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南满的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以及丰富的铁矿、煤矿,镁矿,日本人根本就无力维持最基本的战争需要.如果说东南亚的石油是日本人的血液,那么南满其他工业则是他们的维持战争的根。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彻底收复南满,那么这个压力对于抗联的来说就是太大了。中国人有难的时候,美英在袖手旁观,甚至是在助纣为虐。这个时候中国人,也不至于从美国人手中抢夺包袱,没事找事的自己扛上。
所以他的计划,至少在四三年是没有打算收复南满。当然如果形势可以的话,他也不会介意将日本人彻底的赶出东北。但至少在四三年之中,这并不是他的主要计划。他的想法,还是尽可能的消耗日本人的实力。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双方的战线虽说在空中打的激烈,但是在地面上却在大部分时间之内,都处于相当平静的态势。不过小部队的接触,还是持续不断的。前沿的炮战,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杨震一方面在想办法扩充兵员和部队的编制,一方面在全力的练兵。整个四二年下半年,抗联仅仅组织的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就达到了五次。纵队和师一级的合成军事训练,更是次数频繁。
进一步的演练新的战术,加强部% 队步坦、步炮、地空协同作战能力。尤其是对坚固设防地域的步坦联合进攻,师团一级步兵进攻与防御战术。纵队一级的合成演练,多批次的进攻与防御。
各个新编成的纵队司令部的磨合,各级指挥员的战场指挥能力进修。虽说大战役没有,但是这段时间对抗联各级军事干部来说,并未过的比战时要轻松哪去。学习、进修、演习,一个任务接着一个,甚至比战时还要忙碌。
相对正在全力发展自己工业,并整顿部队调整编制的抗联来说。关东军的调整,则更加有针对性。在不仅面临着抗联的装甲威胁,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也同样面临美军威胁的日军来说,则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情况。
日军大本营停止了大和级后续战列舰的制造计划,加大了对坦克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拼命的加强仿制的德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生产和制造。将现存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炮塔去掉,加装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同时在考虑八八式高射炮对空中威胁已经落伍,但是面对坦克表现出来的优秀性能。不仅加大了对这款高射炮的生产,配发给关东军和南方军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并将部分已经落伍的九七式坦克,按照改造九五式坦克的办法,加装缩短后坐力的八八式高炮后,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经过苦心调整,关东军的反坦克火炮部队扩编了几番。除了一式反坦克火炮数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大批的仿造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陆续进入关东军编制。与此同时,关东军八八式高炮的数量也翻了一番。
而且配备了一百多辆,加装了八八式高炮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及七十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改装的自行反坦克炮。这次日本人变通了需要,知道新研制坦克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
面对抗联日益增大的坦克威胁,在研发新式坦克不及时的情况之下。日军便照搬了德军的经验,将已经落伍的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加装性能不错的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而没有一根筋的,拼命研制新式坦克。
为了应对抗联的坦克攻势,关东军还配发了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九八式磁性反坦克雷、九九式反坦克地雷配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前。九七式二十毫米反坦克炮配备标准,也从大队改为每个中队两门。
不过物极必反的日军,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同时还下大力气为所有的山野炮都研发了穿甲弹。作为可用于反坦克武器之中,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关东军也增加了装备的数量。并按照一门炮一百二十发的标准,配备了穿甲弹。
在与抗联对峙的前沿,关东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拿出当年修要塞的劲头,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两军对峙之处,不管地形怎么样,都要至少保证三道反坦克壕。而且反坦克障碍,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个对峙地带。
