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听后明显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竟会是这样一种状况,随即又望向胤禛,目光之中带着些若有所思的复杂情绪。
康熙见胤礽低着头,口气稍稍放缓了些,道:“你随朕来,朕有话对你说。”随即又转向胤禛:“你先起来吧,去旁边毡房稍坐,朕让李德全给你拿杯**,天凉了,喝杯热**才惬意。过会儿朕还要找你。”
原本佟国维和李德全都伺候在康熙身旁,刚才见康熙发作太子,佟国维便悄悄溜到一旁的侍卫房中,而李德全就躲在了一边,此刻见康熙有吩咐,李德全便麻溜的应了一声,胤禛谢了恩,看看还僵着跪在当地的太子,想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太子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起的身,又如何跟随着康熙进了御帐,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昏昏沉沉。
康熙见太子一脸的惊惧,不由得心中怒气又减了几分,对着垂头丧气的太子,语重心长地道:“胤礽,爱之深,方责之切。朕这些儿子之中,最看重的就是你,所以朕对你勤教甚严。朕就是希望,待朕百年以后,你也能成为一代英主,只有这样,朕才算对得起你皇额娘。朕看你平时的功课骑射,言辞问学,无不及人之处,此次授命监国,所拟于奏折处的批复,也很看的过去。只是,朕看中的,不光是这个‘才’字。为君王者,更重要的是‘德’!”
说到这里,康熙停了一下,深深地看了一眼胤礽,语气中多了几分沉重,又接着道:“若单以才而论,诸朝之衰败亡国之君,比你如何?隋炀帝,文韬武略,朝中素有盛名,南唐国主,文思卓绝,堪称词坛宗师,即便就是前明的崇祯,依朕看来,你也未必能及。可大好的江山偏偏就亡在了这些人的手上!何也?有才而无德!南唐后主,软弱昏聩,不纳忠言,前明末帝,刚愎自用,以忠为奸,隋炀帝,更是恣意妄为,荒淫暴戾!以史为鉴,朕方才命熊赐履,汤斌等教以性理诸书,又令老成翰林官随从,使你得以朝夕纳诲,修身养性,你可懂得朕的这片苦心?”
太子重重跪地,饮泣道:“儿臣平时读书却不明理,以致德行有亏,还累得皇阿玛为儿臣忧心,儿臣真是惭愧异常。”
康熙轻轻叹了口气,道:“胤礽,你起来吧。朕只望你能记得,这也是在你开蒙的那天,朕对你讲过的话:忠孝礼义信悌,此六字,即德也,只是说来简单,做来却不易。只要你能侍奉朕躬以忠孝,对兄弟臣下以礼义信悌,朕相信你以后必成大器。”顿了一下,康熙摇摇头,道:“于今日一事,你之所为,朕以为极不妥当。民间有俗语:打虎亲兄弟。对你的兄弟们谦和一些,友爱一些,这样他们将来就会真心实意地帮衬于你,就好像你皇伯父,五叔,六叔辅佐朕一般。你当好好思量。”
太子虽然对这一说并不以为意,但康熙刚才那番话却也表明自己太子之位依旧坚不可摧,便心中恐慌稍去,忙点头道:“皇阿玛教训的是,儿臣今后必将在诚孝二字上痛下功夫。现在细细想来,儿子今天确实对四弟严苛了些,大哥,三弟,四弟等兄弟都是儿子的至亲手足,兄友弟恭这四个字儿子会牢记于心。”
