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问难(2)
燕德妃第一个发难:“请问玄奘法师,南梁武帝曾说‘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十五种名为邪道,朕舍邪道,加以如来。’又说儒、道二教来源于佛教,三教同源,如来是老子与孔圣人之师。请问法师如何看待此事?”
杨悦听了不由暗赞一声“好”。这个梁武帝大概脑子有点问题,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创于印度,到公元一世纪传入西域,公元二至三世纪才传入中原。儒、道二家源自春秋。老子是公元前六世纪人,孔子比老子年岁小点,也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如来、老子、孔子何来师徒关系。如果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还有点靠谱,因为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向老子学过“礼”。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难就难在,梁武帝想把三教合源,于是胡说八道。让人说对不行说不对也不好,左右为难。
玄奘法师如果说他说的对,明显要得罪一批人,首先他身边坐着个孙思邈孙道长便会不同意。
但如果说不对,众妃中萧才人与萧美人皆出于兰陵梁氏,只怕明天兰陵萧氏便要找他麻烦。
果然,李世民听了燕德妃的问难,面含微笑十分满意。
玄奘法师言道:“贫僧自幼研习佛教,于儒道二家不曾研究。只识的佛学,三教是否同源不大了解。梁武帝融三教于一体,大概自有他的道理,贫僧学识浅薄,还不曾领悟到其中妙处。”
玄奘法师这一回答不可谓不高明,以退为进,说自己见识短,没听说过。梁武帝自己在那胡说八道不过是一家之说,与佛家无关。而且隐晦的说燕德妃问的这个问题超出了他所精通的佛学范围,答不上来也很正常。
杨悦心中不由大笑玄奘法师滑头,若在平时定然会挤兑他几句,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以杨悦与他的交情,自然不会为难玄奘法师。
李世民在一旁哈哈笑道:“法师回答果然高明。”
萧才人与萧美人家学源渊,见问及佛学。立刻上前提了许多问题。大多是深奥的佛法**,比如:“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何解?”,“《金刚经》是鸠摩罗什译本好些,还是达摩笈多的译本更好”,或者某一**中某一句话如何解释。到是能显示出二人在佛学上的高深造诣。
玄奘法师不紧不慢一一回答。对二人佛学上的见识到也十分叹服。连李世民也不时称赞二人。
萧才人大概心中十分得意,不时看向徐充容。徐充容一直没有出言提问。徐充容平日以才名显于内宫,大概二人觉得自己今日大出风头,盖过了二人。
杨悦这个经常与玄奘法师辩论的人,对二人的问题大多听不懂,心中却不以为意。二人有这么个爱佛成僻的祖宗,不学佛学才怪。
梁武帝礼佛礼到亲手为和尚们削竹片(用来擦屁股的东西),不仅削而且为了试光滑程度,甚至在自己脸上刮一刮亲自试验。哈哈。
要说这个梁武帝萧衍也是个奇人,文学上是“竟陵八友”之一,与沈美腰、谢眺等人一齐在文学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武功上退北魏、诛东昏、代齐建梁,也是十分勇猛。偏偏喜好佛学,几次舍身出家。以至于南国因为他的大力倡佛,乡野无处不是寺院,一个小小的南梁只僧众便有十万之众。到是为杜牧提供了诗句来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远远不止四百八十寺,据说只建康便有五四座。
想一想萧才人与萧美人乃是这样一个和尚皇帝之后,知道的**多,便不足为奇了。
其他嫔妃大多对养颜美容更感兴趣,向药圣孙思邈问了些相关事项。
见没人能问住玄奘法师。李世民大概有些不甘心,笑着点名道:“武才人有没有问题相问?”
武眉儿吓了一跳,忙说道:“臣妾没有问题可问。”
李世民见说,似是十分失望。杨悦明白他的心思,一定是想看看长安公子难倒玄奘法师的场面。正要向武眉儿低声说些问题让她来问,却听李世民问道:“悦儿有没有问题相问?”
