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杨鹤等人坚守广宁城才得以逃回关内的辽东难民,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杨鹤的一些事迹,如杨鹤曾一人伏杀过十六名建虏,还曾夜入建虏大营纵火救了西平堡守军,这样的事迹杨孝恒也曾听说过。
其实很多人对这些事都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杨孝恒相信这些事都是真的。
因为讲这些故事的人曾说,杨鹤做这些事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杨孝恒认为,如果这些事不是真的,那么那些帮杨鹤宣扬的人,简直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要知道西平堡还有很多守军活了下来,他们怎能容忍别人胡说八道?
后来,杨孝恒得知罗一贯总兵任命杨鹤为亲卫营千总,杨孝恒更加笃信这些事情绝对是真的,不然的话,就亲卫营那些人能听杨鹤的话?
正因为杨孝恒相信杨鹤做过这些事,所以杨孝恒认为杨鹤是有真本事的,那么杨鹤训练士兵的方法肯定是有用的。
因此,当别人不明白杨鹤为什么这样训练新兵的时候,只有杨孝恒毫不犹豫地按照杨鹤的吩咐在训练。
看到杨孝恒训练的比新兵还刻苦,杨鹤不可能不关注。
然后杨鹤跟杨孝恒谈了谈,了解了杨孝恒训练的目的。
然后杨鹤告诉杨孝恒,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为家人报仇的,要想跟建虏讨还公道,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杨鹤希望杨孝恒认真地学习领兵用兵之道,有朝一日统领军队与建虏决战。
对杨鹤的建议,杨孝恒深以为然。
除了陈李鸿和杨孝恒,还有一个人引起了杨鹤的关注,这个人叫张熙载,字廷扬,童生,二十六岁。抚宁县人。
张熙载跟着训练的目的非常单纯。为了能够在战时活命。
从张熙载略带自嘲的笑容中,杨鹤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他意识到抚宁县虽然在山海关的后方,却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安稳。他知道一旦山海关守不住,那么抚宁县就会直撄建虏的兵锋。他甚至还看出建虏可能会从喜峰口另辟路径进攻大明。
无疑,张熙载是有远见的,但是要不要把这个人纳入麾下杨鹤却有些犹豫。
因为这个人没有胆量。现在还没怎么着呢,他就开始为以后战乱的时候做准备。这要是让他领兵,恐怕不等接战,他就先逃了。
不过胆小有胆小的好处。胆子小,用兵的时候就会谨慎。而且胆量是可以培养的。
杨鹤跟张熙载谈的并不深,杨鹤只是告诉他,如果建虏真的打进关内。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建虏打回去。
杨鹤相信张熙载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在关注着几个文人的同时,杨鹤还关注着那些新兵。
毕竟杨鹤任命的教官大多身有残疾,这些人现在只是以教官的名义担任哨官队官之职。真正打仗的时候,他们是无法带兵打仗的。就是说如果出现战事,这支新军是没有军官的,没有军官的部队那就是一盘散沙,因此杨鹤需要尽快从这些新兵当中挑选出可以担任基层军官的人。
新兵近一千二百人,训练成型以后,可编十哨,暂时杨鹤不需要任命营千总和副千总,但是却需要选拔十个人担任哨官,选拔二十个人担任队官,还要挑选一百人担任什长。
从这些新兵的表现和学习的劲头来看,只有五六个人杨鹤觉得有担任哨官的潜质。
其中包括魏山劲、王卫国、叶良辰,丁武卫四人。
魏山劲和王卫国毋庸多言,这两人在没进行训练以前就受到杨鹤的提点,可以说杨鹤对这两人是寄予了厚望,这两人自然要为杨鹤争气。
令杨鹤没想到的是丁武卫和叶良辰这两个人,尤其丁武卫今年才十三岁,在新兵当中年纪最小,但是训练起来比那些比他大三四岁的人还要刻苦,甚至在读书识字上学得也是最快的。
杨鹤能理解丁武卫为什么这么刻苦,丁武卫家的条件太过艰苦,他想留在军中拿饷养家,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就是俗话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叶良辰刻苦训练,努力学习,是因为他想娶丁武卫的姐姐丁招娣,叶良辰说的很朴实,他要保护丁招娣和她的家人以后不受别人欺负。
目标非常得不远大,但是可以看出叶良辰是有上进心的。
实际上杨鹤看中这几个人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有上进心。
有上进心,他们才肯学肯练。杨鹤准备对这几个人着重进行培养,待时机成熟,便把他们提拔起来。
在训练新兵的时候,杨鹤没有忘记留意抚宁县那些士绅富商们的动向。
王员外劝说那些士绅富商们纳粮非常的不顺利,半个多月下来,王员外只说动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只愿意捐点钱,根本不同意纳粮。
得知这个消息,杨鹤给黑云鹤写了封信,让他秘密调派一百名士兵来象山。
这些士兵来到象山以后,杨鹤命他们卸下官军的制式武器,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听从孙得福的命令。
然后,抚宁县忽然间不安宁起来,连续两天夜里,均有大户遭到盗匪劫掠。
再然后,杨鹤接到张凤奇来信,让他到县衙议事。
随即杨鹤带着丁武卫和王卫国来到县衙。
进了衙门,只见张凤奇居中而坐,堂下站着十余名士绅。
见杨鹤到来,张凤奇摆摆手道:“杨总兵来了,有什么事你们找他吧。”
一众士绅闻言,当即把杨鹤围了起来,纷纷要杨鹤出兵灭了抚宁县的盗匪。
杨鹤听了笑道:“诸位乡绅,你们家里不都有看家护院的家丁么?哪里用得着杨某出马?”
