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各位看官想必都听说过上山下乡,知道这是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一场运动。当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大批知青上山下乡,深入田间地头,参加农村劳动,在基层中锻炼自己。

    听完林星这个上山下乡的提议后,偌大的厅堂一片寂静。

    林星知道一时之间要书生们爽快地答应,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也不着急,静静地看着书生们,想听听他们的想法。

    一众书生面面相觑,心中都觉得意外,知州大人的这个想法,不但标新立异,而且匪夷所思。

    沉默了一会,陈杰问道:“韩文,你怎么看?”

    在这批书生之中,韩文隐隐有领袖的地位,他才华横溢,品行高尚,众人对他马首是瞻,因此众人纷纷咨询他的意见。

    韩文想了一想,道:“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但我决定响应大人的号召去上山下乡。我韩文能有今天,是大人一手提拔的,既然大人提出这个建议,我义无反顾地支持。”

    林星听他言语之中,似乎是报恩的意思,于是道:“韩文,我希望你不要勉强。我提这个建议,是希望大家自愿响应,而不希望你们出于知恩图报的念头才去的。”

    韩文知他会错意,道:“大人,我没有勉强,我是自愿的。农村虽然艰苦些,但民风淳朴。而且孩子们在劣境中依然执着地求学,他们的刻苦令我感动。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本身亦是农村的,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辛酸,我最有体会。”

    陈杰深有感触道:“韩文说得对。我们这帮书生,大多家境贫寒,深知求学之苦,如今小有成就,自当吃水不忘挖井人。难得现在有这个机会,理应回报社会。”

    说罢拍拍韩文的肩膀,再不迟疑,道:“我已经决定了,要在乡下半私塾,教书育人,著书立传,让更多的孩子们知道我番茄!”

    见他这副洒脱样,常志笑道:“番茄都下乡了,我土豆自然不能落后。也罢,就让我们在乡村一较高下,看看到底是喜欢看你番茄的书的人多,还是喜欢看我土豆的书的人多!”

    众书生见三人谈笑自若,完全没有把上山下乡当成是去吃苦,反而觉得是一个历练深造的好机会,不由大受鼓舞,纷纷决定追随三人脚步。

    韩文见同窗们斗志高涨,欣喜地对林星道:“大人,我们已经决定了!就算乡下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去闯一闯。”

    林星见这帮热血青年满腔热忱,高兴道:“好!我替孩子们感谢你们。同时,我将全力支持你们,我打算从州府中拨出部分银两,用于建设私塾,改善民房,还有,今后你们的生活费,全部由我来负担,这样你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去教书育人。”

    众人听后更是高兴。

    当下商量各种细节,决定元宵之后,开春之际,就算书生下乡之时。

    隔天就算元宵节。整个韶州城内喜气洋洋,一派节日气氛。自下午开始,街上已经摆满街灯。灯市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有日月灯,诗牌灯,凤灯,琉璃灯,影灯等等。韶州到处张灯结彩,就连过往马车之上,亦悬挂着各种灯饰,晚风一吹,飘飘宛若飞仙。

    由于是传统佳节,元宵节显得热闹非凡,关于北宋元宵节,记载最详细的当属《东京梦华录》,书中道“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切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菊,踏索上竿……又有猴呈百戏,点跳刃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一新耳目……”。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猜灯谜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猜灯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戏谑的文艺游戏。男女老少,文人俗客均可参加,是一项普天同乐的趣味活动。

    此时,林星和钟凤娇正走在韶州的大街上,随着纷错如织的游人,愉快地赏花游玩,观灯猜谜,欣然与民同乐。

    钟凤娇是快乐的,她的脸上洋溢着少女特有的灿烂笑容,让人远远就能感受到她的开心。此时虽是正月元宵,但南方已是春意洋洋,天暖风凉,街上少女大多穿裙戴花,钟凤娇一袭粉衣彩裙,尽显美好身段。

    几乎是依偎在林星身旁,钟凤娇笑盈盈道:“大人,那边有灯谜,你要去猜么?”

