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wukan

    天册万岁(695年)以后,武则天感到很快乐。(手打小说)朝内外反对她的政治风浪平息,大小官员表示臣服。酷吏们大多授首,狱案渐渐减少。尤其是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四海升平的景像。

    旧史官受天人感应影响,记述国家历史,很注意异兆,尤其对女皇执政,很想以凶兆反应女人执政的不合法。然而,翻开女皇执政的正史,却极难发现有什么异兆的记载。不像高宗晚年那样,频频发生水灾、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真是老天作美,年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农家欢天喜地。农业连年丰收,国库充足,粮仓丰实。

    即使前些年朝内外斗争杀戮,也发生了两起军事叛乱,武则天都能作有效控制,对人民的生产影响极小。两次兵变,在强大的政治控制和军事打击下很快解决,没有形成大的内战,殃及百姓。武则天打击新旧豪强,支持中小地主,延缓了土地高度集中。整肃官吏虽然扩大了打击面,但对人民没有坏处,只能压抑官员对百姓的掠夺。尤其是武则天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对地方官的衡量好坏,决定奖惩升黜的首要标准,就是官员辖区粮食收成如何。不出意外干扰或天灾,“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就给官员升职;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百姓挨饿受贫,就加以严惩。

    正因为武则天重视农业发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我国粮食储存量大为增加。1971年,我国考古学者在洛阳发现了唐代的“含嘉仓”,这个粮食仓库包括二百九十个仓窟,每个仓窟可储粮五十万斤,总量可达五百九十多万石。粮仓发现了登记存粮的铭砖,年号是天授、长寿、万岁通天、圣历等,全是武则天的晚年年号,即武则天执行的年号。由于国力富庶,武则天经常下诏减免州县或全国租赋,对奖励农耕起到积极作用。应该指出,旧史家对武则天政权根本不予承认,因此记述偏向于她的弊端和私生活,很少有其正面真实的德政记载,给武则天研究造成极大的困难。

    由于政局平和、君臣相安、民殷国富,武则天心情舒畅,脾气也就好多了。一次,她让宫人捧出一个笼子,笼内一只猫和一只鹦鹉共处,让百官传看。原来是她帮意训练,让他们共处一笼,和平共处。武则天兴高采烈,让百官看她训练的成就。百官传来传去,果然相安无事,都向女皇称奇,表示赞叹。谁料想可能是朝堂上人太多,大家传来传去,人声又嘈杂,猫的脾气上来,一下子扑向鹦鹉,将其咬死。弄得女皇当众出丑,面红耳赤。大家当玩取乐,都党得女皇很有意思,一笑收场。

    又有一次,她从哪儿弄来一枝梨花,让大臣们观看。此时正值农历九月,不是梨花开的季节,大臣们看着,都认为是祥瑞,独有一位宰相杜景俭说:“今草木黄花,而此更发荣,阴阳不时,咎在臣等。”这个宰相仍把一件小事当大事乱事牵扯,弄得武则天甚为尴尬,但是她也并未当成事,只说:“卿真宰相也”[《资治通鉴》,卷205,延载元年九月。]就结束了关于梨花的观赏,事后再也不提。

    武则天的政治理想与宫室等建设相一致,都要超过前代。天册元年,她决定重建明堂,并建天枢、九州鼎和十二生肖神。那年四月,天枢建成。天枢的意思,是天地相连的中枢,建成一个大铜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突出,突出部分直径五尺。下面是铁山,周长一百七十尺,用铜铸成蟠龙麒麟环绕,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铸四个铜人站着手捧火珠,高一丈。天枢是一个叫毛婆罗的工人造模,有武三思写的颂文铸在上面,还刻有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名字。武则天手书其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八个大字。天枢共同铜铁二百万斤,三个多月才造好。

    新明堂一年才建成,一切按旧明堂建造。但因顶端的铁凤被风吹折,乃改用群龙捧珠。武则天为新明堂取名“通天宫”,为了纪念它,改元“万岁通天”,那是公元第二年四月,九鼎铸成,九鼎各代表一个州。豫州鼎代表首都,高一丈八就,其余的冀、雍、兖、青、徐、扬、荆、梁入鼎各高一丈四尺。九鼎上各绘本州的山川物产,共用铜五十六万多斤。武则天还想用黄金千两熔化浇涂其上,宰相姚畴曰:“九鼎神器,贵于天资自然,且臣观五采焕炳相杂,不待金色以为炫耀。”武则天也顺利接受了他的意见。