康熙点了点头,道:“如此最好。再有,朕也望你能铭记于心,要亲君子而远小人。小人戚戚,虽口甜如蜜,难免乱心性,君子恬淡,但用之如镜,可以正行为。你今贵为太子,身边难免会有些小人,蛊惑媚献,无所不用其极,以图将来得保高位,或得悻进之道。你需明辨是非,疏远此等奸佞之辈,多多亲近刚正之臣。”其实,康熙确有所指。太子与索额图自明珠被斥退之后,走的愈加近了,风言风语传入康熙耳中,岂能不惊疑异常?此时,康熙就是想借着这番话来好好敲打一下太子。
只是太子非但没有听出这话中深意,反而答道:“儿臣谨遵皇阿玛圣训。儿臣于朝中诸事,常常请索额图,李光地,陈廷敬等台阁重臣拾遗补缺,以期能够处事有度。由这些正臣辅弼,儿子必能不负皇阿玛厚望。”
康熙万万没有料到太子居然在这个当口上扯出了索额图,还口口声声称之为正臣,自然恙怒以极,但此刻却也不便明说,若是坐定索额图与太子结党一事,牵连必然甚广,而且于太子也大有妨碍,不得不慎。想到此处,康熙语气顿时冷了下来,道:“朕明日便要回銮,你且今天便启程回京,好生用心处置政务,同时安排迎驾事宜。朕这里有老三和老四在,你且不必挂怀,走之前也不用再递牌子辞行了。去吧,叫四阿哥进来,朕和他说说话。”
胤礽听出康熙的语气大变,细想之下,这才惊觉康熙刚才竟然是在针对索额图,不由大惊,想要解释,却被康熙一挥手,道:“这就跪安吧,自己当好自为之,朕看着你,列祖列宗也看着你呢。”
太子无奈,只得怏怏地叩了三个头,辞了出去。进得旁边的帐中,胤禛正在一面啜着奶茶,一面沉思。见到太子进来,胤禛慌忙站起身来,恭敬地打了一个千。太子想起康熙的前番寓意极深的告诫,又想到胤禛在如此委曲之时还为自己说话,忙扶住了胤禛,温声道:“四弟,刚才哥子莽撞了,冤枉了你,你可不要往心里去。”
胤禛暗自苦笑,道:“二哥如此说,真真折煞小弟了。二哥教训,并不不是之处。胤禛就算愚钝,也还明白些道理,二哥就根上还是为了小弟好的。”
胤礽此时很觉过意不去,道:“今天我便要奉旨回京,待你回来后,我在毓庆宫摆宴请你,我们兄弟俩比邻而居,却甚少来往,传将出去,岂不惹人笑话?此后我们必要多亲近亲近。好了,此刻皇阿玛叫进,你先去吧。”
胤禛完全没有想到,康熙竟然会仅仅只让太子来行营一日便谕其返京,此中缘由到底为何?等会面见康熙,自己又当如何应对?
太子离去时心情沉重,胤禛也十分忐忑,此刻局面之复杂,令胤禛也颇觉棘手。
没想到见到康熙,康熙倒是神色欣然,等胤禛参拜礼毕,康熙微笑道:“来,坐到朕的身边。腿疼得厉害吗?”
胤禛一瘸一拐地走到康熙身旁,只敢挨在榻沿坐了一半身子,颇有些不好意思,答道:“儿臣还是不济,不过在马上待了三天就落到这步田地,让皇阿玛见笑了。”
康熙看着面庞显得有些疲惫的胤禛,眼眶突然有些湿润,道:“你辛苦了。”
面对‘严父’突然说出这么柔情的话,胤禛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结结巴巴道:“儿子,儿子只不过做了分内之事,愧,愧不敢当皇阿玛如此褒奖。”
康熙见胤禛窘状,不由一笑,道:“朕现在就是一个阿玛,想和朕的好儿子聊聊天而已。”
胤禛这才松了下来,道:“是。儿子见皇阿玛龙体康复,就比什么都高兴。”
康熙道:“这也是应有之意。朕知道,李崟也是你荐来朕的身边。他差事伺候的好,朕能大好,亏得他的方子,也亏得你。不过,朕和他谈过,他似乎不想留在太医院当差,朕想着等朕回宫之后,便赐金让他返乡,你说呢?”