“这个,我们家里的家丁哪里是盗匪的对手,况且盗匪人多势众,家丁完全抵敌不住。”一名士绅忙道。
杨鹤笑道:“你们的家丁都抵敌不住,我刚招募的乡兵更不是盗匪的对手,你们看,这些乡兵身体羸弱,食不果腹,且没有武器可用,如何能剿灭盗匪?”
说着指了指丁武卫和王卫国。
丁武卫只有十三岁,身材尚未长成,王卫国身体比较消瘦,咋一见,还真以为身体羸弱。
一名士绅见了摇摇头,看向杨鹤道:“这些乡兵确实不堪大用,不过杨总兵乃是边军千总,能不能把边军调来剿灭盗匪啊?”
杨鹤闻言怒道:“混账话,杨某不过一名小小的千总,如何能随意调动边军?就算能调动,杨某凭什么调动边军帮你们消灭盗匪?”
“杨千总此言差矣,边军守土有责,我们都是大明子民,剿灭盗匪,正是大人应有之责。”那名士绅忙道。
杨鹤冷笑一声:“应有之责,此话从何说起啊?”
“杨千总食朝廷俸禄,自当保境安民。”那士绅说道。
杨鹤冷笑道:“杨某食朝廷俸禄不假,只是杨某有一事想问问诸位,不知杨某的俸禄从何而来啊。”
“自是百姓们纳粮缴税而来。”那士绅不慌不忙道。
“说得好,那么杨某想问问你们,你们纳过粮?还是你们交过税?”杨鹤冷笑道。
“我等乃是士绅,朝廷有制,士绅是不用纳粮缴税的。”那士绅道。
杨鹤笑道:“是啊,你们一不纳粮,二不缴税,说白了,你们根本没出钱养过朝廷的士兵,那朝廷的士兵凭什么保护你们?”
“士绅不纳粮,不缴税,乃是朝廷定下来的制度,与我等何干?难道还要我们主动纳粮缴税不成?”那士绅道。
杨鹤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们去找朝廷好了,恕杨某帮不了这个忙。”
“杨千总,此时盗匪正在肆虐,等我们把消息报上去,朝廷再调派兵马,我等的家财都要被盗匪抢光了,此等要紧关头,怎么等得起?”一名士绅忙道。
杨鹤笑道:“等不起也得等,你们不纳粮缴税,不出钱养兵,杨某麾下的士兵没义务帮你们做事。”
“王员外也不纳粮缴税,你怎么派兵保护王员外家?”一名士绅道。
“老夫可是给县里纳过粮的,因此杨千总才调派乡兵保护老夫的家财。”王员外接口说道。
“王大人,你何时纳过粮?”一名士绅疑惑道。
王员外叹道:“前些日子老夫家里连遭盗匪劫掠,随后老夫请张知县出面找杨千总帮忙,杨千总也是以刚才所言相对,老夫以为杨大人所言在理,便答应出银粮助县里养兵,当时老夫打算出粮一千石,杨千总说老夫以捐输的名义出粮名不正言不顺,不若直接纳粮,既有大义,还能帮老夫省下许多粮食,于是老夫便同意纳粮。”
说完,王员外转头看向杨鹤道:“杨千总,乡兵如此羸弱,可见杨千总手里必是不大宽裕,杨千总派兵保护老夫的庄院不受盗匪袭扰,老夫心中不胜感激,今日愿意再捐五百两银子,补贴大人养兵。”
杨鹤闻言一怔,忙抱拳道:“王大人深明大义,杨某感佩之至,不过王大人已然纳过粮了,这笔银子,杨某却是不能收的。”(未完待续。)
其实很多人对这些事都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杨孝恒相信这些事都是真的。
因为讲这些故事的人曾说,杨鹤做这些事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杨孝恒认为,如果这些事不是真的,那么那些帮杨鹤宣扬的人,简直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要知道西平堡还有很多守军活了下来,他们怎能容忍别人胡说八道?