    九鼎是在玄武门外铸成的,武则天要把它们搬入宫内,置于通天宫内。要搬如此庞然大物可不是容易的事,她令十万禁军出动,又用大牛、白牵拉,让诸王和宰相指挥。为牵拉搬运九鼎,她还专门撰写了一首《曳鼎歌》,让乐工谱曲,就像劳动号子那样,边唱边拉。那一天洛阳人山人海,鼓乐喧天,号角齐鸣,一片升平热闹景象[《资治通鉴》,卷206,神功元年四月。同见《唐会要?明堂制度》,卷第279—280页。]。

    天册万岁二年(696年),武则天进行她最为理想的大典:封禅中岳嵩山。前次泰山封禅虽也是她的主意,但那时她是皇后,仅仅争取了女姓参加封禅的神圣典礼。所以,她早就准备作为皇帝身份,作为女皇帝身份,独立完成。她认为如今政通人和,有资格封禅了。腊月天,正值冬闲,她率领百官、宗室、各部落酋长,从神都洛阳出发,甲申日便进行登封大典,就是说路行、休息和准备共用十天。登封大典完毕,改元万岁登封,大赦天下,改嵩山为神岳,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成县为告成县。之后去少室山进行禅祭仪式,一切皆按封禅泰山进行[李峤:《大周封禅》译记其事,见《全唐文》,卷第3171页。]。

    这次封禅嵩山,武则天以皇帝身份致祭,既是登封的主祭人,又是禅祭的主祭人。因此,是她最为自豪的大典,她继尊嵩山神为神岳天中黄帝,尊神妃为天中黄后。嵩山原有夏王朝启和他**的神庙,少室又有阿姨神庙,又尊夏启为齐圣皇帝,启之母尊为玉京太后、少室山阿姨为全阙夫人。又尊神话人物周灵王太子、来嵩山修炼三十多年后仙逝的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并立“升仙太子庙”,亲撰《升仙太子碑》的碑文,并用飞白体写了碑额。这块碑一直保存,使人们能看到武则天的墨宝于迹。据当代书法家详论,武则天的字迹,流转遒丽,韵味无穷,堪称古代著名书法家。此次封禅所用的册封金简也于1984年被发现。

    武则天亲撰的《升仙太子碑》碑文,凡二千四百余字。近人谢无量评价说:“如升仙太子碑等,自来妇人亦此大手笔”,“唐初文士,未能或之先也。”[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第二编,第二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谢无量在同一著作中还录了武则天的《曳鼎歌》,歌词为: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续,汤离乘时。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武则天在唐代文学史上应有很高的地位,她喜爱的宫中二十五部乐曲,多数都是她亲笔撰写的,也有的是臣下代笔撰写,现在已很难区别。如上元无年她与高宗共同创作了《圣寿乐》,由一百四十人戴金铜冠、着五色彩衣,边舞边摆成数字阵,如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构成一套舞蹈乐章。长寿年间,武则天撰《长寿乐》,是由十二个舞女边歌边舞的曲子。天授年间所撰《天授乐》,是由四位舞女演唱的舞曲。等等。

    万岁登封年她又编了一套《鸟歌万岁乐舞》。当时,宫中养着一种名叫“吉了”的鸟,样子有点像俗称的“八哥”,宫中称作“能言鸟”,这种鸟能巧学人言。宫里人为图吉利,多教这些鸟学“万岁”的语言,见着武则天齐叫“万岁”,武则天自然高兴。武同天由此开发智慧,完成此乐曲,在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年演唱。舞者为三人,身着红衣,飘扬长袖,戴上鸟冠,全身绘成鸟形,学鸟步舞蹈,乐曲中不断发出能言鸟的“万岁”、“万岁”声音。武则天欣赏此舞、听着自己编的舞曲,心里甚为自得。武则天年代宫中经常演唱的二十五部乐曲中,就有《鸟歌万岁乐舞》这一部。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七十五岁。这一年她突然感到思想的懈怠,从来没有过的懈怠。几十年敢作敢为的豪气没了,也缺少了那时的敏感,似乎对人对事有点无所谓,甚至有点麻木。在大臣眼睛里,女皇帝这两年变得慈祥、有趣,虽然威严犹在,但没有了以前那种逼人的锋芒。