胤禛欠了欠身,道:“全凭皇阿玛吩咐。儿臣斗胆,想求皇阿玛一个恩典。”
康熙欣然道:“什么恩典?但说无妨。”
胤禛离榻起身,躬身道:“皇阿玛赏还了儿子贝子的爵位,儿子实在已经深感皇阿玛圣恩浩荡,如刚才儿子所说,儿子不过做了为人子,为人臣应做之事,实在当不得皇阿玛如此厚赏。儿子还求皇阿玛免了儿子贝勒上行走的赏赐。”胤禛深深的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太子对此事的反应已经让胤禛警惕了,还有这么多的皇兄弟爵位不及自己,尤其大阿哥,心胸狭隘的紧,知道这事以后,不定怎么给自己使绊子,胤禛可不想再给自己找来更多的麻烦。
康熙好一会儿不答,只注视着胤禛,胤禛便俯身跪在康熙面前,道:“儿臣还请皇阿玛成全。”
康熙其实当日封赏甚厚,一方面是因为有感于胤禛之举,另一方面却也是由于太子的行为深深地伤了心而一时气愤所至。其实,事后想想,确觉略有不妥,皇长子和皇三子毕竟年长于胤禛,若是胤禛获封于前,对胤禛也未必见得是好事。
又沉吟了片刻,康熙终于开了口,道:“朕明白你的心思。便随了你的愿吧。不过,朕另外有一个恩典给你,这一次可不准再违了朕的意思。”
胤禛叩谢道:“儿臣谢过皇阿玛,皇阿玛圣意,儿臣无有不遵。”
康熙脸上这时露出几分戏谑的笑容,道:“如若,朕给你的恩典是给你指婚呢?”
胤禛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声音几不可闻,道:“儿臣这个,这个,还小。”在后世,样貌和财富均不出众的他,连女朋友都还没有一个,怎么想到穿越之后的自己,居然才十三岁就要成婚,而且还连对方是谁,长的如何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太出乎意料了。
康熙笑道:“小?朕在你这个年纪也已经成婚了。朕已经看好了一户人家。你也认识,就是和你一道统领火气营的费扬古家的格格。她比你小两岁,八字朕也让人合过了,与你甚是相配。据说也是知书达礼的,人很是贤淑。等朕回京之后,和你额娘说说,待你为孝懿仁皇后守孝期满,朕就给你成亲。只是,朕还是希望你大婚后仍然留在宫中,留在朕的身边。”
被如此就安排了终身大事,胤禛虽然心中老大不情愿,此刻却还得照着规矩谢恩。
康熙受了礼,满面笑容,又道:“明天朕就起驾回銮,你腿不利落,就和朕同乘一辇。”这一待遇,也让胤禛喜出望外。
跟着,两人有说了一会话儿,康熙才放胤禛回去。
次日,所有的车驾都已准备妥当,三阿哥和佟国维前路引领,陈廷敬和内大臣费扬古断后,而胤禛则与康熙盘膝坐于御辇之中。之后的两三日,每日除了晚间歇息时胤禛便回自己的车驾之中,剩下的时间都是和康熙在一处。康熙和胤禛闲谈之外,还时常考较和提点胤禛。康熙本来就是杂家,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政治军事,几乎无一不精,使胤禛从康熙身上学到不少知识,当康熙批阅奏折之时,胤禛于一旁伺候笔墨,从康熙的批复之处,获益非浅,这几日的相处,康熙与胤禛之间的‘父子情’也愈发深厚了。
走到第四日,康熙奏折批的乏了,便要李德全把御辇的窗帘掀开,说要醒醒精神,胤禛举目向外一望,正见前方的古长城,除了关隘之处尚属完整,城墙早已残败不堪。胤禛心中似有所悟,眼睛便只不动窝般盯着前方。
康熙见了,有些奇道:“怎么?前面有什么不妥吗?”
胤禛目光还是没有从古长城上移开,道:“儿臣只是想起皇阿玛在二十五年时写过的一首诗,此刻回味,儿子感慨不已。”
“哦?”康熙饶有兴趣道:“是那一首诗?”
胤禛于是朗声背诵道:“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顿了一下,又道:“儿子尤其觉得这最后一句,意味竟是无穷。”
康熙略略颔首,微笑道:“说与朕听听,你都有些什么想头。”
胤禛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答道:“儿子窃以为,昔年始皇帝耗百万民力以筑长城,图御匈奴于外。可是,横征暴敛,苛政峻法之下,秦不过二世而亡,长城虽固,却无用武之地,儿子想来,这最坚固的长城,不在地上,却在民心!”
