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一章血性男儿
就在大将军赵括接到铁鹰营的密报七日之后,秦国兵马东进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邯郸。赵国君臣闻讯,顿时紧张了起来。只有大将军赵括是个鹤立鸡群的异类,他依然是那副“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成竹在胸的悠然模样。
那日,一得前方斥候急报,心头惶惶然的赵王丹便急召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大将军赵括等一班朝堂重臣商议对策。
“列位臣工,秦军来势汹汹,且说何以应对?”少年赵王丹惊惧得面色有些发白,他颤抖着声音,望着满朝的文武大臣问道。
赵王丹话音刚落,只见那平阳君赵豹却抢先答话道:“我王,秦国只开出大军十万,且以左庶长王龁为统帅,说明秦国并未将争夺上党看做大战;最大的可能,便是秦国图谋先行做出争夺态势,而后视六国能否结盟抗秦再做战和抉择。”
这平阳君赵豹上次在朝堂中丢了面子,对外称病的他一连在家中呆了两个多月没有露面。但是听到秦国大军来袭的消息,心系赵国安危的他,再也闲不住了。
这平阳君赵豹昨晚就得到了消息,深思熟虑也一夜未眠,自以为这番论断合情合理、合乎列国大争之惯例,应当是无懈可击。因此一语言罢,他缓缓地捋着胡须,静静地等着附和之声。
“臣赞同平阳君之议,大军十万想拿下上党,我看无此可能”那上卿虞卿顺着平阳君赵豹的话头说道。本以为邦交大才的他,前些日子的赵国大邦交却没他的份,这让他心头甚为不忿。听平阳君赵豹说得入情入理,急于表现的他,赶紧随声附和着。
“老臣以为平阳君之言,老成谋国,我大赵当妥善应对为上”老国尉许历,稍稍思索后沉声附和道。他倒不是在拍平阳君的马屁,曾跟随着马服君赵奢立下汗马功劳的他,也没有拍平阳君马屁的必要。
“不知王叔以为何如?”少年赵王丹向平原君赵胜的席位微微探着身子,心下犹自惊惧不已地问道。在少年赵王丹看来,这满朝的文武之中,最值得信赖的就是平原君赵胜和大将军赵括了恶,他看着平原君欲言又止的模样,这下忙开口发问。
平原君赵胜理了理那浓密的长须,接着将长须顺手一甩,拱手言道:“我王,老臣以为还需先听听赵括大将军的谋划,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这些日子和大将军赵括一起谋划大有为之邦交,赵国可谓是连战连捷,平原君赵胜这是尝到了甜头。对赵括料敌机先之才,平原君赵胜已是佩服不已。私下里,他以为这等才干,只有用天赋之才才能解释得通。于是,平原君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了天赋奇才的赵括那头。
“赵括,秦军来袭”赵王丹突然停下了问话,因为他突然发现那大将军赵括,居然眯着眼睛一副入定的模样,那棱角分明的面庞上露着一丝淡淡的笑意,分明便是在这大朝堂上睡着了。
“赵括,醒来”少年赵王丹有些怒了,他们啪地一声拍向王案,向赵括厉声高呼。
赵王丹见自己心头的定海神针——大将军赵括居然在如此要命的时刻、就这么漫不经心地睡着了,他愤怒之余,心头涌起一股怪异的感觉。赵王丹心想:往日这大将军赵括,在朝堂上可是咄咄逼人,言辞锋利如同无厚之刃,今日他这是怎么了。
“哦——我王,那秦国又发兵了?”赵括打了个哈欠,摇晃着脑袋张开了朦胧的睡眼,如同大梦初醒一般向赵王丹问道。其实,大将军赵括心底明白得如同明镜一般,刚才几位重臣的发言他早已预料到了。
赵括本想再等等,一来他不想在和平阳君赵豹发生正面冲突,毕竟都是同殿为臣的王室宗亲;二来,他是想等着重臣们都议得差不多了,他再一举推翻原定的论调,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强烈刺激赵王丹和各位重臣,让他们迅速地接受自己的论调。
赵括没想到朝会刚开始不久,那平原君赵胜便将他放到了火山顶上。
“咳咳——”大将军赵括清亮地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迅速地起身离席,走到大殿中央向赵王丹拱手言道:“我王,方才众臣之论,赵括以为,其实不然”
赵括此话一出,满朝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数十道目光齐齐地超着大殿正中昂身而立的赵括望去,似乎想看出这天赋奇才的大将军,到底又有何惊人的论调。方才平阳君赵豹之言,重臣们都觉得并无错漏,他们都觉得赵括这年轻人此番是有些孟浪了。
“我王,列位臣工,试想若是贼人远远地手持利刃杀来,我等可会引颈就戮?”大将军赵括并未直入正题,而是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循循善诱地问道。
眼见重臣们齐齐摇头之后,大将军赵括又朗声道:“若是贼人藏利刃于袖中,就在此刻想我等逼来,我等以为不过是拳脚相加,轻视了这贼人,而被一击刺死,岂不悲哉?”
