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胜过沈元重之后,升座太平宗代宗主一事便是板上钉钉,接下来十人主要商谈升座大典的相关事宜。按照道理来说,张海石和白绣裳都是外人,只是宾客,不应过多插手此事。不过两人都以李玄都长辈自居,沈元重也不好多说什么。
在座之人,不是一宗之主,就是宗门中掌握实权的人物,商议这等事情自然是大材小用,很快就把大典的相关章程定下,同时也将李玄都的辈分定下。江湖规矩,各宗之主都是平辈论交,可对内总是要分出个辈分高低,以李玄都的年纪来说,应是与沈长生同辈,可从实际辈分来说,他是李道虚的弟子、张海石的师弟,与沈大先生、秦清、白绣裳却是平辈,所以他在太平宗中的辈分是与沈大先生、陆夫人、许飞白平辈,比沈元重、沈元斋、沈元舟、郁仙、司空藻低上一辈,比沈长生这些三代弟子高上一辈。
接下来就是奉送请柬一事,虽然大天师张静修已经定好了前来观礼的名单,但在明面上还是要太平宗先送出请柬,然后众宾客再持请柬登山观礼,否则众多一宗之主不等人家来请就主动登门,成何体统。
按照规矩来说,这等大事,应是派出一位太平宗中足够分量的二代弟子,亲自登门送上请柬,只是有些宗门距离极远,需要提前派人,少说也要月余时间,哪怕是近的,一来一回也要半月时间,如今事急从权,只能改为飞剑传书。那些在大天师授意下提前动身的宗主,很快就能赶到太平山。
正式日期就定在七天之后。
太平宗毕竟是正道十二宗中的副盟主,对于宗主升座大典自然不能马虎,在这七天时间中,全宗上下弟子要将太平山和太平宫装点一新,不过对于财大气粗的太平宗来说,不算什么难事。
至于李玄都,却是没什么事情可做。正好他还是第一次登上太平山,便在陆夫人的带领下,游览太平山,否则日后做了太平宗的代宗主,竟是连太平山的全貌都不曾见过,说出去也是让人笑话。
这一日,李玄都和陆夫人来到太平山的一处胜景,此地距离太平宫不远,名为天屏峰,形如屏障,刚好遮挡太平宫所在的主峰。在此地有一座殿宇建造于峭壁之上,崖壁极为陡峭,松不能生,猿不能攀,仅有飞鸟能过,这座殿宇仅凭下方楔入崖壁的横梁为支撑,仿佛吸附于崖壁之上,远远望去,但见一座飞阁于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宛如空中楼阁、仙人殿宇。入得其中,就会发现在殿后还有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与殿宇的外栏紧紧相邻,伸手便能触及。太平宗中人又以竹筒引水入阁。不禁让人感叹,造此楼阁
之人不仅巧夺天工,而且妙想天开。
两人来到此殿之中,行走于外廊,廊道阔仅数尺,仅能让两人并肩而行,若是常人登临,放眼四周,白雾茫茫,云生足底,如身处天上,自不免心目俱摇,手足皆软,但两人皆是上三境的高手,临此胜境,不但不惧,而且心神开阔。李玄都凭栏向太平宫方向望去,于缥缈烟云之中,隐隐见到太平宫的一角,于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天宫盛景。
陆夫人介绍道:“此地名为天水阁,因远观好似天上之楼而得名一个‘天’字,因临近瀑布而得名一个‘水’字,故名‘天水’。”
李玄都收回视线,赞道:“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陆夫人道:“若是代宗主喜欢,日后此地就作为代宗主的居处,不知代宗主意下如何?”
