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鹤毫不做作,曹文诏也端起碗来,待夹菜的时候,曹文诏不由一怔。

    见曹文诏呆愣着不动筷,杨鹤笑道:“怎么觉得菜不对心思?”

    曹文诏连连摇头,指着菜道:“大人,你吃的就是士兵吃的菜?”

    杨鹤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标准,你一天要花多少钱?”曹文诏惊道。

    杨鹤笑了笑道:“你也看到了,我招募的士兵都是十六七岁的少年,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们每天训练辛苦,若是再不吃点好的,如何能长得强壮?”

    “大人真是爱兵如子啊。”曹文诏叹道。

    杨鹤笑着摇摇头:“呵呵,训练的时候,打得他们哭爹喊娘的也是我。”

    “哈哈哈。”曹文诏闻言大笑。

    吃过饭,杨鹤命李卫取五百两银子交给曹文诏。

    见杨鹤说到做到,曹文诏一时感慨莫名。

    将曹文诏送出营帐,杨鹤命人把曹文诏的马匹牵来,然后从士兵手中接过缰绳交到曹文诏手中:“曹兄,我知道你手下的兄弟急着听你的信儿,所以我就不留你了。以后得暇,我再请你喝酒。”

    曹文诏重重抱了抱拳:“多谢大人。”

    杨鹤笑着摆了摆手。

    曹文诏也不多言,翻身上马,又冲杨鹤抱了抱拳,催马疾驰而去。

    待曹文诏离去,李卫忽道:“大人,你好像很看重这个人啊。”

    杨鹤笑笑,自不会告诉李卫,曹文诏乃明末名将,自己想把这个人招至麾下。

    想了想,杨鹤道:“李卫,你记得有次我匆忙返回石河军营的事么?”

    “是朝廷派人调查咱们吃空额,私吞广宁军饷那次吧。”李卫道。

    杨鹤点点头:“那次在咱们军营外面驻守的就有曹文诏和他麾下的兄弟,当时那么多官军。只有曹文诏的部队没有持刀以对。由此可见,这个人是很明白事理的,现在曹文诏遇到困难求我帮忙,我自不会袖手旁观。”

    李卫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杨鹤轻轻拍了拍李卫的肩头:“去吃饭吧。”

    李卫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回到营帐,杨鹤默默思索起来。

    在遇到曹文诏的时候。杨鹤就存了招揽曹文诏的念头。

    但是杨鹤很清楚,曹文诏这样的人不同于别的官兵,只要给他吃的。用的,花的。就能把他收买过来。曹文诏这样的人是很难收买的,莫说用钱,就算对他有恩。恐怕都很难让他投靠于某个人。

    要招纳曹文诏这样的人得多管齐下,得跟他有相同的志向。还得跟他有情义,甚至还需要折服他才行,而最难的就是折服他。

    要折服曹文诏靠武力还不行。自古以来,没听说哪个名将是被人以武力打服的。个人的武力再强,也不过是一夫之勇,能被武力折服的只有莽夫。

    曹文诏被人称作无双良将,自然不是一位只靠武力的莽夫。

    要折服曹文诏这样的人,得在战场上打败敌人,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

    杨鹤轻叹了口气,现在建虏的精力已经转到蒙古人身上,在没有收服辽东周边的蒙古人以前,建虏是不会继续对大明用兵的。

    而以大明现在的状况,根本无力对建虏发起攻势,就是说辽东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事。

    摇摇头,杨鹤苦笑了一下,就算有战事,凭他手里这些刚招募的新兵,又能济得了什么事?现在最紧要的就是练兵,等自己兵强马壮之时,才能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到那时,再招揽曹文诏也不迟。

    抛去不切实际的想法,杨鹤拿起书认真看了起来。

    《太祖实录》和《成祖实录》等明朝前几任皇帝的实录杨鹤已经粗略地看了一遍,现在杨鹤看得是《世宗实录》。

    在看了明朝历代皇帝的实录以后,杨鹤对大明已经有了新的看法。

    对比杨鹤所了解的各个历史朝代,杨鹤发现,明朝是中国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

    以杨鹤了解的历史知识,中国历朝都有和亲,纳贡之类的事情发生,汉朝和亲多次,最有名的是昭君出塞。

    唐朝有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的松赞干布。

    宋朝则是给辽国纳贡,对金国称臣。

    后来的清朝更是割地赔款,怎么耻辱怎么来。

    只有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理由是天子守国门。

    天子守国门,这是何等的气魄!