后来,杨孝恒得知罗一贯总兵任命杨鹤为亲卫营千总,杨孝恒更加笃信这些事情绝对是真的,不然的话,就亲卫营那些人能听杨鹤的话?
正因为杨孝恒相信杨鹤做过这些事,所以杨孝恒认为杨鹤是有真本事的,那么杨鹤训练士兵的方法肯定是有用的。
因此,当别人不明白杨鹤为什么这样训练新兵的时候,只有杨孝恒毫不犹豫地按照杨鹤的吩咐在训练。
看到杨孝恒训练的比新兵还刻苦,杨鹤不可能不关注。
然后杨鹤跟杨孝恒谈了谈,了解了杨孝恒训练的目的。
然后杨鹤告诉杨孝恒,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为家人报仇的,要想跟建虏讨还公道,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杨鹤希望杨孝恒认真地学习领兵用兵之道,有朝一日统领军队与建虏决战。
对杨鹤的建议,杨孝恒深以为然。
除了陈李鸿和杨孝恒,还有一个人引起了杨鹤的关注,这个人叫张熙载,字廷扬,童生,二十六岁。抚宁县人。
张熙载跟着训练的目的非常单纯。为了能够在战时活命。
从张熙载略带自嘲的笑容中,杨鹤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他意识到抚宁县虽然在山海关的后方,却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安稳。他知道一旦山海关守不住,那么抚宁县就会直撄建虏的兵锋。他甚至还看出建虏可能会从喜峰口另辟路径进攻大明。
无疑,张熙载是有远见的,但是要不要把这个人纳入麾下杨鹤却有些犹豫。
因为这个人没有胆量。现在还没怎么着呢,他就开始为以后战乱的时候做准备。这要是让他领兵,恐怕不等接战,他就先逃了。
不过胆小有胆小的好处。胆子小,用兵的时候就会谨慎。而且胆量是可以培养的。
杨鹤跟张熙载谈的并不深,杨鹤只是告诉他,如果建虏真的打进关内。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建虏打回去。
杨鹤相信张熙载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在关注着几个文人的同时,杨鹤还关注着那些新兵。
毕竟杨鹤任命的教官大多身有残疾,这些人现在只是以教官的名义担任哨官队官之职。真正打仗的时候,他们是无法带兵打仗的。就是说如果出现战事,这支新军是没有军官的,没有军官的部队那就是一盘散沙,因此杨鹤需要尽快从这些新兵当中挑选出可以担任基层军官的人。
新兵近一千二百人,训练成型以后,可编十哨,暂时杨鹤不需要任命营千总和副千总,但是却需要选拔十个人担任哨官,选拔二十个人担任队官,还要挑选一百人担任什长。
从这些新兵的表现和学习的劲头来看,只有五六个人杨鹤觉得有担任哨官的潜质。
其中包括魏山劲、王卫国、叶良辰,丁武卫四人。
魏山劲和王卫国毋庸多言,这两人在没进行训练以前就受到杨鹤的提点,可以说杨鹤对这两人是寄予了厚望,这两人自然要为杨鹤争气。
令杨鹤没想到的是丁武卫和叶良辰这两个人,尤其丁武卫今年才十三岁,在新兵当中年纪最小,但是训练起来比那些比他大三四岁的人还要刻苦,甚至在读书识字上学得也是最快的。
杨鹤能理解丁武卫为什么这么刻苦,丁武卫家的条件太过艰苦,他想留在军中拿饷养家,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就是俗话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叶良辰刻苦训练,努力学习,是因为他想娶丁武卫的姐姐丁招娣,叶良辰说的很朴实,他要保护丁招娣和她的家人以后不受别人欺负。
目标非常得不远大,但是可以看出叶良辰是有上进心的。
实际上杨鹤看中这几个人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有上进心。
有上进心,他们才肯学肯练。杨鹤准备对这几个人着重进行培养,待时机成熟,便把他们提拔起来。
在训练新兵的时候,杨鹤没有忘记留意抚宁县那些士绅富商们的动向。
王员外劝说那些士绅富商们纳粮非常的不顺利,半个多月下来,王员外只说动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只愿意捐点钱,根本不同意纳粮。
得知这个消息,杨鹤给黑云鹤写了封信,让他秘密调派一百名士兵来象山。
这些士兵来到象山以后,杨鹤命他们卸下官军的制式武器,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听从孙得福的命令。
然后,抚宁县忽然间不安宁起来,连续两天夜里,均有大户遭到盗匪劫掠。
再然后,杨鹤接到张凤奇来信,让他到县衙议事。
随即杨鹤带着丁武卫和王卫国来到县衙。
进了衙门,只见张凤奇居中而坐,堂下站着十余名士绅。
见杨鹤到来,张凤奇摆摆手道:“杨总兵来了,有什么事你们找他吧。”
一众士绅闻言,当即把杨鹤围了起来,纷纷要杨鹤出兵灭了抚宁县的盗匪。
杨鹤听了笑道:“诸位乡绅,你们家里不都有看家护院的家丁么?哪里用得着杨某出马?”
