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尚文院】的魏昊天站了出来,众人都想看看这一直未开口的孩童有什么见解。
魏昊天对着众人施了一礼道“在下魏昊天,乃是【尚文院】学子,对于这【治国之道】我也有一些见解。”
众人此刻都不在议论,而是看着这魏昊天。
“昊天小才子但说无妨。”魏大人说道。
魏昊天听后点了点头,接着道“这【治国之道】昊天曾经读过不少,身为一个读书人,那个不想立于朝堂之上,然后进谏良言?所以昊天对这有些心得,先生更是教过我不少,所以就献丑了。”
“治,乃是管理之意,既是用一些刑法或者奖励来治理民心。”
众人听后都赞赏的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个意思。
“国,乃是众人的国,乃是天下之大体,只有万民一心,才能说是国。”
“所以昊天认为,这治国必先整治刑法和奖励,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将会受到如何的惩罚以及奖励。”
“总言之,治国必先治民,战乱大多是有内乱引起,只有治理了一些乱民,这治国才能有所成效。”
众人听后都有些沉默,虽然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为何要治乱民?而民为何要乱,乱的根源在哪?这才是问题所在。
“昊天小才子说的很有道理,可是这一味的治理难道就能治国,让国国泰民安?”魏大人听后反问道。
魏昊天听后沉思了片刻道“当然不能,可如若不治,那必定会大乱。”
“那昊天小才子认为治国主要便是治理百姓?”魏大人又问道。
魏昊天这下沉默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回道。
“大人,昊天只是一个孩童,如何答得上如此问题?”施文采此刻起身施了一礼说道。
魏大人听后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不禁笑了笑道“魏某过于心急了,给昊天小才子陪个不是,不过昊天小才子这见解却是是个好的见解,只不过好像还没有完全贯通。”
魏昊天听到魏大人的夸奖,不禁再次走上前说道“治国必定先要治民,只有百姓同心,这才能治国,然后便是治官,最后这【治国之道】方能见效。”
院外的众人听后不禁都又是一阵议论,虽说这【治国之道】说的有些牵强,可这毕竟是从一个十一二岁的孩童嘴里说出,那也就没有太多人挑刺了,毕竟自己如若是十一二岁,不见得有这番见解。
“说的好,虽算不上工整,可如若日后好好修饰一番,也会是可行之道,必定很多的战乱都是由乱民引起的。”有人称赞道。
“我不这么认为,如果用刑法来惩治百姓,那不是逼迫百姓内乱吗?”也有人不赞同。
“可是百姓是导致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如何不该先治民?”
“虽说如此,可为何不想办法来安抚民心,让天下百姓没有起乱之心,这样不是更好?”
……
一阵阵议论在院内外响起,慢慢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那些在一旁听讲的百姓心中早已不满,凭什么先治民,然后才治官?
“为什么不先整治官吏,而是整治百姓?如若百姓能衣食无忧,会有起乱之意?”
“对,如若天下人人平等,何来起乱?”
……
这种说法瞬间得到不少人的响应,毕竟百姓才是多数。
看着有些失控的场面,魏大人不禁大声喊道“魏某也不赞同,只是想听听不同的辩解而已,还请诸位不要急躁。”
众人这才意识到,这【治国之道】只是出于一个孩童之口,不禁慢慢平静下来,可依旧仍有小声议论,显然这治国先治民让很多人不满。
“两位大人,关于这【治国之道】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弘文此时上前几步说道。
宋修看到这弘文站出来,不禁往里屋看了看,里屋的陈仁广则是平静的喝着茶水,没有要阻止的意思。
“那弘文小才子不妨畅谈一番你的见解。”宋修收回目光说道。
弘文听后对着众人施了一礼道“学生虽说有见解,可大多还是我家先生所教,不知道先生可愿让弘文借鉴?”
又是先生所说,又是借鉴,这张诺到底都给这些学子说了什么?众人听后不禁再次看向张诺。
张诺笑着点了点头道“只要听到了心里,那便是你的见解,但说无妨。”
弘文得到了张诺的允许,便走到大厅中间道“我认为治国虽说要治民,可却是弊大于利,如若这刑法用其不当,岂不是草芥人命?可如若不用刑法衡量,那也必定会是天下大乱。”
说到这弘文停顿了一下,而众人不禁心里一阵窝火,这不是又陷入两难之地了吗?那这到底是治还是不治?
“我家先生说过,这天下乃是百姓的天下,乃是万民的天下,所以这天下真正的主宰乃是百姓,不但一方官员可以说自己是一方百姓父母,这百姓何尝不是我大唐所有官员的父母?”
“如若没有百姓,我们何来口粮?如若没有百姓,我们何来穿着?”
众人听到这不禁再次沉寂下来,而坐于客堂之上的魏大人此时则是两眼放光,显然极为欣赏这种说法。
“既然做官的也好,圣上也好,都是要靠百姓来吃饭穿着,那百姓为何不是这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父母?既然是父母,岂有用刑之理?”
