国援助通道不畅的原因而得不到加强。组建起来的部队基本无法与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相抗衡。
德国元首希特勒和统帅部已经下令,务必在45年6月前拿下英国中部地区。德国也知道越是往后,越是被动。远东的盟友日本已经要不行了,新崛起的蓝海国的海军在印度洋上压制住了日本海军,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又重新崛起。日军海军正处于两面被夹击的地步。日军的陆军在缅甸虽然没有被打的和海军一样的溃不成军,但是只能缩成一团,固守而已。
虽然日本不至于立刻崩溃,但是距离那一天也不远了。德国知道日本和美军、重庆新编练部队、蓝海**队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也知道日本和蓝海国科技之间的差距。因为蓝海国提供给自己的技术连德国都没有,更别说日本了。希特勒第一次后悔自己怎么选择了这么一个盟友。所以德军的高层们判断日军的战败指日可待,在日本战败之前,德国必须一统欧洲,消除北方英国本土这个心腹大患,才能有资格和美国以及收复远东的英国作战。
在这些作战思想的作用下,德军玩命的攻击伯明翰。希特勒能看明白,那罗斯福和丘吉尔也不是傻子,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英国更不敢后退,在后面就是工业重镇设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和利兹。这几个城市是英国的最后希望。对英国政府来说,保住北方,才能保住大英帝国。
所以英国已经从加拿大组建了7个师调回本土作战,甚至美国也抽调了2个装甲师登陆英伦,协调作战。英国还号召全民抗德,将美国武库中保留的一次大战中的枪支弹药和火炮,全部分发给平民,作为武器来攻击德军。1944年11月底,美国甚至还派出了3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突然登陆葡萄牙,准备从葡萄牙过境西班牙进攻法国本土。
英伦战役的双方围绕着伯明翰周边反复争夺拉锯,这场战斗完全可以媲美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双方都认为这将是欧战的最关键一战。所以大量的人员、物资和装备被源源不断的送到战场。双方在英国中部城市伯明翰开始了后世称作“伯明翰绞肉战”的争夺战。双方都是成建制的部队在这个不太大的工业城市中失去生命。夸张点说,伯明翰已经被炸成了碎渣,而表层碎渣中有一半是被炸成碎片的各类武器的铁锈末。而另一半是无数生命留下的血肉和骸骨。从1944年11月-1945年3月期间,双方在此区域总共有32万部队失去了生命。其中德军18万,英军13万,加拿大军1万。与之对应的武器弹药和各类装备的损失更是惊人的数量。
双方的主要补给线都是跨海补给。英国稍微好点,但是也好的有限。双方的潜艇、舰队和飞机不断的袭击着对方的补给线,一半以上的物资被炸进了大西洋、北海和英吉利海峡,成千上万吨的弹药、枪支和物资被深深的埋入了黑暗的海床中。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国力也在这场绞肉战中飞快的消耗着。交战双方的军工企业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加大生产能力,生产更多、更好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用于这次战役。
伯明翰,这个北欧的小城,就像在欧洲动脉处开了一道口,源源不断的将整个欧洲大陆的血液消耗干净。后世的欧洲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发出一阵阵感叹:“欧洲衰落的根源其实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二战中抽干欧洲的血的战役就是伯明翰战役!”
这一个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重庆政府军队和蓝海国的整编100师凭借着相对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击破了日军的防线。日军退守曼德勒,维持仰光到东印度的陆上交通线,保证在印度的5个师团的后路。12月底,日军放弃了在印度的进攻,5个师团从印度方向往缅甸回撤。此时的缅甸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战场。双方都有将近20万的主力部队进行攻防作战。
1第2、4、20、31、33师团都已经返回缅甸。沿着因帕尔、帕兰、甘博鲁、曼德勒一线防御。
日军以原印度方面军改为缅泰方面军,下辖原印度方面军的5个师团和仰光的第第第1师,司令长官由原印度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担任。总人数在29万人.
