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宋徽宗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对于帮助他登基称帝的幕僚,宋徽宗大封亲族。第一功臣林星,被册封为“星王”,提拔为枢密院枢密使,官职为从一品,负责统领天下兵马;原户部尚书蔡京,被提拔为太师;原枢密院院事曾布,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即右相),其侄曾亮,提拔为户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加翰林院学士;原驸马王诜,提拔为登州刺史,兼昭化军节度使;原王府小厮高俅,提拔为太尉,官至开封仪同三司。
对于阻拦他登基称帝的老臣,宋徽宗大肆打压。原宰相章惇,被罢黜出京,贬往雷州;原枢密使曹福,被贬为九品小官,负责戍守北边;原吏部尚书杨东,被贬为六品吏部员外郎,在信任吏部尚书曾亮麾下戴罪立功;原刑部尚书段民,被贬为泉州知州,克日离京赴任。
至此,新皇登基的人事调整告一段落。新党登上了历史舞台,旧党则彻底淡出了世人的视线。以林星为首的年轻派,掌控朝廷所有大权。
除此之外,宋徽宗新近称帝,大赦天下,许多元祐旧臣,都得到了豁免。其中谪守岭南(此时已在海南)的苏轼,也被批准回京。话说苏轼原以为要老死在海南,现在终于有机会回京,个中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单说林星,由于从广州时期就和宋徽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又为宋徽宗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深得宋徽宗器重,一应军政大权都交由林星掌管,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但位极人臣,而且名震天下,堪称平步青云的仕林第一人。
前文说过,宋朝的军制非常特别,统领天下兵马的最高指挥官——枢密使,由文官担任(即林星),然后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虽然看起来是枢密院和三衙互相牵制,但在现实中,往往由于枢密使势大,三衙不得不听命于枢密院。所以,现在全天下的兵马,林星都拥有生杀大权。
林星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军制,提高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他试图采取同步措施,一次性改革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从而事半功倍。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很快打乱了林星的计划。
公元1100年,西夏趁宋朝新换皇帝,根基未稳,挥师二十万,大举进攻宋朝宣威城,宋夏宣威城之战爆发。
(作者注:史书记载,宣威城之战发生在公元1105年,此处略有出入。本书纯属架空,史学家不可深究。)
一时间,朝野震惊,天下耸动。
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宋徽宗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林星。如今林星已经成为救世主的代名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能解重围的,唯有林星一人而已。
当下召集百官,会聚朝堂,共同商议军机大事。
宋徽宗毕竟刚刚当上皇帝,大战在即,难免底气不是很足,询问道:“林爱卿,西夏大举进攻,宣威危险,朕该如何应对?”
林星并不着急,先从源头说起,道:“皇上稍安勿躁,西夏人狼子野心,向来觊觎我大宋国土,近百年来双方战事不断,今天大举围困宣威城,也算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皇上不可过于操心,依臣愚见,西夏人必定是趁着皇上新近登基,百废待兴,所以趁机发动战争,想给皇上一个下马威,好让皇上知道西夏人不是好欺负的。”
早有蔡京排众而出,斥责道:“这帮西夏狗,真是欺人太甚,皇上岂是好欺负的主?他们这样做,分明是不把我们大宋放在眼里!”
宋徽宗亦是非常恼火道:“西夏夷狄,竟敢藐视我华夏天威,实在是罪不容诛!这口恶气,朕一定要出,否则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右相曾布最会揣摩圣意,心知这不过是皇上的狠话,狠话谁不会说?关键还是得有实力,所以他转而将话题抛回给林星,道:“皇上,现在战事已开,关键在于备战,皇上何不问问林大人,有何退敌妙计?”
宋徽宗回过神来,连连点头,道:“不错!林爱卿,你可有退敌良策?”
林星微微一笑,话语中满含无限的豪气,道:“退敌?呵呵!让西夏人退回西夏,岂不是便宜了他们?在我林星的字典中,没有退敌二字,只有杀敌!西夏人既然进入我大宋国土,想退可没那么容易。我要让他们知道,大宋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这番话说得豪迈不已,朝堂上陡然升起强大的斗志。
宋徽宗闻言喜道:“这么说,林爱卿有战胜西夏人的把握?”
林星淡淡道:“微臣不是有把握,是有必胜的把握!”
