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readx();</script> 相对于炮兵与步兵部队的装备调整速度很快,甚至在部队刚刚组建完毕,所需的装备就已经到位的情况,装甲兵的调整和扩编,却是因为装备和训练上的原因拖延了一段时间。直到战役发起之初,才全部完成装备。
虽说装甲兵的扩编,被摆在最优先的地位。但在抗联自己还无法生产坦克的情况之下,除了全力维修原有的战损坦克,以及将苏联人转交过来的一百辆t三四坦克编成两个中型坦克团之外。其余扩编所需的装备不足,只能等待英国人的坦克运抵。
好在此次履行协议速度之快,极为出乎杨震意料的英国人,没有让抗联急需补充装备,充实建制的装甲兵等待的时间太多。在他返回哈尔滨不过两天之后的十二月三日,英国人许诺的坦克数量不仅全部运到,还额外给了一些搭头。
抗联用这批总数高达二百五十辆的英国坦克,以及英国人缴获的意大利坦克中的四坦克,暂时补充足了装甲兵扩编所需装备的缺口。只不过英国人提供数量最多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过慢的速度,让抗联不敢将这批总数高达二百辆的步兵坦克集中起来使用。
这二百辆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抗联利用这种坦克皮糙肉厚的特点,配备给了三个非正面使用的装甲独立旅,作为非主要方向的突击手段使用,其中准备用于新京战场突破的装甲二旅装备了两个营。
另外的一百四十辆坦克,除了留下二十辆作为训练使用之外,其余的一百二十辆则被编制成了四个独立营,用于配备给步兵师作为突破手段使用。而两个装甲师以及准备用于西线快速突击的装甲一旅,则是一辆都没有装备。
这种坦克装甲厚,结构也相当的皮实。但是最大的弱点就是平地二十四公里的时速,对于快速突击实在是太慢了。这种坦克作为步兵坦克,倒很是名副其实。其八十毫米厚的装甲,以及二十四公里的时速,配属步兵作战正好。
但是行动过于缓慢,越野的情况之下更慢的特点,配属装甲部队作为主要快速突击手段,还不如装甲薄的多,但是速度却是完全能够满足快速突破需要,抗联改造过的t二六轻型坦克和英国人提供的十字军坦克好用。
考虑到此次作战的特点,杨震否决了陈翰章原有的决定。宁可让一个装甲师先继续使用苏制轻型坦克,而原本准备接收这批苏制坦克的独立装甲二旅,以及已经搭起架子的装甲三旅,先使用老旧意大利坦克和法制坦克对付,也没有同意将这些行动缓慢的英国坦克作为装甲师的主要装备。
开什么玩笑,让这批慢吞吞的步兵坦克作为快速长途奔袭,或是大范围穿插迂回的主要装备,一个不留神不就搞出了前后脱节的问题?其他型号的坦克都已经跑的很远,他们还在后边慢吞吞的赶路。
抗联的装甲部队编制,与英国人是不同的。英国人在战场上惯用的战术,是利用步兵坦克掩护步兵在正面突破,速度快的巡洋坦克则采取两翼包抄。所以他们的装甲部队之中,步兵坦克配备的数量很大。
这种战术有利但是弊处更大,有利的地方是步兵坦克的速度正好符合步兵的进攻节奏,可以掩护步兵从正面突破。利用巡洋坦克的高速在两翼突破,可以形成三面夹击使得对手顾此失彼。
如果对方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或是没有能与之相抗衡的坦克,这些步兵坦克突破正面阵地还是比较容易的。再加上以速度快的巡洋坦克两翼包抄,只要有一个点被突破,就可以使得敌军全线动摇。
这种战术在面对那些意志不坚定,以及缺乏大口径反坦克武器的军队作用不小。英军在北非战场上面对意大利军队的时候,这种战术屡屡的见效。但是一旦遭遇到意志顽强,战术灵活,关键是拿着打飞机的大威力高炮平射当做反坦克炮使用的德军,他们的这个战术很容易出现脱节。
中路行动缓慢的步兵坦克,会将整个进攻速度拖延下来不说。这些行动迟缓,跑也跑不动的步兵坦克,在德军八八毫米高炮以及装备了七十五毫米火炮的四号坦克远射程面前,就是一堆活靶子。
而巡洋坦克的高速度,单独使用到侧翼突击,使得步兵无法跟上进攻节奏。一旦面对坚固的即设阵地以及顽强的阻击,只要对方的反坦克火炮数量足够,缺少步兵掩护的侧翼突击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使用这种战术,在战斗之中对坦克的消耗量也相当的很大。尤其是正面突破的步兵坦克,损失将会是巨大的。而一旦需要撤退,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只能被丢掉。英国人有这个底子,一场战役下来损失几百辆坦克不在乎,但是抗联可没有他们那个家底。
更何况日军虽说没有德军那样的,可以作为大威力反坦克炮使用的高射炮。但是日军步兵的疯狂劲头,也不是德军可以相比的。抱着燃烧瓶的日军士兵,对于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威胁更大。
而且对于此次会战将会采取的长途奔袭大范围坦克穿插作战,这种行动缓慢的坦克也是实无法胜任。杨震可不希望因为这种坦克,拖累到整个用于穿插、迂回装甲部队的穿插进攻速度。
