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太阳从云层中露出脸来,金黄色的光芒笼罩着凌云阁,把这座白色的建筑染成了金色。凌云阁又名凌霄阁,位于皇宫殿群后部的灵山上,楼高七层,外形像一只镬,加上山的高度,它一落成,就成了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最近半年,同乐时常驾临凌霄阁。每次来,他都会叫人把自己抬到阁楼的最顶层。在那里,他能居高临下俯瞰整个京城,注视着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他幼年的一个心愿,登基之后要巡视整个帝国国土。现在看来这个梦想不可能实现了,以前是叛乱不止,他没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心愿,现在叛乱结束,他的身体又吃不消长距离的旅途颠簸了。
即位后,他的心愿是让帝国重现鼎盛时期的辉煌,让自己成为一代明君留芳千古。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心愿正在一步步接近。他有把握只需二十年,心愿便能达成。可惜当成功就摆在眼前时,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最近一年,他感觉这个心愿仿佛咫尺天涯,近在眼前却始终够不到它。
他最后的心愿是伯安死后才萌生的,从那时起,他就祈祷自己能够看着世平长大**,并且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位继承者。可惜这个心愿,由于身体不佳的缘故也极有可能达成不了。他常想,这也许就是天意,是上天不给他达成心愿的机会。他在这个世界上不惧怕任何人,却斗不过天。如果这些全是命中注定,他只能认命了。
常言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活着就应该珍惜每一天的时光。所以他更加喜欢在高处眺望上都城。望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他心里获得了巨大的满足,自己是世界上最大帝国的君主,是世界上最大城市的主人,这里地一切人和物品都可由他操控。
“如果能永远拥有。该多好。”同乐眯着眼躺在步辇上,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
“臣刘炯拜见陛下。”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凌云阁外。刘炯以及被召见的将军,正在道旁跪拜。
“各位爱卿,请起。”同乐微笑着让将军们免礼。
进了大厅,同乐下旨赐座。刘炯等受宠若惊,都知道能在皇帝前面入座的,不是德高望重地学士,便是王公世家的家主。除此之外,即使是三公九卿,大多数情况下也要站着回话。故此。刘炯等百般推辞,不敢入座。
谦让再三,最后还是张锐首先谢恩入座,还劝其他人道:“陛下念我等在前线拼杀数载,故此赐座,我等不可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厚意。”刘炯等见同乐微笑点头,才赶忙谢恩,警身侧坐。
待众人坐定。同乐问刘炯:“刘爱卿,将士们为了国家社稷在外征战数载,万分辛苦。朕打算近期撤回一到两个军团。卿认为如何?”
刘炯答道:“回陛下。虽然叛乱已结束,但臣认为眼下还不宜撤回部队。”
同乐含笑道:“讲讲卿的看法。”
“是!臣认为,要等朝廷任命的各地官员都上任,再由兵部组建各州府的预备役部队后,部队方能撤回。如若不然。臣担心贼寇死灰复燃。”
同乐又问道:“依卿之见。还要多久才能撤回军团?”
刘炯回答道:“至少还需要半年时间,而且部队不能一下都撤。最好是一个军团,一个军团陆续撤回内地。这样算下来,明年年初,在西部的军团应该能全部撤回。臣已经起草了一份撤军计划,刚交予内阁。”
从问话中,同乐感觉刘炯不错,心里又给他加了不少分。转过头,又问史万岁道:“卿认为,在西部,还需留几个军团?”
史万岁答道:“臣认为,至少需要两个军团长期在西部驻守,一个驻防在乌河城堡到临洮城堡一线,以防鲜卑。另一个驻扎在新罗、度信以及北波斯的各军事堡垒中,以防叛匪反复。”
“留两个军团驻守西部?将士们离家数载,都盼望回家与亲人相聚。如果留下两个军团,那么,留下的军团,将士的士气必定大受影响,卿觉得该如何解决?”
“臣认为,应从内地再调两个军团去西部。以后每隔三到四年,轮换一次。”
“卿地办法虽好,但轮换一次需要耗费大量的军费、物资。前几年,国家向民众征集不少军费,现在叛乱结束,捐款就会停止。停了捐款,以后就没有多余的军费来负担这笔开支,卿认为该如何处理?”