“什么,这,这”刹那间,满朝的文武重臣们一片哗然,一道道的狐疑的目光,在赵括那坚毅的面庞上扫来扫去。
在他们看来,虽说秦赵大决已经不可避免,但是那种危险应该在数年之后,而不是赵国合纵之势初成之今日。秦国就是那将利刃藏在袖中的贼人?他们觉得有些太过突然了。
只有位列重臣之首的平原君赵胜,听得是心头一寒,手下猛地收紧,一根油光水滑的长须硬生生被拽了下来。有些吃痛的平原君捏着一缕断须,丝丝地吸着冷气。两种放出两道闪烁的光芒,猛地扫向了大殿正中的少年大将军赵括。
就在这时,大将军赵括昂昂之声响起,偌大的大殿中顷刻间又安静了下来。
“我王可曾记得,赵括曾言道秦赵大决不可幸免。我赵国愿意等,但那狼子野心的秦昭王、应侯范雎、屠夫白起却是等不及了”
“秦国远交近攻之策,施行已有数年,可谓硕果累累。而眼下,我大赵出长策大谋欲图振兴,助韩国守上党令那暴秦近攻受阻;结盟韩、魏、齐令那远交之谋化作泡影。可以说我大赵之崛起,遏制了秦国之长策大谋,那秦国岂能善罢甘休,而坐视我赵国之振兴?”
“若再等些时日,我大赵联合燕、楚成六国合纵之势,那秦国再想大举东出,又谈何容易?”
“我王,列位臣工,赵国振兴如同新芽之嫩苗,赵括以为秦国欲打破我大赵崛起之苗头,此时大举东出与我赵国决战,正是大好的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秦昭王、那应侯范雎,那屠夫白起谋划已久,正袖藏利刃,聚拢数十万大军,徐徐向上党逼来。我大赵切不可自欺欺人,妄图和暴秦媾和。唯有以战止战,打消那秦军嚣张的气焰,打出我大赵崛起之气运,方为王道,方为正途,方为重振赵国声威之英明决策”
“我大赵现有明君强臣,坐拥雄师数十万。当此之时,当下定决心与那秦军大决一场,打出我赵国骑射劲卒的威风来,打得那秦国败回陇西蛮荒之地”
大将军赵括一席话,如大河之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有层层深入,步步推理,有理有据。听着赵括昂昂的声音,满朝的文武重臣们一个个陷入了沉思,即使那平阳君赵豹,此时也收去了对赵括的怒容。
大将军话音刚落,偌大的朝堂又恢复了沉静。
“进一步辉煌灿烂,退一步则万丈深渊”少年赵王丹听得是时而胆战心惊,时而热血沸腾,那稍显稚嫩的面庞更是忽红忽白,直到大将军赵括一席话慷慨讲完,赵王丹攥紧的手心里已经满是汗水。
“彩彩——”却是大将军乐乘率先朗声大赞,他对着大将军赵括竖起大拇指,朗声道,“好胆色,好气魄,这才是我大赵骑射劲卒之威风”
紧接着,平原君赵胜朗声开口道:“老臣以为,大将军赵括之言才是振兴我大赵之正途,我赵国君臣当切记,决不可畏战”
这平原君赵胜,虽无秦国应侯范雎那等惊天之大才,但是其养士三千、战国四公子的大名也不是白来的。善于纳谏、谋定而后动便是这平原君赵胜两项最大的长处了。
方才赵括漏*点大言之时,平原君越听越是心惊,再想想这些年来,赵括预言的一切竟然桩桩件件成了现实,他的直觉刹那间占了上风,那心头拘泥顽固的念头早已被抛在脑后。待到赵括话音顿住,心头灵光一闪的平原君已经确信深信:这天赋之才的预言,没错
见平原君赵胜已经做出论断,满朝的文武重臣们纷纷随声附和,当然这些附和声中,有些事碍于平原君之威名,如平阳君赵豹之辈;有些则是真心地信服了大将军赵括之言,如大将军乐乘之流。
便在群臣的随声附和声中,少年赵王丹颤抖的声音响起:“大将军赵括,且说我大赵当如何?”