英国人的战术和编制,并不适合抗联使用。所以杨震认为这批英国步兵坦克,实际上配属给步兵更加适合一些。事实上这种英军步兵坦克,在英军中和另外一个使用大户苏军中,都是加强给步兵使用。
经过深思熟虑,杨震还是没有同意陈翰章将这批英国坦克编入装甲部队。而是独立组建了几个坦克营,作为机动力量配属给步使用到正面突击作战之中。利用这种坦克正好可以配合步兵进攻速度的时速,以及相对来说厚实的装甲,掩护步兵来冲击日军的正面阵地。
准备用于向西突击作战之中担任主力的装甲一师,所属的两个坦克团则全部装备的都是苏制坦克。苏联人转交过来的一百辆t三四型中型坦克,除了十辆被转交给训练基地之外,其余的九十辆全部被编入装甲一师。
该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每个团都装备了四十五辆t三四中型坦克,以及三十五辆t二六轻型坦克。师直装甲侦察营,则装备了苏制ba装甲车和bt快速坦克。也就是说第一装甲师,除了汽车为美制之外,所有的主战装备全部都是清一色的苏联货。
至于原本计划在新京正面对中长铁路沿线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发起攻击,牵制关东军主力的装甲二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一个团装备了五十辆十字军巡洋坦克,四十辆换装了英国两磅炮的意大利十四型坦克。另外一个团所属的九十辆坦克,则全部清一色的装备了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
而两个装甲独立旅之中,装甲一旅则全部还都是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而装甲二旅,目前甚至还只配备了两个bt坦克营。剩下的两个营,则还在使用老式的法制坦克和波兰制造的坦克作为暂时装备。
而刚刚组建的装甲三旅,则干脆只有一个营t二六坦克暂时作为训练使用。三个独立坦克团,则每个团只有一个连的装备,其余的部队暂时还两手空空。反倒是杨震为挺进军组建的两个独立坦克团在优先照顾之下,已经实现了齐装满员。
装甲第二师之所以还装备苏制轻型坦克和意大利坦克,以及混装了英式巡洋坦克,是因为杨震还在等。他在等现在苏军已经开始全面进行反击的莫斯科保卫战结束,苏联人按照与抗联签订的协议,向抗联转交缴获的德军坦克。
按照他的计划,如果苏联人缴获的德式坦克抵达,装甲二师将全部改为德式装备。苏制轻型坦克,除了每个团各保留一个连作为侦察之外,将全部退出装甲师的编制。而意大利和英国坦克,则全部撤换下来。
尽管已经做了详细的换装计划,杨震依旧还是没有敢冒险让第二装甲师就地等待苏联人转交他们缴获的德军装备。而是还是采取了以现有的苏、英、意轻型坦克,暂时作为主战装备使用。
因为他不知道,即将结束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人会缴获多少辆坦克。而苏联的战利品之中,又会有多少辆被转让给抗联。即便苏联人完全履行了这份协议,但是他们缴获的德军战利品,能不能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前,全部运抵抗联根据地保证装甲二师换装。
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来说还都是一个未知数。在战役准备阶段已经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杨震不敢轻易去冒这个风险。万一苏联人违约,这个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战斗力。形势不等人,时间不等人。
为了稳妥一些起见,经过深思熟虑,杨震宁愿冒着到时候在调整的麻烦,也没有让装甲二师出现人员等装备的情况,更没有将英国人转交过来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装备该师,还是给这个师配备了苏制坦克和英、意两国的坦克。
宁愿让原本计划接收这批苏制轻型坦克的第二装甲旅等装备,杨震也没有敢让在东线准备作为主要突破手段的装甲二师等。至少在苏联人提供的战利品到位之前,这个师可以先形成战斗力。不会因为不靠谱的苏联人那点小心思,而影响部队的组建,乃至影响到战役中的投入。
而英国提供的那几十辆德制坦克,杨震并未将其直接编入部队,而是利用这些坦克编成了两个教导营。除了配备给准备换装德式坦克的第二装甲师一个之外,另外一个则配备给了已经升级为装甲兵训练基地的装甲教导团。
这些德制坦克这么使用,是用来培训德式坦克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准备接收苏军和美英方面未来转让过来的德军坦克和自行突击炮。为未来组建新的装甲部队,做好先期技术上的准备。
!!