日军下的力气,不单单是在反坦克火力上做文章,也同时在坦克的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力气。用仿制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一式坦克为基础,专门研制了一款二式坦克。这批二式坦克,优先装备了关东军的六个坦克联队。
并对九七改式坦克、一式坦克进行了改装,配发了威力更大一些钢芯穿甲弹。而在本土也在不断的加强新式坦克的研制,并着手与德国人谈判,想要引进德国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技术。
不过都处在tian舐伤口的阶段,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意思。尤其是杨震无论在美英怎么催促之下,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指针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军趁着东北战场相对平静阶段,突然出兵进攻印度。
并拿下了英帕尔一线,在英属印度打上了一个不小的楔子。杨震依旧拒绝了美英两国,要他立即发起全线进攻,以牵制印度战场上日军后续增援能力的要求。对于他来说如果部队的整训和扩编,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是绝对不会为了迁就美国人的要求,期间抗联主要的对日作战,除了激烈的空中争夺战之外。就是自九月份英制轰炸机陆续抵达之后,开始全面加量的对日本本土大规模的轰炸。东京、名古屋、大阪、小仓、广岛,所有有日本陆军兵工厂的城市,都在抗联的大规模轰炸之下。
尤其是为日本陆军制造战斗机的主要公司,中岛飞机公司所在地的名古屋,更是抗联轰炸的重中之重。在轰炸力量得到大幅度的扩充之后,为了削弱日本陆军航空兵补充和扩编速度,抗联重新开始的轰炸,第一轮就选择了日本陆航主要生产基地名古屋。
手中飞机数量充足,在自己钢厂投产之后,普通炸弹用钢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再加上同步投产的油田和炼油厂,虽说还生产不出高档的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油。但是制造凝固汽油弹的汽油,还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手中底气相当充足的杨震,为了将日本航空工业彻底的摧毁,以减轻航空兵的压力。对为日本陆军航空兵生产飞机工厂的所在城市,以及日本首都东京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以削弱日本航空兵飞机制造和补充能力。
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抵达之后,抗联利用这种轰炸机与b十七、二十四轰炸机配合,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夜间超低空轰炸。这些轰炸机与伊尔四轰炸机相比优势极其明显,不仅航程足够覆盖整个日本本土,而且在大航程的载弹量远远超过伊尔四轰炸机。
尤其是b二十四轰炸机在三千七百公里的航程上,可携带四千五百公斤的炸弹。其一架b二十四轰炸机,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可以携带的炸弹数量超过了五十架伊尔四轰炸机。b十七轰炸机在三千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的炸弹。
而斯特林轰炸机,在两千五百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左右的炸弹。这些轰炸机之中任何一种,一次性出动一百架就可携带的炸弹吨位,都相当于上千架的伊尔四轰炸机和db三轰炸机。载弹量大幅度增加,轰炸的力度自然而然也就不断的上升。
尽管在整个四二年,性能最好的b二四和b十七轰炸机的数量最多也没有超过二百架。但数量虽然有限,可与斯特林轰炸机配合,如果全部出动一次性就可以将日本的一般城市,夷为平地。
再加上抗联对日轰炸之中,针对日本的工业布局的特点,以及整个日本城市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相对应的战术。在轰炸的时候采取三分之一的轰炸机携带高爆炸弹,其余的轰炸机携带凝固汽油弹。
先投掷高爆炸弹,将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房子的墙体或是屋顶炸开。然后投掷凝固汽油弹的战术,威力远远超过了美英对德轰炸。同时为了增加凝固汽油弹的燃烧力,以及附着力,凝固汽油弹里面还增加了一些助燃的镁粉。
而且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的大批量陆续抵达,也让抗联在出动的时候可调动的机群数量,以及这些飞机的载弹量,远远的超过了之前只能使用那点伊尔四轰炸机的时候。到四二年十月份开始,抗联对日轰炸行动每次可以出动重轰炸机一百余架,每次投弹量达到了二百多吨。
再加上航程在两千四百公里的情况之下,载弹量为一吨的惠特利轰炸机。以及苏联空军当做破烂塞给抗联,在对日轰炸的时候载弹量在一吨半。在更换了美制b二十五轰炸机的发动机之后,已经解决可靠性的叶二轰炸机。杨震对日轰炸的底气,可谓是相当充足。
在抗联的英制轰炸机第一次参与对日空袭的时候,为了彻底的摧毁日本陆军主要飞机生产基地。在真正拉开对日大型轰炸序幕的十月三日空袭之中,抗联一次性就出动了一百架斯特林式轰炸机,六十二架b十七、b二十四轰炸机,全部六十架惠特利式轰炸机以及四十八架叶二轰炸机。
这些足足携带了上千吨高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的庞大机群,在作为引导机的六架伊尔四轰炸机、四架惠灵顿轰炸机的引导之下。在部分特种飞机的配合之下,对名古屋展开了大规模的夜间空袭。