李玄都看了陆夫人一眼,道:“好是好,只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未必能在太平山上久留。”
陆夫人叹息一声。
李玄都从“十八楼”中取出沈大先生交给他的须弥宝物,道:“这是沈大先生的须弥宝物,未敢擅动,物归原主。只是‘太平无忧’令旗乃是宗主信物,却不好交给陆夫人。”
陆夫人犹豫了一下,接过须弥宝物,神情复杂:“多谢紫府。”
说罢,她打开须弥宝物上的禁制,大致浏览一遍之后,从中取出一部玉石封面的典籍,足有尺余之厚,幸得陆夫人是归真境高手,换成一个寻常妇人,别说是单手托起,就是双手也未必搬得动。
陆夫人道:“紫府马上就要就任本宗的代宗主,虽说太平宗和清微宗在祖上是一家,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变迁,两者之间差异颇大,如果紫府全然不会太平宗的功法,也是让人笑话,所以这部《太平青领经》的正本便交由紫府之手,希望紫府能好好钻研。”
李玄都没有推辞,接过这部《太平青领经》,收入自己的“十八楼”中。
太平宗与清微宗相较,功法绵密严谨,长于守御,只是绵密有余,凌厉不足,自不及清微宗功法那样威猛凶悍,可若说守御之严,清微宗拍马不及,只是稍逊于一味修炼体魄的金刚宗而已,但太平宗有种种奇门之法,却又在金刚宗之上。太平宗在江湖上雄立多年,声名显著,自有其独到之处。
李玄都心中暗忖:“我身怀‘玄微真术’和‘北斗三十六剑诀’,以清微宗祖师对‘太平青领经’的领悟为基础,又融汇了墨家游侠派和诸多海外散修的精妙法门。太平宗的这部‘太平青领经’虽然号称正统,但以太平宗的功法来看,只守不
攻,也未必是全本。由此说来,太平宗只守不攻,清微宗只攻不守,两者合一,才是真正的‘太平青领经’,当年太平道凭借此法纵横天下,应是大成之法无疑了。不过想要将清微宗和太平宗的功法熔于一炉,还是要花费许多工夫才行。”
陆夫人见他怔怔出神,不由问道:“紫府在想什么?”
李玄都回过神来,说道:“我在想当年的太平道。”
陆夫人的心猛地一沉,立时联想到太平宗和清微宗合并为一宗重现当年太平道,又联想到了无忧谷一战,清微宗矢志复仇,不由心生戒惧。
李玄都见陆夫人神情变化不定,知道她想岔了,便道:“我是在想当年太平道之所以能纵横天下,凭借的就是一部‘太平青领经’,此乃大道根本,若是我能融汇清微宗和太平宗两家之长,岂不是长生有望?”
陆夫人暗暗松了一口气,道:“紫府所言极是,当年的太平道更胜于正一道,正一道有‘五雷天心正法’,太平道有‘太平青领经’,两者应是相差无几,俱是大成之法中的玄门正道之法。”
道门以得道、成道、证道比喻飞升离世,大成之法又被称作得道之法,只是得道之法也有区别,又分玄门正道之法和旁门左道之法。何谓玄门正道之法,就是没有各种隐患的大成之法,如“五雷天心正法”、“太平青领经”,只要循序渐进修炼,就算不能证道飞升,也有益无害。何谓旁门左道之法,自然是有各种隐患的大成之法,如“太阴十三剑”、“**八荒不死身”,虽然能侥幸得道,但极为凶险,稍有不慎,就要遭受反噬,走火入魔。
严格来说,三大剑诀中,只有“慈航普度剑典”算是玄门正道之法,“太阴十三剑”和“北斗三十六剑诀”都算是旁门左道之法。至于“玄阴真经”和“太上丹经”,也可以算是大成之法中的玄门正道之法,不过必须是完整版本,也就是玄女六经和“太上丹经”内外篇,木勾真人留下的“太上丹经”只有内丹篇,而缺失外丹篇,故而只能算是上成之法。