“此话极有道理,那这该如何是好?难道不治百姓,放任之?”厅外的人们问道。
“话是如此,可乱民必定是祸乱的根源。”厅内的柏老说道。
“不错,这个见解很是独到,这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百姓才是天下的主宰,可这就能放任不管?”褚老也问道。
弘文笑着听着众人的议论,接着再次看了看众人道“我家先生还说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包裹客厅之上的魏大人和宋修,魏大人先是一愣,接着便仔细端详起这段话。
“但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魏大人仔细端详过后,先是看了看这弘文,接着再次看向张诺,心中说不出的震惊,能说出这番道理,该是怎样大才之人。
“那不知弘文小才子对你家先生这番话理解多少?”魏大人问道。
弘文听后回道“弘文只是听先生所讲,并未参详透彻,可是先生却举了一个极为简单的例子,让弘文茅塞顿开。”
此时众人也都反应过来,不禁便说道“不知道是什么例子?”
“先生说过,治国必先富民,如若不先富民,那民必定会有动乱,所以先生曾给我们这些【尚文阁】的学子做了一个比较。”
“这天下好比一片汪洋大海,而这朝堂之上的官员和圣上则是汪洋大海上的一页孤舟,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最后我家先生的总结便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嘶……”人群听后不禁都倒抽一口凉气,这见解真是太独到了,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大人听后不禁一阵感慨,接着看向里屋,而里屋的陈仁广也终于坐不住走了出来。
“精彩,真是精彩的【治国之道】,我陈仁广再次被张公子的大才折服。”陈仁广走出里屋来到客厅说道。
这下人们更是不解了,这陈府的陈老怎么也在里屋呆着?
弘文一看到陈仁广,急忙上前道“爷爷怎么在这里?”
陈仁广听后哈哈一笑道“如若我不在,又岂会听到如此独特的见解?又怎么看到弘文如此的爱学?”
“这种见解我支持,想必这见解定会成为千古名句。”人群有人喊道。
“我也支持,如此不但治了民,更治了国,可谓一举两得。”
“千古帝王,那个不是因为让百姓挨饿受冻,民不聊生,最后导致造反的?”
“如若想治国,就必定先让百姓富裕,如此便好,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
魏大人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也是澎湃不已,自己何曾听过如此见解,那朝堂之上,谁又能说出如此见解?
想到这魏大人不禁走到张诺身前施了一礼道“在下魏征,字玄成,见过张公子。”
魏昊天对着众人施了一礼道“在下魏昊天,乃是【尚文院】学子,对于这【治国之道】我也有一些见解。”
众人此刻都不在议论,而是看着这魏昊天。
“昊天小才子但说无妨。”魏大人说道。
魏昊天听后点了点头,接着道“这【治国之道】昊天曾经读过不少,身为一个读书人,那个不想立于朝堂之上,然后进谏良言?所以昊天对这有些心得,先生更是教过我不少,所以就献丑了。”
“治,乃是管理之意,既是用一些刑法或者奖励来治理民心。”
众人听后都赞赏的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个意思。
“国,乃是众人的国,乃是天下之大体,只有万民一心,才能说是国。”
“所以昊天认为,这治国必先整治刑法和奖励,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将会受到如何的惩罚以及奖励。”
“总言之,治国必先治民,战乱大多是有内乱引起,只有治理了一些乱民,这治国才能有所成效。”
众人听后都有些沉默,虽然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为何要治乱民?而民为何要乱,乱的根源在哪?这才是问题所在。
“昊天小才子说的很有道理,可是这一味的治理难道就能治国,让国国泰民安?”魏大人听后反问道。
魏昊天听后沉思了片刻道“当然不能,可如若不治,那必定会大乱。”
“那昊天小才子认为治国主要便是治理百姓?”魏大人又问道。
魏昊天这下沉默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回道。
“大人,昊天只是一个孩童,如何答得上如此问题?”施文采此刻起身施了一礼说道。
魏大人听后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不禁笑了笑道“魏某过于心急了,给昊天小才子陪个不是,不过昊天小才子这见解却是是个好的见解,只不过好像还没有完全贯通。”
魏昊天听到魏大人的夸奖,不禁再次走上前说道“治国必定先要治民,只有百姓同心,这才能治国,然后便是治官,最后这【治国之道】方能见效。”
院外的众人听后不禁都又是一阵议论,虽说这【治国之道】说的有些牵强,可这毕竟是从一个十一二岁的孩童嘴里说出,那也就没有太多人挑刺了,毕竟自己如若是十一二岁,不见得有这番见解。
“说的好,虽算不上工整,可如若日后好好修饰一番,也会是可行之道,必定很多的战乱都是由乱民引起的。”有人称赞道。
“我不这么认为,如果用刑法来惩治百姓,那不是逼迫百姓内乱吗?”也有人不赞同。
“可是百姓是导致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如何不该先治民?”