<b></b>
虽说装甲兵的扩编,被摆在最优先的地位。但在抗联自己还无法生产坦克的情况之下,除了全力维修原有的战损坦克,以及将苏联人转交过来的一百辆t三四坦克编成两个中型坦克团之外。其余扩编所需的装备不足,只能等待英国人的坦克运抵。
好在此次履行协议速度之快,极为出乎杨震意料的英国人,没有让抗联急需补充装备,充实建制的装甲兵等待的时间太多。在他返回哈尔滨不过两天之后的十二月三日,英国人许诺的坦克数量不仅全部运到,还额外给了一些搭头。
抗联用这批总数高达二百五十辆的英国坦克,以及英国人缴获的意大利坦克中的四坦克,暂时补充足了装甲兵扩编所需装备的缺口。只不过英国人提供数量最多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过慢的速度,让抗联不敢将这批总数高达二百辆的步兵坦克集中起来使用。
这二百辆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抗联利用这种坦克皮糙肉厚的特点,配备给了三个非正面使用的装甲独立旅,作为非主要方向的突击手段使用,其中准备用于新京战场突破的装甲二旅装备了两个营。
另外的一百四十辆坦克,除了留下二十辆作为训练使用之外,其余的一百二十辆则被编制成了四个独立营,用于配备给步兵师作为突破手段使用。而两个装甲师以及准备用于西线快速突击的装甲一旅,则是一辆都没有装备。
这种坦克装甲厚,结构也相当的皮实。但是最大的弱点就是平地二十四公里的时速,对于快速突击实在是太慢了。这种坦克作为步兵坦克,倒很是名副其实。其八十毫米厚的装甲,以及二十四公里的时速,配属步兵作战正好。
但是行动过于缓慢,越野的情况之下更慢的特点,配属装甲部队作为主要快速突击手段,还不如装甲薄的多,但是速度却是完全能够满足快速突破需要,抗联改造过的t二六轻型坦克和英国人提供的十字军坦克好用。
考虑到此次作战的特点,杨震否决了陈翰章原有的决定。宁可让一个装甲师先继续使用苏制轻型坦克,而原本准备接收这批苏制坦克的独立装甲二旅,以及已经搭起架子的装甲三旅,先使用老旧意大利坦克和法制坦克对付,也没有同意将这些行动缓慢的英国坦克作为装甲师的主要装备。
开什么玩笑,让这批慢吞吞的步兵坦克作为快速长途奔袭,或是大范围穿插迂回的主要装备,一个不留神不就搞出了前后脱节的问题?其他型号的坦克都已经跑的很远,他们还在后边慢吞吞的赶路。
抗联的装甲部队编制,与英国人是不同的。英国人在战场上惯用的战术,是利用步兵坦克掩护步兵在正面突破,速度快的巡洋坦克则采取两翼包抄。所以他们的装甲部队之中,步兵坦克配备的数量很大。
这种战术有利但是弊处更大,有利的地方是步兵坦克的速度正好符合步兵的进攻节奏,可以掩护步兵从正面突破。利用巡洋坦克的高速在两翼突破,可以形成三面夹击使得对手顾此失彼。
如果对方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或是没有能与之相抗衡的坦克,这些步兵坦克突破正面阵地还是比较容易的。再加上以速度快的巡洋坦克两翼包抄,只要有一个点被突破,就可以使得敌军全线动摇。
这种战术在面对那些意志不坚定,以及缺乏大口径反坦克武器的军队作用不小。英军在北非战场上面对意大利军队的时候,这种战术屡屡的见效。但是一旦遭遇到意志顽强,战术灵活,关键是拿着打飞机的大威力高炮平射当做反坦克炮使用的德军,他们的这个战术很容易出现脱节。
中路行动缓慢的步兵坦克,会将整个进攻速度拖延下来不说。这些行动迟缓,跑也跑不动的步兵坦克,在德军八八毫米高炮以及装备了七十五毫米火炮的四号坦克远射程面前,就是一堆活靶子。
而巡洋坦克的高速度,单独使用到侧翼突击,使得步兵无法跟上进攻节奏。一旦面对坚固的即设阵地以及顽强的阻击,只要对方的反坦克火炮数量足够,缺少步兵掩护的侧翼突击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使用这种战术,在战斗之中对坦克的消耗量也相当的很大。尤其是正面突破的步兵坦克,损失将会是巨大的。而一旦需要撤退,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只能被丢掉。英国人有这个底子,一场战役下来损失几百辆坦克不在乎,但是抗联可没有他们那个家底。
更何况日军虽说没有德军那样的,可以作为大威力反坦克炮使用的高射炮。但是日军步兵的疯狂劲头,也不是德军可以相比的。抱着燃烧瓶的日军士兵,对于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威胁更大。
而且对于此次会战将会采取的长途奔袭大范围坦克穿插作战,这种行动缓慢的坦克也是实无法胜任。杨震可不希望因为这种坦克,拖累到整个用于穿插、迂回装甲部队的穿插进攻速度。
英国人的战术和编制,并不适合抗联使用。所以杨震认为这批英国步兵坦克,实际上配属给步兵更加适合一些。事实上这种英军步兵坦克,在英军中和另外一个使用大户苏军中,都是加强给步兵使用。