盟军这方由卫立煌担任重庆方面军队的司令,下辖第11、第第一旅,2000人,共计25万人。英军、印度军队12万人由印度东部追击日军。整个盟军由美国人史迪威指挥。
这次缅甸作战,日军面对的既不是毫无战斗意志的英军,也不是武器弹药落后的重庆军队;而是经过反复训练和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重庆第二次远征军以及更为了解他们的蓝海国整编100师。
从45年一月开始,到45年3月,双方进行了大大小小200余次激战。在因帕尔、曼德勒、密支那、吉大港、东枝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决战。日军完全被盟军击败。盟军死伤12万人,日军死伤9万人。盟军将日军压缩到同古和泰国边境。整个缅甸北部被盟军完全占领。日军只能固守东色、仰光以南地区。
由于1944年底,日本海军诱歼蓝海国舰队的计划失败,同时让日军失去了印度洋上的制海权。所以日军在45年1月已经放弃锡兰。退保缅甸和东南亚。出于拦截盟军运往华夏大陆物资的考虑,日军还是计划保留在缅甸吉大港、仰光的海军力量和陆军驻军。非常了解日军动向的蓝海军队第一时间就抢占到了锡兰,将锡兰岛纳入自己的怀抱,这令英国大为不满。
这样一来,印度洋的盟军补给线完全被打通。大批的物资和装备被船运至缅甸的实兑、洞鸽港经滇缅公路运送至昆明。深知缅甸重要性的蓝海国,特别电令蓝海整编第一团分别占领了马圭地区和实兑地区,并且利用战俘修建港口和道路,作为将来的物资和移民进出通道。45年3月,蓝海国也组织了两支移民队伍在整编100师的一部的保卫下经陆路至实兑,然后经海路前往马尔代夫、塞舌尔;或者从密支那经印度前去阿曼。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为将来大规模移民打下了基础。
1945年1月,美军太平洋舰队在南太平洋占领了马绍尔群岛,迫使日军将主力舰队调回南太平洋。同时由于第一航空舰队上的舰载机基本全部丧失,所以大量的新手飞行员也严重影响了日军主力航母的战斗力。
美军虽然在太平洋上开始了反击,但是美军的航母的数量并不占优势。所以美军只是进行袭扰,并没有和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海战。美军利用其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生产出数量巨大的战机和护航航母,不断的组织成袭击航母编队,攻击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运输船和陆地设施。这使得日军疲以应付。日军只得加快航母的建设过程,3艘正规航母被加速制造。而日本陆军由于失去了印度、缅甸北部和中部,也处于尴尬的境地。马来亚和新加坡将是日军在东南亚的最后一道防线。日军在东南亚处于全面退缩和防守状态。
此时此刻,英伦三岛上的交战双方却进入了一个更加惨烈的时期。
由于补给线的问题,德军越来越感到吃力。所以德军在44年底和45年初集中了优势兵力,力图一举拿下伯明翰,打开通往英国北部的通道。由于德军《新巴黎和约》的承诺,法国政府明显加强了与德军的合作,德军得以从法国抽调了大量的部队进入英国战场。而且由于法国海军倒向德国,使得地中海盟军和轴心国的海军力量基本持平,谁也没有占到绝对的控制权。这让意大利政府完全没有了压力。所以意大利政府的陆军代替德军在东欧和苏联西南部的占领区进行防御。德军得也得以抽调了部分军队加入英伦作战。
欧战的形式非常微妙。现在就看苏联的反击能力了。如果苏联能击溃在巴库和南部乌克兰地区的德意联军,那么德军将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的强烈攻击。德军将走向崩溃。但是苏联军队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失去了大批的物资和训练有素的人员,同时失去南部产粮区和产油区的苏联,只能依靠在远东积蓄的人员和美国提供的援助物资。物资和装备受到美国援助通道不畅的原因而得不到加强。组建起来的部队基本无法与德军和意大利军队相抗衡。
德国元首希特勒和统帅部已经下令,务必在45年6月前拿下英国中部地区。德国也知道越是往后,越是被动。远东的盟友日本已经要不行了,新崛起的蓝海国的海军在印度洋上压制住了日本海军,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又重新崛起。日军海军正处于两面被夹击的地步。日军的陆军在缅甸虽然没有被打的和海军一样的溃不成军,但是只能缩成一团,固守而已。
虽然日本不至于立刻崩溃,但是距离那一天也不远了。德国知道日本和美军、重庆新编练部队、蓝海**队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也知道日本和蓝海国科技之间的差距。因为蓝海国提供给自己的技术连德国都没有,更别说日本了。希特勒第一次后悔自己怎么选择了这么一个盟友。所以德军的高层们判断日军的战败指日可待,在日本战败之前,德国必须一统欧洲,消除北方英国本土这个心腹大患,才能有资格和美国以及收复远东的英国作战。
在这些作战思想的作用下,德军玩命的攻击伯明翰。希特勒能看明白,那罗斯福和丘吉尔也不是傻子,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英国更不敢后退,在后面就是工业重镇设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和利兹。这几个城市是英国的最后希望。对英国政府来说,保住北方,才能保住大英帝国。
所以英国已经从加拿大组建了7个师调回本土作战,甚至美国也抽调了2个装甲师登陆英伦,协调作战。英国还号召全民抗德,将美国武库中保留的一次大战中的枪支弹药和火炮,全部分发给平民,作为武器来攻击德军。1944年11月底,美国甚至还派出了3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突然登陆葡萄牙,准备从葡萄牙过境西班牙进攻法国本土。
英伦战役的双方围绕着伯明翰周边反复争夺拉锯,这场战斗完全可以媲美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双方都认为这将是欧战的最关键一战。所以大量的人员、物资和装备被源源不断的送到战场。双方在英国中部城市伯明翰开始了后世称作“伯明翰绞肉战”的争夺战。双方都是成建制的部队在这个不太大的工业城市中失去生命。夸张点说,伯明翰已经被炸成了碎渣,而表层碎渣中有一半是被炸成碎片的各类武器的铁锈末。而另一半是无数生命留下的血肉和骸骨。从1944年11月-1945年3月期间,双方在此区域总共有32万部队失去了生命。其中德军18万,英军13万,加拿大军1万。与之对应的武器弹药和各类装备的损失更是惊人的数量。
双方的主要补给线都是跨海补给。英国稍微好点,但是也好的有限。双方的潜艇、舰队和飞机不断的袭击着对方的补给线,一半以上的物资被炸进了大西洋、北海和英吉利海峡,成千上万吨的弹药、枪支和物资被深深的埋入了黑暗的海床中。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国力也在这场绞肉战中飞快的消耗着。交战双方的军工企业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加大生产能力,生产更多、更好的武器装备和物资,用于这次战役。
伯明翰,这个北欧的小城,就像在欧洲动脉处开了一道口,源源不断的将整个欧洲大陆的血液消耗干净。后世的欧洲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发出一阵阵感叹:“欧洲衰落的根源其实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二战中抽干欧洲的血的战役就是伯明翰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