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别有情调的除夕夜过去了。大年初一清晨,高原一行要离开小南河寨,返回沧州城。
临行前,高原找林冲和杨志二人谈话。
高原道:“林教头,这段时间,你就留守在小南河,统率几处边防营寨的备战工作。我军西进的时间,大致在元宵节前后。届时,本王重返小南河。
杨总兵,这次战斗,你所辖野狼师便是此次战斗的主体。目前,能否解决快速过河的问题,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林冲点头,承诺道:“大王放心,我们一定抓紧备战。”
杨志道:“已经按大王的意思,拔王十将做营长了。本将好好调教于他。”
“那就好。再见。”
慰问团,冒着风雪,一路南下。在当日傍晚时分,便抵达沧州城的北门。
高原议道:“诸位,现在已是傍晚,我们就不要打扰沧州府了。刘唐领几名特种兵,去北门找解珍解头领,把这些车辆杂物先放置在他那里。余下的人,跟我们悄悄回城。”
刘唐道:“大王,其它的礼品明日再运回去不迟。只是,这四、五百斤活鱼,最好现在就要送至你和宋大哥的府中。”
“也好。不过,你让送鱼的兵士们稍后出发。否则,目标太大,给城内百姓们带着纷扰与不宁。”
当下,高原与宋江、吴用等七八个人,悄然进城。
来到城东。与宋江等人分手,高原回到墨池巷家中。进屋后,高原对吴用道:“军师,让兵士们烧几锅热水。几日的困乏,我们也该洗洗尘了。”
第二日上午,高原、宋江、吴用便一同前往沧州府衙团拜。沧州府的大小官们接过通知,便早早齐聚府衙,等侯高原地到来。
双方一见面,互相高拱双手,口中大喊“拜年”、“大展鸿图”之类的吉言吉语。
众人携手进入堂中。坐下后,高原道:“宗府尹、钱知府、黄通判以及各位同僚们,大年初一,青州军的几位首领特地给各位官拜年。
我们从小南河前线。给大家带回了三百多斤活鱼,是我水军将士们冒着严寒,从冰封的黄河中捕捞起来的。黄河鲤鱼,美味啊。哈哈。”
众官齐声唱诺,说着一些感激的话语。高原转头,看着宗盛。笑道:“我们送大家鱼,是有祝大家年年有余之象征意味。
另外,我本人。还特别送给大家一件小小的礼物。
来人。将礼物呈给宗府尹。宗府尹从高原的随从手中接过礼品,众官吏纷纷侧过头来观看,原来,是一幅卷轴。
宗府尹急不可待地展开画轴,众人也凑上前去看个仔细。
原来,画轴上是一幅竹石图。
几根竹子绿意婆娑,竹茎向一个方向呈弯曲状。显然。表现的是风雨中的境况。竹丛旁边,有一块历经沧桑地古石。傲然而立,不为风雨所动。
然而,这画轴三分之二的篇幅却是一首题诗。看来,此画轴,其实应该是一幅字轴。
有人感悟到这一点,禁不住小声唱读起来:
“《宣和五年癸卯正月送青、沧两地百官共勉》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方正献上。”
唱读完毕,宗府尹咬嚼字般评点起来:“风吹竹林,雨声、竹声响彻一片,仿佛听到了黎民百姓呼饥号寒之声。案牍之上,官吏们行为举止,分寸拿捏,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关乎民生疾苦的大事。
大王这是醒我们,谨慎做官,要常怀戒惧之心,更要有一颗爱民之心。
好诗啊。大唐以来,好诗如云,但就主题思,就讽劝戒勉的高度而言,没有一首能够超过这首诗地。珍品啊,章珍品!”