杨悦一怔,忙回道:“臣也没有问题。”
杨悦与玄奘法师平日常辩论,却不愿意当着众人之面问难他,而且即使问难不过是胡缠,也非正辩,真若跟玄奘法师辩论佛经不是找蹭么?杨悦看一眼甚是自得的萧才人,不由心中暗笑。
至于药圣,当日送她大罗神丹,交情也是不浅,怎会去问难他。
不过,她这里一出声,帘外诸人却不免要微笑起来。
众人立时听出她是杨悦。玄奘法师与尉迟洪道二人不由面带微笑。药圣孙思邈面上却微微诧异。他身后的童子则低声咕哝道:“这个声音怎么听着耳熟?”
好在李世民没有注意到。见杨悦也没有问题可问,稍一愣神儿笑道:“朕近日到是听了一个理论,与佛家的‘众生平等’似是有些相近,法师能否为大家仔细讲一讲这个‘众生平等’之意?”
燕德妃也笑道:“正是,有个‘人人平等’的理论,不知法师以为如何?”
关于佛家的众生平等而人人不平等的相背理论,却能用六道轮回的解释成理,杨悦以前与尉迟洪道辩论过。
尉迟洪道听了立时知道是杨悦的理论,差点笑出声来,拼了命才忍住。
这个“人人平等”的理论,尉迟洪道曾给玄奘法师说起过。果然,玄奘法师听了,从容道来,与尉迟洪道当日所说一模一样:“《华严经》有言:心、佛、法,是三无差别。叭识无境,心、佛、众生一切即是佛,法无定法,是法平等……”
杨悦禁不住“哧”得笑出声来。
杨悦的笑声实在是有些无理,李世民不禁微微皱眉。
玄奘法师并不以为意,停下来问道:“施主,因何而笑?”
杨悦只好说道:“大师对不住,弟子失礼了。不过是因为弟子对法师所说,听的一知半解,不明所以。想请大师讲得通俗一点。”
玄奘法师微笑道:“怎样才是通俗。”
“佛家讲众生平等,众生当包括人吧?”
玄奘法师点头道:“自然。”
“既然包括人,也就是说人与人也平等吧。”
玄奘法师略一沉吟道:“没错。”
杨悦听了却是一愕,没想到玄奘法师会如此说法,笑道:“大师既然认为人人平等,然而佛家又为何以因果与六道伦回来告诉世人,贵贱不等也合理?”
玄奘法师微微笑道:“我听闻长安公子有‘人道论’,将‘人道’说成是人去动物性而产生人性。观其理论乃是善性。佛家的因果与六道伦回追其根本是在劝人为善,与长安公子的理论似是没有冲突。”
“劝善?”杨悦心中暗暗点头同意,佛教最可取的也就是“积德行善”四个字,“然而六道伦回终是以神秘理论来蒙昧人类,而且劝世人安于接受现世的不平等,岂不是带有欺骗之意?”
玄奘法师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言道:“假如一个人得了绝症,三天后将死去而不自知。如果你告诉他,他会惶惶不可终日,三天中在恐惧中度过;如果你不告诉他,他会乐哈哈地度过这三天。施主认为是应该告诉他还是不告诉?”
