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突然驾临国子监,除了事先知情的杨洄等人之外,让李瑛等人颇有些措手不及,毕竟,从事先的情况来看,皇帝是无意来观看学子们考试的,最多是等他们登科之后,在金殿上统一接见一番,联想起刚才考场上的事情,李瑛断定这次皇帝的到来肯定与武惠妃脱离不了关系。
不过慌张归慌张,李瑛和李范还是率先清醒过来,带领众人跪在地上迎接皇帝的到来。在场的大部分士子都是第一次见皇帝,跪在地上颇有些兴奋地偷偷注视着皇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李隆基今天本来也不想来的,科举些许小事,已经有太子和岐王弟在那里照看了,也没有什么过去察看的必要了,毕竟从太宗皇帝以后,很少会有皇帝会亲临科举现场的。
早朝散了以后,李隆基就兴高采烈的回到后宫,想继续与武惠妃温存一番。
只是没有想到回宫之后,平日里总是善解人意的武惠妃,却有点推三阻四的。皇帝觉得很奇怪,自己平日里若是想要临幸武惠妃,她总是会很高兴的,怎么今天会这样呢?莫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皇帝疑惑的问武惠妃道:“爱妃,平日里你不是都挺高兴的吗?怎么今天会这样?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来,说给朕听听!”在皇帝看来,这世上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烦恼呢。
只听武惠妃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三郎,臣妾所烦恼的并不是臣妾自己的事情,而是在担心一些有关于国家社稷命运的大事,因为力有不逮,所以心下有点烦闷罢了。”
“哦?”李隆基有些意外,国家社稷命运的大事?这是什么事情?不过既然武惠妃提起这个了,那自己这个做丈夫的多少也得过问一下呀。“不知道爱妃所忧虑的是什么大事呢?朕可有点好奇呀!”
“陛下,后宫是不能干预政事的,所以,臣妾只是替陛下忧虑罢了。”武惠妃能够始终得到皇帝的宠信,确有其过人之处,比如现在,她就巧妙地点出了她忧虑的核心,不在于国家大事,关键是她不能干预政事。
皇帝微微一笑,说道:“哎呀,想不到爱妃还真是朕的贤内助呀,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呀?朕当时的禁令,主要是对于那些干预政事习惯了的公主们说的,毕竟,咱们大唐国的公主一个个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呀。当然,爱妃你,可以不在她们之列!”
其实,对于朝廷中哪些人是属于哪个派别的,皇帝心里一清二楚,毕竟,只要看有事情的时候你是站在哪个立场的就知道了,就是这么简单!
武惠妃对于朝政有一定的影响力,皇帝是知道的,不过总算武惠妃还算识大体,只是找到了裴光庭这么个代言人,并没有让她武家的兄弟们都入朝为官,所以皇帝也就默许了她的这些行为。
毕竟,武惠妃所想要的,只不过是在权力分配的时候占据一些有利的条件,并不是以推翻皇帝的统治为目标的,所以对皇权的威胁并不大。
相反,皇帝可以通过对朝中几股势力的操控,来平衡朝廷中的形势,不让其中的哪一股出现独霸的局面。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个稳定的政府,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皇帝的话,武惠妃不禁暗中松了一口气,毕竟伴君如伴虎,虽然她对皇帝的习性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君威难测,她对皇帝还是有一丝打怵地情绪的。
“臣妾多谢陛下特许!”武惠妃很恭敬的跪下来行礼,那仰视的目光让李隆基很舒服,是的!皇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对别人来说,哪怕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也是天意一般!
李隆基对自己的经历很满意,自己的父亲机缘巧合当了一回皇帝,伯父李显薨了以后,父亲凭着以前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再次当上了九五之尊,而自己这个非嫡非长的儿子,却被立为太子,不得不说,这是老天爷的恩赐。
因为如果照中宗在位时的正常情况来看的话,父亲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他的亲王,而自己最多也就是个郡王罢了。可是冥冥中的天意,却让自己变成了苍天在这世间的代言人。
李隆基像恩赐似地问武惠妃道:“不知爱妃到底想的是什么呢?现在可以说了吧。”
“臣妾是在想,皇上,您是不是可以考虑亲自去一下科举考试的现场!”武惠妃用很温和的声音提醒皇帝。
“去科举考场?爱妃,以朕的身份,在他们登科的时候接见一下他们应该都是他们的荣幸吧,难道那些名落孙山的,也想见到朕了?这大唐国的皇帝身份未免也太不值钱了吧。”李隆基微笑着说道。
“可是陛下,虽然接见登科士子会让人努力学习,争取早日登科,但是那毕竟只是少数人。如果能亲临考场,那么鼓舞的则是全天下的士子们,陛下,二者之间可是有天壤之别呀。而且前几年因为天灾**,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都不是太多,而今年是陛下登基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已经接近贞观时期的最高水平了,与大隋朝的开皇盛世也相差无几,确有盛世之相呀。如果陛下能亲临鼓励一下,那么对天下读书人的可是有莫大的动力呀!”