康熙听罢怦然心动,不免称善,道:“你细细说来。”
胤禛应了一声,接着道:“譬如我朝,皇阿玛于内平三番,收台湾,一统大清版图,又多次减免赋税,于民生息,且开鸿词博学科取前朝遗民于江湖之间,使海内人心归依,这便是在民心中构筑了一道真正的长城。”
康熙惊讶地看着这个儿子,心中欣喜非常,“此子长成矣!”康熙在心中慨叹。胤禛方才所言,正是他几年前做这首诗时所想。
此刻转目再看向来时之路,康熙突然心中一懔,对胤禛道:“朕待开春之后,就要召集蒙古诸部于此地会盟,改各部为旗,使民生惠利也遍及他们,朕要在蒙古部族心中也建一座长城!让葛尔丹再不敢南下而牧马,在朕的土地上再无立锥之地!”
胤禛也望着康熙,‘父子’俩同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笑声之中,胤禛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不知道,在那遥远的将来,在那被远山阻隔的京城之中,自己要面对的,究竟会是什么呢?
第二卷终
重生之雍正王朝第二卷近二十五万伍千字,历时一年半,终于于今天凌晨二时完成了。接下来小四会开始着手接着写第三卷。第三卷将从康熙三十五年初直至康熙六十一年春,主要描写四阿哥的青年时代以及夺嫡之争,估计字数当在三十五万至四十万字左右,如果按照现在的更新速度,可能需要耗时两年至两年半。小四在此万分感谢诸位书友陪伴着小四经过了这一段时间,忍受着小四超慢的更新速度,尤其在小四家里陆续出了这么多事情而小四无力分心写作的时候,大家对小四还是一如既往的。希望接下来的两至三年,小四还能有大家的陪伴,把这本书写下去,也算完成了小四自己的一份心愿。小四保证,只要小四不出什么状况,一周一更是完全保证的。小四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平时很忙,小四又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而且父母亲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他们也没有什么医疗保障,家里也确实需要小四这份不薄的薪水袋养家糊口。对不住诸位,小四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写作这个业余爱好上面,小四必须努力工作,更多的赚钱,来为家里人创作揖个安枕无忧的明天。相信诸位可以理解小四的心情,小四也在此承诺,小四的这本书,不进vip,直至全书完成。
康熙见胤礽低着头,口气稍稍放缓了些,道:“你随朕来,朕有话对你说。”随即又转向胤禛:“你先起来吧,去旁边毡房稍坐,朕让李德全给你拿杯**,天凉了,喝杯热**才惬意。过会儿朕还要找你。”
原本佟国维和李德全都伺候在康熙身旁,刚才见康熙发作太子,佟国维便悄悄溜到一旁的侍卫房中,而李德全就躲在了一边,此刻见康熙有吩咐,李德全便麻溜的应了一声,胤禛谢了恩,看看还僵着跪在当地的太子,想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太子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起的身,又如何跟随着康熙进了御帐,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昏昏沉沉。
康熙见太子一脸的惊惧,不由得心中怒气又减了几分,对着垂头丧气的太子,语重心长地道:“胤礽,爱之深,方责之切。朕这些儿子之中,最看重的就是你,所以朕对你勤教甚严。朕就是希望,待朕百年以后,你也能成为一代英主,只有这样,朕才算对得起你皇额娘。朕看你平时的功课骑射,言辞问学,无不及人之处,此次授命监国,所拟于奏折处的批复,也很看的过去。只是,朕看中的,不光是这个‘才’字。为君王者,更重要的是‘德’!”
说到这里,康熙停了一下,深深地看了一眼胤礽,语气中多了几分沉重,又接着道:“若单以才而论,诸朝之衰败亡国之君,比你如何?隋炀帝,文韬武略,朝中素有盛名,南唐国主,文思卓绝,堪称词坛宗师,即便就是前明的崇祯,依朕看来,你也未必能及。可大好的江山偏偏就亡在了这些人的手上!何也?有才而无德!南唐后主,软弱昏聩,不纳忠言,前明末帝,刚愎自用,以忠为奸,隋炀帝,更是恣意妄为,荒淫暴戾!以史为鉴,朕方才命熊赐履,汤斌等教以性理诸书,又令老成翰林官随从,使你得以朝夕纳诲,修身养性,你可懂得朕的这片苦心?”