众妃嫔大多对杨悦与玄奘法师谈的内容听不明白,只有李世民、燕德妃、徐充容以及尉迟洪道等人因为了解杨悦的“人道论”和‘人人平等’思想,才听得清楚。
不过,玄奘法师讲的这个故事却很浅白,众妃到是听明白了。不由低声议论。
杨悦低头思索,一时无语。不少嫔妃出言说道:“莫如不告诉他,那人虽然一时被蒙蔽,但终是快乐而生。如若告诉他,实在有些不忍。”
杨悦想了一下,却笑道:“莫如告诉他。”
众人听了,却大是惊奇。只有少数如尉迟洪道这种常听杨悦奇谈怪论的人才会不以为怪。
“如果我是那个人,我宁愿知情。也许我知道只剩下三天时间,会用这三天时间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儿,到死的时候少一些遗憾,总比碌碌而过要好。”杨悦徐徐言道,这种不是即非的假定式引导型提问,杨悦并不陌生,自然不会上当。
燕德妃听了首先叫一声好。
李世民哈哈笑道:“法师果真是遇到了对手。”
玄奘法师微笑:“施主聪明豁达,世人岂能相比。如果是施主如若遇到这个问题当然是知道的好,贫僧以为普通世人还是不知道为好。”
这个小故事当然是个隐喻,在比喻佛教用六道伦回劝世人行善,安于现世的不平等,蒙昧大家,是好还不好。玄奘法师以为好,杨悦却以为不好。
杨悦突然想到,孔夫子一生“不言怪力乱神”,对神鬼“敬而远之”,其实孔夫子并不“迷信”,反而是除了儒家,道家、佛家两家都认可神鬼。这样说来,千年之后如华老栓这种愚民与孔儒实在是没有任何关系。
不只没有关系,孔夫子还是第一个打破山水宗教式崇拜的第一人,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美学命题,将山水视为自然,乐在其中。而不是像上古人民拜山拜水的崇敬。
……
“呀,我知道了,他是‘轻薄公子’。”药圣身边的童子突然笑道,“难怪这声音如此熟悉。”
杨悦正在深思,听了这话心下暗暗叫苦。一时呈口舌之快,却忘记这个家伙会说破自己身份。
“这位童子道是少有的伶俐。”李世民笑道,并不急于去问童子知道什么,反而夸赞起他,“叫什么名字?”
药圣的童子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礼,清脆地说道:“回圣上,臣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
卢照邻?唐初四杰之一?杨悦听了却是惊得差点跳了起来。她一向只知道药圣孙思邈这个小童叫做“升之”,没想到他会是卢照邻。
不由暗叫一声:“老大,你不好好去写诗,做什么药童。瞎折腾什么?还在这儿胡说八道……”
杨悦只知道,卢照邻是个诗人,却不知道卢照邻因为自幼体弱,拜了药圣为师。更不知道药圣孙思邈之所以成为药圣,也是因为自小体弱多病,立志学医,最终成了一代宗师。
第126章问难(2)
燕德妃第一个发难:“请问玄奘法师,南梁武帝曾说‘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十五种名为邪道,朕舍邪道,加以如来。’又说儒、道二教来源于佛教,三教同源,如来是老子与孔圣人之师。请问法师如何看待此事?”
杨悦听了不由暗赞一声“好”。这个梁武帝大概脑子有点问题,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创于印度,到公元一世纪传入西域,公元二至三世纪才传入中原。儒、道二家源自春秋。老子是公元前六世纪人,孔子比老子年岁小点,也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如来、老子、孔子何来师徒关系。如果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还有点靠谱,因为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向老子学过“礼”。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难就难在,梁武帝想把三教合源,于是胡说八道。让人说对不行说不对也不好,左右为难。
玄奘法师如果说他说的对,明显要得罪一批人,首先他身边坐着个孙思邈孙道长便会不同意。
但如果说不对,众妃中萧才人与萧美人皆出于兰陵梁氏,只怕明天兰陵萧氏便要找他麻烦。
果然,李世民听了燕德妃的问难,面含微笑十分满意。