“这……”史万岁从未考虑过这方面地问题,同乐的问话,把他问住了。想了想,最后史万岁回道:“这些应是陛下和内阁大臣们决定的事情,臣不敢擅言。”
同乐笑道:“朕与卿只是随便聊聊,不必有所顾虑。”说完见史万岁还是答不出来,又对众人道:“各位爱卿,都可以讲讲自己的看法。”
在场的几位将军,相互对望了几眼,都没有作声。同乐见之,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过了好几分钟,张锐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同乐道:“朕已说过,言者无罪。无论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那么臣就大胆说了。臣的想法是,以西部之人为基础,成立一个新的军团。这个军团就长期驻守在西部,负责边境地区和西部数州的安全。”
张锐说完之后,不仅刘炯等人大惊失色,连同乐也露出惊讶之色。以前帝国地主力部队,也招收新州人,只是数十年突忽第一次独立时,有许多西部籍将士临阵倒戈。致使帝**团遭受重创。打那以后,帝国便改变了政策,不允许新州人再加入帝国的甲等和乙等军团。这些情况,张锐不应该不知道,但他怎么还敢提出由西部人组成军团的建议?
众人愣了一会儿。刘炯出言反驳道:“无锋,你地建议不妥。几十年前的沉痛教训,不能不谨记。”
张锐道:“殿下,属下曾研究过几十年前地那次倒戈事件,发现西部籍将士临阵叛变是有其他原因的。”
“有什么原因?”同乐好奇地问道。
张锐扳着手指,有条不紊地答道:“一,当年新州籍将士加入帝**团,得到的优惠政策与老州将士相比相差甚远。如比,老州将士在服役年满之后,每人能得到数百金币地退役金。而新州将士只能得到数十枚金币。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差距太大,新州将士肯定心怀不满。”
“二。老州籍将士歧视新州籍将士,有地部队甚至还发生殴打新州籍将士地事件。后来这些案子也没有得到公正地处理,进一步激起新州籍将士的怨恨。”
“三,当年叛匪控制了一部分新州籍将士的家眷,许多将士是为了家人的安全,才被迫投敌。其实,这些被迫投敌的将士,士气非常低落。他们并不想拼命与我军作战。只是后来朝廷下达了红色讨伐令,那些将士绝了后路,才坚定了反叛的决
张锐说完后。同乐兴趣浓厚地问道:“那卿又如何能保证,由西部人组成的军团不会再反呢?”
张锐胸有成竹地说道:“其实很简单,臣刚才分析他们反的原因,只要针对这几个原因调整政策,他们就不会再反。第一。保证这个军团与帝国其他军团一样的待遇。第二。保证绝大多数将士由西部人组成。第三,为了以后不再发生叛匪利用家眷威胁将士地事情。可以规定军团只招特定的族人或是地区的人。比如以招利西人、北部族、亚和族为基础,在加上西部最出产战士地兰城郡人。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预备役部队驻扎在上诉地区,专门负责保护军团将士的家眷,让将士们能安心服役。”
同乐听罢没有立即表态,元景山问道:“编制新军团,不仅耗钱、耗时,而且部队的基本骨干必须要由有经验的将领和老兵组成,否则即使军团编制起来,也是毫无战斗力的。倘若想达到如你的要求,大部分将士都必须是西部人,那么几乎是不可能编制一个有用的军团。至少四到五年之内,无法上战场。”
同乐闻言把目光又集中到张锐的身上,看他如何回答。张锐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先招收组建军团地骨干,把这些人放到一个或者两个军团内实习两到三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自己以后的职责。等他们合格之后,再正式成立新的军团。”
同乐道:“这样做,军团编制好了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张锐笑道:“臣赞成统帅殿下提出在西部留两个军团地建议,这样做的好处,一,可以保证西部的地区的安全。二,可以给新编军团骨干人员的锻炼机会。臣从未说过能在短期内编制出一个甲等军团,用五年时间,编制一个能随时能作战地军团很不错了。而且据臣所知,朝廷负责两个军团在西部五年地军费还是有的。”
张锐地一席话,让同乐感受颇深,以前认为张锐只是一员猛将,直到今日才展露峥嵘。刚才的提问,都是太尉应该考虑的问题。同乐没有想到测试的结果,居然是张锐最合适太尉人选。