“嗯!言之有理,这也许是昔年太宗皇帝和武皇对科举如此重视的原因吧。既然二位先圣都这么做过,那么朕去一次也好,就当是鼓舞一下天下读书人的士气吧!”皇帝大手一挥:“走!去考场!”
于是二人便摆驾前往国子监,一路上,和煦的风吹过,听着路边小民的顶礼膜拜声,李隆基也不禁有些得意之色。自己已经站在这个世俗权力的巅峰了,整个大唐都在自己的手中掌握,与以前的帝王不同,大唐朝从武皇以后,已经没有哪个世家能够左右朝政的走向了,一切的变数,只存在于皇帝一念之间。
可是到了国子监之后,却发现考试还没有正式开始呢?虽然李隆基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可是没吃过猪肉还是看过猪跑的。没看哪个科举考试这半天了还没有开考呀?这李范也真是的,要是瑛儿不懂,他这个做叔叔的应该提醒他一下呀。
李隆基略有些不悦的问李范道:“四弟,现在都什么时辰了?怎么考试还没开始呢?”
“回皇上话!太子殿下刚才在宣布考场的纪律,所以耽搁了一会儿。”李范恭谨的说道,他可没敢说杨洄的事情,毕竟长庆公主也是他的姐姐,关系交情也非同一般,杨洄这件事情,能不惊动圣驾是最好的了。
可是他这么想,李瑛却不这么想呀,李瑛知道如果今天自己不杀一杀这杨洄的威风,那么今年这一科的士们以后就休想为自己所用了。
“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李瑛躬身说道,说罢看了一眼还在地上跪着的杨洄,正好与杨涸抬起的眼神四目相对。
只是轻轻一瞥,杨洄却惊异的从李瑛的那一眼看到了一股肃杀之气!那眼神,仿佛钢刀一样,让杨洄不禁起了一身冷汗!
不过慌张归慌张,李瑛和李范还是率先清醒过来,带领众人跪在地上迎接皇帝的到来。在场的大部分士子都是第一次见皇帝,跪在地上颇有些兴奋地偷偷注视着皇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李隆基今天本来也不想来的,科举些许小事,已经有太子和岐王弟在那里照看了,也没有什么过去察看的必要了,毕竟从太宗皇帝以后,很少会有皇帝会亲临科举现场的。
早朝散了以后,李隆基就兴高采烈的回到后宫,想继续与武惠妃温存一番。
只是没有想到回宫之后,平日里总是善解人意的武惠妃,却有点推三阻四的。皇帝觉得很奇怪,自己平日里若是想要临幸武惠妃,她总是会很高兴的,怎么今天会这样呢?莫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皇帝疑惑的问武惠妃道:“爱妃,平日里你不是都挺高兴的吗?怎么今天会这样?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来,说给朕听听!”在皇帝看来,这世上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烦恼呢。
只听武惠妃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三郎,臣妾所烦恼的并不是臣妾自己的事情,而是在担心一些有关于国家社稷命运的大事,因为力有不逮,所以心下有点烦闷罢了。”
“哦?”李隆基有些意外,国家社稷命运的大事?这是什么事情?不过既然武惠妃提起这个了,那自己这个做丈夫的多少也得过问一下呀。“不知道爱妃所忧虑的是什么大事呢?朕可有点好奇呀!”
“陛下,后宫是不能干预政事的,所以,臣妾只是替陛下忧虑罢了。”武惠妃能够始终得到皇帝的宠信,确有其过人之处,比如现在,她就巧妙地点出了她忧虑的核心,不在于国家大事,关键是她不能干预政事。
皇帝微微一笑,说道:“哎呀,想不到爱妃还真是朕的贤内助呀,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呀?朕当时的禁令,主要是对于那些干预政事习惯了的公主们说的,毕竟,咱们大唐国的公主一个个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呀。当然,爱妃你,可以不在她们之列!”