玄奘法师言道:“贫僧自幼研习佛教,于儒道二家不曾研究。只识的佛学,三教是否同源不大了解。梁武帝融三教于一体,大概自有他的道理,贫僧学识浅薄,还不曾领悟到其中妙处。”
玄奘法师这一回答不可谓不高明,以退为进,说自己见识短,没听说过。梁武帝自己在那胡说八道不过是一家之说,与佛家无关。而且隐晦的说燕德妃问的这个问题超出了他所精通的佛学范围,答不上来也很正常。
杨悦心中不由大笑玄奘法师滑头,若在平时定然会挤兑他几句,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以杨悦与他的交情,自然不会为难玄奘法师。
李世民在一旁哈哈笑道:“法师回答果然高明。”
萧才人与萧美人家学源渊,见问及佛学。立刻上前提了许多问题。大多是深奥的佛法**,比如:“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何解?”,“《金刚经》是鸠摩罗什译本好些,还是达摩笈多的译本更好”,或者某一**中某一句话如何解释。到是能显示出二人在佛学上的高深造诣。
玄奘法师不紧不慢一一回答。对二人佛学上的见识到也十分叹服。连李世民也不时称赞二人。
萧才人大概心中十分得意,不时看向徐充容。徐充容一直没有出言提问。徐充容平日以才名显于内宫,大概二人觉得自己今日大出风头,盖过了二人。
杨悦这个经常与玄奘法师辩论的人,对二人的问题大多听不懂,心中却不以为意。二人有这么个爱佛成僻的祖宗,不学佛学才怪。
梁武帝礼佛礼到亲手为和尚们削竹片(用来擦屁股的东西),不仅削而且为了试光滑程度,甚至在自己脸上刮一刮亲自试验。哈哈。
要说这个梁武帝萧衍也是个奇人,文学上是“竟陵八友”之一,与沈美腰、谢眺等人一齐在文学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武功上退北魏、诛东昏、代齐建梁,也是十分勇猛。偏偏喜好佛学,几次舍身出家。以至于南国因为他的大力倡佛,乡野无处不是寺院,一个小小的南梁只僧众便有十万之众。到是为杜牧提供了诗句来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远远不止四百八十寺,据说只建康便有五四座。
想一想萧才人与萧美人乃是这样一个和尚皇帝之后,知道的**多,便不足为奇了。
其他嫔妃大多对养颜美容更感兴趣,向药圣孙思邈问了些相关事项。
见没人能问住玄奘法师。李世民大概有些不甘心,笑着点名道:“武才人有没有问题相问?”
武眉儿吓了一跳,忙说道:“臣妾没有问题可问。”
李世民见说,似是十分失望。杨悦明白他的心思,一定是想看看长安公子难倒玄奘法师的场面。正要向武眉儿低声说些问题让她来问,却听李世民问道:“悦儿有没有问题相问?”
杨悦一怔,忙回道:“臣也没有问题。”
杨悦与玄奘法师平日常辩论,却不愿意当着众人之面问难他,而且即使问难不过是胡缠,也非正辩,真若跟玄奘法师辩论佛经不是找蹭么?杨悦看一眼甚是自得的萧才人,不由心中暗笑。
至于药圣,当日送她大罗神丹,交情也是不浅,怎会去问难他。
不过,她这里一出声,帘外诸人却不免要微笑起来。
众人立时听出她是杨悦。玄奘法师与尉迟洪道二人不由面带微笑。药圣孙思邈面上却微微诧异。他身后的童子则低声咕哝道:“这个声音怎么听着耳熟?”
好在李世民没有注意到。见杨悦也没有问题可问,稍一愣神儿笑道:“朕近日到是听了一个理论,与佛家的‘众生平等’似是有些相近,法师能否为大家仔细讲一讲这个‘众生平等’之意?”
燕德妃也笑道:“正是,有个‘人人平等’的理论,不知法师以为如何?”
关于佛家的众生平等而人人不平等的相背理论,却能用六道轮回的解释成理,杨悦以前与尉迟洪道辩论过。
尉迟洪道听了立时知道是杨悦的理论,差点笑出声来,拼了命才忍住。
这个“人人平等”的理论,尉迟洪道曾给玄奘法师说起过。果然,玄奘法师听了,从容道来,与尉迟洪道当日所说一模一样:“《华严经》有言:心、佛、法,是三无差别。叭识无境,心、佛、众生一切即是佛,法无定法,是法平等……”
杨悦禁不住“哧”得笑出声来。
杨悦的笑声实在是有些无理,李世民不禁微微皱眉。
玄奘法师并不以为意,停下来问道:“施主,因何而笑?”
杨悦只好说道:“大师对不住,弟子失礼了。不过是因为弟子对法师所说,听的一知半解,不明所以。想请大师讲得通俗一点。”
玄奘法师微笑道:“怎样才是通俗。”
“佛家讲众生平等,众生当包括人吧?”