    由于思想懈怠,身体也似乎跟着软弱。女皇很热爱祭祀活动,以前泰山、嵩山封禅的祭祀、洛水授图的祭祀,女皇的兴奋、昂扬,登上则天门的宣赦,犹如一座天神、一个从天而降的女神。然而,如今的祭祀活动中,大臣们只能看到女皇的虔诚、一个老年妇人的虔诚,动作迟滞、脚步踉跄。

    看到女皇的老态,朝中大臣都在想着一个问题,女皇身后接替人的问题。但是,女皇不说,大家都不开口。大家再也不想逼她,都由争斗变成了同情,为女皇的难于决择感到同情。在继嗣问题上能说得上话的大臣,也都是老人了,他们的争斗心似乎也不存在了,变成了怜悯和同情。因此,大家都在等待着。

    但是,有些人却着急,这就女皇的侄儿武承嗣和武三思。他们看姑母一天天老下去,与大臣们的关系一天天融洽。中枢大臣由狄仁杰、娄师德、王及善、杜景俭、王方庆、姚元崇、魏元忠等人把持。这些人都稳重、忠直,全是忠于李唐王朝的能臣、治仕。姑母偶尔也让他们任宰相,但总不让他们掌中枢,姑母到底是要把位子再让给李唐,还是让武周延嗣,做个开皇帝?他们心里一点数也没有了。

    没有数就得问出数来。于是,圣历元年二月里,就有几起人前来说女皇,他们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于是,数年不提的老话题又搬出来。对二武的心思和行动,朝中大臣消息灵通,一清二楚。一天,女皇宴请众宰相。席间有人提起二武为皇嗣的事,狄仁杰说:“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儿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此时说这些话,女皇一点也不感到惊奇。但她平静了这么多年,一听就厌烦,就对狄仁杰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一听有点着急,赶紧拿女皇《臣轨》中的观点劝说女皇,意思是君臣股肱,乃为一体,分不出国事和家事来。接着,王方庆、王及善也缓缓插言,劝说女皇。并劝女皇召还庐陵王,使母子相见。武则天听了,不仅毫无当年的锋芒,眼睛里满是泪水,侍从赶紧替女皇擦拭。武则天叹口气说:“朕老矣,不中用矣”

    他日,女皇忽召狄仁杰说:“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析,何也?”狄仁杰闻问一定在想女皇的意思,然后回答:“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资治通鉴》,卷206,圣历元年二月。]

    年迈的武则天至此更加清楚,大臣们仍然是李唐的大臣,他们认可屈从了她这个皇帝,却没有认可武姓皇族。认可她,也只是认可她是唐室的第四代皇帝,而不是武周的开国皇帝。她深信自己可以做一个开国皇帝,但是她就得再次跨上征鞍,扬起利剑,杀死这些忠于唐室的大臣,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与自己的孙子们。因为,他们会誓死保卫李唐宗脉,狄仁杰们一定做得出来。然而,她已经做不到斗争的事了,她更不能向自己的子孙动刀。因为她一天天在向长安的李唐皇陵走近,那儿有她崇敬的名君李世民,有同她厮守几十年的丈夫李治。他们正向她招手,到了那里她将是李治的妻子、太宗的儿媳。那时见到了他们她将如何交待?难道能说“我把你们的子孙全杀光了,现在已是姓武的天下了”吗?席间的泪水是真诚的。那是母亲想念亲生儿子的泪水,儿子昏瞆,做出了荒唐事,但是这些年对他的惩罚还不够吗?已经十几年不见她的显儿了,她想念。母子的亲情使她的好强之心融化了,她开始止住奔腾的脚步,退到亲情的房檐下。