    林星虽然读过几年文言文,但是自知文采不够给力,猜灯谜这么高难度的事情,去了搞不好要丢人现眼,于是笑道:“我对猜灯谜没有兴趣,不如我们到河边走走,你意下如何?”

    钟凤娇点头道:“好!”

    两人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河堤,一路缓缓步行。晚风吹拂着钟凤娇的青丝,显得飘逸飞扬,月光如水,衬得她白皙的脸颊容光焕发,清丽脱俗。

    走了一会,来到河边的一块草坪上,此处绿草幽幽,最适合休憩畅谈。

    林星说道:“钟姑娘,我们坐一会吧。”

    “好!”钟凤娇只要是林星说的,都说好。

    两人相依坐下,钟凤娇仰望天上明月,只觉今夜的明月分外皎洁,分外美丽。

    林星见她巧笑若兮,道:“钟姑娘,你今天好像很开心。”

    钟凤娇笑着点点头,道:“大人,不要一口一句钟姑娘好么?那样显得很生分哩!大人叫我阿娇好了,还是阿娇亲切些。”

    林星早就觉得叫女孩子姑娘很是拗口,只是这是宋朝的规矩,叫姑娘总比叫小姐好,现在听到阿娇这个提议,他绝对是双手赞成,于是笑道:“好!那我就冒昧叫你阿娇了,不过我叫你阿娇,你也别叫我大人了,要是你不介意的话,叫我一声林大哥好了!”

    钟凤娇甜美叫道:“林大哥!”

    林星点点头,觉得现在这种称谓习惯多了。

    钟凤娇觉得此情此景,若不吟诗作对,简直太浪费时光了,道:“林大哥,今夜良辰美景,难得我们一起出来游玩,你给我念首诗吧。阿娇早就听说林大哥文采飞扬,才华横溢,连我爹都赞不绝口呢!”

    林星笑道:“世人谬赞,言过其实罢了!我甚少作诗,平素只喜欢吟诵前人的诗句。值此元宵佳节,我能记起的,也就只有前朝欧阳修的《生查子》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钟凤娇显然读过这首《生查子》,这首词描写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刻画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最让她喜欢,道:“虽然是前朝旧诗,但却是一首很美的诗词,而且从林大哥口中念出,很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林星笑想难道自己还有诗朗诵的天分,旋又说道:“这首诗美则美矣,就是下片伤感了些。诗中物是人非的境遇,和我们此时此刻的意境不符。”

    钟凤娇亦觉过于凄婉,道:“那林大哥就再给我念一首又美又热闹的诗词吧。”

    林星点点头,想了一想,觉得有一首词很贴合今夜光景,便满含深情地吟道:“阿娇,我有一首青玉案,你听听看写得可好: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词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反衬出一个清高淡泊,超群脱俗,不染金脂翠粉的女性形象,寄托了辛弃疾政治失意后不愿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抛开政治意境不说,单论词藻,这首词描写元宵的部分,无疑是唯美浪漫的。

    钟凤娇听得这华美的新词,喜道:“这首词写得太美了!用词精妙,意境柔美,只是以前从未听过,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诗词?”

    这是南宋的词,钟凤娇当然没有听过,林星解释不清,只微微一笑,道:“没听过也很正常。”

    钟凤娇见他一脸神秘,随即恍然大悟,醒觉过来道:“啊!我知道了!是林大哥自己写的!难怪阿娇没有听过。”

    林星就更解释不清了,除了让她继续崇拜自己,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一番吟诗作对之后,林星感到神清气爽,欣然道:“阿娇,今年的元宵节,有你陪着我,我很开心,好久没这么开心了。”

    钟凤娇笑语嫣然道:“阿娇也很开心。”

    随后她的脸上泛起淡淡的绯红,声音渐渐小了下去,虽然几不可闻,但说出来的话,却让林星更加开心,道:“阿娇希望每一年的元宵节,都能和林大哥一起过。”

    林星闻言一震,不能置信地看着钟凤娇。

    在这个浪漫的夜晚,你是否和相爱的人,深情相拥?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章节目录

规划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慢摇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四章 人约黄昏-规划大宋,规划大宋,笔趣阁并收藏规划大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