大将军赵括闻言,高高拱起双手,气定神闲地对赵王丹朗声言道:“增兵上党,力行合纵,血战暴秦”
“善”少年赵王丹被赵括那山岳般沉稳的其实感染了,他终于鼓起了心头的一丝豪气,对赵括昂声赞道。听到听到大将军赵括一番滔滔不绝的分析,再想想王叔平原君赵胜的诤言,这少年赵王不得不拿出些赵氏的血性了
见赵王丹、平原君这赵国两位最高当权者已经拍了板,当下殿中的重臣们再无异议。在大将军赵括和平原君赵胜的提议下,赵王丹当即定下了两路部署。
平原君赵胜统领一路,全力连结六国合纵,使楚、燕两国尽快与赵国结盟,为赵国结来强援的同时,一举对秦国形成天下共讨之的声势。
另一路增兵十万大军,由大将军赵括统领,兼程赶赴上党,使赵军对秦军保持优势一倍的兵力。待大战爆发,便对那秦军形成势如破竹之势。
[奉献]
就在大将军赵括接到铁鹰营的密报七日之后,秦国兵马东进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邯郸。赵国君臣闻讯,顿时紧张了起来。只有大将军赵括是个鹤立鸡群的异类,他依然是那副“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成竹在胸的悠然模样。
那日,一得前方斥候急报,心头惶惶然的赵王丹便急召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大将军赵括等一班朝堂重臣商议对策。
“列位臣工,秦军来势汹汹,且说何以应对?”少年赵王丹惊惧得面色有些发白,他颤抖着声音,望着满朝的文武大臣问道。
赵王丹话音刚落,只见那平阳君赵豹却抢先答话道:“我王,秦国只开出大军十万,且以左庶长王龁为统帅,说明秦国并未将争夺上党看做大战;最大的可能,便是秦国图谋先行做出争夺态势,而后视六国能否结盟抗秦再做战和抉择。”
这平阳君赵豹上次在朝堂中丢了面子,对外称病的他一连在家中呆了两个多月没有露面。但是听到秦国大军来袭的消息,心系赵国安危的他,再也闲不住了。
这平阳君赵豹昨晚就得到了消息,深思熟虑也一夜未眠,自以为这番论断合情合理、合乎列国大争之惯例,应当是无懈可击。因此一语言罢,他缓缓地捋着胡须,静静地等着附和之声。
“臣赞同平阳君之议,大军十万想拿下上党,我看无此可能”那上卿虞卿顺着平阳君赵豹的话头说道。本以为邦交大才的他,前些日子的赵国大邦交却没他的份,这让他心头甚为不忿。听平阳君赵豹说得入情入理,急于表现的他,赶紧随声附和着。
“老臣以为平阳君之言,老成谋国,我大赵当妥善应对为上”老国尉许历,稍稍思索后沉声附和道。他倒不是在拍平阳君的马屁,曾跟随着马服君赵奢立下汗马功劳的他,也没有拍平阳君马屁的必要。
“不知王叔以为何如?”少年赵王丹向平原君赵胜的席位微微探着身子,心下犹自惊惧不已地问道。在少年赵王丹看来,这满朝的文武之中,最值得信赖的就是平原君赵胜和大将军赵括了恶,他看着平原君欲言又止的模样,这下忙开口发问。
平原君赵胜理了理那浓密的长须,接着将长须顺手一甩,拱手言道:“我王,老臣以为还需先听听赵括大将军的谋划,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这些日子和大将军赵括一起谋划大有为之邦交,赵国可谓是连战连捷,平原君赵胜这是尝到了甜头。对赵括料敌机先之才,平原君赵胜已是佩服不已。私下里,他以为这等才干,只有用天赋之才才能解释得通。于是,平原君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向了天赋奇才的赵括那头。