正因为如此,李玄都虽然身怀两门大成之法,但仍旧对“太平青领经”抱有想法,只因这两门大成之法太过凶险,据说地师是踏足长生境之后才开始修炼完整篇的“太阴十三剑”,能凭借改良过的“北斗三十六剑诀”而跻身长生境的也只有李道虚一人而已,换而言之,“北斗三十六剑诀”乃是李道虚一人独有之剑诀,就如“人间世”乃是李玄都一人之剑。
李玄都想要顺利跻身长生境,“太平青领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座之人,不是一宗之主,就是宗门中掌握实权的人物,商议这等事情自然是大材小用,很快就把大典的相关章程定下,同时也将李玄都的辈分定下。江湖规矩,各宗之主都是平辈论交,可对内总是要分出个辈分高低,以李玄都的年纪来说,应是与沈长生同辈,可从实际辈分来说,他是李道虚的弟子、张海石的师弟,与沈大先生、秦清、白绣裳却是平辈,所以他在太平宗中的辈分是与沈大先生、陆夫人、许飞白平辈,比沈元重、沈元斋、沈元舟、郁仙、司空藻低上一辈,比沈长生这些三代弟子高上一辈。
接下来就是奉送请柬一事,虽然大天师张静修已经定好了前来观礼的名单,但在明面上还是要太平宗先送出请柬,然后众宾客再持请柬登山观礼,否则众多一宗之主不等人家来请就主动登门,成何体统。
按照规矩来说,这等大事,应是派出一位太平宗中足够分量的二代弟子,亲自登门送上请柬,只是有些宗门距离极远,需要提前派人,少说也要月余时间,哪怕是近的,一来一回也要半月时间,如今事急从权,只能改为飞剑传书。那些在大天师授意下提前动身的宗主,很快就能赶到太平山。
正式日期就定在七天之后。
太平宗毕竟是正道十二宗中的副盟主,对于宗主升座大典自然不能马虎,在这七天时间中,全宗上下弟子要将太平山和太平宫装点一新,不过对于财大气粗的太平宗来说,不算什么难事。
至于李玄都,却是没什么事情可做。正好他还是第一次登上太平山,便在陆夫人的带领下,游览太平山,否则日后做了太平宗的代宗主,竟是连太平山的全貌都不曾见过,说出去也是让人笑话。
这一日,李玄都和陆夫人来到太平山的一处胜景,此地距离太平宫不远,名为天屏峰,形如屏障,刚好遮挡太平宫所在的主峰。在此地有一座殿宇建造于峭壁之上,崖壁极为陡峭,松不能生,猿不能攀,仅有飞鸟能过,这座殿宇仅凭下方楔入崖壁的横梁为支撑,仿佛吸附于崖壁之上,远远望去,但见一座飞阁于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宛如空中楼阁、仙人殿宇。入得其中,就会发现在殿后还有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与殿宇的外栏紧紧相邻,伸手便能触及。太平宗中人又以竹筒引水入阁。不禁让人感叹,造此楼阁
之人不仅巧夺天工,而且妙想天开。
两人来到此殿之中,行走于外廊,廊道阔仅数尺,仅能让两人并肩而行,若是常人登临,放眼四周,白雾茫茫,云生足底,如身处天上,自不免心目俱摇,手足皆软,但两人皆是上三境的高手,临此胜境,不但不惧,而且心神开阔。李玄都凭栏向太平宫方向望去,于缥缈烟云之中,隐隐见到太平宫的一角,于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天宫盛景。
陆夫人介绍道:“此地名为天水阁,因远观好似天上之楼而得名一个‘天’字,因临近瀑布而得名一个‘水’字,故名‘天水’。”
李玄都收回视线,赞道:“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陆夫人道:“若是代宗主喜欢,日后此地就作为代宗主的居处,不知代宗主意下如何?”