“这个,我们家里的家丁哪里是盗匪的对手,况且盗匪人多势众,家丁完全抵敌不住。”一名士绅忙道。
杨鹤笑道:“你们的家丁都抵敌不住,我刚招募的乡兵更不是盗匪的对手,你们看,这些乡兵身体羸弱,食不果腹,且没有武器可用,如何能剿灭盗匪?”
说着指了指丁武卫和王卫国。
丁武卫只有十三岁,身材尚未长成,王卫国身体比较消瘦,咋一见,还真以为身体羸弱。
一名士绅见了摇摇头,看向杨鹤道:“这些乡兵确实不堪大用,不过杨总兵乃是边军千总,能不能把边军调来剿灭盗匪啊?”
杨鹤闻言怒道:“混账话,杨某不过一名小小的千总,如何能随意调动边军?就算能调动,杨某凭什么调动边军帮你们消灭盗匪?”
“杨千总此言差矣,边军守土有责,我们都是大明子民,剿灭盗匪,正是大人应有之责。”那名士绅忙道。
杨鹤冷笑一声:“应有之责,此话从何说起啊?”
“杨千总食朝廷俸禄,自当保境安民。”那士绅说道。
杨鹤冷笑道:“杨某食朝廷俸禄不假,只是杨某有一事想问问诸位,不知杨某的俸禄从何而来啊。”
“自是百姓们纳粮缴税而来。”那士绅不慌不忙道。
“说得好,那么杨某想问问你们,你们纳过粮?还是你们交过税?”杨鹤冷笑道。
“我等乃是士绅,朝廷有制,士绅是不用纳粮缴税的。”那士绅道。
杨鹤笑道:“是啊,你们一不纳粮,二不缴税,说白了,你们根本没出钱养过朝廷的士兵,那朝廷的士兵凭什么保护你们?”
“士绅不纳粮,不缴税,乃是朝廷定下来的制度,与我等何干?难道还要我们主动纳粮缴税不成?”那士绅道。
杨鹤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们去找朝廷好了,恕杨某帮不了这个忙。”
“杨千总,此时盗匪正在肆虐,等我们把消息报上去,朝廷再调派兵马,我等的家财都要被盗匪抢光了,此等要紧关头,怎么等得起?”一名士绅忙道。
杨鹤笑道:“等不起也得等,你们不纳粮缴税,不出钱养兵,杨某麾下的士兵没义务帮你们做事。”
“王员外也不纳粮缴税,你怎么派兵保护王员外家?”一名士绅道。
“老夫可是给县里纳过粮的,因此杨千总才调派乡兵保护老夫的家财。”王员外接口说道。
“王大人,你何时纳过粮?”一名士绅疑惑道。
王员外叹道:“前些日子老夫家里连遭盗匪劫掠,随后老夫请张知县出面找杨千总帮忙,杨千总也是以刚才所言相对,老夫以为杨大人所言在理,便答应出银粮助县里养兵,当时老夫打算出粮一千石,杨千总说老夫以捐输的名义出粮名不正言不顺,不若直接纳粮,既有大义,还能帮老夫省下许多粮食,于是老夫便同意纳粮。”
说完,王员外转头看向杨鹤道:“杨千总,乡兵如此羸弱,可见杨千总手里必是不大宽裕,杨千总派兵保护老夫的庄院不受盗匪袭扰,老夫心中不胜感激,今日愿意再捐五百两银子,补贴大人养兵。”
杨鹤闻言一怔,忙抱拳道:“王大人深明大义,杨某感佩之至,不过王大人已然纳过粮了,这笔银子,杨某却是不能收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