玄奘法师点头道:“自然。”
“既然包括人,也就是说人与人也平等吧。”
玄奘法师略一沉吟道:“没错。”
杨悦听了却是一愕,没想到玄奘法师会如此说法,笑道:“大师既然认为人人平等,然而佛家又为何以因果与六道伦回来告诉世人,贵贱不等也合理?”
玄奘法师微微笑道:“我听闻长安公子有‘人道论’,将‘人道’说成是人去动物性而产生人性。观其理论乃是善性。佛家的因果与六道伦回追其根本是在劝人为善,与长安公子的理论似是没有冲突。”
“劝善?”杨悦心中暗暗点头同意,佛教最可取的也就是“积德行善”四个字,“然而六道伦回终是以神秘理论来蒙昧人类,而且劝世人安于接受现世的不平等,岂不是带有欺骗之意?”
玄奘法师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言道:“假如一个人得了绝症,三天后将死去而不自知。如果你告诉他,他会惶惶不可终日,三天中在恐惧中度过;如果你不告诉他,他会乐哈哈地度过这三天。施主认为是应该告诉他还是不告诉?”
众妃嫔大多对杨悦与玄奘法师谈的内容听不明白,只有李世民、燕德妃、徐充容以及尉迟洪道等人因为了解杨悦的“人道论”和‘人人平等’思想,才听得清楚。
不过,玄奘法师讲的这个故事却很浅白,众妃到是听明白了。不由低声议论。
杨悦低头思索,一时无语。不少嫔妃出言说道:“莫如不告诉他,那人虽然一时被蒙蔽,但终是快乐而生。如若告诉他,实在有些不忍。”
杨悦想了一下,却笑道:“莫如告诉他。”
众人听了,却大是惊奇。只有少数如尉迟洪道这种常听杨悦奇谈怪论的人才会不以为怪。
“如果我是那个人,我宁愿知情。也许我知道只剩下三天时间,会用这三天时间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儿,到死的时候少一些遗憾,总比碌碌而过要好。”杨悦徐徐言道,这种不是即非的假定式引导型提问,杨悦并不陌生,自然不会上当。
燕德妃听了首先叫一声好。
李世民哈哈笑道:“法师果真是遇到了对手。”
玄奘法师微笑:“施主聪明豁达,世人岂能相比。如果是施主如若遇到这个问题当然是知道的好,贫僧以为普通世人还是不知道为好。”
这个小故事当然是个隐喻,在比喻佛教用六道伦回劝世人行善,安于现世的不平等,蒙昧大家,是好还不好。玄奘法师以为好,杨悦却以为不好。
杨悦突然想到,孔夫子一生“不言怪力乱神”,对神鬼“敬而远之”,其实孔夫子并不“迷信”,反而是除了儒家,道家、佛家两家都认可神鬼。这样说来,千年之后如华老栓这种愚民与孔儒实在是没有任何关系。
不只没有关系,孔夫子还是第一个打破山水宗教式崇拜的第一人,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美学命题,将山水视为自然,乐在其中。而不是像上古人民拜山拜水的崇敬。
……
“呀,我知道了,他是‘轻薄公子’。”药圣身边的童子突然笑道,“难怪这声音如此熟悉。”
杨悦正在深思,听了这话心下暗暗叫苦。一时呈口舌之快,却忘记这个家伙会说破自己身份。
“这位童子道是少有的伶俐。”李世民笑道,并不急于去问童子知道什么,反而夸赞起他,“叫什么名字?”
药圣的童子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礼,清脆地说道:“回圣上,臣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
卢照邻?唐初四杰之一?杨悦听了却是惊得差点跳了起来。她一向只知道药圣孙思邈这个小童叫做“升之”,没想到他会是卢照邻。
不由暗叫一声:“老大,你不好好去写诗,做什么药童。瞎折腾什么?还在这儿胡说八道……”
杨悦只知道,卢照邻是个诗人,却不知道卢照邻因为自幼体弱,拜了药圣为师。更不知道药圣孙思邈之所以成为药圣,也是因为自小体弱多病,立志学医,最终成了一代宗师。
第126章问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