李玄都看了陆夫人一眼,道:“好是好,只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未必能在太平山上久留。”
陆夫人叹息一声。
李玄都从“十八楼”中取出沈大先生交给他的须弥宝物,道:“这是沈大先生的须弥宝物,未敢擅动,物归原主。只是‘太平无忧’令旗乃是宗主信物,却不好交给陆夫人。”
陆夫人犹豫了一下,接过须弥宝物,神情复杂:“多谢紫府。”
说罢,她打开须弥宝物上的禁制,大致浏览一遍之后,从中取出一部玉石封面的典籍,足有尺余之厚,幸得陆夫人是归真境高手,换成一个寻常妇人,别说是单手托起,就是双手也未必搬得动。
陆夫人道:“紫府马上就要就任本宗的代宗主,虽说太平宗和清微宗在祖上是一家,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变迁,两者之间差异颇大,如果紫府全然不会太平宗的功法,也是让人笑话,所以这部《太平青领经》的正本便交由紫府之手,希望紫府能好好钻研。”
李玄都没有推辞,接过这部《太平青领经》,收入自己的“十八楼”中。
太平宗与清微宗相较,功法绵密严谨,长于守御,只是绵密有余,凌厉不足,自不及清微宗功法那样威猛凶悍,可若说守御之严,清微宗拍马不及,只是稍逊于一味修炼体魄的金刚宗而已,但太平宗有种种奇门之法,却又在金刚宗之上。太平宗在江湖上雄立多年,声名显著,自有其独到之处。
李玄都心中暗忖:“我身怀‘玄微真术’和‘北斗三十六剑诀’,以清微宗祖师对‘太平青领经’的领悟为基础,又融汇了墨家游侠派和诸多海外散修的精妙法门。太平宗的这部‘太平青领经’虽然号称正统,但以太平宗的功法来看,只守不
攻,也未必是全本。由此说来,太平宗只守不攻,清微宗只攻不守,两者合一,才是真正的‘太平青领经’,当年太平道凭借此法纵横天下,应是大成之法无疑了。不过想要将清微宗和太平宗的功法熔于一炉,还是要花费许多工夫才行。”
陆夫人见他怔怔出神,不由问道:“紫府在想什么?”
李玄都回过神来,说道:“我在想当年的太平道。”
陆夫人的心猛地一沉,立时联想到太平宗和清微宗合并为一宗重现当年太平道,又联想到了无忧谷一战,清微宗矢志复仇,不由心生戒惧。
李玄都见陆夫人神情变化不定,知道她想岔了,便道:“我是在想当年太平道之所以能纵横天下,凭借的就是一部‘太平青领经’,此乃大道根本,若是我能融汇清微宗和太平宗两家之长,岂不是长生有望?”
陆夫人暗暗松了一口气,道:“紫府所言极是,当年的太平道更胜于正一道,正一道有‘五雷天心正法’,太平道有‘太平青领经’,两者应是相差无几,俱是大成之法中的玄门正道之法。”
道门以得道、成道、证道比喻飞升离世,大成之法又被称作得道之法,只是得道之法也有区别,又分玄门正道之法和旁门左道之法。何谓玄门正道之法,就是没有各种隐患的大成之法,如“五雷天心正法”、“太平青领经”,只要循序渐进修炼,就算不能证道飞升,也有益无害。何谓旁门左道之法,自然是有各种隐患的大成之法,如“太阴十三剑”、“**八荒不死身”,虽然能侥幸得道,但极为凶险,稍有不慎,就要遭受反噬,走火入魔。
严格来说,三大剑诀中,只有“慈航普度剑典”算是玄门正道之法,“太阴十三剑”和“北斗三十六剑诀”都算是旁门左道之法。至于“玄阴真经”和“太上丹经”,也可以算是大成之法中的玄门正道之法,不过必须是完整版本,也就是玄女六经和“太上丹经”内外篇,木勾真人留下的“太上丹经”只有内丹篇,而缺失外丹篇,故而只能算是上成之法。
正因为如此,李玄都虽然身怀两门大成之法,但仍旧对“太平青领经”抱有想法,只因这两门大成之法太过凶险,据说地师是踏足长生境之后才开始修炼完整篇的“太阴十三剑”,能凭借改良过的“北斗三十六剑诀”而跻身长生境的也只有李道虚一人而已,换而言之,“北斗三十六剑诀”乃是李道虚一人独有之剑诀,就如“人间世”乃是李玄都一人之剑。
李玄都想要顺利跻身长生境,“太平青领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