曾布年长了几岁,见过大宋和西夏打了多场战,多是胜少输多,底气可没林星那么足,遂出言提醒道:“林大人,西夏大军有二十万猛士,你自称必胜,是否有些托大?”
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问题,一起看着林星。
林星斩钉截铁的声音响彻大殿,道:“托大?等到我全歼西夏二十万大军时,曾大人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所有人闻言一震。
宋徽宗不能置信道:“林爱卿,西夏大军来势汹汹,你的勇气和信心从何而来?”
面对宋徽宗,林星则要谦逊一番,道:“皇上,西夏军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是外强中干!”
“外强中干?”
林星续道:“不错!表面上西夏人凶猛异常,实际是军心涣散。皇上可知为何?据探子回报,西夏崇宗李乾顺虽然十几年前就即位了,但当时他只有三岁,真正亲政还是去年的事情。夏崇宗为了亲政,杀灭了梁氏一族,此举虽然帮助他独揽大权,但也引起朝野震惊,群臣离心,现在的西夏可以说是政局动荡,摇摇欲坠,随时都有爆发内战,争权夺势的可能性。”
说罢话锋一转,道:“今时今日,西夏国内乱糟糟的,绝不是各位想象中的那样强大。由于国内矛盾重重,无法调和,所以夏崇宗急需发动一场战争,来转移民众视线,将战火蔓延至宋朝,他好利用这段时间去整顿国内事务的一个阴谋。因此,这一场战争,西夏必定是准备不足,甚至军士之中,派系林立,各自为政,说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亦不为过。”
然后面带微笑看着宋徽宗,道:“皇上,现在你还觉得西夏大军是虎狼之师么?呵呵!反观我大宋,君明臣贤,政令畅通,单从气势上,已经压倒对方,所以我断言,此战宋朝必胜!”
宋徽宗听得精神大振,拍案而起道:“好!林爱卿,说的太好了!朕就派你为帅,领兵出阵,杀退西夏贼兵!”
所有人都一起看着林星。
林星却又不紧不慢了,淡淡道:“皇上,若要微臣出战,需得依微臣三个条件?”
宋徽宗自然而然问道:“哪三个条件?”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宋徽宗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对于帮助他登基称帝的幕僚,宋徽宗大封亲族。第一功臣林星,被册封为“星王”,提拔为枢密院枢密使,官职为从一品,负责统领天下兵马;原户部尚书蔡京,被提拔为太师;原枢密院院事曾布,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即右相),其侄曾亮,提拔为户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加翰林院学士;原驸马王诜,提拔为登州刺史,兼昭化军节度使;原王府小厮高俅,提拔为太尉,官至开封仪同三司。
对于阻拦他登基称帝的老臣,宋徽宗大肆打压。原宰相章惇,被罢黜出京,贬往雷州;原枢密使曹福,被贬为九品小官,负责戍守北边;原吏部尚书杨东,被贬为六品吏部员外郎,在信任吏部尚书曾亮麾下戴罪立功;原刑部尚书段民,被贬为泉州知州,克日离京赴任。
至此,新皇登基的人事调整告一段落。新党登上了历史舞台,旧党则彻底淡出了世人的视线。以林星为首的年轻派,掌控朝廷所有大权。
除此之外,宋徽宗新近称帝,大赦天下,许多元祐旧臣,都得到了豁免。其中谪守岭南(此时已在海南)的苏轼,也被批准回京。话说苏轼原以为要老死在海南,现在终于有机会回京,个中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单说林星,由于从广州时期就和宋徽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又为宋徽宗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深得宋徽宗器重,一应军政大权都交由林星掌管,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但位极人臣,而且名震天下,堪称平步青云的仕林第一人。
前文说过,宋朝的军制非常特别,统领天下兵马的最高指挥官——枢密使,由文官担任(即林星),然后兵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虽然看起来是枢密院和三衙互相牵制,但在现实中,往往由于枢密使势大,三衙不得不听命于枢密院。所以,现在全天下的兵马,林星都拥有生杀大权。
林星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军制,提高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他试图采取同步措施,一次性改革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从而事半功倍。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很快打乱了林星的计划。
公元1100年,西夏趁宋朝新换皇帝,根基未稳,挥师二十万,大举进攻宋朝宣威城,宋夏宣威城之战爆发。
(作者注:史书记载,宣威城之战发生在公元1105年,此处略有出入。本书纯属架空,史学家不可深究。)
一时间,朝野震惊,天下耸动。
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宋徽宗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林星。如今林星已经成为救世主的代名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能解重围的,唯有林星一人而已。
当下召集百官,会聚朝堂,共同商议军机大事。
宋徽宗毕竟刚刚当上皇帝,大战在即,难免底气不是很足,询问道:“林爱卿,西夏大举进攻,宣威危险,朕该如何应对?”
