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杨震不太想接受这个指挥权,但是主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态度很明显,还是坚持让他负责指挥主要的作战。对于他成立总前委的想法,中央一直没有给予任何的答复。中央既然没有给予答复,那么杨震就必须要做好提前的准备。

    而此次会战恐怕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区的主力,也要全力以赴。山东军区一部,甚至是主力,也都要参加进来。所以杨震在作战计划的制定上,还是相当慎重的,甚至推迟了返回东北的时间。

    如果搞不好所有参战部队,都要大伤元气的。杨震认为事先多考虑一些应变措施,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多考虑一些战局可能会存在的变化,才能更稳靠一些。尤其是为了隐蔽战役企图,攻击发起正面选择余地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之下。

    杨震的态度是正奇结合,以向心突击为主。在突击的时候多运用装甲部队,在后续防御日军反扑的时候,还是以运动防御战为主。以地空火力配属装甲部队,实施快速的穿插,正确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冀中平原地区的日军。

    杨震的这些思路,对于郭炳勋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关内几个大战略区的参谋长来说,还是明显有些不太适应。四二年的会战经过,对于这几个参谋长来说抗联打的实在是有些过于让人惊心动魄。

    如今杨震还是要采取这个思路,不想老老实实的正面突破。而是采取两翼突破,钳形对攻的战术,对于几个参谋长来说,都是感觉到压力很大。这么大纵深的穿插作战,关内各个部队还是第一次面对。

    不过对于计划的主要制定者郭炳勋来说,单纯从两翼发起钳形攻势,却并非他的第一选择。在郭炳勋看来,如果一次合围的日军数量过多,无疑将会拖延战斗的进程。单纯的依靠两翼穿插,很容易将网眼张的过大。

    而且单纯的组织两翼穿插,在选择进攻地点来说,也是相当的困难。在冀东与平津地带还控制在日军手中,正太铁路沿线也在日军手中。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区之间,还有日军存在,并未直接打通地面联络的情况之下,进攻的出发地域可供选择的并不多。

    这一点上他的认识,与杨震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郭炳勋认为除了以两翼的钳形攻势之外,还应该集中一部兵力分割平津之间的联系。并集中装甲机械化集群,由正面向南突击。同时以一部兵力分割北平与天津之敌的联系,对北平城进行合围。

    并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夺取天津,以切断日军从本土以及其他战略区增援的路线。同时孤立北平城内的日军,逼迫他们出城决战。北平控制在日军手中,郭炳勋还是很不放心的。

    这在郭炳勋看来,不仅会有大量的兵力被牵制在平津城下,同时还对补给路线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城内到处都是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精华的北平,如果像新京那样彻底的打烂,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北平城如果在战役结束之前,还控制在日军手中,这对战后对冀中平原的控制,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切断平津铁路以及两地之间的联系,逼迫北平城内的日军自己出城决战,这无疑是一个保存古城的最好办法。

    所以郭炳勋的意思是以两个装甲师,各加强部分摩托化步兵一部与一个骑兵旅组成东西两个快速集群。从热河与察南地区分别采取快速突击的办法,以北平为三角形攻势的定点,以一个快速集群强行越过平津之间,沿着津浦路向南穿插。

    以一个快速集群出察南,沿着太行山与平汉线之间强行向南穿插。至正定兵分两路,一部继续向南攻击,夺取石门钳制冀南以及豫北的日军,主力则向东攻击前进。两军强攻汇合点,则选择滹沱河北岸的河间。

    郭炳勋建议目前抗联驻晋北的两个师,暂时不要调回东北。配合从陕北调回的装甲与骑兵各一个旅,利用轻型坦克越野能力和机动能力强的优势,出倒马关直插保定。从日军二线部署侧翼横插一刀,将日军整个防御纵深拦腰切断。

    在冀西战场,晋察冀军区的主力,则采取拔点战术,牵制冀西日军部队,并分散日军驻北平周围兵力的注意力,保证正面抗联的突破取得成功。并在抗联全线突破之后,保证西集群的侧翼安全。以及以不少于两个旅的兵力配合南下,配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战役结束之前阻击日军的增援。

    在山西战场,晋察冀军区以部分兵力,配合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之太行军区,太岳军区主力负责封闭正太线、同蒲线,牵制日军驻山西的第一军。郭炳勋不建议在山西战场采取大规模的攻势,只采取挤压和牵制战术为好。

    只要拿下冀中平原,抢占保定与石门,就可以将第一军封闭在山西战场。后路一旦被切断,那么山西日军要么主动撤离,要么则困守山西战场无可奈何。

    郭炳勋认为以目前晋绥军区主力,加上太岳军区、太行军区一部,以及晋察冀军区一部配合之下,在日军山西第一军力量有限的情况之下,完成牵制第一军无法东调的任务还是可以的。