太子重重跪地,饮泣道:“儿臣平时读书却不明理,以致德行有亏,还累得皇阿玛为儿臣忧心,儿臣真是惭愧异常。”
康熙轻轻叹了口气,道:“胤礽,你起来吧。朕只望你能记得,这也是在你开蒙的那天,朕对你讲过的话:忠孝礼义信悌,此六字,即德也,只是说来简单,做来却不易。只要你能侍奉朕躬以忠孝,对兄弟臣下以礼义信悌,朕相信你以后必成大器。”顿了一下,康熙摇摇头,道:“于今日一事,你之所为,朕以为极不妥当。民间有俗语:打虎亲兄弟。对你的兄弟们谦和一些,友爱一些,这样他们将来就会真心实意地帮衬于你,就好像你皇伯父,五叔,六叔辅佐朕一般。你当好好思量。”
太子虽然对这一说并不以为意,但康熙刚才那番话却也表明自己太子之位依旧坚不可摧,便心中恐慌稍去,忙点头道:“皇阿玛教训的是,儿臣今后必将在诚孝二字上痛下功夫。现在细细想来,儿子今天确实对四弟严苛了些,大哥,三弟,四弟等兄弟都是儿子的至亲手足,兄友弟恭这四个字儿子会牢记于心。”
康熙点了点头,道:“如此最好。再有,朕也望你能铭记于心,要亲君子而远小人。小人戚戚,虽口甜如蜜,难免乱心性,君子恬淡,但用之如镜,可以正行为。你今贵为太子,身边难免会有些小人,蛊惑媚献,无所不用其极,以图将来得保高位,或得悻进之道。你需明辨是非,疏远此等奸佞之辈,多多亲近刚正之臣。”其实,康熙确有所指。太子与索额图自明珠被斥退之后,走的愈加近了,风言风语传入康熙耳中,岂能不惊疑异常?此时,康熙就是想借着这番话来好好敲打一下太子。
只是太子非但没有听出这话中深意,反而答道:“儿臣谨遵皇阿玛圣训。儿臣于朝中诸事,常常请索额图,李光地,陈廷敬等台阁重臣拾遗补缺,以期能够处事有度。由这些正臣辅弼,儿子必能不负皇阿玛厚望。”
康熙万万没有料到太子居然在这个当口上扯出了索额图,还口口声声称之为正臣,自然恙怒以极,但此刻却也不便明说,若是坐定索额图与太子结党一事,牵连必然甚广,而且于太子也大有妨碍,不得不慎。想到此处,康熙语气顿时冷了下来,道:“朕明日便要回銮,你且今天便启程回京,好生用心处置政务,同时安排迎驾事宜。朕这里有老三和老四在,你且不必挂怀,走之前也不用再递牌子辞行了。去吧,叫四阿哥进来,朕和他说说话。”
胤礽听出康熙的语气大变,细想之下,这才惊觉康熙刚才竟然是在针对索额图,不由大惊,想要解释,却被康熙一挥手,道:“这就跪安吧,自己当好自为之,朕看着你,列祖列宗也看着你呢。”
太子无奈,只得怏怏地叩了三个头,辞了出去。进得旁边的帐中,胤禛正在一面啜着奶茶,一面沉思。见到太子进来,胤禛慌忙站起身来,恭敬地打了一个千。太子想起康熙的前番寓意极深的告诫,又想到胤禛在如此委曲之时还为自己说话,忙扶住了胤禛,温声道:“四弟,刚才哥子莽撞了,冤枉了你,你可不要往心里去。”
胤禛暗自苦笑,道:“二哥如此说,真真折煞小弟了。二哥教训,并不不是之处。胤禛就算愚钝,也还明白些道理,二哥就根上还是为了小弟好的。”
胤礽此时很觉过意不去,道:“今天我便要奉旨回京,待你回来后,我在毓庆宫摆宴请你,我们兄弟俩比邻而居,却甚少来往,传将出去,岂不惹人笑话?此后我们必要多亲近亲近。好了,此刻皇阿玛叫进,你先去吧。”
胤禛完全没有想到,康熙竟然会仅仅只让太子来行营一日便谕其返京,此中缘由到底为何?等会面见康熙,自己又当如何应对?