“赵括,秦军来袭”赵王丹突然停下了问话,因为他突然发现那大将军赵括,居然眯着眼睛一副入定的模样,那棱角分明的面庞上露着一丝淡淡的笑意,分明便是在这大朝堂上睡着了。
“赵括,醒来”少年赵王丹有些怒了,他们啪地一声拍向王案,向赵括厉声高呼。
赵王丹见自己心头的定海神针——大将军赵括居然在如此要命的时刻、就这么漫不经心地睡着了,他愤怒之余,心头涌起一股怪异的感觉。赵王丹心想:往日这大将军赵括,在朝堂上可是咄咄逼人,言辞锋利如同无厚之刃,今日他这是怎么了。
“哦——我王,那秦国又发兵了?”赵括打了个哈欠,摇晃着脑袋张开了朦胧的睡眼,如同大梦初醒一般向赵王丹问道。其实,大将军赵括心底明白得如同明镜一般,刚才几位重臣的发言他早已预料到了。
赵括本想再等等,一来他不想在和平阳君赵豹发生正面冲突,毕竟都是同殿为臣的王室宗亲;二来,他是想等着重臣们都议得差不多了,他再一举推翻原定的论调,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强烈刺激赵王丹和各位重臣,让他们迅速地接受自己的论调。
赵括没想到朝会刚开始不久,那平原君赵胜便将他放到了火山顶上。
“咳咳——”大将军赵括清亮地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迅速地起身离席,走到大殿中央向赵王丹拱手言道:“我王,方才众臣之论,赵括以为,其实不然”
赵括此话一出,满朝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数十道目光齐齐地超着大殿正中昂身而立的赵括望去,似乎想看出这天赋奇才的大将军,到底又有何惊人的论调。方才平阳君赵豹之言,重臣们都觉得并无错漏,他们都觉得赵括这年轻人此番是有些孟浪了。
“我王,列位臣工,试想若是贼人远远地手持利刃杀来,我等可会引颈就戮?”大将军赵括并未直入正题,而是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循循善诱地问道。
眼见重臣们齐齐摇头之后,大将军赵括又朗声道:“若是贼人藏利刃于袖中,就在此刻想我等逼来,我等以为不过是拳脚相加,轻视了这贼人,而被一击刺死,岂不悲哉?”
“什么,这,这”刹那间,满朝的文武重臣们一片哗然,一道道的狐疑的目光,在赵括那坚毅的面庞上扫来扫去。
在他们看来,虽说秦赵大决已经不可避免,但是那种危险应该在数年之后,而不是赵国合纵之势初成之今日。秦国就是那将利刃藏在袖中的贼人?他们觉得有些太过突然了。
只有位列重臣之首的平原君赵胜,听得是心头一寒,手下猛地收紧,一根油光水滑的长须硬生生被拽了下来。有些吃痛的平原君捏着一缕断须,丝丝地吸着冷气。两种放出两道闪烁的光芒,猛地扫向了大殿正中的少年大将军赵括。
就在这时,大将军赵括昂昂之声响起,偌大的大殿中顷刻间又安静了下来。
“我王可曾记得,赵括曾言道秦赵大决不可幸免。我赵国愿意等,但那狼子野心的秦昭王、应侯范雎、屠夫白起却是等不及了”
“秦国远交近攻之策,施行已有数年,可谓硕果累累。而眼下,我大赵出长策大谋欲图振兴,助韩国守上党令那暴秦近攻受阻;结盟韩、魏、齐令那远交之谋化作泡影。可以说我大赵之崛起,遏制了秦国之长策大谋,那秦国岂能善罢甘休,而坐视我赵国之振兴?”