“虽说如此,可为何不想办法来安抚民心,让天下百姓没有起乱之心,这样不是更好?”
……
一阵阵议论在院内外响起,慢慢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那些在一旁听讲的百姓心中早已不满,凭什么先治民,然后才治官?
“为什么不先整治官吏,而是整治百姓?如若百姓能衣食无忧,会有起乱之意?”
“对,如若天下人人平等,何来起乱?”
……
这种说法瞬间得到不少人的响应,毕竟百姓才是多数。
看着有些失控的场面,魏大人不禁大声喊道“魏某也不赞同,只是想听听不同的辩解而已,还请诸位不要急躁。”
众人这才意识到,这【治国之道】只是出于一个孩童之口,不禁慢慢平静下来,可依旧仍有小声议论,显然这治国先治民让很多人不满。
“两位大人,关于这【治国之道】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弘文此时上前几步说道。
宋修看到这弘文站出来,不禁往里屋看了看,里屋的陈仁广则是平静的喝着茶水,没有要阻止的意思。
“那弘文小才子不妨畅谈一番你的见解。”宋修收回目光说道。
弘文听后对着众人施了一礼道“学生虽说有见解,可大多还是我家先生所教,不知道先生可愿让弘文借鉴?”
又是先生所说,又是借鉴,这张诺到底都给这些学子说了什么?众人听后不禁再次看向张诺。
张诺笑着点了点头道“只要听到了心里,那便是你的见解,但说无妨。”
弘文得到了张诺的允许,便走到大厅中间道“我认为治国虽说要治民,可却是弊大于利,如若这刑法用其不当,岂不是草芥人命?可如若不用刑法衡量,那也必定会是天下大乱。”
说到这弘文停顿了一下,而众人不禁心里一阵窝火,这不是又陷入两难之地了吗?那这到底是治还是不治?
“我家先生说过,这天下乃是百姓的天下,乃是万民的天下,所以这天下真正的主宰乃是百姓,不但一方官员可以说自己是一方百姓父母,这百姓何尝不是我大唐所有官员的父母?”
“如若没有百姓,我们何来口粮?如若没有百姓,我们何来穿着?”
众人听到这不禁再次沉寂下来,而坐于客堂之上的魏大人此时则是两眼放光,显然极为欣赏这种说法。
“既然做官的也好,圣上也好,都是要靠百姓来吃饭穿着,那百姓为何不是这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父母?既然是父母,岂有用刑之理?”
“此话极有道理,那这该如何是好?难道不治百姓,放任之?”厅外的人们问道。
“话是如此,可乱民必定是祸乱的根源。”厅内的柏老说道。
“不错,这个见解很是独到,这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百姓才是天下的主宰,可这就能放任不管?”褚老也问道。
弘文笑着听着众人的议论,接着再次看了看众人道“我家先生还说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包裹客厅之上的魏大人和宋修,魏大人先是一愣,接着便仔细端详起这段话。
“但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魏大人仔细端详过后,先是看了看这弘文,接着再次看向张诺,心中说不出的震惊,能说出这番道理,该是怎样大才之人。
“那不知弘文小才子对你家先生这番话理解多少?”魏大人问道。
弘文听后回道“弘文只是听先生所讲,并未参详透彻,可是先生却举了一个极为简单的例子,让弘文茅塞顿开。”
此时众人也都反应过来,不禁便说道“不知道是什么例子?”
“先生说过,治国必先富民,如若不先富民,那民必定会有动乱,所以先生曾给我们这些【尚文阁】的学子做了一个比较。”
“这天下好比一片汪洋大海,而这朝堂之上的官员和圣上则是汪洋大海上的一页孤舟,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最后我家先生的总结便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嘶……”人群听后不禁都倒抽一口凉气,这见解真是太独到了,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大人听后不禁一阵感慨,接着看向里屋,而里屋的陈仁广也终于坐不住走了出来。
“精彩,真是精彩的【治国之道】,我陈仁广再次被张公子的大才折服。”陈仁广走出里屋来到客厅说道。
这下人们更是不解了,这陈府的陈老怎么也在里屋呆着?
弘文一看到陈仁广,急忙上前道“爷爷怎么在这里?”
陈仁广听后哈哈一笑道“如若我不在,又岂会听到如此独特的见解?又怎么看到弘文如此的爱学?”
“这种见解我支持,想必这见解定会成为千古名句。”人群有人喊道。
“我也支持,如此不但治了民,更治了国,可谓一举两得。”
“千古帝王,那个不是因为让百姓挨饿受冻,民不聊生,最后导致造反的?”
“如若想治国,就必定先让百姓富裕,如此便好,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
魏大人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也是澎湃不已,自己何曾听过如此见解,那朝堂之上,谁又能说出如此见解?
想到这魏大人不禁走到张诺身前施了一礼道“在下魏征,字玄成,见过张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