太子离去时心情沉重,胤禛也十分忐忑,此刻局面之复杂,令胤禛也颇觉棘手。
没想到见到康熙,康熙倒是神色欣然,等胤禛参拜礼毕,康熙微笑道:“来,坐到朕的身边。腿疼得厉害吗?”
胤禛一瘸一拐地走到康熙身旁,只敢挨在榻沿坐了一半身子,颇有些不好意思,答道:“儿臣还是不济,不过在马上待了三天就落到这步田地,让皇阿玛见笑了。”
康熙看着面庞显得有些疲惫的胤禛,眼眶突然有些湿润,道:“你辛苦了。”
面对‘严父’突然说出这么柔情的话,胤禛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结结巴巴道:“儿子,儿子只不过做了分内之事,愧,愧不敢当皇阿玛如此褒奖。”
康熙见胤禛窘状,不由一笑,道:“朕现在就是一个阿玛,想和朕的好儿子聊聊天而已。”
胤禛这才松了下来,道:“是。儿子见皇阿玛龙体康复,就比什么都高兴。”
康熙道:“这也是应有之意。朕知道,李崟也是你荐来朕的身边。他差事伺候的好,朕能大好,亏得他的方子,也亏得你。不过,朕和他谈过,他似乎不想留在太医院当差,朕想着等朕回宫之后,便赐金让他返乡,你说呢?”
胤禛欠了欠身,道:“全凭皇阿玛吩咐。儿臣斗胆,想求皇阿玛一个恩典。”
康熙欣然道:“什么恩典?但说无妨。”
胤禛离榻起身,躬身道:“皇阿玛赏还了儿子贝子的爵位,儿子实在已经深感皇阿玛圣恩浩荡,如刚才儿子所说,儿子不过做了为人子,为人臣应做之事,实在当不得皇阿玛如此厚赏。儿子还求皇阿玛免了儿子贝勒上行走的赏赐。”胤禛深深的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太子对此事的反应已经让胤禛警惕了,还有这么多的皇兄弟爵位不及自己,尤其大阿哥,心胸狭隘的紧,知道这事以后,不定怎么给自己使绊子,胤禛可不想再给自己找来更多的麻烦。
康熙好一会儿不答,只注视着胤禛,胤禛便俯身跪在康熙面前,道:“儿臣还请皇阿玛成全。”
康熙其实当日封赏甚厚,一方面是因为有感于胤禛之举,另一方面却也是由于太子的行为深深地伤了心而一时气愤所至。其实,事后想想,确觉略有不妥,皇长子和皇三子毕竟年长于胤禛,若是胤禛获封于前,对胤禛也未必见得是好事。
又沉吟了片刻,康熙终于开了口,道:“朕明白你的心思。便随了你的愿吧。不过,朕另外有一个恩典给你,这一次可不准再违了朕的意思。”
胤禛叩谢道:“儿臣谢过皇阿玛,皇阿玛圣意,儿臣无有不遵。”
康熙脸上这时露出几分戏谑的笑容,道:“如若,朕给你的恩典是给你指婚呢?”