钱知府、黄通判等官吏,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一时间,皆颂扬不已。从大家痴迷忘形的表现上,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出自真心、真情。
宋江事前并不知道,陡闻此诗,亦是呆呆傻傻地,口中不停地低声嘟哝着诗句。
也有一两个官吏用崇拜的眼神,不停地望向高原。作为剽窃者,高原极力表现得镇定,内心中不停地暗示自己:我就是郑板桥,郑板桥就是我。没错,这确实是我写的。
为了缓和一下气氛,高原哈哈一笑,道:“诗是本王所写。但字却是吴先生代笔的,这画则是圣书手萧让的作品。
因此啊,说是本王私人所送礼品,其实,也算是青州军送给大家地。”
渐渐地,大家从意境中醒转过来。宗府尹道:“下官就是再儒腐,也看得出来,这诗所劝勉的道,与大王的税收政策、济民措施等等,是一脉相承地。
下官要向大王汇报。日前,大王交待地安置沧州城内的乞丐、流浪儿的事情,下官已经办得差不多了。
下官分别在东、南、西、北四城增建了安置点,就是大王所说的收容所。
自从下官安排手下完成这件工作之后,一时间,沧州百姓对沧州府好评如潮。都说,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这才是世外桃园般的好社。下官听了这些啊,内心比喝蜜还要甜。”
闻言,高原得意忘形,又甩出一句话来,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今日邪门,高原竟与郑板桥给扛上了,而且,还没完没了。
“对,对,对!坑民害民的官,本就不配做官。”沧州官吏们附和道。
临行前,高原找林冲和杨志二人谈话。
高原道:“林教头,这段时间,你就留守在小南河,统率几处边防营寨的备战工作。我军西进的时间,大致在元宵节前后。届时,本王重返小南河。
杨总兵,这次战斗,你所辖野狼师便是此次战斗的主体。目前,能否解决快速过河的问题,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林冲点头,承诺道:“大王放心,我们一定抓紧备战。”
杨志道:“已经按大王的意思,拔王十将做营长了。本将好好调教于他。”
“那就好。再见。”
慰问团,冒着风雪,一路南下。在当日傍晚时分,便抵达沧州城的北门。
高原议道:“诸位,现在已是傍晚,我们就不要打扰沧州府了。刘唐领几名特种兵,去北门找解珍解头领,把这些车辆杂物先放置在他那里。余下的人,跟我们悄悄回城。”
刘唐道:“大王,其它的礼品明日再运回去不迟。只是,这四、五百斤活鱼,最好现在就要送至你和宋大哥的府中。”
“也好。不过,你让送鱼的兵士们稍后出发。否则,目标太大,给城内百姓们带着纷扰与不宁。”
当下,高原与宋江、吴用等七八个人,悄然进城。
来到城东。与宋江等人分手,高原回到墨池巷家中。进屋后,高原对吴用道:“军师,让兵士们烧几锅热水。几日的困乏,我们也该洗洗尘了。”
第二日上午,高原、宋江、吴用便一同前往沧州府衙团拜。沧州府的大小官们接过通知,便早早齐聚府衙,等侯高原地到来。
双方一见面,互相高拱双手,口中大喊“拜年”、“大展鸿图”之类的吉言吉语。
众人携手进入堂中。坐下后,高原道:“宗府尹、钱知府、黄通判以及各位同僚们,大年初一,青州军的几位首领特地给各位官拜年。
我们从小南河前线。给大家带回了三百多斤活鱼,是我水军将士们冒着严寒,从冰封的黄河中捕捞起来的。黄河鲤鱼,美味啊。哈哈。”
众官齐声唱诺,说着一些感激的话语。高原转头,看着宗盛。笑道:“我们送大家鱼,是有祝大家年年有余之象征意味。
另外,我本人。还特别送给大家一件小小的礼物。
来人。将礼物呈给宗府尹。宗府尹从高原的随从手中接过礼品,众官吏纷纷侧过头来观看,原来,是一幅卷轴。
宗府尹急不可待地展开画轴,众人也凑上前去看个仔细。
原来,画轴上是一幅竹石图。
几根竹子绿意婆娑,竹茎向一个方向呈弯曲状。显然。表现的是风雨中的境况。竹丛旁边,有一块历经沧桑地古石。傲然而立,不为风雨所动。
然而,这画轴三分之二的篇幅却是一首题诗。看来,此画轴,其实应该是一幅字轴。
有人感悟到这一点,禁不住小声唱读起来:
“《宣和五年癸卯正月送青、沧两地百官共勉》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方正献上。”
唱读完毕,宗府尹咬嚼字般评点起来:“风吹竹林,雨声、竹声响彻一片,仿佛听到了黎民百姓呼饥号寒之声。案牍之上,官吏们行为举止,分寸拿捏,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关乎民生疾苦的大事。
大王这是醒我们,谨慎做官,要常怀戒惧之心,更要有一颗爱民之心。
好诗啊。大唐以来,好诗如云,但就主题思,就讽劝戒勉的高度而言,没有一首能够超过这首诗地。珍品啊,章珍品!”
钱知府、黄通判等官吏,都是饱读诗书之人,一时间,皆颂扬不已。从大家痴迷忘形的表现上,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出自真心、真情。
宋江事前并不知道,陡闻此诗,亦是呆呆傻傻地,口中不停地低声嘟哝着诗句。
也有一两个官吏用崇拜的眼神,不停地望向高原。作为剽窃者,高原极力表现得镇定,内心中不停地暗示自己:我就是郑板桥,郑板桥就是我。没错,这确实是我写的。
为了缓和一下气氛,高原哈哈一笑,道:“诗是本王所写。但字却是吴先生代笔的,这画则是圣书手萧让的作品。
因此啊,说是本王私人所送礼品,其实,也算是青州军送给大家地。”
渐渐地,大家从意境中醒转过来。宗府尹道:“下官就是再儒腐,也看得出来,这诗所劝勉的道,与大王的税收政策、济民措施等等,是一脉相承地。
下官要向大王汇报。日前,大王交待地安置沧州城内的乞丐、流浪儿的事情,下官已经办得差不多了。
下官分别在东、南、西、北四城增建了安置点,就是大王所说的收容所。
自从下官安排手下完成这件工作之后,一时间,沧州百姓对沧州府好评如潮。都说,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这才是世外桃园般的好社。下官听了这些啊,内心比喝蜜还要甜。”
闻言,高原得意忘形,又甩出一句话来,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
今日邪门,高原竟与郑板桥给扛上了,而且,还没完没了。
“对,对,对!坑民害民的官,本就不配做官。”沧州官吏们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