此次轰炸无论是出动的飞机数量,还是投掷炸弹的吨位,都是抗联史上第一次。抗联出动规模空前的轰炸机群,携带的上千吨高爆炸弹以及凝固汽油弹。以十二架轰炸机为代价,在轰炸之中不仅将名古屋的工业区,一次性就彻底的夷为平地。燃起的熊熊大火,也在同一时间将整个名古屋市区点燃。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彻底收复南满,那么这个压力对于抗联的来说就是太大了。中国人有难的时候,美英在袖手旁观,甚至是在助纣为虐。这个时候中国人,也不至于从美国人手中抢夺包袱,没事找事的自己扛上。
所以他的计划,至少在四三年是没有打算收复南满。当然如果形势可以的话,他也不会介意将日本人彻底的赶出东北。但至少在四三年之中,这并不是他的主要计划。他的想法,还是尽可能的消耗日本人的实力。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双方的战线虽说在空中打的激烈,但是在地面上却在大部分时间之内,都处于相当平静的态势。不过小部队的接触,还是持续不断的。前沿的炮战,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杨震一方面在想办法扩充兵员和部队的编制,一方面在全力的练兵。整个四二年下半年,抗联仅仅组织的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就达到了五次。纵队和师一级的合成军事训练,更是次数频繁。
进一步的演练新的战术,加强部% 队步坦、步炮、地空协同作战能力。尤其是对坚固设防地域的步坦联合进攻,师团一级步兵进攻与防御战术。纵队一级的合成演练,多批次的进攻与防御。
各个新编成的纵队司令部的磨合,各级指挥员的战场指挥能力进修。虽说大战役没有,但是这段时间对抗联各级军事干部来说,并未过的比战时要轻松哪去。学习、进修、演习,一个任务接着一个,甚至比战时还要忙碌。
相对正在全力发展自己工业,并整顿部队调整编制的抗联来说。关东军的调整,则更加有针对性。在不仅面临着抗联的装甲威胁,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也同样面临美军威胁的日军来说,则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情况。
日军大本营停止了大和级后续战列舰的制造计划,加大了对坦克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拼命的加强仿制的德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生产和制造。将现存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炮塔去掉,加装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同时在考虑八八式高射炮对空中威胁已经落伍,但是面对坦克表现出来的优秀性能。不仅加大了对这款高射炮的生产,配发给关东军和南方军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并将部分已经落伍的九七式坦克,按照改造九五式坦克的办法,加装缩短后坐力的八八式高炮后,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经过苦心调整,关东军的反坦克火炮部队扩编了几番。除了一式反坦克火炮数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大批的仿造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陆续进入关东军编制。与此同时,关东军八八式高炮的数量也翻了一番。
而且配备了一百多辆,加装了八八式高炮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及七十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改装的自行反坦克炮。这次日本人变通了需要,知道新研制坦克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
面对抗联日益增大的坦克威胁,在研发新式坦克不及时的情况之下。日军便照搬了德军的经验,将已经落伍的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加装性能不错的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而没有一根筋的,拼命研制新式坦克。
为了应对抗联的坦克攻势,关东军还配发了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九八式磁性反坦克雷、九九式反坦克地雷配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前。九七式二十毫米反坦克炮配备标准,也从大队改为每个中队两门。
不过物极必反的日军,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同时还下大力气为所有的山野炮都研发了穿甲弹。作为可用于反坦克武器之中,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关东军也增加了装备的数量。并按照一门炮一百二十发的标准,配备了穿甲弹。
在与抗联对峙的前沿,关东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拿出当年修要塞的劲头,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两军对峙之处,不管地形怎么样,都要至少保证三道反坦克壕。而且反坦克障碍,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个对峙地带。
日军下的力气,不单单是在反坦克火力上做文章,也同时在坦克的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力气。用仿制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一式坦克为基础,专门研制了一款二式坦克。这批二式坦克,优先装备了关东军的六个坦克联队。