    一个月后,武则天托言庐陵王有病,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前往召庐陵王及其妃和诸子,入都疗疾。七月,庐陵王到神都,潜居宫中。狄仁杰等大臣知庐陵王被召回,就进宫求见。武则天见宰相前来,满面春风地说:“朕知爱卿所来何事,庐陵王已还宫矣”狄仁杰却故作不知地说:“真是喜事,臣何不知?”武则天即使人挽起帘幕,庐陵王从帘后走出,拜伏于地。武则天扶起庐陵王,牵着儿子的手到狄仁杰面前,说:“朕还卿庐陵王”又对儿子说:“今全我母子团聚者,国老也儿当拜国老”狄仁杰免冠顿首,哽咽泪涌,跪地答拜。左右扶起狄仁杰,狄公继奏:“陛下母子团聚,家国之大幸事,庐陵王留过在房州,天下所悉知。今日在内,臣亦不知。宫外难免议论,其如明迎之,使朝内外尽知也。”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的奏请,乃令庐陵王去石像驿安置,由皇帝“具法驾,陈百僚,就迎之。”于是,满朝文武皆知皇上将嗣位于庐陵王[《资治通鉴》,卷206,圣历元年三月。]。

    九月,皇嗣李旦坚请逊太子位于庐陵王,得到皇帝允准,于是改立庐陵王为太子,复名李显,李旦册为相王。太子太保魏王武承嗣见继嗣落空,郁郁成病,一命呜呼。武三思为人乖巧,见形势急变,乃向庐陵门靠拢。

    在立嗣期间,与突厥的关系仍时有起伏。突厥首领默啜许诺其女嫁于唐,建立姻亲,这年六月,命武承嗣子武延秀入突厥,纳默啜女为妃。武延秀,淮阴郡王也。命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右武卫侍郎将杨齐庄摄司宾卿,以二人为使,携金万两、帛万匹为聘礼,送武延秀前往。凤阁舍人张柬之劝谏:“自古未有中国王娶夷狄女者。”武则天不听,乃外调张柬之为合州(今四川合川)刺史。

    武延秀一行至突厥黑沙南庭,见默啜。默啜说:“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也此岂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也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乃拘延秀于别所,以知微为南面可汗,说是留着做唐朝在突厥之地的百姓之王。把阎知微、杜延秀、杨齐庄、裴怀古扣留。把其他人放回,让他们持着自己写的遣责信回洛阳,还故意封他们官职,加官服。发突厥兵进攻靖难、平狄、清夷等唐军。

    放回的人至神都,呈上默啜之书。武则天看到书中列举唐朝五大罪状,全是胡说八道,什么给他们的种子是薰熟的,金子是假的,丝帛是粗劣的。尤其强调可汗贵女,武氏小姓,以此冒充婚姻,侮辱了她们。因此起兵,欲取河北。武则天一见大怒,乃发兵三十万征讨之。又以庐陵王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而招兵,人闻太子为帅,几天内招兵百万。又以狄仁杰为行军副元帅,帮助太子征讨。

    大军行前,狄仁杰、薛仁贵子薛纳等将领,都再三向亲自送行的女皇说,立嗣问题态度还应坚决明朗,要让新太子在百官面前听政和谒见皇上,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安了。

    武则天一一答应了将领们的请求。

    武则天确立庐陵王为太子,确立了她身后的皇位继承关系,但她仍然是大周皇帝,并没有让位给太子的想法,由于几十年斗争的习惯,使她仍牢牢朝廷局势。同时把首都的屯兵,令河内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统领,把禁中兵仅,控制在自己手中。

    对默啜的打击,她虽派兵及时进行。但她早已认为默啜的犯境,很快会遭失败,并不怎么在意。而朝中的大势,她却不放手。她对自己罢黜贬走十几年的庐陵王和他的近戚并不放心。而朝廷大势,重在中枢宰相,她对自己的宰相们,尤为看重。武则天晚年的宰相是狄仁杰、娄师德、王及善、姚元崇、苏味道、李峤、陆元芳、魏元忠、吉顼,也有武家族人武三思、武攸宁,其中狄仁杰是首辅,尤为女皇倚重。

    武则天的宰相班子阵容强大,人数之多为历朝所仅见。她就是用众多的宰相组成中枢,使权力不能过分集中,让他们互相制约。有了问题,她罢免几个宰相不影响大局,而且马上可以从同平章事的准宰相中提拔,让现有宰相有点压力。在她执政的长时间中,曾换过几拨宰相,一拨被清除,一拨又组成,使朝政始终正常运转。