经过深思熟虑,杨震还是没有同意陈翰章将这批英国坦克编入装甲部队。而是独立组建了几个坦克营,作为机动力量配属给步使用到正面突击作战之中。利用这种坦克正好可以配合步兵进攻速度的时速,以及相对来说厚实的装甲,掩护步兵来冲击日军的正面阵地。
准备用于向西突击作战之中担任主力的装甲一师,所属的两个坦克团则全部装备的都是苏制坦克。苏联人转交过来的一百辆t三四型中型坦克,除了十辆被转交给训练基地之外,其余的九十辆全部被编入装甲一师。
该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每个团都装备了四十五辆t三四中型坦克,以及三十五辆t二六轻型坦克。师直装甲侦察营,则装备了苏制ba装甲车和bt快速坦克。也就是说第一装甲师,除了汽车为美制之外,所有的主战装备全部都是清一色的苏联货。
至于原本计划在新京正面对中长铁路沿线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发起攻击,牵制关东军主力的装甲二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一个团装备了五十辆十字军巡洋坦克,四十辆换装了英国两磅炮的意大利十四型坦克。另外一个团所属的九十辆坦克,则全部清一色的装备了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
而两个装甲独立旅之中,装甲一旅则全部还都是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而装甲二旅,目前甚至还只配备了两个bt坦克营。剩下的两个营,则还在使用老式的法制坦克和波兰制造的坦克作为暂时装备。
而刚刚组建的装甲三旅,则干脆只有一个营t二六坦克暂时作为训练使用。三个独立坦克团,则每个团只有一个连的装备,其余的部队暂时还两手空空。反倒是杨震为挺进军组建的两个独立坦克团在优先照顾之下,已经实现了齐装满员。
装甲第二师之所以还装备苏制轻型坦克和意大利坦克,以及混装了英式巡洋坦克,是因为杨震还在等。他在等现在苏军已经开始全面进行反击的莫斯科保卫战结束,苏联人按照与抗联签订的协议,向抗联转交缴获的德军坦克。
按照他的计划,如果苏联人缴获的德式坦克抵达,装甲二师将全部改为德式装备。苏制轻型坦克,除了每个团各保留一个连作为侦察之外,将全部退出装甲师的编制。而意大利和英国坦克,则全部撤换下来。
尽管已经做了详细的换装计划,杨震依旧还是没有敢冒险让第二装甲师就地等待苏联人转交他们缴获的德军装备。而是还是采取了以现有的苏、英、意轻型坦克,暂时作为主战装备使用。
因为他不知道,即将结束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人会缴获多少辆坦克。而苏联的战利品之中,又会有多少辆被转让给抗联。即便苏联人完全履行了这份协议,但是他们缴获的德军战利品,能不能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前,全部运抵抗联根据地保证装甲二师换装。
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来说还都是一个未知数。在战役准备阶段已经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杨震不敢轻易去冒这个风险。万一苏联人违约,这个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战斗力。形势不等人,时间不等人。
为了稳妥一些起见,经过深思熟虑,杨震宁愿冒着到时候在调整的麻烦,也没有让装甲二师出现人员等装备的情况,更没有将英国人转交过来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装备该师,还是给这个师配备了苏制坦克和英、意两国的坦克。
宁愿让原本计划接收这批苏制轻型坦克的第二装甲旅等装备,杨震也没有敢让在东线准备作为主要突破手段的装甲二师等。至少在苏联人提供的战利品到位之前,这个师可以先形成战斗力。不会因为不靠谱的苏联人那点小心思,而影响部队的组建,乃至影响到战役中的投入。
而英国提供的那几十辆德制坦克,杨震并未将其直接编入部队,而是利用这些坦克编成了两个教导营。除了配备给准备换装德式坦克的第二装甲师一个之外,另外一个则配备给了已经升级为装甲兵训练基地的装甲教导团。
这些德制坦克这么使用,是用来培训德式坦克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准备接收苏军和美英方面未来转让过来的德军坦克和自行突击炮。为未来组建新的装甲部队,做好先期技术上的准备。
!!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