林星并不着急,先从源头说起,道:“皇上稍安勿躁,西夏人狼子野心,向来觊觎我大宋国土,近百年来双方战事不断,今天大举围困宣威城,也算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皇上不可过于操心,依臣愚见,西夏人必定是趁着皇上新近登基,百废待兴,所以趁机发动战争,想给皇上一个下马威,好让皇上知道西夏人不是好欺负的。”
早有蔡京排众而出,斥责道:“这帮西夏狗,真是欺人太甚,皇上岂是好欺负的主?他们这样做,分明是不把我们大宋放在眼里!”
宋徽宗亦是非常恼火道:“西夏夷狄,竟敢藐视我华夏天威,实在是罪不容诛!这口恶气,朕一定要出,否则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右相曾布最会揣摩圣意,心知这不过是皇上的狠话,狠话谁不会说?关键还是得有实力,所以他转而将话题抛回给林星,道:“皇上,现在战事已开,关键在于备战,皇上何不问问林大人,有何退敌妙计?”
宋徽宗回过神来,连连点头,道:“不错!林爱卿,你可有退敌良策?”
林星微微一笑,话语中满含无限的豪气,道:“退敌?呵呵!让西夏人退回西夏,岂不是便宜了他们?在我林星的字典中,没有退敌二字,只有杀敌!西夏人既然进入我大宋国土,想退可没那么容易。我要让他们知道,大宋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这番话说得豪迈不已,朝堂上陡然升起强大的斗志。
宋徽宗闻言喜道:“这么说,林爱卿有战胜西夏人的把握?”
林星淡淡道:“微臣不是有把握,是有必胜的把握!”
曾布年长了几岁,见过大宋和西夏打了多场战,多是胜少输多,底气可没林星那么足,遂出言提醒道:“林大人,西夏大军有二十万猛士,你自称必胜,是否有些托大?”
所有人都怀着同样的问题,一起看着林星。
林星斩钉截铁的声音响彻大殿,道:“托大?等到我全歼西夏二十万大军时,曾大人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所有人闻言一震。
宋徽宗不能置信道:“林爱卿,西夏大军来势汹汹,你的勇气和信心从何而来?”
面对宋徽宗,林星则要谦逊一番,道:“皇上,西夏军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是外强中干!”
“外强中干?”
林星续道:“不错!表面上西夏人凶猛异常,实际是军心涣散。皇上可知为何?据探子回报,西夏崇宗李乾顺虽然十几年前就即位了,但当时他只有三岁,真正亲政还是去年的事情。夏崇宗为了亲政,杀灭了梁氏一族,此举虽然帮助他独揽大权,但也引起朝野震惊,群臣离心,现在的西夏可以说是政局动荡,摇摇欲坠,随时都有爆发内战,争权夺势的可能性。”
说罢话锋一转,道:“今时今日,西夏国内乱糟糟的,绝不是各位想象中的那样强大。由于国内矛盾重重,无法调和,所以夏崇宗急需发动一场战争,来转移民众视线,将战火蔓延至宋朝,他好利用这段时间去整顿国内事务的一个阴谋。因此,这一场战争,西夏必定是准备不足,甚至军士之中,派系林立,各自为政,说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亦不为过。”
然后面带微笑看着宋徽宗,道:“皇上,现在你还觉得西夏大军是虎狼之师么?呵呵!反观我大宋,君明臣贤,政令畅通,单从气势上,已经压倒对方,所以我断言,此战宋朝必胜!”
宋徽宗听得精神大振,拍案而起道:“好!林爱卿,说的太好了!朕就派你为帅,领兵出阵,杀退西夏贼兵!”
所有人都一起看着林星。
林星却又不紧不慢了,淡淡道:“皇上,若要微臣出战,需得依微臣三个条件?”
宋徽宗自然而然问道:“哪三个条件?”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