    晚年的宰相班子相对稳定,由于大规模的斗争相对停止,这些宰相经过了许多政治风浪,都受过一定考验,已轻易不会发生重大变故。女皇对自己的宰相非常了解,使用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其中,狄仁杰经过反复上下,成为朝廷的支柱,她对狄公也最为敬重,其他宰相也皆以狄公为马首。狄仁杰见识卓著,无人能过,而且公正无私,直率坦诚,又不失于智慧、持重和权谋。狄公出将入相,定夺大事,稳若盤石。从而得到朝野的重望,也得到女皇的尊重。武则天后来口口声声叫他“国老”,在武则天的大臣中,连刘仁轨包括在内,没有获得过这个称谓。

    第二位受她尊重的娄师德,他为人稳如泰山,有丰富的行政、军事和屯田经验。委他以陇石诸军大使,哪怕边地有多大的风险,也动不了娄师德一步。娄师德自上元年入为御史,至圣历二年去世,在武则天驾下历仕三十年。由于他的器量超人,虽大狱屡兴,政治风浪翻滚,却从未动过他一丝一毫。他智慧超群,大智若愚,无论朝内和军中,他都游刃有余,一直保全功名和身份地位。武则天年代所以有辉煌的成就,和狄仁杰、娄师德这两位出将入相的人物有极大的关系。娄师德七十岁了,女皇仍付之朝中和军事重任,娄公也从不推辞,默默承担。但终于圣历二年去世,对娄师德的不幸去世,女皇如失肱股,十分伤心。

    姚元崇头脑清晰,办事周密,是难得的和平宰相;苏味道办事不大讲原则,温顺老实,有“苏模棱”之称,但他很有处理朝政的经验。武则天对这二位知之周详,但是尤其在斗争激烈之时,这样的宰相不能缺,是缓冲激浪的砝码和铁锚。

    女皇不断把武氏侄儿纳入宰相群体中,这一是可以及时得到朝中信息,牵制其他宰相。但又不使之控制朝政,让他们妄为。

    吉顼是她的心腹,对她绝对忠诚,又不失才干和谋略。出入内宫,对大小官员起监督作用,犹如女皇的私养鹰犬。

    王及善也是个忠诚正直的宰相,但他很愿劝谏,也有点犟脾气。当武则天宠张易之兄弟时,王及善在内宴上看不慢,屡上奏疏。武则天就说:“卿既年高,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王及善听了不高兴,请假一月不上朝,等着女皇召他,武则天知道他的脾气上来了,也不理他。王及善火了,叹曰:“岂有中书令而天子可一日不见乎”乃上书告归。女皇允许他退休,反而让他担任文昌左相[《资治通鉴》,卷206,圣历二年八月。],实职提高了,王及善供此职直至他去世。

    魏元忠也是一位文武兼长的宰相,但他在政坛历经艰险。当圣历初年讨伐突厥默啜时,狄仁杰从河北副帅任上被调入京师,女皇把宰相魏元忠派为萧关道大总管,代替狄仁杰之位。默咄无论怎么强硬奸滑,却始终未能在他手中讨到半点便宜。于是挫其气焰,不得不再度遣使求婚,遣回武延秀,说明女皇对魏元忠的认别正确,善于用人。

    陆元方为人清肃而严谨,武则天曾以不相干的事向他求问主意,陆元方直接回答:“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不以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但女皇深知他的品质,“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采尝漏露”。武则天深知每个宰相的为人,即使忤旨也不为忤。

    久视元年(700年)四月,女皇在三阳宫避暑,有外国僧人请她去看埋葬舍利。女皇允准,命驾随行,狄仁杰闻知赴往驾前阻止。认为这是他们要皇帝前往,扬其名而已,况且山路难行,侍卫难近,还是回去为好。武则天即令返回,说:“以成吾直臣之气。”

    天堂被焚之后,武则天还想重建大佛像以弥其缺憾,令天下佛尼每日出一钱资助。狄仁杰又劝阻:“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此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资治通鉴》,卷207,久视元年七月。]武则天欣然应允,免去大佛的兴建。