胤禛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声音几不可闻,道:“儿臣这个,这个,还小。”在后世,样貌和财富均不出众的他,连女朋友都还没有一个,怎么想到穿越之后的自己,居然才十三岁就要成婚,而且还连对方是谁,长的如何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太出乎意料了。
康熙笑道:“小?朕在你这个年纪也已经成婚了。朕已经看好了一户人家。你也认识,就是和你一道统领火气营的费扬古家的格格。她比你小两岁,八字朕也让人合过了,与你甚是相配。据说也是知书达礼的,人很是贤淑。等朕回京之后,和你额娘说说,待你为孝懿仁皇后守孝期满,朕就给你成亲。只是,朕还是希望你大婚后仍然留在宫中,留在朕的身边。”
被如此就安排了终身大事,胤禛虽然心中老大不情愿,此刻却还得照着规矩谢恩。
康熙受了礼,满面笑容,又道:“明天朕就起驾回銮,你腿不利落,就和朕同乘一辇。”这一待遇,也让胤禛喜出望外。
跟着,两人有说了一会话儿,康熙才放胤禛回去。
次日,所有的车驾都已准备妥当,三阿哥和佟国维前路引领,陈廷敬和内大臣费扬古断后,而胤禛则与康熙盘膝坐于御辇之中。之后的两三日,每日除了晚间歇息时胤禛便回自己的车驾之中,剩下的时间都是和康熙在一处。康熙和胤禛闲谈之外,还时常考较和提点胤禛。康熙本来就是杂家,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政治军事,几乎无一不精,使胤禛从康熙身上学到不少知识,当康熙批阅奏折之时,胤禛于一旁伺候笔墨,从康熙的批复之处,获益非浅,这几日的相处,康熙与胤禛之间的‘父子情’也愈发深厚了。
走到第四日,康熙奏折批的乏了,便要李德全把御辇的窗帘掀开,说要醒醒精神,胤禛举目向外一望,正见前方的古长城,除了关隘之处尚属完整,城墙早已残败不堪。胤禛心中似有所悟,眼睛便只不动窝般盯着前方。
康熙见了,有些奇道:“怎么?前面有什么不妥吗?”
胤禛目光还是没有从古长城上移开,道:“儿臣只是想起皇阿玛在二十五年时写过的一首诗,此刻回味,儿子感慨不已。”
“哦?”康熙饶有兴趣道:“是那一首诗?”
胤禛于是朗声背诵道:“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用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顿了一下,又道:“儿子尤其觉得这最后一句,意味竟是无穷。”
康熙略略颔首,微笑道:“说与朕听听,你都有些什么想头。”
胤禛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答道:“儿子窃以为,昔年始皇帝耗百万民力以筑长城,图御匈奴于外。可是,横征暴敛,苛政峻法之下,秦不过二世而亡,长城虽固,却无用武之地,儿子想来,这最坚固的长城,不在地上,却在民心!”
康熙听罢怦然心动,不免称善,道:“你细细说来。”
胤禛应了一声,接着道:“譬如我朝,皇阿玛于内平三番,收台湾,一统大清版图,又多次减免赋税,于民生息,且开鸿词博学科取前朝遗民于江湖之间,使海内人心归依,这便是在民心中构筑了一道真正的长城。”
康熙惊讶地看着这个儿子,心中欣喜非常,“此子长成矣!”康熙在心中慨叹。胤禛方才所言,正是他几年前做这首诗时所想。
此刻转目再看向来时之路,康熙突然心中一懔,对胤禛道:“朕待开春之后,就要召集蒙古诸部于此地会盟,改各部为旗,使民生惠利也遍及他们,朕要在蒙古部族心中也建一座长城!让葛尔丹再不敢南下而牧马,在朕的土地上再无立锥之地!”
胤禛也望着康熙,‘父子’俩同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笑声之中,胤禛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不知道,在那遥远的将来,在那被远山阻隔的京城之中,自己要面对的,究竟会是什么呢?
第二卷终
重生之雍正王朝第二卷近二十五万伍千字,历时一年半,终于于今天凌晨二时完成了。接下来小四会开始着手接着写第三卷。第三卷将从康熙三十五年初直至康熙六十一年春,主要描写四阿哥的青年时代以及夺嫡之争,估计字数当在三十五万至四十万字左右,如果按照现在的更新速度,可能需要耗时两年至两年半。小四在此万分感谢诸位书友陪伴着小四经过了这一段时间,忍受着小四超慢的更新速度,尤其在小四家里陆续出了这么多事情而小四无力分心写作的时候,大家对小四还是一如既往的。希望接下来的两至三年,小四还能有大家的陪伴,把这本书写下去,也算完成了小四自己的一份心愿。小四保证,只要小四不出什么状况,一周一更是完全保证的。小四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平时很忙,小四又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而且父母亲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他们也没有什么医疗保障,家里也确实需要小四这份不薄的薪水袋养家糊口。对不住诸位,小四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写作这个业余爱好上面,小四必须努力工作,更多的赚钱,来为家里人创作揖个安枕无忧的明天。相信诸位可以理解小四的心情,小四也在此承诺,小四的这本书,不进vip,直至全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