并对九七改式坦克、一式坦克进行了改装,配发了威力更大一些钢芯穿甲弹。而在本土也在不断的加强新式坦克的研制,并着手与德国人谈判,想要引进德国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技术。
不过都处在tian舐伤口的阶段,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没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意思。尤其是杨震无论在美英怎么催促之下,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指针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军趁着东北战场相对平静阶段,突然出兵进攻印度。
并拿下了英帕尔一线,在英属印度打上了一个不小的楔子。杨震依旧拒绝了美英两国,要他立即发起全线进攻,以牵制印度战场上日军后续增援能力的要求。对于他来说如果部队的整训和扩编,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是绝对不会为了迁就美国人的要求,期间抗联主要的对日作战,除了激烈的空中争夺战之外。就是自九月份英制轰炸机陆续抵达之后,开始全面加量的对日本本土大规模的轰炸。东京、名古屋、大阪、小仓、广岛,所有有日本陆军兵工厂的城市,都在抗联的大规模轰炸之下。
尤其是为日本陆军制造战斗机的主要公司,中岛飞机公司所在地的名古屋,更是抗联轰炸的重中之重。在轰炸力量得到大幅度的扩充之后,为了削弱日本陆军航空兵补充和扩编速度,抗联重新开始的轰炸,第一轮就选择了日本陆航主要生产基地名古屋。
手中飞机数量充足,在自己钢厂投产之后,普通炸弹用钢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再加上同步投产的油田和炼油厂,虽说还生产不出高档的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油。但是制造凝固汽油弹的汽油,还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手中底气相当充足的杨震,为了将日本航空工业彻底的摧毁,以减轻航空兵的压力。对为日本陆军航空兵生产飞机工厂的所在城市,以及日本首都东京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以削弱日本航空兵飞机制造和补充能力。
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抵达之后,抗联利用这种轰炸机与b十七、二十四轰炸机配合,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夜间超低空轰炸。这些轰炸机与伊尔四轰炸机相比优势极其明显,不仅航程足够覆盖整个日本本土,而且在大航程的载弹量远远超过伊尔四轰炸机。
尤其是b二十四轰炸机在三千七百公里的航程上,可携带四千五百公斤的炸弹。其一架b二十四轰炸机,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可以携带的炸弹数量超过了五十架伊尔四轰炸机。b十七轰炸机在三千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的炸弹。
而斯特林轰炸机,在两千五百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左右的炸弹。这些轰炸机之中任何一种,一次性出动一百架就可携带的炸弹吨位,都相当于上千架的伊尔四轰炸机和db三轰炸机。载弹量大幅度增加,轰炸的力度自然而然也就不断的上升。
尽管在整个四二年,性能最好的b二四和b十七轰炸机的数量最多也没有超过二百架。但数量虽然有限,可与斯特林轰炸机配合,如果全部出动一次性就可以将日本的一般城市,夷为平地。
再加上抗联对日轰炸之中,针对日本的工业布局的特点,以及整个日本城市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相对应的战术。在轰炸的时候采取三分之一的轰炸机携带高爆炸弹,其余的轰炸机携带凝固汽油弹。
先投掷高爆炸弹,将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房子的墙体或是屋顶炸开。然后投掷凝固汽油弹的战术,威力远远超过了美英对德轰炸。同时为了增加凝固汽油弹的燃烧力,以及附着力,凝固汽油弹里面还增加了一些助燃的镁粉。
而且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的大批量陆续抵达,也让抗联在出动的时候可调动的机群数量,以及这些飞机的载弹量,远远的超过了之前只能使用那点伊尔四轰炸机的时候。到四二年十月份开始,抗联对日轰炸行动每次可以出动重轰炸机一百余架,每次投弹量达到了二百多吨。
再加上航程在两千四百公里的情况之下,载弹量为一吨的惠特利轰炸机。以及苏联空军当做破烂塞给抗联,在对日轰炸的时候载弹量在一吨半。在更换了美制b二十五轰炸机的发动机之后,已经解决可靠性的叶二轰炸机。杨震对日轰炸的底气,可谓是相当充足。
在抗联的英制轰炸机第一次参与对日空袭的时候,为了彻底的摧毁日本陆军主要飞机生产基地。在真正拉开对日大型轰炸序幕的十月三日空袭之中,抗联一次性就出动了一百架斯特林式轰炸机,六十二架b十七、b二十四轰炸机,全部六十架惠特利式轰炸机以及四十八架叶二轰炸机。
这些足足携带了上千吨高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的庞大机群,在作为引导机的六架伊尔四轰炸机、四架惠灵顿轰炸机的引导之下。在部分特种飞机的配合之下,对名古屋展开了大规模的夜间空袭。
此次轰炸无论是出动的飞机数量,还是投掷炸弹的吨位,都是抗联史上第一次。抗联出动规模空前的轰炸机群,携带的上千吨高爆炸弹以及凝固汽油弹。以十二架轰炸机为代价,在轰炸之中不仅将名古屋的工业区,一次性就彻底的夷为平地。燃起的熊熊大火,也在同一时间将整个名古屋市区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