    而在冀南,则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以及山东军区一部,对冀南日军发起攻势。并沿冀南一线展开,阻击豫北日军增援。抗联目前驻晋北的两个师,暂时不归还建制,就地配合晋察冀军区出冀西,向北平方向攻击前进。

    按照郭炳旭的这个计划,调动和投入的兵力和装备,要超过杨震的预期。除了杨震预定投入的两个装甲师,两个装甲旅之外,至少还要加上两到三个坦克独立团,以保证对平津一线日军的作战。

    郭炳勋的战役策划的重点歼灭战场是在平津一线,而主要的目标冀中平原则采取了合围、分割为主。以两个装甲师配属骑兵机械化集群,采取两翼钳形攻势,正面快速穿插的办法,彻底打乱日军部署在冀中的兵力。

    这个战术是相当于大环套小环,以平津地区为底边,以滹沱河一线为合围圈的底线。采取两翼齐飞,中间快速突破,将日军分割为两个不同战场上的围歼。郭炳勋将抗联兵力投入的重点放在了冀中平原上,将西线侧翼的掩护交给了华北几大战略区。

    在他的这个计划之中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甚至晋绥部队全部调动起来。这个大手笔让军委和几大战略区的参谋长,明显感觉到胃口有些过大,甚至有些吃不消的感觉。按照郭炳勋的这个计划,投入的兵力几乎可以说是几个大区倾巢出动。

    但几经考虑,杨震还是同意了郭炳勋的大致作战计划。不过杨震再三提醒郭炳勋,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对热河以及西满地区的防务,一定要做好详尽的准备。对平津之敌,也要尽可能的考虑的全面一些。

    在失去察南,北平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前线之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将在河北境内的防线,全部缩回北平至天津一线。冀东的防务,已经被全部移交给了关东军。冀东与热河近在咫尺。如果关东军配合作战,那么衔接东北和华北两大战略区之间的热河肯定会首当其冲。

    同时日军在北平与天津之间,从居庸关经顺义、平谷、蓟县、玉田、丰润一线,构筑了人大量的防备工事,并在纵深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仅仅在北平周围,就驻扎了新编成的六十三师团,重新编成的独立混成第八、第九旅团。

    在纵深的武清、香河、宝坻一线,驻扎了重新组建的步兵第二十七师团。在涿县、涞源、保定部署了重新组建的一一零师团,以及重新组建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并从华东战场调来了十七师团,以及重新编组的四十八师团就部署在冀中平原。

    四二年的会战结束之后,日军明显加强了平津衔接部的兵力部署。同时针对抗联的坦克攻势,也着手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并增加了在冀西与晋北交界处的阜平、涞源,这两个在晋察冀根据地纵深据点的兵力部署。

    不算山西的第一军,日军在整个河北战场,部署了五个步兵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形成了大纵深的梯形配置。杨震一再叮嘱郭炳勋,对西集群的侧翼一定要保证好。同时在部队全线展开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做好保密工作,并制定好详细的补给路线。

    在敲定大致的作战方案之后,杨震急匆匆的赶回了东北。郭炳勋则继续留在延安,敲定最终的详细作战计划,他则返回东北着手进行准备。加快兵力编制的标配,选择进关的部队。囤积油料与弹药,尤其是炮弹的生产。

    在杨震返回之后,抗联就开始向关内调运物资。面对着灾荒的关内,调拨的物资不仅仅是油料和弹药,还有粮食等战略物资。不仅仅是抗联部队所需的物资,还有调拨给关内部队的七九子弹等弹药。

    现在已经改为装备部的原来军工部,以及后勤部的几位负责人,被他逼的团团转。后勤部调拨物资,装备部几位负责人则亲自坐镇兵工厂,催促加快弹药的生产,同时加快对德制与英制坦克改装的速度。重点就是各种炮弹,以及坦克高爆榴弹的生产。

    按照杨震的计划,所有使用短管七十五毫米榴弹炮的德制四号坦克,全部换装为苏式七十六毫米坦克炮。英制的玛蒂尔达二、丘吉尔坦克,也换装为苏式坦克炮。英制的十字军巡洋坦克,则换装为苏式四十五毫米坦克炮。

    这样下来在淘汰了所有德制轻型坦克之后,抗联的坦克炮集中在美制三十七,苏制四十五、七十六,德制五十毫米相对单一的口径。至于英制的四十毫米坦克炮,则全部都被淘汰。尽管费了一番手脚,但是也尽可能的减少坦克炮的口径,保证弹药口径的统一,减少后勤方面出现混乱的可能性。

章节目录

抗日之我为战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风雪云中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四章 郭炳勋的思路-抗日之我为战神,抗日之我为战神,笔趣阁并收藏抗日之我为战神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