其实,对于朝廷中哪些人是属于哪个派别的,皇帝心里一清二楚,毕竟,只要看有事情的时候你是站在哪个立场的就知道了,就是这么简单!
武惠妃对于朝政有一定的影响力,皇帝是知道的,不过总算武惠妃还算识大体,只是找到了裴光庭这么个代言人,并没有让她武家的兄弟们都入朝为官,所以皇帝也就默许了她的这些行为。
毕竟,武惠妃所想要的,只不过是在权力分配的时候占据一些有利的条件,并不是以推翻皇帝的统治为目标的,所以对皇权的威胁并不大。
相反,皇帝可以通过对朝中几股势力的操控,来平衡朝廷中的形势,不让其中的哪一股出现独霸的局面。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个稳定的政府,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皇帝的话,武惠妃不禁暗中松了一口气,毕竟伴君如伴虎,虽然她对皇帝的习性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君威难测,她对皇帝还是有一丝打怵地情绪的。
“臣妾多谢陛下特许!”武惠妃很恭敬的跪下来行礼,那仰视的目光让李隆基很舒服,是的!皇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对别人来说,哪怕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也是天意一般!
李隆基对自己的经历很满意,自己的父亲机缘巧合当了一回皇帝,伯父李显薨了以后,父亲凭着以前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再次当上了九五之尊,而自己这个非嫡非长的儿子,却被立为太子,不得不说,这是老天爷的恩赐。
因为如果照中宗在位时的正常情况来看的话,父亲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他的亲王,而自己最多也就是个郡王罢了。可是冥冥中的天意,却让自己变成了苍天在这世间的代言人。
李隆基像恩赐似地问武惠妃道:“不知爱妃到底想的是什么呢?现在可以说了吧。”
“臣妾是在想,皇上,您是不是可以考虑亲自去一下科举考试的现场!”武惠妃用很温和的声音提醒皇帝。
“去科举考场?爱妃,以朕的身份,在他们登科的时候接见一下他们应该都是他们的荣幸吧,难道那些名落孙山的,也想见到朕了?这大唐国的皇帝身份未免也太不值钱了吧。”李隆基微笑着说道。
“可是陛下,虽然接见登科士子会让人努力学习,争取早日登科,但是那毕竟只是少数人。如果能亲临考场,那么鼓舞的则是全天下的士子们,陛下,二者之间可是有天壤之别呀。而且前几年因为天灾**,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都不是太多,而今年是陛下登基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已经接近贞观时期的最高水平了,与大隋朝的开皇盛世也相差无几,确有盛世之相呀。如果陛下能亲临鼓励一下,那么对天下读书人的可是有莫大的动力呀!”
“嗯!言之有理,这也许是昔年太宗皇帝和武皇对科举如此重视的原因吧。既然二位先圣都这么做过,那么朕去一次也好,就当是鼓舞一下天下读书人的士气吧!”皇帝大手一挥:“走!去考场!”
于是二人便摆驾前往国子监,一路上,和煦的风吹过,听着路边小民的顶礼膜拜声,李隆基也不禁有些得意之色。自己已经站在这个世俗权力的巅峰了,整个大唐都在自己的手中掌握,与以前的帝王不同,大唐朝从武皇以后,已经没有哪个世家能够左右朝政的走向了,一切的变数,只存在于皇帝一念之间。
可是到了国子监之后,却发现考试还没有正式开始呢?虽然李隆基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可是没吃过猪肉还是看过猪跑的。没看哪个科举考试这半天了还没有开考呀?这李范也真是的,要是瑛儿不懂,他这个做叔叔的应该提醒他一下呀。
李隆基略有些不悦的问李范道:“四弟,现在都什么时辰了?怎么考试还没开始呢?”
“回皇上话!太子殿下刚才在宣布考场的纪律,所以耽搁了一会儿。”李范恭谨的说道,他可没敢说杨洄的事情,毕竟长庆公主也是他的姐姐,关系交情也非同一般,杨洄这件事情,能不惊动圣驾是最好的了。
可是他这么想,李瑛却不这么想呀,李瑛知道如果今天自己不杀一杀这杨洄的威风,那么今年这一科的士们以后就休想为自己所用了。
“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李瑛躬身说道,说罢看了一眼还在地上跪着的杨洄,正好与杨涸抬起的眼神四目相对。
只是轻轻一瞥,杨洄却惊异的从李瑛的那一眼看到了一股肃杀之气!那眼神,仿佛钢刀一样,让杨洄不禁起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