    《资治通鉴》还记述:“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直条,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中坠,而马警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值”,并向众官说:“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狄仁杰为武则天推荐人才数十,皆受到重用。狄仁杰也曾荐举自己的儿子狄光嗣任尚书郎,才能突出,武则天表扬他:“晋祁奚内举不避亲,卿可比之。”

    久视元年九月,狄仁杰终于去世。武则天哭着说:“朝堂空矣”此后,朝廷每遇大事不能决,女皇总是叹息着说:“天夺我国老何太早邪”乃为狄仁杰举哀,罢朝三日,赠文昌右相。

    唐休也是武则天的一个宰相,他和娄师德的职务有些相似,主要是在军职上为国家出力,在宰相之位上,亦多决之军事方面的事。他是长安二年被征入朝的,以前一直在西方边陲作战。唐休入朝后,女皇赐宴。吐蕃的使者也在这个宴会上,他屡屡过来看唐休的模样。武则天问其原因,他说:“此位将军威猛无敌,每每败我军队,所以想想他的模样。”武则天听后即提拔他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并为夏官司郎(兵部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兼大将军、兵部侍郎,这些官衔在一个人身上,在有唐一代也是极少的。当时,两突厥发生战争,武则天命唐休与众宰相一起讨论征战决策,众宰相仅为听取而已。一会儿,奏疏便由他写完了,武则天依奏疏行事,大军西去,行军多日,路程日期都是按唐休所绘地图进行。武则天便说:“恨用卿太晚了”接着又向众宰相说:“休熟习边事,在这方面卿等十个也抵不上他一个啊”唐休对从碣石以西,过四镇,绵亘万里,其中山川险要,他都了如指掌。自娄师去世,西北边事没有人能超过唐休了[《旧唐书》卷93,《唐休传》。]。

    武则天的晚年,除个别问题(如“二张”问题)之外,往往皆纳谏如流。如长安四年(704年)仍未忘造大佛像,令天下僧尼捐钱为之,命武攸宁去管其事,所费巨万。宰相李峤上疏,以为造一像合计十七万余缗,若用来救急,人给千钱,可救济一百七十余户贫民。拯饥救寒,乃菩萨本心,使民沾圣君养育之恩,才是功德无穷的好事,监察御史张廷也表示同意。武则天不仅罢置大佛之事,而且对他们劝谏大加称赞[《资治通鉴》,卷207,长安上年四月。]。

    这里顺便提及武则天用人不避嫌的问题。武则天晚年尤求贤若渴,她不断让自己的宰相为她举贤。韦嗣立推举了已罢宰相岑长倩的侄子岑义为员外郎,但说:“岑义的伯父是岑长倩,恐荐之不妥。”武则天马上说:“他只要有才干,一他伯父犯过罪有什么关系呢?”遂召之为天官员外郎。

    她任用才女、死仇大敌的后人上官婉儿更说明她用人的气度。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才女,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她是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因反对武则天为后而被杀,其全家没入宫廷为奴。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在宫中掖庭作手工,其母出身贵族,诗文皆好,在为奴期间把上官婉儿教育成一代才女。武则天闻知她有才名,便召之女为侍女。但上官婉儿对武则天一直怀有深仇,只是看到武则天的才情和气度才慢慢释去仇恨,成为她的心腹。武则天执政后,上官婉儿为她掌管文书,帮助她起草诏令,参决奏章,成为她的得力助手。可以说,是武则天用人气度成就了上官婉儿,使她到现在还在中国妇女文学史留着名字、占有一定地位。

    神功元年(697年),武则天七十四岁。这年,女儿太平公主给女皇介绍了一个美姿容、善音律的张昌宗。张昌宗出生在一个大官僚家庭,族祖张行成做过唐太宗的侍中兼刑部尚书,又在高宗朝做过尚书在仆射加太子少傅,其父做过雍州司户。其兄张易之荫其祖、父,在武则天朝做尚乘奉御,专司皇帝的行幸车驾。兄弟二人都会音律诗词,又善于乐器。自张昌宗入侍禁中,弹琴赋诗侍宴,都令武则天高兴,武则天很喜爱他。