“若再等些时日,我大赵联合燕、楚成六国合纵之势,那秦国再想大举东出,又谈何容易?”
“我王,列位臣工,赵国振兴如同新芽之嫩苗,赵括以为秦国欲打破我大赵崛起之苗头,此时大举东出与我赵国决战,正是大好的时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秦昭王、那应侯范雎,那屠夫白起谋划已久,正袖藏利刃,聚拢数十万大军,徐徐向上党逼来。我大赵切不可自欺欺人,妄图和暴秦媾和。唯有以战止战,打消那秦军嚣张的气焰,打出我大赵崛起之气运,方为王道,方为正途,方为重振赵国声威之英明决策”
“我大赵现有明君强臣,坐拥雄师数十万。当此之时,当下定决心与那秦军大决一场,打出我赵国骑射劲卒的威风来,打得那秦国败回陇西蛮荒之地”
大将军赵括一席话,如大河之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有层层深入,步步推理,有理有据。听着赵括昂昂的声音,满朝的文武重臣们一个个陷入了沉思,即使那平阳君赵豹,此时也收去了对赵括的怒容。
大将军话音刚落,偌大的朝堂又恢复了沉静。
“进一步辉煌灿烂,退一步则万丈深渊”少年赵王丹听得是时而胆战心惊,时而热血沸腾,那稍显稚嫩的面庞更是忽红忽白,直到大将军赵括一席话慷慨讲完,赵王丹攥紧的手心里已经满是汗水。
“彩彩——”却是大将军乐乘率先朗声大赞,他对着大将军赵括竖起大拇指,朗声道,“好胆色,好气魄,这才是我大赵骑射劲卒之威风”
紧接着,平原君赵胜朗声开口道:“老臣以为,大将军赵括之言才是振兴我大赵之正途,我赵国君臣当切记,决不可畏战”
这平原君赵胜,虽无秦国应侯范雎那等惊天之大才,但是其养士三千、战国四公子的大名也不是白来的。善于纳谏、谋定而后动便是这平原君赵胜两项最大的长处了。
方才赵括漏*点大言之时,平原君越听越是心惊,再想想这些年来,赵括预言的一切竟然桩桩件件成了现实,他的直觉刹那间占了上风,那心头拘泥顽固的念头早已被抛在脑后。待到赵括话音顿住,心头灵光一闪的平原君已经确信深信:这天赋之才的预言,没错
见平原君赵胜已经做出论断,满朝的文武重臣们纷纷随声附和,当然这些附和声中,有些事碍于平原君之威名,如平阳君赵豹之辈;有些则是真心地信服了大将军赵括之言,如大将军乐乘之流。
便在群臣的随声附和声中,少年赵王丹颤抖的声音响起:“大将军赵括,且说我大赵当如何?”
大将军赵括闻言,高高拱起双手,气定神闲地对赵王丹朗声言道:“增兵上党,力行合纵,血战暴秦”
“善”少年赵王丹被赵括那山岳般沉稳的其实感染了,他终于鼓起了心头的一丝豪气,对赵括昂声赞道。听到听到大将军赵括一番滔滔不绝的分析,再想想王叔平原君赵胜的诤言,这少年赵王不得不拿出些赵氏的血性了
见赵王丹、平原君这赵国两位最高当权者已经拍了板,当下殿中的重臣们再无异议。在大将军赵括和平原君赵胜的提议下,赵王丹当即定下了两路部署。
平原君赵胜统领一路,全力连结六国合纵,使楚、燕两国尽快与赵国结盟,为赵国结来强援的同时,一举对秦国形成天下共讨之的声势。
另一路增兵十万大军,由大将军赵括统领,兼程赶赴上党,使赵军对秦军保持优势一倍的兵力。待大战爆发,便对那秦军形成势如破竹之势。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