同乐在心里暗自叹息,可惜张锐太年轻,如果他已年满四十该多好。现在即使知道他是合适的人选,也不能让他当太尉。
最近半年,同乐时常驾临凌霄阁。每次来,他都会叫人把自己抬到阁楼的最顶层。在那里,他能居高临下俯瞰整个京城,注视着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他幼年的一个心愿,登基之后要巡视整个帝国国土。现在看来这个梦想不可能实现了,以前是叛乱不止,他没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心愿,现在叛乱结束,他的身体又吃不消长距离的旅途颠簸了。
即位后,他的心愿是让帝国重现鼎盛时期的辉煌,让自己成为一代明君留芳千古。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心愿正在一步步接近。他有把握只需二十年,心愿便能达成。可惜当成功就摆在眼前时,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最近一年,他感觉这个心愿仿佛咫尺天涯,近在眼前却始终够不到它。
他最后的心愿是伯安死后才萌生的,从那时起,他就祈祷自己能够看着世平长大**,并且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位继承者。可惜这个心愿,由于身体不佳的缘故也极有可能达成不了。他常想,这也许就是天意,是上天不给他达成心愿的机会。他在这个世界上不惧怕任何人,却斗不过天。如果这些全是命中注定,他只能认命了。
常言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活着就应该珍惜每一天的时光。所以他更加喜欢在高处眺望上都城。望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他心里获得了巨大的满足,自己是世界上最大帝国的君主,是世界上最大城市的主人,这里地一切人和物品都可由他操控。
“如果能永远拥有。该多好。”同乐眯着眼躺在步辇上,充满了对生命的留恋。
“臣刘炯拜见陛下。”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凌云阁外。刘炯以及被召见的将军,正在道旁跪拜。
“各位爱卿,请起。”同乐微笑着让将军们免礼。
进了大厅,同乐下旨赐座。刘炯等受宠若惊,都知道能在皇帝前面入座的,不是德高望重地学士,便是王公世家的家主。除此之外,即使是三公九卿,大多数情况下也要站着回话。故此。刘炯等百般推辞,不敢入座。
谦让再三,最后还是张锐首先谢恩入座,还劝其他人道:“陛下念我等在前线拼杀数载,故此赐座,我等不可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厚意。”刘炯等见同乐微笑点头,才赶忙谢恩,警身侧坐。
待众人坐定。同乐问刘炯:“刘爱卿,将士们为了国家社稷在外征战数载,万分辛苦。朕打算近期撤回一到两个军团。卿认为如何?”
刘炯答道:“回陛下。虽然叛乱已结束,但臣认为眼下还不宜撤回部队。”
同乐含笑道:“讲讲卿的看法。”
“是!臣认为,要等朝廷任命的各地官员都上任,再由兵部组建各州府的预备役部队后,部队方能撤回。如若不然。臣担心贼寇死灰复燃。”
同乐又问道:“依卿之见。还要多久才能撤回军团?”
刘炯回答道:“至少还需要半年时间,而且部队不能一下都撤。最好是一个军团,一个军团陆续撤回内地。这样算下来,明年年初,在西部的军团应该能全部撤回。臣已经起草了一份撤军计划,刚交予内阁。”
从问话中,同乐感觉刘炯不错,心里又给他加了不少分。转过头,又问史万岁道:“卿认为,在西部,还需留几个军团?”
史万岁答道:“臣认为,至少需要两个军团长期在西部驻守,一个驻防在乌河城堡到临洮城堡一线,以防鲜卑。另一个驻扎在新罗、度信以及北波斯的各军事堡垒中,以防叛匪反复。”
“留两个军团驻守西部?将士们离家数载,都盼望回家与亲人相聚。如果留下两个军团,那么,留下的军团,将士的士气必定大受影响,卿觉得该如何解决?”
“臣认为,应从内地再调两个军团去西部。以后每隔三到四年,轮换一次。”
“卿地办法虽好,但轮换一次需要耗费大量的军费、物资。前几年,国家向民众征集不少军费,现在叛乱结束,捐款就会停止。停了捐款,以后就没有多余的军费来负担这笔开支,卿认为该如何处理?”