    不久,张昌宗又向女皇推荐了自己的兄长张易之。推荐的原因,诸史书和小说之类皆言女皇之,欲驱使“二张”皆yin;或言女皇对“二张”采而补之,因使已青春驻颜。某些作者认识客观,以为女皇已七十四岁高龄,已无性的欲求和精力。女皇所以有一宗昌,又荐易之,乃因宗昌言其兄易之会炼仙丹,且才胜已,音乐之美妙,兄弟配合,更洽。故使“二张”皆入侍。

    女皇暮年,白日在百官面前貌似刚强,即使在亲属面前也要保持一份尊严。而退朝还后宫,长夜漫漫,其寂寞自难打发。自薛怀义被杀,更觉寂孤。有了“二张”,宫苑游幸、宴饮娱乐、四方巡视,皆携“二张”随行,心情舒畅。私下里不拘形迹,皇帝的威严不复存在,相互之间任意说笑逗乐,恢复了人与人之间的天性自然。七十四岁高龄,仿佛又回以了孩童时代,女皇又感到自己年轻了。逗玩惯了,在有外人的场合也不知觉流露出来,这就引起了非议。宰相王及善每劝谏,以为在赐宴上“二张”无人臣之礼,实在有失体统。女皇并未怪罪王及善,还升了他的职,但却不让他多管闲事,只在台阁上司职做宰相。

    另一个宰相韦安石也看不惯,常常当面让“二张”下不来台。一次。韦安石又参加禁中侍宴。宴间,张易之介绍了四川的几个商人在座间以博术输赢作游戏。韦宰相瞪着眼跪在上座的女皇座下大声说:“商贾贱类,不应得预此会”女皇尚未回话,他便命令左右把他们逐出禁宫宴会厅。座中的大臣们都害怕惹恼了女皇,一个个大惊失色,但“太后以其言直,劳勉之,同列皆叹服。”[《资治通鉴》,卷207,久视元年十一月。]

    但是,武则天的不当之处是,因“二张”能让她欢心,便不断赐以高官。这一点如前赐官薛怀义,而薛怀义能独立建筑明堂,也能挂帅带兵打仗,赐官可以说得过去。但“二张”皆二十岁左右少年,仅会吹奏歌舞,就不该赐予高官。张昌宗不久便升为散骑常侍,张易之升为司卫少卿,都是近侍中的较高官位,这些官位虽多为虚衔,但相比之下,也显得赐予轻贱,贬低了该职衔。

    “二张”之母臧氏和韦氏(其父为官,一夫多妻,“二张”乃同父异母)也都被赐赠夫人。女皇还考虑到张昌宗的母亲臧氏丧失,孤寡寂寞,与尚书李迥秀有私情,乃敕令李迥秀与臧氏公开来往,戏李迥秀多多关心臧氏。这近一步让我们看到唐朝风气习俗,其开放程度如何,这并非女皇本人的作派,如果当时风气严谨,她只要不问即可,没有必要特赦这不正当关系合法化,以授人口实。

    见到女皇宠“二张”,武氏诸王、宗楚客和一些亲近侫臣,便巴结“二张”,求得殊利。便如同以前巴结薛怀义一样,经常等候在“二张”的门庭下,争着为“二张”牵马执鞭,称号他们为五郎、六郎。“二张”受他们宠惯,也就渐渐骄恣狂妄起来,一些无赖也就齐庥“二张”之处,作威作福,挑唆拨弄,渐渐和朝中大臣发生摩擦。

    武则天这些年虽觉老迈,但朝中大事归于平静,突又有“二张”的陪伴,变得心情开朗。虽然岁数一年老过一年,不会转老还童,但心情好了,但无病无灾,神情风发。对游山玩水兴趣大增,每年暑天总是带着二张及诸武侄孙、太平公主、皇嗣诸亲到各处游幸。武则天见告成县东的石淙涧风景优美,又在石淙涧北岸建造一处行宫,名曰三阳宫[《资治通鉴》,卷206,圣历二年腊月。],每逢夏日,多到三阳宫避暑。

章节目录

清虚道德天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豫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三十四章.wukan-君九龄,清虚道德天尊,笔趣阁并收藏清虚道德天尊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