    而历朝帝王,无不希望离敌人越远越好,离战场越远越好。

    明英宗被俘,明朝的大臣们不是跟敌人和谈,更没有割地赔款,而是马上另立皇帝,重整旗鼓。

    在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明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明朝的君臣们没有选择迁都,而是选择在北京与蒙古人决一死战。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等骨气真是羞煞前朝,愧煞后世。

    而且明朝的皇帝绝没有后世说的那么不堪,朱元璋不用说了,一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朱元璋最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府架构。

    明朝的政府架构有些地方甚至比后世还要合理,比如说朱元璋弄的那个言官制度,御史和六科给事中都是品级极低,用低级官员监督高级官员甚至皇帝,这也算是朱元璋的创举,但是非常有效。

    明朝的政府架构还非常简明,政府部门全部归属于六部,各部门职责分明,极少出现权力重叠这样的情况。

    而后世的政府架构很多部门权力重叠,有好处谁都争着去管,出了问题全都推卸责任,动辄有关部门如何如何。

    明朝绝对没有有关部门这样的说法,是你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是你的责任就是你的责任。扯皮推诿?小样儿,被言官们发现了整不死你。

    另外,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也非常科学,朱元璋亲自编辑了四篇《大诰》,即《大诰一篇》、《大诰续篇》、《大诰三篇》、《大诰武臣》。内容主要是案例。峻令和朱元璋的训斥等等。

    实际明朝的法律是案例法(美国也是案例法),就是犯人犯了什么罪,查找案例,以前的案例怎么判。以后就怎么判,比如说抢劫。以前判了流放,那以后就全部都是流放,绝不会判蹲几年牢房。

    明朝的法律也没有几年到几年这样宽泛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明显是有问题的,有钱人拿钱贿赂就可以少判一点。有关系托个人情就可以少判一点。

    明朝也没有什么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说法。你犯了法,坦白了就从宽?把大明律当成了什么?朱元璋可不会跟人扯淡。

    朱元璋执法之严。可谓冠绝古今,贪污到一定数额。全部杀头,对贪污犯,朱元璋可是绝不客气。逮着一个,整死一个。

    不过杨鹤对朱元璋制定的官员俸禄可不大苟同,根据杨鹤掌握的明朝物价,再对比官员的俸禄,杨鹤认为明朝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低了,尤其是低级官员的俸禄,简直低得离谱。这么低的俸禄,那些官员怎么可能不去贪污?

    如果朱元璋能把官员的俸禄提高到一个差不多的水准,那么以朱元璋对待贪官的手段,大明绝不至于出现那么多贪官。

    虽然朱元璋行事有很多地方是有问题的,但是杨鹤对朱元璋却极为敬佩。

    在杨鹤看来,朱元璋绝对是个英雄,而且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朱元璋更是一个政治家,了不起的政治家,纵观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能比得上朱元璋的实在寥寥无几。

    而朱元璋小时就是个放牛娃,后来还要过饭,当过和尚。出身如此贫贱,却能制定出完善的制度,这个人甚至可以称得上天才。

    有道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了不起的政治家。

    这位后世称为明成祖的皇帝曾做过一件事,只此一件事就足以让他彪炳史册,那就是他曾委派郑和七下西洋。

    后人一说下西洋,都会想到郑和,郑和率领舰队七下西洋确实了不起,但是如果没有朱棣的支持,郑和莫说下西洋,能不能坐船出海都两说。如果没有朱棣的支持,恐怕郑和不过是个默默无名的太监。

    自朱棣以后,明朝的皇帝都不怎么出彩,但是杨鹤发现,这些皇帝其实都非常聪明,包括那个只知一味胡闹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这一生正经事没做过几样,在他当皇帝期间,还出了一位后世赫赫有名的权阉刘瑾,但是这并不代表朱厚照一无是处,朱厚照可能是自朱棣以后最会打仗的一位皇帝了。

    正德十二年,蒙古王子伯颜侵袭大明边关,朱厚照御驾亲征,于应州与蒙古五万大军激战一日,最终将蒙古大军击败。

    武宗实录记载,此战共杀敌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据朱厚照自己说他还亲手杀了一个敌军士兵。

    说实话,当时杨鹤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实在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蒙古人来了五万大军,明军也是五万多人,十万大军激战一日就死了不到一百个人?蒙古人死了十六个人,其中一个还是皇帝杀的?

    看到这样一个数据,杨鹤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数据太过扯淡。

    要知道这可是一场十万人的大战,就算双方不拿武器互殴,混乱之中踩死的恐怕都不止这点人数,何况双方是真刀真枪的硬拼?

    根据武宗实录所载,此战之前朝中大臣一力阻挠朱厚照亲征,而战时朱厚照身边没带一个文官,大明的文官在此战中没发挥任何作用,可以看出,这一战的战绩可能被文官们出于嫉妒心理给抹杀了。

    但是从文官们后来给朱厚照定的庙号可以看出,文官们也承认朱厚照的武功,朱厚照的庙号是武宗。(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燕西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实录中的历史-挽明,挽明,笔趣阁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