“这……”史万岁从未考虑过这方面地问题,同乐的问话,把他问住了。想了想,最后史万岁回道:“这些应是陛下和内阁大臣们决定的事情,臣不敢擅言。”
同乐笑道:“朕与卿只是随便聊聊,不必有所顾虑。”说完见史万岁还是答不出来,又对众人道:“各位爱卿,都可以讲讲自己的看法。”
在场的几位将军,相互对望了几眼,都没有作声。同乐见之,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过了好几分钟,张锐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同乐道:“朕已说过,言者无罪。无论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那么臣就大胆说了。臣的想法是,以西部之人为基础,成立一个新的军团。这个军团就长期驻守在西部,负责边境地区和西部数州的安全。”
张锐说完之后,不仅刘炯等人大惊失色,连同乐也露出惊讶之色。以前帝国地主力部队,也招收新州人,只是数十年突忽第一次独立时,有许多西部籍将士临阵倒戈。致使帝**团遭受重创。打那以后,帝国便改变了政策,不允许新州人再加入帝国的甲等和乙等军团。这些情况,张锐不应该不知道,但他怎么还敢提出由西部人组成军团的建议?
众人愣了一会儿。刘炯出言反驳道:“无锋,你地建议不妥。几十年前的沉痛教训,不能不谨记。”
张锐道:“殿下,属下曾研究过几十年前地那次倒戈事件,发现西部籍将士临阵叛变是有其他原因的。”
“有什么原因?”同乐好奇地问道。
张锐扳着手指,有条不紊地答道:“一,当年新州籍将士加入帝**团,得到的优惠政策与老州将士相比相差甚远。如比,老州将士在服役年满之后,每人能得到数百金币地退役金。而新州将士只能得到数十枚金币。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差距太大,新州将士肯定心怀不满。”
“二。老州籍将士歧视新州籍将士,有地部队甚至还发生殴打新州籍将士地事件。后来这些案子也没有得到公正地处理,进一步激起新州籍将士的怨恨。”
“三,当年叛匪控制了一部分新州籍将士的家眷,许多将士是为了家人的安全,才被迫投敌。其实,这些被迫投敌的将士,士气非常低落。他们并不想拼命与我军作战。只是后来朝廷下达了红色讨伐令,那些将士绝了后路,才坚定了反叛的决
张锐说完后。同乐兴趣浓厚地问道:“那卿又如何能保证,由西部人组成的军团不会再反呢?”
张锐胸有成竹地说道:“其实很简单,臣刚才分析他们反的原因,只要针对这几个原因调整政策,他们就不会再反。第一。保证这个军团与帝国其他军团一样的待遇。第二。保证绝大多数将士由西部人组成。第三,为了以后不再发生叛匪利用家眷威胁将士地事情。可以规定军团只招特定的族人或是地区的人。比如以招利西人、北部族、亚和族为基础,在加上西部最出产战士地兰城郡人。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预备役部队驻扎在上诉地区,专门负责保护军团将士的家眷,让将士们能安心服役。”
同乐听罢没有立即表态,元景山问道:“编制新军团,不仅耗钱、耗时,而且部队的基本骨干必须要由有经验的将领和老兵组成,否则即使军团编制起来,也是毫无战斗力的。倘若想达到如你的要求,大部分将士都必须是西部人,那么几乎是不可能编制一个有用的军团。至少四到五年之内,无法上战场。”
同乐闻言把目光又集中到张锐的身上,看他如何回答。张锐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先招收组建军团地骨干,把这些人放到一个或者两个军团内实习两到三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自己以后的职责。等他们合格之后,再正式成立新的军团。”
同乐道:“这样做,军团编制好了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张锐笑道:“臣赞成统帅殿下提出在西部留两个军团地建议,这样做的好处,一,可以保证西部的地区的安全。二,可以给新编军团骨干人员的锻炼机会。臣从未说过能在短期内编制出一个甲等军团,用五年时间,编制一个能随时能作战地军团很不错了。而且据臣所知,朝廷负责两个军团在西部五年地军费还是有的。”
张锐地一席话,让同乐感受颇深,以前认为张锐只是一员猛将,直到今日才展露峥嵘。刚才的提问,都是太尉应该考虑的问题。同乐没有想到测试的结果,居然是张锐最合适太尉人选。
同乐在心里暗自叹息,可惜张锐太年轻,如果他已年满四十该多好。现在即使知道他是合适的人选,也不能让他当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